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傳》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1.6W

《騰訊傳》是非常經典的一本描寫網際網路公司的書,該書通過採訪騰訊公司的各層級人員及相關人員系統描寫了騰訊帝國的成長髮展建立過程,中間也充滿各種跌宕起伏的驚險下面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騰訊傳》讀後感的範文,歡迎閱讀!

《騰訊傳》讀後感

時勢造英雄,英雄築時勢

1997年,從深圳大學畢業4年後,26歲的馬化騰在籌劃創辦公司之事時,我從遙遠的縣城,拖著大箱小箱的行李,在家人一路護送下,來到了省會城市武漢,毫無任何準備的,投入到了大城市的炫目生活。那時候一個人在外,和家裡的聯絡主要是通過書信,有時候看著樓下門房電話機旁邊一字排開等待打電話的同學,眼神裡也都是羨慕,什麼時候我家也會裝個電話呢?公用電話、磁卡電話是那時候的熱門通訊工具。“311,李倩,你家裡給你打電話了……”宿管大媽在樓下衝著樓上的呼喊聲,是那個時候寢室文化的標配。

1999年,馬化騰團隊的OICQ正式釋出之時,當他執著於尋呼機業務時,旁邊宿舍最豪的室友,她帶著愛華的單放機,腰裡別上了一個開眼界的新玩意,BP機。有人找她時,就會滴滴滴滴的響個不停,BP機上會顯示電話號碼,她就去找公用電話回過去。後來又發展成了中文機,上面會顯示留言:你媽媽叫你中午到小四川吃飯,類似這種留言。公用電話是學校周邊小攤販的必備家業,並且家家生意興隆。遠方的親人、異地的戀人、外地的朋友就在那樣的大庭廣眾之下,在後面一排人的期待中聊著自己的知心話。

2000年上半年,突然一下,同學中就流行起了OICQ,在同學們的鼓動下,花了一天的生活費10元錢,在網咖玩通宵,白天可是3元一個小時。第一次有了QQ號碼,整晚眼睛直直的盯著螢幕,滿懷期待,等待螢幕上每一個字元的出現。還用蹩腳的英文在ICQ上註冊了號碼,和電腦那邊澳洲的朋友聊中國的長城。第一次和千里之外的人,通過電腦時時聯絡,興奮的整夜沒有一點倦意。也有開玩笑的同學在QQ上假裝陌生人,和你聊了一晚上,你才發現他就坐在旁邊的電腦上。這一年,第一次體驗在電腦上即時聊天的樂趣,它可以跨過山和大海,還可以穿過人海;這一年我有了一個8位數的號碼;這一年宿舍有了201電話。

2001年,我的家裡裝上了電話。同學們在賣給了中國人的`校友錄上,註冊下了我們的班級。考研的同學早出晚歸,我和其他同學一頭扎進了找工作的大軍中,我在簡歷上留下自己的宿舍電話和QQ號碼,然後定期到網咖看看有沒有留言。201電話是我們宿舍最主要的通訊工具,它從晚上8點左右一直工作到12點,熄燈後還有話要說的,會扯著電話線在門外悄悄的說,走廊上總有幾個人一直煲粥到很晚。畢業留言冊上一部分人留下了手機號或者家庭電話,幾乎每個人都留下了自己的QQ號碼。畢業時,來自天南海北的同學,打鬧著,哭泣著,擁抱著,然後,像花一樣又散落在了天南海北。

我們渴望與家人與戀人的緊密聯絡,我們渴望相似的人能隨時交流;我們隨波逐流的加入了QQ大軍,加入了校友錄大軍,加入了QQ群,我們想做的只是隨時聯絡到對方。於是,2011年,所有的大學同學在QQ群上聚齊。

伴隨著我們分離與團聚的是馬化騰即時通訊的夢,他的夢為我們架起了溝通的橋。那個曾經聽到滴滴作響的聲音就有害怕的騰訊團隊,曾經不知路在何方的馬化騰,曾經吸粉無數卻又無人投資的小企鵝,曾經被告上法庭斥之為抄襲的OICQ,一路狂奔的創造了超過一億人同時線上的紀錄。還在微信聊天和微信支付的道路上闊步向前。低調的理工男們就這樣在一個個微小技術改進中,在一次次使用者的細緻體驗中,從吸粉賺吆喝走上了一條免費使用者為基礎的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讓對手望塵莫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