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的讀後感範文(通用11篇)

來源:才華庫 1.35W

讀完一本書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的讀後感範文(通用11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範文(通用11篇)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1

這個暑假我讀了《傅雷家書》一書,令我收穫極大。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讀物,是教育子女的經典名書,是充滿著父愛的教子名著。他們嘔心瀝血的培養兩個孩子,教育他們先成人、後成家,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因此我認為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及榜樣。

我認為如果人的一生真的可以為自己所熱愛的事業而奉獻那是一件多麼偉大的事情,同時也會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充實。我現在已經可以找到生活的目標,雖然以前是盲目的。但我知道只要我們朝著目標努力就會有所收穫。

傅雷說:也許金錢物質方面不能給予你足夠的回報,但是學術和藝術一定會給付出的努力以一個答案。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帶來回報,但是它至少可以使我們心靈更加充實。我相信如果每天都把時間用在自己認為有用的地方上去,一定會得到進步和滿足。

我認為只有在互相鼓勵和互相支援下,有著最真實的心靈的溝通才是最讓人羨慕的。傅雷說他和他的兒子是最親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種父子關係啊,我覺得讀《傅雷家書》真的可以豐富人的內心,讓人變得平靜。而且文學和藝術都會給我們心靈的薰陶。我們在那裡面吸收的養分會讓我們茁壯成長,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樂趣。

《傅雷家書》是傅雷思想的折光,可以說是傅雷畢生最重要的著作,因為《傅雷家書》是給他與兒子之間的書信,充分體現了作為爸爸對兒子的心意。寫在紙上的都是些家常話,心裡怎麼想的,筆下就怎麼寫,用不著擔心讀者。正因為這樣,感情才那樣的純真摯樸,沒有半點虛偽《傅雷家書》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傅雷家庭的範圍。書中無處不體現了濃濃的父愛,或許每個父親對子女都疼愛有加,但在疼愛的同時,不忘對其進行全方面教育的,在人口眾多的中國,能夠達到此種地步的,能有幾人,因為這需要充足的條件,父親要博學多才,兒子要知書達理,而父子之間更要有充分的默契。

好讀書,讀好書,《傅雷家書》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是一本充滿父子之情的好書。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2

人是最有靈性的動物,這一點在品德、操守上有很大的體現。在人生的長河中,做人是尤為重要的,在讀《傅雷家書》時,我對做人又有深刻的覺悟。

傅雷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畢生從事文學創作,對做人又有更獨到的見解。在信中傅雷總告誡兒子要先做人。“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有成為某某家某某家以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貢獻。”這句話我是認同的,立人是基礎,做人是前提。只有提高自己的藝術文化修養,提升自身品德道德,才能真正地投身於學問,無後顧之憂了。

在讀家書的過程中,字裡行間透露出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及殷切的教導。而我也彷彿投身於家書裡,忘情於文字中。在“真誠是第一把藝術的鑰匙”一信中,傅雷提到做人的作風要“乾淨”,做人亦是乾淨。在平常生活中,做人做事是乾淨,不守冗雜的。這對於做人則又是一種獨到的見解。

讀了一封封家書,我知曉了做人之道為人之風。這家書亦是一本人生之書,書中涉及的做人之理,無不是我們一生為之追求的事業。讀完“人生本是沒有窮盡,沒有終點的馬拉松賽跑”一信,我對人生又有了新的感悟。信中傅雷對兒子說“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所以完美像水中月鏡中花,始終可望而不可及。”做人就是這樣,有些人總想做最完美的人,但做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我們只能在追求完美的路上,不斷完善自己。

讀完了《傅雷家書》,我對做人做事又有了新的看法。讀家書知做人是不錯的。人是一撇一捺而組成的,做好人才能做好一切事。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因為所謂的“強迫症”而浪費大量的時間,有時不免引起內心的糾結與掙扎。但再想想人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於是就又舒了心。傅雷說過“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這又說做人要起起伏伏的前進了。

讀家書知做人。而做人又有許多奧祕,恐怕只有不斷的閱讀才能窺盡了……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3

母愛偉大無私,並不需要過多的點綴,只要用心去體會,便可知道其真正的意義所在。

傅聰三個月也不曾來信,作為母親的朱梅馥心裡焦急,就寫信給兒子:“千句並一句,我們只希望你的來信,多麼令人思念的信!”一個母親對兒子的牽掛與惦念,都在這句話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母親心思細膩,她說給兒子的話,都是希望兒子永遠銘記在心。她說:”回國前若有餘款,可留在使館,或者根本送給使館,不要看重個人利益,寧可節約些留給國家。”囑咐的雖然以瑣碎家事為主,但其中又不乏對國家利益的維護,一個母親對兒子、對國家的感情自然的融合在了一起。

母親教育兒子要懂得理財,不能奢靡無度:“寧可生活清苦些,節制一些力量(對理財方面也要有些打算,要節約,不可加強浪費的惡習)”。

母親還教兒子要懂得感恩:“與華沙的傑老師,有沒有時時去信請教問候,你是他的得意學生,切不可忘了他。”一日為師,終生為師,人不可忘記師恩,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母親的苦心,令人唏噓感嘆。

母親也會變老,但他對兒子的愛從不減一點。在給傅聰的信中,說:“我們這幾年老了許多,爸爸頭髮花白,神經衰弱,精力也大大減弱,晚上已不能工作;我的眼光衰退,也常常失眠,這一切都是老態的表現,無法避免了。”母親對自己年老體衰的狀態輕描淡寫,對兒子的身體卻分外關心,舐犢情深,感人至深。

雖說“錢乃身外之物”,但出門在外,需要錢財。母親深知這一點,他擔憂兒子,於是再次叮囑兒子:“你現在孤身在外,不論什麼事,都要你自己合理安排,譬如理財一道,也要訓練的有計劃,有打算,要往長裡看,不能糊里糊塗。尤其是辛勤勞苦掙來的,我們絕不要討人便宜,可也不要任人剝削。”母親的愛子之情體現出來,再次談到理財的問題,其理財眼光要放長遠的觀點。

兒子隻身在外,做母親的也不能多做些事,就將自己的生活經驗告訴兒子,讓兒子不至於走彎路、重蹈覆轍,母愛無私,從不保守一個對孩子有益的事,將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學到的都告訴了兒子。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4

家書,是親人之間互相傾訴的媒介。思念之人以情為筆,以感為紙,書寫下句句行行。字裡行間流露的真情——擔心、思念、祝福、祈盼——祈盼對方也回一封,也好平了自己胡思亂想的心。

至少,我在《傅雷家書》中讀到這一點。

身為父親的訓誡

“人生的苦難,hm不過是這幾個,其餘只是varaou而已……”人生,一個抽象的名詞,從之前“高興,你又過一關”明顯看出,這只是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戲中人影散亂。這個父親的心便隨著兒子的成功起伏不定。但同時他又給我了下文。

“愛情的苦汁早嘗,壯年中年時代便可冷靜。”

看似是父親的開導,但其中還隱隱含著什麼。讓我們還原場景,略顯疲倦的'父親對孩子語重心長:孩子,你儘早瞭解愛中心酸,便會學著接受一些。流過的淚雖苦澀,卻可以在淚中微笑著向她說,願今生今世兩不相見!

不知那個父親是否身為過來人,可話中安慰的感覺卻不言而喻。於此,不是父親,而是身邊摯友,向初嘗禁果的少年勸誡。這是身為父親的嚴厲,冷硬卻夾雜著擔心與思念。

身後父親的心願

“總之,你無論再定演出合同方面,在情感方面,在政治行動方面,主要避免‘身不由主’,我寫這封信的心情尤其感觸萬端,非筆墨能形容。孩子,珍重,各方面珍重,千萬珍重,千萬自愛。”

多次強調,望君自重自愛。為父已無太多話對你說,滔滔江河提筆之時便化作一江春水緩緩流動。我寫這封信的心情非筆墨能形容,除此之外,還有嗎?跳過人物帶入,我們看到了不再年輕的父親提起筆為遠在他國的兒子寫信,只留。珍重!

兒子啊,你可知這一字一畫都刻在了你體衰的父親的心上,你能瞭解他嗎?我想父親一定會說:希望吧,若是不可,也不強求。只要你安好那便足矣。這是身為父親的軟言細語,真摯還包容著祝福、祈盼。

我見到書的特點

若是整張家書,全都是教育兒子待人謙虛,做事嚴謹;不氣餒,不驕傲;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的話未免有些冷淡。這是家書,面對學有所成的兒子,除了感到自豪,不應該還有一點寂寞嗎?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5

去年爸爸讓我看了他極力推薦的《傅雷家書》,這學期楊老師也向我們推薦了這本書,於是我又將這本書仔細地看了一遍。可能是成長帶來的感悟吧,第二次看這本書後有了比第一次看時有了更多的感慨!

真是“不養兒不知父母心”,《傅雷家書》中字裡行間都是傅雷對出門在外的大兒子傅聰滿滿的關心與愛。那一封封家書像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父子之間的距離,而閱讀中的我也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著、聆聽著、銘記著。

傅雷為人坦蕩,秉性剛毅,但面對他自己的孩子時,卻有著無比細膩的一面。他對傅聰的關心無微不至,大到人生哲理藝術學習,小到為人處事生活細節,從各個方面把自己對兒子的殷殷期盼,對人生藝術的深刻思考以及對國家、世界的高尚情感,都給了兒子最好的指導建議和幫助,讓兒子在人生的路上走的更順利。這樣的父親怎能不令人佩服,怎能不令人感動?

對待兒子,他說:“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自己的朋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了。

記得他在書中寫過這樣一段話“我在與兒子的相處中,學到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教會我如何和孩子相處,以怎樣的一種姿態交往”。孩子經受痛苦時,他說:“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為孩子成長而高興,並時常給予他鼓勵,得失成敗盡置於度外,只求竭盡畢生心血無愧於心。這何嘗不是天下父母的拳拳之心!

從書中一封封家信看來,傅雷對自己的要求十分嚴格,他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其實也是他自己的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其他國籍。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誠實的語言。是啊!心之所想,便是筆之所言,與自己的孩子相互訴說之時,又怎會遮遮掩掩?

家書中父母的淳淳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無時無刻的流動在我們眼前,給了我十分強烈的啟迪。讀完《傅雷家書》後,我明白了許多,收穫了許多,也成長了許多。這是一本讓孩子更理解父母,父母更瞭解孩子的書!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6

在這本書裡,你既可以看到父母對兒女字裡行間的殷切關懷,又可以感受到父母對兒女含蓄而溫情的愛,你會被這本書深深地感動。這,就是《傅雷家書》。

這本書是傅雷在兒子出國演出進修時的1954—1966年的十二年間給兒子寫的家書,信中他與兒子探討道德、事業、愛情、人生與藝術等問題,諄諄教導、默默守護,在兒子遇到困惑時,傅雷耐心地與兒子一起在書信裡探討方法;在兒子有了好訊息時,傅雷夫婦也衷心祝福兒子,同時給予兒子鼓勵。傅雷以優美的文筆,嚴肅認真的態度寫信,更讓我們體會到了傅雷嚴厲背後的溫和。

這本書如講述故事一般,娓娓道來,字裡行間流露出為人父母的嚴肅,又飽含著對兒子深情地關懷和期待。在第一封信中傅雷開頭寫道:“昨天一夜我們都沒好睡……胸口抽痛,胃裡難過……媽媽隨時隨地都想哭……”雖然是對兒子離開家後一家人的描寫,但是比任何辭藻都能表達出一家人對傅聰遠赴國外的擔心和不捨,更表現出對兒子深沉的愛,怎麼能不讓人感動啊?

傅雷在信中深刻的自我批評與檢討,也讓我眼前一亮。他在信中多次提到並深刻地檢討自己從前對傅聰的嚴苛以及自己的壞脾氣,“就是在家裡,對你和你媽媽都做了不少有虧良心的事情。”“儘管我埋葬了自己的過去,卻始終埋葬不了自己的錯誤。”傅雷用真摯的語言向兒子表達了自己的愧疚。我認為這正是傅雷不同於常人的教育成果之處。今天的時間,大多數父母仍然試圖保持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權威”,不肯給孩子檢討自己的過錯,何況那時思想尚未完全開放的中國!而傅雷卻向兒子承認了錯誤,我認為這是我們應該向傅雷學習的地方。不論是父母長輩還是兒女,犯了錯誤都不應該掩飾,傅雷為我們示範了一個正確的家人相處之道。

慢慢品讀這本書,感受作者字裡行間對兒子深沉的父愛,我一邊讀一邊想象著傅雷給兒子寫信時的認真,讀兒子回信時的喜悅,彷彿那是我的父親一樣,無時無刻的牽掛著我,為我的成長保駕護航,天底下幸福的愛都是一樣的吧,願天下所有的孩子都永遠有溫情的家庭、溫情的愛。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7

今天我讀了《傅雷家書》,通過這本書我讀懂了許多道理。

父母是我們身邊最親近的人們,他們時刻關懷著我們,在身邊教導著我們。傅雷通過書信的方式溝通。正是這一封封的書信,感動著我們,打動著我們。

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的,睿智的,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傅雷對當今中外的學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

愛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對兒子的愛卻沒有成為那種普通的溫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對兒子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為常人所認同,但確乎出自他對兒子更為深沉的愛。

在書中我也讀懂了自己面對以後的生活不是手忙腳亂地去過。而是控制好每一件小事,讓自己的生活秩序有條不紊,不去因為瑣事而放寬自己的事業要求。不因為自已要做一些額外的工作而影響了自己的想法,讓他的理解你,懂你。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裡,文字就到哪裡。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裡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一條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後來的事實證明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說過或做過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薰陶,這與父親在數萬裡外,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時間,距離都不是問題,有心的父母,你那顆不眠的愛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書,人生紅加油站。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8

《傅雷家書》很久以前便有耳聞,母親也是近乎狂熱地崇拜了好久。它是由次子傅敏將傅雷夫婦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間寫給傅聰和兒媳彌拉的家信編纂而成,在文壇中也是轟動一時並且暢銷不衰,擁有極高的地位。十二年間通訊數百封,貫穿著傅聰從出國留學、演奏成名到結婚生子的成長經歷,也映照著傅雷的翻譯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運起伏。

這些家書並沒有華麗的辭藻或是絕妙的文筆。它們很樸素,不經脂粉釵環的妝扮,卻飽含著一種種鮮明而真實的情感,或是思念,或是悲傷。傅雷作為一位父親的複雜心理在寥寥數筆中浮現——他身為人父,需要在兒子面前樹立威嚴。但威嚴就勢必會減弱父親對兒子的慈愛,他會去打、去罵,可他又想好好去愛、去呵護。

但最讓人震撼的,不是傅雷對兒子的情感,而是傅雷對兒子的教育。傅雷的家教裡不僅有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面的教育,更有著其個人思想的折射。

而其中的一些經驗,可能你活完這一輩子也領會不到。

家教好壞的最集中體現在修養上。一個人的修養能完美折射出一個人的文化、知識、素質,也決定著一個人的性格、境遇、交際圈,乃至人生。

在中國,日本好像並不受人待見。也的確,他們在戰爭中的暴行確實令人髮指。但無可厚非的是,日本的國民修養絕對是要比我們高一大截。日本的文化是從我們中國傳過去的,但區別在於我們把大部分都拋棄了,他們卻傳承了下來,並演變成了一種生活的習慣。他們會在稱呼彼此的名字後加上敬語“君”;“謝謝”二字更是不離口;初次見面會想對方鞠躬,並說上一句“請多關照”。或許有些形式主義,但修養也正體現在這裡。

英國哲學家洛克曾經說:“在缺乏教養的人身上,勇敢就會成為粗暴,學識就會成為迂腐,機智就會成為逗趣,質樸就會成為粗魯,溫厚就會成為諂媚。”

你有你的界限,我有我的區間,彼此不逾越,互相不侵犯,這種心照不宣地為對方考慮,是善意,是默契,是修養。

你我山水相逢,而修養是最好的名片。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9

這個夏天,又翻開了那本《傅雷家書》。

因為以前便看過,這次差不多隻是“走馬觀花”的又遊覽了一遍。記得那時候對於這些文字都是一點兒興趣都提不起,看家書真是一種煎熬。而現在卻不一樣了,在這本書中能找到許多我十分贊同的觀點,想是因為長大了後,眼界更開闊,更有想法了,或是說更成熟了。我有時會稍稍的幻想自己也能有像這樣善解人意的父親,而我的父母也能有像他們一樣優秀的孩子,不過前者是無法選擇,後者又是難以改變。

雖然我也明白作為女兒是不應該隨便數落父母的缺點,但我不得不說,有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父親是非常幸運的。他們似乎會更加理解孩子,即使我也知道他們對於孩子的培養也十分嚴厲,苛刻,但在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父母,也沒有什麼比對孩子的理解更重要了。以前楊校長說過:不要抱怨你的父母不理解你,因為人生在世,什麼都能選擇,唯獨父母是命中註定,抱怨也不會改變現實。這句話我一直都深深的刻在腦海裡,是啊,的確如此,我不會有像傅雷這樣的父親。

轉念,又想到了自己的老爸。我從來不會稱呼他為父親,因為對自己而言那樣實在太肉麻,更何況我也不是什麼文藝女,富家千金,更用不著這麼“淑女”的稱呼。我和老爸一個樣,用老媽的話講就是“鄉下人”。老爸在我印象中是蠻不講道理的,和傅雷先生比起來更是如此。他大腹便便,看上去就像是舊社會中的大地主。老爸常常“教育”我“所謂孝順就是對父母無條件服從”,這一點一直讓我很不爽,我覺得他長相舊社會也罷,為什麼連思想也是如此。好羨慕傅聰、傅敏先生的父親啊。

現在的老爸和傅雷先生,他們的孩子一個將來會是畫家,一個是鋼琴家,都走在了藝術之路上,論專業,論外形,我都更希望能有傅雷先生這樣值得我驕傲的父親。因此我也得埋怨上帝,沒有福氣成為傅雷的孩子,小時候學過三年鋼琴,但自己又實在不是那種安於坐在凳子上的孩子,那種隨時想要爆發的動力,使得我走上了自己所愛的繪畫之路。

我也要感謝老爸的鄉下人性格,送小就沒有拘束過我的想象。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老爸,才得以有現在這樣大大咧咧的我,或者說得好聽點,有著畫家氣質的我。

如果是傅雷先生,肯定做不到。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10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而我也有幸在最近接觸到了這本書。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輯印在這本小書裡,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裡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

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

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

第三,借通訊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裡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和傅聰的家書給了我許多啟示。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於政治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現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範。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11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是充滿著父愛的教子名篇。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為著名鋼琴大師,傅敏為英語特教教師,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國中的時候,就有老師向我們推薦這本書,但是當時並沒有在意,而這個寒假,恰巧我在圖書館中借了這本書,利用寒假將它看完了。傅雷通過書信的方式與子女溝通,在一封封信件中,傅雷對孩子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從家信的話語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他愛子教子的精神實則令人感動。

傅雷家書讓我們瞭解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戶,很好地為我們儲存了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地闡釋出來,它不僅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能感受到家書中父母的淳淳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字裡行間透露的親情同樣令人感動。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許多豐富的精神養料。父親時時給他指導,鼓勵及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我認為傅聰這樣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子啊數萬裡之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開的。

現在很多人都學會了隱藏自己,你從不曾理解我,我也不需要去解釋,還有多少人可以像傅雷家書裡面把自己的情感細細地表述出來?總之,看完《傅雷家書》之後,我覺得這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書,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瞭解父母的一本好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