朗讀者觀後有感

來源:才華庫 1.64W

朗讀者觀後有感怎麼寫?隨著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升級,《朗讀者》迎來了“突圍”的時機。“吃膩了火鍋的觀眾,面對突然端來的一盤豌豆芽,會覺得是一種調劑和補充”。以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朗讀者觀後有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朗讀者觀後有感

朗讀者觀後有感篇1

《朗讀者》不是一檔讀書節目,而是用文字抵達情感,從每個人真摯的人生故事出發,分享人世間一切溫暖的共情,既然邀請的嘉賓源自生活的各個角落,那麼這些人所選讀的文字,也可拓寬一檔綜藝節目所能展示的生命寬度與濃度。而此時,朗讀不需要字正腔圓,有些生澀、帶點口音,更顯出不矯飾的真情實感。朗讀,文字作為主人公的人生印證,為觀眾開啟大千世界。

節目播出後,董卿立時收到了很多反饋,她的好朋友話劇導演婁乃鳴說:“ 驚了 ,就是完全沒有套路的一個節目,哪裡請來的大神,在不經意間流露美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好。”清華大學的尹鴻老師評價:“別具一格! 慢下來 用朗讀做電視,真是稀缺而有價值的電視文化。”很多文藝青年關注到了片尾曲,竟然是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的現場演唱,覺得真是意外之喜。

朗讀者觀後有感篇2

《朗讀者》是董卿的一次華麗轉身,有觀眾說:“董卿到底讀過多少書,這張口就來的功力也太可怕了!”

“朗讀”是一部分,“者”是一部分。“朗讀”是和文字有關的一部分,是大千世界;而“者”是和人有關的一部分,是大千世界各種人給我們帶來的啟示。這兩部分都是我感興趣的。所以,未來節目一定不僅僅是朗讀,你首先看到的還是人,人生命之中發生的故事、留下的痕跡。所以,《朗讀者》歸根結底,就是一個人和一段文字間的關係。

這些東西不譁眾取寵,被遺忘在角落,我們今天就是要把它們開啟,呈現在觀眾面前,看一眼你就知道它們有多好。我覺得好壞大家都有自己的`審美。為什麼“詩詞大會”這麼受歡迎?就是因為這些東西我們平時忘了,央視提供這個平臺讓我們溫故而知新,大家就覺得特別滿足,因為好的東西永遠總有需求,好的精神食糧總是供不應求。如果大家能安安靜靜地看完這期節目,覺得這篇文章寫得真不錯,我就特別滿足。如果在節目中這段沒聽夠,再重新翻一翻,回去再看一看,就更好了。其實,這本書可能就在你的書架上,只是你很久沒翻它了。

朗讀者觀後有感篇3

《朗讀者》在CCTV-1黃金檔首播,一檔純文化節目,受到意料之外的全民關注。節目首播後,各方好評不斷,豆瓣評分高達9.5,微博榜單持續上榜三小時,張梓琳、許淵衝等嘉賓紛紛登上微博熱搜,翻譯家許淵衝先生的書也上了噹噹的熱搜,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朗讀者》是董卿作為製作人的首秀。從《中國詩詞大會》到《朗讀者》,彷彿是董卿走下春晚舞臺的一個轉身,讓觀眾領受到了她規矩之外的別樣風采,溫婉莊重包裹的是一股強烈的個性,一瞬間鮮活起來。這也同樣是《朗讀者》帶給觀眾的感受,無論是企業家、世界小姐、大明星、大學者、醫生和普通人,他們雖各有身份之別、建樹之差,但都有著同樣濃度的性情之真。 一對平凡的夫婦上臺念情詩,丈夫為妻子的願望種下滿谷鮮花,更讓人擊節讚歎的是丈夫遇到妻子後的所有荒唐舉動。

妻子說,如果當年我有一萬個結婚物件可以選擇,他也只排在一萬名之外,卻被丈夫先通知了所有親朋好友結婚的訊息,收了禮金後再求婚的破釜沉舟之勢反攻,妻子說更打動人的是那一往無前的勇氣。從此一生,丈夫偕著妻子,以開闊的胸襟踐行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古諺。

朗讀者觀後有感篇4

前晚,隨著李雲迪的鋼琴伴奏,董卿首次擔任製作人的節目《朗讀者》在央視一套播出。沒有炫目的舞美,只有6組嘉賓安靜的朗讀聲,節目首播便獲得了豆瓣9.4分的高評。有96歲高齡的翻譯家許淵衝,有藝術家濮存昕,有企業家柳傳志,也有從四川成都鮮花山谷裡走來的普通夫婦等。圍繞第一期主題“遇見”,嘉賓們唸詩、讀散文,分享家書,讓曾經打動過,甚至改變過自己生命軌跡的文字,隨熒屏潛入千家萬戶。對於節目的首播成功,董卿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真人秀或者純綜藝節目霸屏的今天,這給我們帶來了不少鼓舞,也讓我看到了文化類節目的風向標。

“我只願意憑著這一點靈感的相通,時時帶給彼此以慰藉,像流星的光輝,照耀我疲憊的夢寐,永遠存一個安慰,縱然在別離的時候。醒來覺得,甚是愛你……”“我們喜歡天南海北地旅遊,後來走的地方多了,她也累了,就想穩定下來。她原本就喜歡花卉植物,聊天的時候她說要是有個自己的花園該多好,我只有一個想法,就算砸鍋賣鐵都要滿足她,我一定要親手為她種一個花園。”節目中,漢語之雅馴,文化之寬廣,情感之豐厚,全都在節目不疾不徐的節奏中漸次開啟。朗讀引起了觀眾很多的共鳴、關注和讚賞,同時也展現出了朗讀者們的可愛和執著。無論是明星還是素人,朗讀者的真誠打動了無數人。也有不少觀眾在觀看時發現很有趣的細節,濮存昕在提到老舍時一直在說老舍(shè),原來不是老舍(shě)是念老舍(shè)。

對於節目首播的成績,董卿坦言:達到了我們(製作團隊)的預期。在被問到為何採用“星素結合”的方式挑選朗讀者時,董卿也直言不諱地表示:明星已經被過度消費,在他們身上很難或者說比較難捕捉到大開大合的人生故事。“我們發現在普通人或者說一些特殊的普通人身上,真的有我們意想不到的,能夠給我們帶來驚喜和感動的一些人生的經歷和感悟,像這一期裡面鮮花山谷那對夫婦,就讓我們看到了人生的一種我們都沒有想到的普通夫妻,還能夠有如此真摯、美好、單純的一種生活,給我們大家帶來了無限的想象。”

朗讀者觀後有感篇5

首期節目的主題是“遇見”,董卿是這樣闡釋這個選題的:“世間的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有了雨;春遇見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人,就有了生命。”

什麼是生活中的遇見呢?

遇見某個人,你的命運會因他改變。

年少時期的濮存晰是一位殘疾少年,從小在同學們不理解和排擠的眼光中長大。後來,他遇到了一位醫生,不僅獲得了站立的權利,命運也從此發生了轉變。

時過境遷,濮存昕仍然銘記著醫生的恩情:“我的一生中獲得了很多人的幫助,但是這位醫生永遠是第一個真正幫助我改變命運的人。”

誰是第一個改變你命運的人呢?是年少時循循善誘的老師,還是危險時仗義出手的陌生人?

遇見父母或子女,則是一種命中註定的緣分。

聯想總裁柳傳志在報考飛行員失敗後非常難過,他的父親曾這樣鼓勵他:“只要你是一個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麼,都是我的好孩子。”

光陰荏苒,柳傳志在兒子的婚禮上再次講出了這句話,這是真正的血脈傳承,也是一位父親對兒子最大的期許。

那媽媽對女兒呢?首位華人世界小姐張梓琳在2017年遇見了自己的女兒,初為人母的她坦言抱著孩子的時候“總覺得內心軟軟的”。也許女人都是這樣,一旦當了母親,內心最柔軟和最堅強的部分便都給了子女,從此有了牽掛,也有了盔甲。

她們對子女的愛,正如張梓琳朗誦的《願你慢慢長大》一文中所寫的,“願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龍應臺在《目送》中寫過這樣一段話:“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如今,你正在被父母怎樣目送著?而未來,又會目送著誰呢?

遇見對的人,就是真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