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家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6.61K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旅行家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旅行家讀後感

旅行家讀後感1

稻草人是先生的著作,而《旅行家》是中的其中一篇文章。

旅行家中講述的是一位在各個星球中到處遊歷的旅行大家,在各個星球遊歷過後來到了地球,地球人的熱情接待令他感到有趣,而當出現窮人的時候令他不解,接待者的解釋是因為對方沒有錢的緣故。

旅行家覺得地球人用錢換東西的方法並不聰明,他想離開,卻又因為地球人的熱情招待,對他很好,他覺得要想出辦法來幫助他們,以報答他們的好意。

後來旅行家帶來了一張機器圖,教工廠的工人造了許多臺機器並且教人們怎麼使用。這種機器可以耕種田地,可以製造器具,成功很快,使用又很方便,要用什麼東西的人,走到機器旁邊,一按機關,就得到心裡所要得的東西,使得地球上的人忘記了換東西的錢。

旅行家讀後感2

《旅行家》的作者是敬愛的葉聖陶老先生。旅行家,因感無聊而來到地球參觀。參觀途中,一個個疑團在腦海盤旋,就問陪他的人:“我到底還沒有弄明白,為什麼一定要用錢去換東西?大家爽爽快快地揀要用的拿,不便當些麼?”“我們地球上向來是這樣的.,也不知是什麼道理……”

確實,從古至今都是如此,“銀子、黃金、銅錢、甚至物品”,都是錢的代名詞,我們講究不說賺,起碼也要平等交易。除了古代小國向大國供奉,這是為了保全自己。自己虧了,就覺得心裡硌著,渾身不舒服,定要為自己討個公道。像旅行家這樣的想法,我們還從未有過。

“各人的錢,各人自己用,怎肯給別人?”陪同的人一語道出了心聲。我辛苦掙來的錢白給別人,豈不虧了?有些人內心有一個“利己”主義,但他們並不輕易透露,總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幫他撐腰,使他褪去“鐵公雞”“小氣鬼”的包袱。

“地球上的人忘記了換東西的錢,和藏東西的箱了。”固然,這是葉老先生的一種美好遐想。但我們卻可以試著把錢看淡些,不是“視金錢如糞土”,而是精神上的財富和身體上的健康更重要些,這些,也是“錢”的另一種方式。日月如梭,白駒過隙,試想有幾寸光陰,有幾個“黑髮”,又有幾個“十年寒窗苦讀”呢?不過數十載吧!珍惜現有的光陰,抓住時間的尾巴,不要像朱自清《匆匆》裡那樣惆悵地自問“時間去哪兒了”;不要“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不要歲月靜好。我們要汲取各種花蜜,不斷充足自己,在將來的某一天自信綻放!說不定能設計出這種機器,說不定能成為星際旅行家,說不定能用知識創造財富!

《旅行家》這篇微童話,讓我們且回味且珍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