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讀後感1500字

來源:才華庫 1.63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15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傅雷家書讀後感1500字

傅雷家書讀後感1500字1

清代的張履祥在《訓子語》中曾經說過:“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師傅賢者,益日多賢;寬者,多至不肖。”提出家庭教育對學生成長的重要作用。最近,我閱讀了《傅雷家書》,併產生了許多感觸,在此想與大家分享一下。

《傅雷家書》是集傅雷先生給其子傅聰所寫的家書而成的。在這本書中,傅雷先生通過家書不僅僅給傅聰以生活和學習上的指導,同時也向傅聰傳達了為人處事方面的經驗。而這些家書也加深了傅雷及傅聰間的父子感情,《傅雷家書》中蘊含許多人生哲理和具有借鑑性意義的教育方法,可以說這一封封書信宛如一座橋,連線了傅雷與傅聰兩代人,表達了一位父親對由身處異國兒子的深切思念與殷切盼望。

一直以來,我們眼中的傅雷先生是一位嚴謹認真知識淵博的學者。他的成就遍佈音樂、美術、文學、翻譯等多個領域。而《傅雷家書》則使我們見到了另一個他,這個他身上有著中國式父愛特有的深沉與厚重。傅雷先生對於孩子的愛並不流於表面,而滲透在字裡行間,隱藏在看似嚴肅的面孔之下。傅雷先生對孩子的教育既有中國式的一面,也有西方的色彩。其對孩子嚴厲,但關心孩子的各個方面,甚至連貼郵票這些鎖事也都十分關心。其次,他又將兒子作為與自己同等地位的人加以交流,注重培養其的獨立意識與愛國觀念。我想這種既包含中國式也包含西方式的教育方法很值得我們當代的老師和家長學習,我們在關注學生的成績的同時也應該注重培養他們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一味的關心抑或一味的嚴苛都是要不得的。

看完《傅雷家書》了,我不禁聯想到現代社會中的兩種教育觀點:有人提倡對孩子進行“虎爸虎媽”式教育,亦有人提倡讓孩子無約束地成長。但我認為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應是一種嚴與慈相結合的方式。同時,我們必須看到家長對孩孑的榜樣作用,為此家長應規範自己的行為,以達到“賢母使子賢”的目的。此外,在當代社會,在現有教育體制的影響下,父母過於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發展,其實,父母更應該關心的是對孩子人格的培養。傅雷先生曾這樣說過:“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可以說,成為一個人,是我們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礎,如果沒有獨立人格,我們就無法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磨難,無法堅定自己的目標,其次,家長應注重培養孩子的愛國意識,社會意識與團結意識。人處於社會中均與社會中的人有著這樣或那樣的關係,父母可以保護孩子一時,卻無法保護孩子一世。孩子必須學會如何單獨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無奈與彷徨。孩子們也必須學會如何與周圍的人相處,學會理解,學會原諒,學會承擔,學會成為一個人。

之前,有一個節目很火----《爸爸去哪兒》,可以說在這五個家庭中,我最喜歡的是張亮與郭濤他們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因為他們對孩子並不是一味的嚴厲或放縱。而是因情況的不同而有所轉變,他們可以有中國式家庭的嚴厲,也可以與兒子並肩稱哥們,及時糾正孩子的小錯誤,對孩子的成功也進行稱讚,他們的教育方式雖然與傅雷先生有所出入,但也有異曲同功之妙。他們都是對孩子親切關愛而又不失嚴厲的父親,他們將人生的處事方法,人生哲理通過另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式傳遞給孩子,並努力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讓孩子認識到自己對於他人、社會與國家的責任。

在當今的時代,我們應認識到家長在孩子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對於我們當代人來說,如何看待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關係,是我們當下必須要思考的問顳。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長的過程中,家長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為此家長應不斷地發展自身,而學校也應更加註重對於孩子天性的引導。

對於教育,古今中外都有許多不同的觀念,但我們卻不得不承認教育對於我們人生中的重大意義,教育不僅需要國家、社會、學校的努力,同時也需要家庭對於孩子的關心與愛護,以使孩子能夠適應現代社會日益發展而帶來的需要。《傅雷家書》之所以被認為是經典,不是因為其中有多少華麗的修辭,而在於其中蘊含的教育哲理及其中樸素而美好的父子情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1500字2

靜靜翻開《傅雷家書》,如深沉父愛一樣,有許多足以令我感動的細節。譬如,身為父親的傅雷為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日漸陌生的因素,不顧重重的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有關的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還有自己的譯作。在信箋中他闡述著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止一次給兒子糾正用錯了的字詞,為的是讓兒子明白:作為一名炎黃子孫,他是足以驕傲的,因為祖國有著無盡的文化財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國人的血脈裡傳承著!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這是傅雷在啟發他的孩子,報效國家是每個人的權利和義務,即便自己是普通人,也可以為國家、社會作貢獻。每個人都是社會前進的車輪,我們的所作所為、點點滴滴,都與國家息息相關。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地為祖國作貢獻,創造美好的明天。

當傅聰忙於演出、練習而時常熬夜,以致精神疲憊,傅雷勸告傅聰勞逸結合,多到郊外或博物館。“人壽有限,精力也有限,要從長遠著眼,馬拉松才會跑得好。”傅雷用形象的比喻,勸誡傅聰愛惜自己的生命。

傅雷還告誡傅聰,“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相契相抱”。只要我們心繫祖國,不斷適應社會發展,就一定能為自己和國家造福。

傅雷還常勸誡傅聰不要放棄,多虛心向身邊優秀的人學習,成功時保持虛心,這些都造就了傅聰的成功。某之後,傅聰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千里趕來,這是赤子之心的最好體現。一個人一生要面對許許多多難題。傅聰身上具備的優良品質,是在傅雷的教導中獲得的。作為新一代青年,我們要在生活中時時刻刻警醒自己,為創造美好的將來而努力。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和教誨。當我讀著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子,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某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裡,文字就到哪裡。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裡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更瞭解孩子。

傅雷家書讀後感1500字3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書信作為萬里相隔的親人之間維繫感情的方式,這就是《傅雷家書》能產生如此大的影響,不同於普通家信之處。

《傅雷家書》是傅雷暨夫人寫給兒子傅聰、傅敏等的中外家信,其中大部分是寫給出洋在外並最終成為著名鋼琴演奏家的大兒子傅聰的信件。洋洋萬言,字字湧動,閱者無不為傅雷的精神感動。信中有對過去教子過於嚴格的悔贖,有對兒子進步的表揚和鼓勵,有對音樂和藝術的指導和探討,有對黨和國家建設及運動的看法和意見,有對兒子生活的噓問和關心,“貫穿全部家書的情義,就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看一部家信錄,就是看一片傅雷的“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又溫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冰心世界,我們不光明白了傅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翻譯名家的原因,更會從中學到如何育子成才的人生真諦。

傅聰至海外留學,與父親的聯絡自然只能依靠書信,於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書中表露無疑。他們通過書信一起討論藝術,研究樂曲的內涵,交流對事物的看法,雖然沒有父子通訊時那種噓寒問暖,但他們之間的默契卻是其他無論什麼都無可代替的。傅雷對於藝術尤其是樂曲的領會,頗有一番自己的見解。

細讀完這本《傅雷家書》,感覺是像戲曲那樣給人以不俗的氛圍和回味的餘地。《傅雷家書》是一個父親在循循善誘,讀來很親切,既飽含了對兒子的深情,也有著父親獨有的不可抗拒的威嚴。讀《傅雷家書》,感受的是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父子之間的感情因為藝術的崇高而得以昇華,成為一份取之不盡的人類精神的養料。

文革時傅雷家遭到抄家,傅聰的書信只剩下殘餘的幾封,所以文章中大部分為傅雷對傅聰寫的書信,故名“傅雷家書”。《傅雷家書》不僅僅是書信,還是傅雷和傅聰交流藝術的平臺,處處可見深厚的藝術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筆中,我們還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即使相隔萬里,依然不減。家書中最常見到的,還是關於音樂的內容。父子倆時常在家書中暢談自己對音樂的見解,對音樂作品的感悟,對藝術家的評論。傅聰曾獲得第五屆肖邦鋼琴比賽第三名,是有名的鋼琴家,受過國內外知名音樂家的讚譽。這些功勞與他嚴厲的父親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對小時候的傅聰嚴加管教。那時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圍的上海孤城,連大氣中都瀰漫著一種罪惡的毒氛。傅雷先生不讓孩子去街頭遊玩,他把孩子關在家裡,培養他的音樂和文化。他還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舉止和生活習慣,他要求孩子生活儉樸,學習認真,每天都要監督傅聰不停地練上幾個小時的琴。不過傅雷並不是死板的教育。有一次傅聰正練著琴,突然來了靈感,彈著彈著就跑到自己的調上了。父親察覺到異常,便走下樓來。傅聰嚇得趕忙回到譜子上去。但這次,傅雷不僅沒有責備傅聰,反而叫他彈自己創作的曲子,父子倆一起研究,並將剛才的曲子命名為《春天》。傅聰長大後遠出家門出國留學、演出,傅雷的家書也一直陪伴著他。傅聰在外艱苦奮鬥時,家書便是他唯一的慰藉。

傅雷對孩子所灌注心血,全部融入到一封封家信中。傅聰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信念與精神。使他在海外的處境裡,好像父母仍在他身邊給他教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擁有更多的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走自己正當的道路。他拒絕與祖國敵對國家的邀請,從不做有損於祖國尊嚴的言行。這種熱愛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萬里之外給他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傅聰在藝術上的造詣,離不開父親傅雷苦心孤詣的教誨。傅雷已去,家書仍留。傅雷家書給我們帶來的愛與精神,永遠影響著下一代。

真的感謝那個時代沒有手機和電腦,真的感謝那個時候的驛路郵差,現代家庭教育中,《傅雷家書》就是一本充滿沉甸甸父母之愛的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1500字4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是充滿著父愛的教子名篇。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教育他們先做人,後成“家”,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因此傅雷夫婦也成為是中國父母的典範。

《傅雷家書》是文藝評論家以及美術評論家傅雷及其夫人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字裡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家書》由於是父親寫給兒子的家書,是寫在紙上的家常話,因此如山間潺潺清泉,碧空中舒捲的白雲,感情純真、質樸,令人動容。

這本書其中有幾個片段非常讓我感動,比如:“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裡,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

這一小段故事,是傅雷先生寫給他兒子傅聰的。從上面的語句,字裡行間可以看出傅雷先生的愛子情深。對於長大的兒子,希望他茁壯成長,向外發展,但又不忍孩子遠離身邊。其實家長都是這樣的,從十月懷胎到一朝分娩,家長辛辛苦苦,一步步將兒女哺育成人,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後不至於露宿街頭。而,兒女成才之際,亦是離開屋簷獨飛之時。作為父母,既為他們而高興,也為此傷心難過。畢竟是骨肉之情。作為我們應該體會、理解父母的苦心,讓父母看到他們想看的'一幕——我們快快樂樂的生活,也算是報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

在這裡,我不就想到了我的父親。他總是默默的付出,不求回報。父愛像海,寬廣深沉而含蓄;父愛像山,穩重厚實而威嚴;父愛像河,舒緩平靜而綿長。在困難時,父親給我們他溫暖的臂膀:在痛苦時,父親給我們他寬闊的胸懷。父愛無言,默默付出,不求回報。

“孩子,我謔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離開過我的頭腦,只是不敢向你媽媽說,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寧!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

離別之時,父親傅雷自責對兒子的管教嚴格,手段“殘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錯誤。哎,其實這是愛子情深啊!“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傅雷老師在兒子幼時,嚴加管教、一絲不苟,“殘忍地虐待”了兒子傅聰。聽來笑話,哪裡有父親虐待自己的親生骨肉的呢?俗話

說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師用的是嚴父底下出才子。平時,父母對我們實行“暴力”的時候,我們應該抱有理解的態度,我們要體諒父母的心急如焚。因為他們這麼做是對我們好,也是恨鐵不成鋼。畢竟父母們都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啊!

我看到這裡很後悔,因為我總是在父母苦口婆心的勸說後不滿的埋怨他們,對於他們的悉心教導,我不領情。我感到了自己的不該,我流下了悔恨的淚水。我要真摯地對父母說一聲:“對不起,我錯了!”

而在《傅雷家書》中,傅聰的母親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給她的兒女寫了好幾封信。信中充滿了對子女的關心和憐愛。同樣她對於傅聰的音樂事業也非常的在乎這也同樣讓傅聰十分的感動他也明白了母親的愛對他有多重要。這也放我感嘆唏噓母愛的寬容和偉大。

這本《傅雷家書》真的讓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讓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著什麼這讓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溝通。

我太感謝這本書了,因為它是一本讓我真正瞭解真正的父母的愛的一本好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1500字5

《傅雷家書》編入傅雷夫婦寫給兩個兒子的180多封家書,它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傅雷家書》凝聚著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

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圈圈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裡,文字就到哪裡。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死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是多從“為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地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兩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裡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培根曾說:“人類的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裡。”我們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業,著就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麼,就從這本書開始吧!它將告訴你所有邁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幫助你開啟財富的智慧之門,開創你輝煌的人生。

這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人自愛其子,是一種自然規律,人的生命是有侷限的,而人的事業卻永遠沒有盡頭。通過親生兒女,延續自己的生命,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世界應該盡的一項神聖的義務與責任。傅雷如何培育他的孩子,在家書中顯而易見。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中這樣寫:“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奇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作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訊訓練你的不但是支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一個警鐘,不論在做人還是其他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以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這麼豐富的養料。時時給他知道,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數萬裡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再看看這些書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樣的政治處境中寫出來的,有多少人在那場“黑暗的災禍”中受到傷害,傅雷卻在其中顯出他不變的本色。

翻開《傅雷家書》,有許多令人動容的細節,譬如,身為父親的傅雷為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傳統文化陌生的因素,不顧重重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有關的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還有自己的譯作。在信中他闡述著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僅一次給兒子糾正了用錯的字詞,為的是讓兒子明白,作為一名炎黃子孫,他是足以驕傲的。因為祖國的無盡的文化財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國人的血脈裡傳承著。

父愛大如宇宙,父愛隱如輕風,父愛高如俊山,父愛深如桑海。

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1500字6

那橙黃色的封面,是父母傾注的愛。

那句句的問候,是流淌於心間的暖。

那一張張老照片,是被深藏的記憶。

——題記

讓時光輪轉回上世紀五十年代,年少的傅聰到波蘭留學。從此以後,傅聰就生活在父母的日思夜想之中。於是,感情在一封封家書中傳遞,來往。身為父母那濃烈的思念與期望溢於言表,身為兒子那不懈的努力也能在字裡行間感受。

一、教育

我覺得,傅雷先生的教育是成功的。他是一個嚴父,但又不死板。比如一個令我印象較深刻的故事。那時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圍的上海孤城,連大氣中都瀰漫著一種罪惡的毒氛。傅雷先生不讓孩子去街頭遊玩,他把孩子關在家裡,培養他的音樂和文化。他還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舉止和生活習慣,他要求孩子生活儉樸,學習認真,每天都要監督傅聰不停地連上幾個小時的琴。不過傅雷並不是死板的教育。有一次傅聰正練著琴,突然來了靈感,彈著彈著就跑到自己的調上了。父親察覺到異常,便走下樓來。傅聰嚇得趕忙回到譜子上去。但這次,傅雷不僅沒有責備傅聰,反而叫他彈自己創作的曲子,父子倆一起研究,並將剛才的曲子命名為《春天》。讀完,不禁感嘆傅聰的才氣,更贊同父親的做法。鼓勵孩子走向更寬廣的天地,這是一個家長的最可貴之處。雖然我只是一箇中學生,但我覺得一個人應當追隨自己孩提時代的夢想,在夢想中奮進,並不斷在現實生活中探尋。不虛此行,不負韶華。

其實縱覽全書,最常見到的,還是關於音樂的內容。父子倆時常在書信中暢談自己對音樂的見解,對音樂作品的感悟,對藝術家的評論。這一切都時刻感染著我,不禁讓我想起了我自己的學琴生涯。從小我就在鋼琴前,演繹著音樂的魅力。當時是挺苦的,但現在想起來彈鋼琴真的是很美好的事情,陶冶陶冶情操,品味品味音樂,的確是很美好的意境。但我就沒有像傅雷這樣的家長。我當然不是貶低自己的家長,而是欽佩書中的這樣一個家庭,像書中的這樣一對父母親。但一切也未必泯滅我對音樂,對鋼琴的熱愛,還是依然。再次回到書中,傅聰獲得第五屆肖邦鋼琴比賽第三名,成為有名的鋼琴家,受了國內外知名音樂家的讚譽,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與他嚴厲的父親密不可分的。

書信不僅是傅雷和傅聰交流藝術的平臺,處處可見深厚的藝術功底,更是親情的流露。在那一篇篇清新的文筆中,我們可以看到,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即使相隔萬里,依然不減。

二、愛

從書中可以得知,傅聰長大後遠出家門出國留學、演出,傅雷的家書也一直陪伴著他。傅聰在外艱苦奮鬥時,家書便是他唯一的慰藉、心靈的安撫。然而,9月3日凌晨,傅雷夫婦戴著沉重的精神鐐銬,離開了這個世界,兩個多月後,當傅聰從一位法國朋友那裡得知噩耗後,頓時天旋地轉,熱淚縱橫。看到這裡,才感到父母與兒子的感情之深可見一斑。在這個世界上,“人愛其子,勝於一切。”的道理誰都懂。是的,傅雷對孩子所灌注心血,都融入到一封封家信中。雖然不是直接的感情,但這種特殊的,傳遞情感的方式讓人耳目一新。傅聰在異國他鄉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信念與精神。使他在海外如孤兒一般的處境裡,仍感覺父母在他身邊給他教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擁有更多的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走自己正當的`道路。他拒絕與祖國敵對的國家的邀請,從不做有損於祖國尊嚴的言行。這種熱愛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萬里之外給他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當然了,傅聰在藝術上的造詣,也離不開父親傅雷苦心孤詣的教誨。可見親情的力量是多麼得偉大,是多麼得強烈!我聯想到自己的父母,感覺虧欠他們的實在很多。感激他們的同時,又聯想:“世上任何一個父母對孩子的關愛都是相同的期望也是一樣的,我們應當做的,唯有像傅聰一樣,努力讀書,回報父母,更加要熱愛祖國!”

再次回到現實生活中回望,然而傅雷已去,家書仍留。傅雷家書給我們帶來的愛與教育,永遠影響著我們,甚至更加深遠!

傅雷家書讀後感1500字7

他帶著一副大大的眼鏡,端坐在桌前,藉著昏暗的燭光,目光隨著手指向的位置在紙面上游走,嘴中不時念叨有詞……

印象中的傅雷,是黑白灰三種顏色,不苟言笑。圍著一條格子圍巾,穿著貼身的長衫,頭髮只留頭頂一片,四周剃掉,個子高高的。他與妻子的合照只有幾張,大多是年輕時拍的,常能看見他與兒子的照片,在公園的遊船上,在家中的客廳、書房。

傅雷對兒子的愛藏在心中,他們父子之間,沒有含情脈脈,始終將道德、藝術擺在第一位,其次才是護犢之情。

父親的嚴謹,使得傅聰和傅敏不敢偷懶,始終抱著相同的態度去學習、為人處世,終於在不同的領域有非凡的成就。他的拳拳父愛,也出自於他對兒子深沉的愛。在兒子出國後,他開始用書信交流,紙張間傳遞著簡單的關心與愛。

傅雷曾在信中表達了自己對傅聰的歉意,他意識到自己的過分苛刻。雖說傅雷是出了名的嚴父,性格孤傲,但那只是他堅強的外殼。在傅聰留學後,雖然相隔千山萬水,他們之間的關係卻更為親密了,由父子變成朋友,再變成兄弟。

我想到了木心的《從前慢》,其中曾寫道:“從前日色變得很慢很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等待一封信,足矣耗盡我們所有的耐心。但傅雷願意等,用筆墨回信,在報紙、廣播,各種渠道去了解他,關心他的生活。我印象很深的是,傅雷有一次在報紙上看見了傅聰的簽名,特意寫信去提醒他,還為他現身說法,告訴“聰”字怎麼寫才好看;為了提高他的素質,也會仔細指出他生活中的小缺點,就連將手放在上衣口袋裡,大衣脫掉後絲巾還留著這些小細節也會注意到。他教會了傅聰怎麼做人。

後來傅聰在晚年談起父親,說傅雷在一次來信中提到與他的話怎麼也說不完,還在傅聰身上學到了很多。當時傅聰在波蘭留學,第一次回國,與傅雷促膝而談,整宿整宿的聊天,無話不說。看完這些家書,這才知道原來不管多偉大的人也有最質樸的情感。傅聰與彌拉結婚第三年,有了一個孩子,傅雷夫婦盼望著有朝一日能與他們團聚,他還會常常夢見他們。突如其來的“文革”給傅雷夫婦戴上了沉重的精神鐐銬,還未來得及團聚,傅雷夫婦就一起自殺離開了這個世界。傅雷留下的遺書裡只寫了一個大大的“人”字。傅雷是一個那麼簡單、樸素的人。

傅聰形容父親寫給他的一部分書信如同“懺悔錄”,他目睹過父親受苦受難,在感情上的大波大浪。從前,我只聽過一面之詞,都說傅雷是出名的嚴父,但我認為,他是世間最平凡也是最偉大的父親,父愛永遠是深沉的。在傅雷的身上表現出來的就是想讓傅聰變得更好、更優秀,他只能對傅聰從嚴要求,就成了大家口中的嚴父、不近人情。等我讀完這本書,才明白,這一切,都緣於對傅聰的愛。

……

我有一個溫柔的父親,他沒有傅雷那麼苛刻要求孩子,他也想讓我有出息,但我一再讓他心寒。總是在爭吵完之後才會自己後悔,數著他的白髮猜著有幾根是我氣出來的,他也會常常開玩笑說自己被我氣的腦血栓,我總是嘴上毫不留情地回懟,心裡卻很不舒服。我以前像那個《狼來了》裡愛撒謊的孩子,他會一次又一次相信我、給我信任。我很害怕他發脾氣,有時候他聲音衝我大一點,我就會心裡不舒服。隨著他工作的增多,待在家裡的時間也變少了,我會不和他鬥嘴,會脾氣更好一點,學習再更努力一點,讓他少操點心。回家了,一家人就和和氣氣的。《傅雷家書》使我明白:要好好珍惜身邊的人,讓身邊的人因為自己的存在而開心,而不是徒增煩惱。

《傅雷家書》中簡單的瑣事,讓人感覺溫暖、自然。在瞭解了他們父子最終陰陽兩隔,天各一方,心中又是一番極大的觸動。

我輕輕摩挲著書頁,不知不覺間已經翻到了最後一篇。

他提起筆緩緩寫下一行字:聰,親愛的孩子……一陣微風吹過,燭影微微晃動。

桌上寄過來的信邊放著一張黑白相片。相片裡的傅雷一隻手拿著張報紙,另一隻手在上面指指點點,傅聰靠在他的肩上,看起來親密無間——是父子,亦如兄弟。

傅雷家書讀後感1500字8

近日細讀了《傅雷家書》,在閱讀前、閱讀時、閱讀後,產生了不同的感受,頗為難忘。

《傅雷家書》是傅雷與兒子傅聰往來信件的彙編,其中兩則書信還入選中學語文課本。為什麼一父一子間的普通家信裡存在那麼深的教育意義?我在翻開書頁之前心存疑惑。

家書的傳遞開始於傅聰去波蘭學習之後,兒子剛離開家,離開祖國,父親的信中感情深摯,不捨之情令人動容。既期望孩子能在外學成,又時時想著孩子,不得不忍受鑽心的思子折磨。每每去信央求兒子多來信,收到來信後便視如珍寶,欣喜若狂。而在等待孩子的來信時,又是那麼的坐臥難安,憂心忡忡,幻想著收不到信的種種可能,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累了病了。嘆一聲,可憐天下父母心!

傅雷對傅聰的關愛細緻入微,在生活、學習、人際關係處理、藝術修養、德行品性等各個方面都千叮萬囑,苦口婆心。他說過:“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藝術家,再其次才是做音樂家,最後才是做鋼琴家。”他不希望兒子只成為一個鋼琴技藝超群的鋼琴家,而是期盼他成長為一個藝德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時時告誡兒子不忘祖國,為國自強。

這對父子的家信,其實不是普通的家信。正如傅雷所說,這些家信至少有四個作用:“其一,我的確把你當成一個討論音樂和藝術的對手;其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也可以間接傳播給別的青年;其三,借通訊訓練你的——不僅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其四,我想時時刻刻做你的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其用心之良苦,感人至深。

有些信中,也有傅雷批評別人的話語,我乍看之下有些覺得他不近人情。比如,他跟兒子說他對劉海粟畫作的看法,說劉的油畫“筆觸談不到,色彩也俗不可耐,而且俗到出乎意外。”除此之外,竟然還說劉一生就缺少真實、忠誠這兩點,從無虛懷若谷的謙德。更說劉去黃山住了兩個多月,一切都有公家招待,而畫回來的幾十件東西,內容如此,大大辜負了政府的好意。這些話是多麼的直接,多麼的刺耳,一點不留情面。想那劉海粟也非泛泛之輩,何至被貶得一無是處了?讀到後來,我才明白,這即是傅雷對待藝術的認真了,在藝術面前,他不講人情,只忠誠於藝術。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傅聰才會成為一個擁有驚人才具和謙卑品德的真正的藝術家!

在這些父親寫給兒子的書信中,還深深地懺悔以前對孩子的教育太過苛刻,我們能理解這顆父親的矛盾的心。就像兒子想回國一趟,父親又開心又激動,終於可以和兒子見上一面了,可是理智地一想,他去信勸兒子先不要回國,因為聯絡到當時某些實際情況,回國可能會耽誤孩子的學習,他決定作出犧牲,繼續忍受思子之苦。還有兒子取得一些了不起的成績時,他既高興又忐忑,他說“遇到極盛的事,必定要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格外鄭重、危懼、戒備的感覺。”孩子迷茫的時候,父親恨不得飛到他身邊替他解惑;孩子得意的時候,父親又不留情地潑冷水,直接指出他的不足之處;孩子有信來,他擔心孩子為寫信耗費休息的時間;孩子沒信來,他擔心孩子是否生病了;孩子作出人生的一些選擇和改變時,他擔憂,他操心,他列出多條比較讓孩子參考;孩子對別的鋼琴家、藝術家的優劣理智地點評時,他引以為豪、放下整顆心來……拳拳父母心,悠悠舐犢情,一切盡在家信中。

其中一件事值得一提,傅聰獲得世界第三名好成績後,寫給父母的長信被郵局遺失,而傅雷夫婦在漫長的等待中,受盡了苦楚。傅雷甚至以為兒子當他是老朽了,不再與他談一些自己的事,他向兒子訴苦,向兒子“請教”,向兒子懇求:“對別人同情之前,對父母先同情一下吧。”真是讀來不忍,掩面心酸。

學無止境,對藝術的追求永遠存著謙卑,知道不存在完美卻執著地追尋,對國家的熱愛,對藝術的尊重,使得這位了不起的父親,教育出了一個了不起的兒子。而父親卻說,這是孩子自己的努力,並非是自己教育的作用。我們雖不是藝術家,不是某方面的專家,只是一個普通人,作為父母的角色,同時也作為子女的角色,在這本書中能學到的還是很多,很多。

傅雷家書讀後感1500字9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書信作為萬里相隔的親人之間維繫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所以最近我拜讀了《傅雷家書》,它讓我受益匪淺

這絕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律。人的生命總是有侷限的,而人的事業卻永遠無盡頭。通過親生的兒女,延續自己的生命,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量。我們看傅雷怎樣培育他的孩子,從家書中顯而易見。在1955年1月26日的信中,當時傅聰正在"得意"之時,傅雷勸戒孩子如何面對情緒上的跌宕.首先,說明控制情緒的必要,其次,冷靜客觀的分析前因後果引以為籤,從而越來越堅強.十分真切地表達出所有'過來人"回首"過來事"的心情:蒼涼而平靜,沉鬱而超然.這封信寫在兒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鮮花與掌聲簇擁的時候,激勵兒子時刻保持謙卑,不懼怕孤獨,要勇於攀登藝術的止境,同時他借兒子成功之機給予他更多,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保持一顆純潔的"赤子之心".

"堅強"是貫穿這封信的內在精神.傅雷對孩子說:"只要你能堅強,我就放心了!"可見堅強對人生的重要意義.堅強有兩個方面的體現:a不怕挫折,b永遠保持謙卑之心.也就是勝不驕,敗不餒.這也是我們可以學到的.還有,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裡,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訊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多麼豐富的精神養料。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同時,這也給了我莫大的鼓勵。現在的我,正是努力奮鬥的時候,絕對不能有半分驕傲或是軟弱,所以,我下定決心,要向傅雷口中"卓越人格"努力拼搏!

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傅雷家書》就是一本苦心孤詣的教育書,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最適合家長和孩子的閱讀。

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較獨特,他是通過書信把真情傳遞給遠方的孩子,對兒子的生活和藝術進行真誠地指導,而且還暗暗透露了對兒子的牽掛和愛。一個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好事,它可以決定一個孩子的人生,畢竟家庭教育是第一任老師,傅雷用了良好的方法把他兒子教育成才,讓人讚口不絕。

不錯,很多家庭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因此一個優良的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可是有多少家庭可以適當地教育好孩子呢?在中國,許多家庭的教育不恰當,家長都沒有用心與孩子溝通,不瞭解孩子的情況,沒有正當地引導孩子,讓孩子步入歧途,最後後悔莫及。還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材,出現了數不勝數的家庭暴力,讓孩子身心受到傷害,不但沒有使孩子懂事,反而讓孩子變得反叛。用合適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家長們應該欣賞這本《傅雷家書》。其實,作為孩子的我們也有必要看看,因為它可以感染我們,讓我們察覺到家長的用心良苦,懂得感謝父母,它更讓我們懂得藝術的欣賞,在生活的處事做人,得到正確的指引。

傅雷家書讀後感1500字10

《傅雷家書》最早出版於1981年,一共是十二份家信,此書是傅雷夫婦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間寫給傅聰和兒媳彌拉的家信,並由次子傅敏編輯而成。此書的作者傅雷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的重要締造者之一。他為人坦蕩,秉性剛毅,對子女更是嚴格要求,在他與兒子的書信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位父親望子成龍的殷殷期望,亦能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純真、質樸的愛,令人為之動容。

這些家書開始於1954年傅聰留學波蘭學習鋼琴,在波蘭,傅聰學習鋼琴、演奏成名、結婚生子,而父親傅雷給他寫的這些家信則伴隨了他的這段成長,讓他能在異國他鄉依然保持對學習、生活的熱情。在這些書信中,除了寫生活瑣事外,更多的談論藝術與人生,激發年輕人對學習、對生活的熱情,訓練傅聰的文筆與思想。他時時刻刻提醒兒子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讓兒子知道“國家榮辱,藝術的尊嚴”,希望兒子具有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

人愛其子,也許是一種自然規律,因為人的壽命是有限的,而人的事業無盡,所以希望後代能夠延續和完成還未完成的事業。傅雷先生對其子嚴格要求,希望他以後能回報社會,報效國家,這也正是傅雷先生一輩子所為之努力的事業,直到後來傅聰沒有因為國內家庭慘遭變故,也沒有因為他自己所蒙受的罪名,他始終相信國家,相信黨,毅然回國。

有人並不認同傅雷教育子女的方式,原因是太嚴格,太傳統了,比方說傅雷非常注意兒子吃飯時的規矩,他就注意孩子是否坐的端正,手肘放的位置是否妨礙別人,吃飯時是否發出咀嚼的聲音……其實這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禮貌,人人都應該做到的,只是有些父母一昧的放縱孩子養成壞習慣。我認為教育孩子應該軟硬兼施,傅雷在傅聰的學習,做人,辦事方面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希望孩子做個有出息的人,然而當孩子在比賽或者受挫的時候,他鼓勵孩子放鬆心,盡力去做。事實證明,傅雷的教育方式是成功的,因為他對兒子的嚴格要求並未疏遠父子倆的關係,反而使兒子愈加尊敬父親,父親更加疼愛兒子。後來,傅聰在鋼琴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最終也沒有辜負父親對他的期望。

看了傅雷家書,被傅雷的拳拳愛子之心所動容。這也使我想起我的父母親,我的父母是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聽他們說,小時候因為家裡窮,沒有讀過多少書,所以他們希望子女可以好好讀書,以後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這也算是替他們完成他們未完成的遺憾吧。記得小時候父母對我非常嚴格,未入學前教我識漢字,教我見人要主動問好,教我要誠實,到別人家不要亂翻人家的東西,要我好好讀書……小時候也因為這些東西沒有做好而捱打捱罵,小時候是真的理解不了父母的一片苦心,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生閱歷的增長,慢慢的理解了父母為子女付出的心血,所以我們作子女的千萬不要去頂撞父母,即使他們錯了,但你一定要相信,他們的初衷一定是為你好的。傅雷對兒子非常嚴格,傅聰也許心裡有怨言,但是他一定能理解父親對自己的一片苦心。

《傅雷家書》是一部寫關於親情的好書,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到處理親情的正確方式,傅雷愛子,但是他並未把兒子束縛在自己的膝下,他同意兒子遠赴波蘭學習音樂,然而等到傅聰終於在這條道路上取得巨大成就的時候,他卻更希望兒子能夠回國,為祖國掙得更多的榮譽。傅雷在這些家信中自始至終希望兒子成為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人,這才是他教育的最終目的。

《傅雷家書》自出版30年來,經久不衰,是因為它適合每一個年齡階段的人去閱讀,每一個人都要從做子女到做父母,這本說值得我們認真研讀,對我們這些青少年來說,更應如此,希望看完這些家信,我們能夠更好的理解父母對我們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對我們的嚴格要求,作為子女,我們以後能夠更多的尊敬父母,孝順父母,努力奮鬥,不辜負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殷殷期望。

傅雷家書讀後感1500字11

歷時一個月,終於將《傅雷家書》看完。每晚睡前閱讀兩三封家信,那字裡行間洋溢著的幸福縈繞在之後的夢境之中,怕是最讓人愜意的事情吧。

初識該書,應該是在國中時語文課本每冊推薦的三本課外讀物名單上吧。可惜那時年少浮躁,未能準確認識到這本書巨大的教育意義,竟將其忽略。今時看完,才識其感情之至真至純。全書主要表現出了傅雷先生的赤子真誠之心和傅雷夫婦作為父母對兒子傅聰的舐犢情深,這兩點,也是全文最能打動人的地方。

傅雷先生作為一名優秀的翻譯家,也是一名很典型的傳統知識分子,他身上不僅有知識分子那種兢兢業業追求真理,一刻不曾鬆懈的治學精神,也有真摯坦誠、寧折不彎的處世態度。他是一個看似矛盾的人,用文中傅敏的話來說,就是“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又溫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實則這些矛盾正是他作為知識分子的正常表現,熱烈在內心對於真理的追求,恬靜在平常的待人接物上;深刻在對知識人世的認識,樸素在對自己物質生活的要求上;溫柔在對於弱小力量的對待,高傲在對於權力和財富的態度上;微妙在對於他人感情的體會,率直在於對一切醜惡現象的毫不留情的批評上。

傅雷先生是一個真正能夠稱得上"赤子“的人。在我看來,“赤子”是一個評價很高的詞,當然也是一種很難做到的境界。因為對於知識分子來說,往往聰明的人較多,而聰明很多時候又是精明的代名詞,精明者往往流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很多人在研究學問的同時,往往汲汲於富貴或者權力,他們和權貴們能夠合作得很好,在歷史的潮流中往往能夠順勢而為,從而保全自己。但是“赤子”心裡,只有真善美。他們在外人看來似乎非常木訥,研究起學問來又近乎痴呆。近代以來知識分子中能稱得上“赤子”的人,在我看來或許只有三位,即聞一多先生,梁漱溟先生和傅雷先生。他們的人生,無時無刻不在為追求真理而上下求索。

傅雷夫婦對於兒子傅聰的舐犢情深,在我看來又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每封信中對於遠遊之子無微不至、有些地方近乎聒噪的叮嚀和囑託,二是在幾次長時間未收到兒子家書時的那種焦灼和憂慮之情,這種感情又從傅雷那杆擅於表達情感的筆下流淌出來,著實令人又心疼又感動!彷彿看到了自己的父母擔心在外漂泊的自己的樣子!閱讀過程中,“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古語,或許是我心中默默喟嘆次數最多的話了!感情對於一個人的重要程度往往超出我們的想象,而父母對於子女的感情,對於子女本身來說,或許也是安全感最終極的來源了!

讀完全書令人深思的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父輩教育對於子女人生的重要性和深刻性!這也是自從上大學以來我一直所思考的問題。傅聰有傅雷這樣一個不管在學術高度文化修養上,還是人格品德上都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父親,真是三生有幸!因為文化程度低,父母在我成長的道路上所給予的教育和引導微乎其微!尤其是從小就過上了寄宿生活,來自於學校老師、同齡人和課本知識的輸入要遠遠多於家庭的影響!現在回過頭去看看家鄉那些缺少父母教育的孩子的現狀,自己能走到現在這樣的地步,不知又是幾生有幸啊!當然,這種經歷也產生了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價值觀在某方面具有重大的缺陷!對於我個人來說,或許價值觀最嚴重的缺陷在於個人感情歸屬感的迷失,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對於任何事情,都無法傾注很深厚的感情,進一步,也無法找到讓人覺得有意義的事情!尤其是上大學以來,有時候非常羨慕那些家庭教育非常好的同學,他們在遇到任何問題的時候,都可以第一時刻向父母求助,甚至很多人在父母的引導下,已經對於自己未來的人生有了足夠清晰的認識和規劃!他們的人生走得從容又堅定!同時又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但對於我來說,則需要不停地經歷迷茫,焦慮和痛苦!雖然人們常說沒經歷過深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談人生,可是誰又願意在深夜痛哭呢?!

好在讀研究生之後,或許隨著年齡的增長,或許隨著經歷的增多,現在的自己越來越自信,也越來越堅定!有一個詞我很喜歡,沉毅。因為沉毅的人往往自信而堅毅!我希望自己也慢慢能夠成長為一個自信而堅毅的人!

傅雷家書讀後感1500字12

感謝讀書會這次活動,讓我讀到了這本書。袁枚說“書非借不能讀也!”對我來說,借來的書很多時候放到期限到或者過期還沒去翻,這次有任務了就逼著自己一點一點看,結果竟然看完了。我借到的版本是由付敏所編,由三聯書店出版的。說實話,看了一遍,我還想再看一遍,正如傅雷的朋友樓適夷說的: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它涉及到的不僅僅是音樂、美術、學習,感情,還有做人、做事乃至甚至於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並耐心分析、糾正。

傅聰剛離開國家,傅雷就很細心地跟他講: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

第一,我的確是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

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

第三,借通訊鍛鍊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方面。他想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要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讀他們的書信,我們可以想到得到這樣一個場景,兒子在數萬裡之外,正準備一場重要的演奏,父親卻好似對即將赴考的身邊的孩子一般殷切地注視著他的每一次心臟的律動,設身處地預想他在要走的路上會遇到的各種可能的情景,並替她設計應該如何對待。說實話,合起書來,我常常自我反省:我對孩子有沒有這種耐心,有沒有這麼全面地去考慮過他要面對的事情。

據說傅聰小時候,傅雷親自編制教材給孩子訂日課,一一以身作則,親自督促嚴格執行,他規定孩子應該怎樣說話,怎樣行動,做什麼,吃什麼,不能有所逾越。比方每天同桌進餐,他就注意孩子坐的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邊的姿勢是否妨礙了同席的人,飯菜咀嚼,是否發出喪失禮貌的咀嚼聲,甚至因傅聰不愛吃青菜,專揀肉食,又不聽父親的警告,就罰他只吃白飯,不許吃菜。在酷暑的時候,傅聰因為練琴,經常衣褲全溼。這些事情,在書信裡也可見一斑,傅雷在其中的一封信裡這樣教導兒子:你素來有兩個習慣:一是到別人家裡,進了屋子,脫了大衣,卻留著絲圍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裡,或是褲袋裡。這兩件都不和西洋的禮貌。後面還詳細地講解在飯桌上應該怎麼做,出臺行禮或謝幕應該怎麼做。

光這一嚴一細,可以見父親對孩子那殷殷切切的愛意和期望。

我們作為學生的話,他這裡也有許多可以借鑑的;他說一切學問沒有速成的,尤其是語言。在語言的學習上,他有四五次提到,學習俄文別太快,太快了記不牢,將來又要重新來過,犯不上。擔心到國外,因為語言障礙,樂理跟不上,在國內要多學樂理。這都是在四五封信裡提到的。其中樂器的技巧也是如此,幾次三番,一點都不膩煩。對傅聰的感情,他叮囑前途為重,健康為重;對友情,他說:待朋友不能馬虎,大小事都要對人家有交代。身體,要有空去休息,真是一切零星小事都幫孩子想得周到,一些事情都要做的妥帖。

書中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其中貫穿始終,我以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於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係實為一體的思想。這就是重視和強調“一般修養”的重要。在其他信中,這種思想都有出現,比如關於去博物館、去森林等建議,便是希望通過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養,而不是一味練琴、搞音樂。

這就說明,讀書只是修養途徑之一,另外還應有其他。即使讀書,也不應僅限某某學科。因為,人生或生活絕不像大學學科分類那麼規範齊整。各領域都只是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的一個側面,要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以及我們自己,廣泛閱讀是有好處的。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關於感情(激情)和理智的關係,應當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際或宇宙的視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侷限性等等,皆為真知灼見,無不閃耀著理性的光芒! 以上便是一讀《傅雷家書》後的一些感想。這是粗讀一遍,得到的體會,我還將細讀一下,一遍更深地體會這位名家的胸襟和情懷。

傅雷家書讀後感1500字13

180多封家書,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 更是傅雷對遠在萬里之外的兒子的教育的文字篇。傅雷老先生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偉大的父親,無論這個父親是知識淵博的或只是一個只會下地耕作的農民,他們一樣的偉大。在讀傅雷家書的時候,字裡行間都洋溢著濃濃的親情,信中的話充滿著父愛,蘊涵著真理。現在很多人都學會了隱藏自己,與其在陽光下赤裸裸地奔跑還不如在陰暗的隧道里奔跑,你從不曾理解我,我也從不需要去解釋,還有多少人可以像傅雷家書裡面把自己的情感細細地表達出來?傅雷先生在信上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於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並耐心分析、糾正。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按著自己的意思與心情去做事,無論我們走得多遠,總有那麼一根線,牽著我們,一頭系在家的門前,另一頭系在我們的心上傅雷還很重視“因材施教”,他對兒子從不苛刻。而且他對傅聰的音樂事業十分的重視,對傅聰事業的點點滴滴都非常的在乎。《傅雷家書》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書。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此外,傅雷在家書中一直傳達出這樣一個信念——堅強。傅雷對孩子說:“只要你能堅強,我就放心了!”可見堅強對人生的重要意義。堅強有兩個方面的體現:一是不怕挫折;二是永遠保持謙卑之心,也就是勝不驕,敗不餒。

“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麼。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裡,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說,可是不敢說,你這個年紀是一切向前往的,不願意回顧的;我們嚕哩嚕囌的抖出你尿布時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時代的往事,會引起你的煩惱。孩子,這些我都很懂得,媽媽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終身會印在我們腦海中,隨時隨地會浮起來,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 ”如此細膩的情感讓我難以想象是出自那個嚴謹近於殘酷,倔強甚至有些暴躁的學者。

“我高興的是我有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長的。”而且,他謙虛誠懇地說:“我與兒子的相處中,學得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教會我們如何和孩子相處,以怎樣的一種姿態交往。”孩子經受痛苦時,他說:“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為孩子包辦,而為孩子這種蛻變的過程而高興,並且鼓勵他藝術要有更誠摯的心,“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隻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 “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難為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

我對書中這樣一段話感慨良深:“說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實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個人生,世界,宇宙,都談不上perfection。……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多少世代人的追求,無非是perfection,但永遠是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其實我們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們現在的不完整,把我們帶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對的完整。而真正當有一天,所謂的完美在身上發生時,我們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秀美的散文,帶來的是有如欣賞了歡快的詠歎調後的愉悅;沉重的小說,帶來的便是如同悲慟的交響曲給人的震撼;詼諧的雜文,帶來的會是歌劇般幽雅的場景和事後無盡的思考。細讀完這本《傅雷家書》,感覺是像戲曲那樣給人以不俗的氛圍和回味的餘地。

傅雷家書讀後感1500字14

<<傅雷家書>>這本書斷斷續續讀了好長時間,做了快300條筆記,怎麼說呢,雖然書中多是談音樂但的確藝術是相通的,所以過程中總會停下來思考很多問題!它激發的思考或是關於人生或是具體的藝術問題,總之很有意義!零零散散胡言亂語的感慨如下:

1、我很感嘆這樣的家庭關係,從字裡行間中去體會他們之間的親情與情感交流,深入到那個場景裡,我彷彿也能感受到傅雷夫婦給孩子的精神力量,多麼難得的精神對話與理解。

2、書中感觸比較深的是傅聰說不到波蘭就彈不好肖邦的觀點,我覺得這是藝術上的一種很高的精神層次,理性搭建好框架是勤奮的人都可以做到的,我們並無差別,一定程度上看是冰冷的沒有溫度的。但是藝術家有更敏銳的感受力,理性之上的那層感性是個體的差別所在,也是決定一副好畫的關鍵!我在實踐中也深有體會!但之前只是從繪畫的角度來看待這層關係,直到看到傅聰說的這句,我才突然明白,它是相通的,再有我認為這種感受觸及到了人生一個很根本的問題,就是體驗,不同的環境會帶來不同的體驗和感受,注重承認我們自己獨一無二的體驗和感受不是一件容易事兒,我覺得在這件事情上做的特別好的就是賈樟柯了,他的電影就是他!再想來好的藝術都是如此吧!

3、我認為藝術的和諧與自我的平衡是一個問題,它映象的反映出自我當下的狀態,你在追求畫面的同時其實是在重新審視自我。

4、關於感性與理性的平衡,在生活中或是在藝術上都有這句話的各種變體,李睦老師說藝術要在經驗和天真中保持平衡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我想做人做任何事,不止藝術,不都是如此嗎?傅雷也是多次寫到理智與感情保持平衡感性與理性的平衡,都是一種狀態!

5、信中傅雷多次提醒傅聰要多接觸自然和造型藝術,一來是因為傅聰不愛出門為他的身心健康考慮,二來是藝術相通的,從不同的藝術形式中都可以獲得啟發。想來我也要有這個意識,不過今年在這方面還是有很多感觸的,從馮雙白老師的舞蹈鑑賞到KINKY BOOTS的百老匯音樂劇到賈樟柯的當代電影再到葉錦添的新東方美學,這些都不是架上繪畫,甚至不是繪畫,但是我越來越感受到大家探討的是同一種精神,或者說是從不同的形式中都可以窺見藝術的核心,如果我們的目的是成為一個更順暢的自己,那這些不過是手段,或是通過身體的舞動去感受、或是通過眼睛去看、或是通過耳朵去聽,只是透過的媒介不同而已。

6、書中我總能感受到傅雷的民族自豪感,我覺得是因為了解吧,因為了解所以認同所以熱愛吧!

7、作為一名學習藝術專業多年但依舊是門外漢的人看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真正在做藝術的人是一種什麼狀態,他的藝術是融入生命生活的!反觀自己,我沒有這麼大的格局,我沒辦法讓渡給藝術更多的空間,我仍迫於生存的在使用利用藝術給我帶來更多的外在事物,但卻沒有靜下來好好想想我在做的所謂的藝術到底是什麼?我跟它的關係是什麼樣的!感動傅聰說自己六十歲才開始懂得音樂,嗯,路漫漫其修遠兮吧!涉及書單:

1、《世說新語》 日本人幾百年來把它當做枕中祕寶

2、《人間詞話》 最好的文學批評 開發性靈此書是一把金鑰匙

3、《古詩源選》

4、《唐五代宋詞選》

5、《元明散曲選》

6、莫羅阿 格拉塞版:《戀愛與犧牲》《人生五大問題》

7、巴爾扎克:《兩個新嫁娘的回憶》《奧諾麗納》《夏倍上校》《禁治產》

8、丹納:《藝術哲學》 若能徹底消化做人方面氣度當面理解領會都會進步不僅增加知識 使你對藝術及一般文化歷史有認識

9、《卓別林自傳》

10、《約翰克里斯朵夫》

11、《柳家大院》老舍

12、羅曼羅蘭《今代音樂家》《古代音樂家》

13、埃蒂昂勃勒Etiemble《新西遊記》 促進對現代中國的瞭解

14、羅素《幸福之路》

15、蓋叫天《粉墨春秋》 解放以來談藝術最好的書 人生教育倫理藝術再沒有結合的更完滿的了

傅雷家書讀後感1500字15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裡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以《傅雷家書》來說,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主題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華文明為準;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為要務。整本家書,可以說是對中華民族優秀道德的最好闡釋。每個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體會過父母的慈愛和教誨。當我讀著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不是老師的教導,不是長者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的關切,是不同於我的父母的關愛,卻不失被細心呵護的感覺,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愛,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字裡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能說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著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考慮,為我打算。傅雷家書中有著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為我好。

父親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年輕時甚至有些暴燥,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端莊賢淑,又溫厚善良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物件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而所謂“人”在傅雷心中又是具體而微的,這不只是一個願望,一個口號。它大到對世界對人類對祖國的忠誠與獻身精神,小到對自己事業的嚴謹,對父母的孝敬,對妻子的理解,對友人的寬容,甚至具體到了一個樂段的處理,一位友人的交往,以至於兒子的言談舉止也都一一告誡“手要垂直,人要立直”都使讀者印象深刻,頗有感言。

在書中我們不光看到了一個嚴格的戒子而又親切關愛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他的音樂譯著和兒子溝通交流,他把對祖國的發展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同樣流露給學生,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心力,在對社會祖國和人類世界儘自己的責任。兒子傅聰,在異國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麼豐富的養料,但父親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裡,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邊,時時給他指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有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當成長的道路,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一條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後來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說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薰陶,這與父親在數萬裡外,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時間,距離都不是問題,有心的父母,你那顆不眠的愛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書,人生的加油站。這種關愛不是意識一個階段,而是伴父愛而來。

隨處讀來,有反覆叮嚀,有溫馨提示,有如朋友交心,有的甚至連點重重的著重號,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些如細流般溫潤人心的句句話語,難道只是一般父母意義上的嘮叨,這是千年修來的服氣。翻動著每一頁字字沁人心脾,我的心總能被染的金燦燦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