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1.76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1

這個暑假,我有幸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書中,一個個閃爍著教育智慧的教學案例讓我受益匪淺,也重新整理了很多我的教育教學觀念。其中一條讓我記憶尤為深刻,也將成為我今後教學和管理班級的主體原則。

李老師認為,教育需要愛,教育需要智慧。乍一看,這是個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話,但是仔細思考,我們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真正能把它做好是非常不容易的。這裡的愛是指我們給了學生什麼樣的愛,這樣的愛有多少,這些愛是通過什麼方式給學生的,而最終學生又感受到了多少。其實,真正的愛應該是指最終學生所感受到的.那部分。

在平日的工作中,有時候老師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卻忽略了這個過程中帶給孩子們的感受。總以為只要出發點是好的,方式粗暴一點也是合理的。看了李老師的著作,我才知道,以前的想法是多麼的錯誤。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孩子們雖然年幼,但是在人格上絲毫不低於任何一個成年人。如果我們教育孩子時,雖然把正確的觀念給了他們,卻使用的是錯誤的方式,那麼,無疑這種教育是失敗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也可能是負面的。這種錯誤的方式甚至會影響孩子們以後的為人處事的方式方法。

記得有一次,我們班一個叫夏吉祥的學生因為屢次不寫作業又被叫到了辦公室。我當時火冒三丈,長久以來壓制的耐心終於消耗殆盡,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我數落完了以後,他蔫蔫兒地回班級上課去了。我以為這件事情就這麼過去了。但是在他的週記中,卻深刻而又詳細地訴說了他當時的內心感受。原來,他是那麼渴望被尊重,那麼渴望被認同。這件事情讓我震撼!後來,我和他進行了幾次平心靜氣的談話,同時又在適當的機會給予了他幾次表揚。慢慢他不再拖拉作業,上課的狀態也有了改善。這時我才明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學生幼小的心靈需要我們溫柔的愛來呵護。

李老師的書還有很多精髓值得我在以後的工作中慢慢實踐,慢慢咀嚼品味。我期待著自己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有著提升和進步。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2

我有幸品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覺得心中湧動著一種不可名狀的情愫,越讀我的心越是無法平靜:這本書給我的心靈帶來的最大震撼就是本書的核心……師愛。作者以他的關愛、民主和尊重,讓他的學生都感覺到度過了最幸福的一段學習時光,正是他,從一個更高的層次詮釋了“師愛”的含義。

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本書我捫心自問:我深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正是李老師讓我對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

另外,這本書中最使我感動和反思的是第六輯:《在寫作中成長》。李老師教給我們養成寫隨筆的`習慣。課堂上真正閃爍著靈感火花的精彩片斷、和學生間發生的曾經感動著自己、感動學生的事情都是寫作的素材。其實每個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的教師都有很多值得記憶,值得研究的東西。他的價值勝過任何榮譽稱號,勝過任何的讚譽。他是一種可以使人豐富和充實的東西,是一個做教師的一生的財富。如今,只要我寫下隻言片語的教學隨想,我都能感到一種無與倫比的愉悅,感到一種久違了的充實。我現在才頓悟可能就只有文字才可以幫助自己記錄下和學生曾經走過的日子,曾經的感動,曾經的精彩和心靈的觸動。

“愛”是人類的永恆話題,而在教育中,愛更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我要用一顆善良的愛心,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孩子,讓家長放心,讓孩子快樂,用愛伴著孩子們的成長。有了李老師的人生引導,我前進路上如同有一盞明燈照耀。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3

讀完《做最好的班主任》,最大的感受就是,作為一名班主任對學生要有無私的愛,這種愛,不但是教師獻身教育事業的原動力,而且也是教師教育智慧賴以生長的土壤,在我的書房裡珍藏著一串串展翅欲飛的千紙鶴,這是畢業班的孩子們親手摺的,五彩繽紛,孩子們要用這千紙鶴寄託一份份感激之情,一片片深情祝福,凝望著畢業合影,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每當想起詩人巴爾蒙特的詩句:為了看看陽光,我來到世上。我的心中總會湧動起無數感動,那是積極向上的生命姿態,更是樂觀豁達的生命氣度。我常常用陽光的心情工作,孩子是陽光的`,生活是詩意的。我多麼希望我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明媚的陽光中獲取真知、享受成功,他們從學校帶走的不僅是真才實學,更多的是陪伴他們一生的人性的美德:自尊、自立、自信、自強。我祈望通過我的努力把班級建設成為學生的精神家園,自己的精神家園,師生結伴一同追求真知,感受歡樂和成功,讓每一片綠葉受到陽光普照,讓每一位學生幸福成長,或許這才是對師愛的真正詮釋吧!

宋代哲學家張載雲:志大,則才大,事業大;志久,則氣久,德性久。只有“立大志,立長志”才能擁有浩然正氣,才能擁有完善的道德人格,才能在“立身於斯,成長於斯”的教育事業中享受教育的幸福,創造教育的新天地。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4

做最幸福的班主任,是一種坦然清淨的心態,也是一種熱忱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抱負的謀求;是淺近的細節,也是燦爛的人生!

——題記

很早以前就開始拜讀李鎮西老師的書,常常為他的一些獨具匠心的教育案例及一些絕妙的教育藝術所打動,並因此喜歡並敬佩著李老師,也曾在平時的班主任工作中或多或少模仿、學習李老師班主任工作的方法、行為,小試牛刀竟也獲得過一些小小的驚喜,甚至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績。例如通過書信、qq等方式跟學生進行交流,解決一些溝通問題;又如:向學生索要教師節的“特別禮物”,促進學生的養成;創意編寫“班務記載本”,留下成長的足跡……今日讀完《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對做好一名班主任的教育智慧有了更深層次地瞭解,更對李老師工作著、幸福著的班主任生活有了某種嚮往。無論是育人理念,還是育人藝術,讀李老師的書,讓我感覺做班主任是最幸福的,這種幸福是坦然清靜中的滿懷熱忱,這種幸福是一種簡單樸實中的執著追求!這種幸福是來自骨子裡對工作的熱愛及享受!這種幸福感深深地,深深地感染著我、激勵著我,以至幸福著我……

大愛無聲情之至。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條線”,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班主任工作是最辛苦的。李鎮西老師這班主任卻做得風生水起,以至他為了做班主任放棄局裡的輕鬆工作,放棄坐校長的交椅,大家不理解,我也不理解!“我只是喜歡做班主任!”李老師一語破天機:“只有做班主任才能真正走到學生中去。”原來“愛學生”才是他“班主任情結”的真正緣由啊!然而,愛學生未必就會是成為一個幸福的班主任。會正確的去愛學生才是至關重要的。

愛學生,不單單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

這樣的愛是一種無聲的大愛,是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泛愛”。這樣用心去愛學生,怎麼不會“情之所至,生之所達”呢?大愛無聲,讓我們能充分享受到融入學生的快樂;大愛無聲,讓我們真切感受到從事教育勞動的幸福!

教生有道智慧行。

教育的成功要有成功的教育。班級管理之所以成功,根本的原因在於我們既能遵循規律又能講究技巧,在於我們的教育不僅是科學的,也是藝術的。也就是說,作為班主任我們不僅要有現代化的教育理念、方法、手段,更要有教育工作者的膽略、勇氣和智慧。輕描淡寫的一句鼓勵,看似簡單的一個愛撫,富有深情的一眼;看似不著邊際的問寒問暖;講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反其道而行之的榜樣力量;不露痕跡的.一個暗示;一個親切的微笑……都是我向學生傳情達意的手段,而關注孩子們每一個成長的細節:孩子們有什麼樣的習慣,他們中流行什麼遊戲,學生之間玩耍時常用什麼樣的語言,這些都是我們需要用心去發現,即時去抓住,適時去引導的教育契機。因此,“班主任必須具備‘專家’、‘思想家’、‘心理學家’的素質和能力”,在永無止境的漫長的學習、實踐過程中總結經驗、提升教學智慧。

尋夢之途遍地花。

“他們說面向太陽就會是希望他們說勇敢成長就是種鋒芒我相信夢想就是最好的信仰指引我們向前不會彷徨擁有夢想的人一定勢不可擋。”《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班主任工作尋夢之路。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愛孩子,我愛教育,我愛班主任工作,讓每一個孩子成為“最美的花”將是我班主任工作的畢生追求與夢想,今後的工作中,我將進一步領會李鎮西的思想精髓,把班主任工作做新、做細、做實。要像李老師那樣敢於實踐,樂於總結,把教育融入到自己的生命裡,做個最幸福的班主任!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5

這學期,我有幸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書《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完了李老師的書,我一遍又一遍的問自己:“作為班主任,我們稱職嗎?”心中的答案讓自己感到羞愧。

李老師教會了我怎樣愛學生。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本書我捫心自問:我深愛每一位學生嗎?我會愛學生嗎?我不否認,和我一樣,每位班主任都很愛自己的學生,但至少我們不知道該怎樣愛學生,或者說我們愛的方式不對。因為我們的這種“愛”不能被學生感受到,所以我們的愛就得不到學生的迴應,我們和學生之間的感情就只能是“剃頭挑子一頭熱”,自然也就談不上教育的效果了。李老師的書讓我明白了,愛學生並不那麼簡單。

以前我總以為愛學生就是一心只為學生好,就是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就是經常地噓寒問暖,就是要堅決改掉他身上的毛病,就是即使是學生不領情也要不厭其煩的教育他,就是??現在看來我對學生的愛太狹隘了。愛學生首先要讓學生感受到你愛他,並感動於你的這份愛,你的愛才有價值。愛學生,就一定得尊重學生;愛學生就一定得走進學生;愛學生就一定得包容學生;愛學生,就一定得理解學生;愛學生,就一定得忍讓學生,愛學生,就一定得欣賞學生;愛學生,就一定得傾聽學生;愛學生,還必須忍受有些學生對你的“不愛”。學會愛學生,這不僅是一種技巧,也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胸襟,一種氣度,一種境界。我想,受李老師的啟發,我也會慢慢學會怎樣正確的愛學生的。

李老師最高明之處就在於:不用任何批評的言辭,卻收到比批評更好的效果。就像這本書,李老師從頭至尾沒有對我們的同行有半個字的批評,更沒有一句話的說教,但對我心靈的震撼卻如此的強烈,我迫不急待、認真仔細地反省自己在工作中的種種錯誤,我為什麼會如此自覺的反省自己呢?因為他詳細書寫了自己的做法,在我們認同了他的正確做法之後自然就能夠反省自己的不足了。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我們則往往相反:總是一味的讓學生認同我們的觀點,總是簡單的'說教,一味的訓斥,即便學生有了一定的改變,也是不得已的改變,也是為了“變”給我們看的,而不是一種心靈需求。

李老師的做法則是從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學生,讓學生從心理認同後自覺改變,這種看似“不強求”卻比“強求”效果好得多。書中提到一個住校生因為不適應而向他請假,要求每週回一次家的事,智慧的李老師就處理得非常好,他正是用非批評的方式達到了比批評更好的效果。在平時教育學生的時候,我們缺少的正是這種正面的引導,一味的強調學生諸多的不好不如讓他認同怎樣才是好。有了這種認同,孩子就有了自我反思的慾望和向好的方向發展的行動了。這一點,我們真的應該向李老師學習,讓我們的教育真的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用真誠鋪設一條通往孩子心靈的道路,”這一點也是和李老師比起來我們所欠缺的。讀了李老師的書我想起了多年前我教的一個叫宋立星的學生,他對我就像黃雅鞠起初對李老師一樣是充滿了敵意的,而我恰恰沒有鋪設好這條心靈之路,最後我們幾乎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當時我想:“我都是為了你好,你怎麼就不明白呢?”我忘了最重要的一點,當別人感覺不到你對他的“好”時,你的這種“好”還有任何意義嗎?而往往這時你對他越“好”,效果就越壞。當年就因為我和這個孩子之間沒有鋪好這條心靈的路,所以我對他的教育可以說失敗了。

李老師對待黃雅鞠這樣棘手的學生卻是是充滿了智慧的,而我們則缺少了這種智慧。我始終記得李老師的這幾句話:“不能說一個學生被老師轉化了,才能算是教育的成功,否則就失敗。教育的成功也許就在這不知不覺中,對於一個教師來說這更是一種幸福。”教育學生不能只看短期的效果,我們平時這則常常追求“短時高效”,這是一種不合實際的期盼。的確,正向李老師說的那樣,教育應該“不知不覺”的,正所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書中關於指導學生上網的那一段更是讓我受益匪淺。每個班級都有一部分網蟲,他們對網路的痴迷已經達到了無法自制的地步了。對於這些學生,我們真的很頭疼。所以對於學生上網我們是明令禁止的,然而這東西卻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現在想想真是可笑,不讓學生上網不就是讓學生拒絕進步嗎?正象李老師說的那樣:網路本身是中性的,它對人產生的積極或消極作用,全取決於上網者自身如何對待網路。它好比一把刀,在廚師手裡它是用來切菜的,在歹徒手裡它卻可能被用來殺人,在絕望者的手裡他還可以成為自殺的工具。這和刀本身沒有關係,一切都是由用刀的人決定的。

網路對於我們來說,絕不僅僅是一種休閒方式,也是一種學習方式,又是一種工作方式,還是一種交往方式,或者說網路就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那麼我們就應該讓學生親近網路,瞭解網路,走進網路,科學的利用網路,而絕不是讓學生與網路隔絕!老師的確應該指導學生科學上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讓它成為我們學習和生活的好幫手。孩子們之所以沉迷於網路,主要原因在於孩子們對網路的初始認識是:它是玩具,不是工具。如果正確引導,認清網路積極的意義,那麼孩子對網路越痴迷我們不是應該越高興嗎?老師首先要對網路有個科學合理的認識,然後才有資格指導學生上網,讓網路成為孩子學習的好幫手,而不是絆腳石。在這一點上,我以前的做法真的是大錯特錯了。

李老師的書對我的觸動實在是太大了,這幾天我的耳邊經常回響李老師的一些話:學校不是工廠,學生不是產品;工廠產出標準化的產品,是其生產的成功;而學校若培養出模式化的“人才”,卻是教育的失敗。永遠不要對學生揚起你的拳頭;永遠不要用刻薄的語言對你的學生說話;寧可讓學生欺騙十次,也不要冤枉學生一次;無論你的教育遇到了多麼大的困難,都千萬不要對學生說“你是不可救藥的”。同時我也深刻的認識到,作為一個班主任我的確不稱職!但是很慶幸我及時看到了李老師的這本書,讓我漸漸明白了怎樣的班主任才是最好的班主任,怎樣做才能成為最好的班主任!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6

很榮幸能加入名班主任的行列,我倍加珍惜每次學習的機會,當一本本書籍作為閱讀教材發到我的手中時,我很興奮,迫不及待的拿起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品讀起來。第一次翻開它,很是激動,囫圇吞棗的粗略的看著,但慢慢地閱讀我發現自己走進了李鎮西的世界,如同學生一般融進了李鎮西的班級,一次次的被感動,被激勵,被啟發。

教師陪著“早晨七八點鐘的太陽”一起成長,和生機勃勃的孩子們朝夕相處。因此,教育事業是永遠年輕的事業,是幸福的。而培養青少年求真向善趨美的心靈,引導青少年的生命健康茁壯地成長,教師的責任更為直接、更為集中地體現在班主任身上,這既是班主任的責任,更是班主任的幸福。

既然做班主任是幸福的,為什麼老師們都不願意做呢?李鎮西這樣說到,是因為喪失了幸福感,產生了厭倦感。厭倦感從何而生呢?主要源於兩點:遠離學生,拒絕變化。拒絕變化,指的是一切都喜歡按經驗辦事,總希望以不變應萬變,或者說總希望學生適應自己,而不是自己去適應已經變化了的學生,學生的變化折射的是社會和時代的變化,不願跟上社會和時代的變化的老師,面對前所未有的教育難題,很容易束手無策。

我與李老師所說感同身受,聽到的老師們的說法非常契合。“現在的學生不行了”“生源不好,家庭教育跟不上啊”等等,這是身邊的老師和班主任們經常感慨的。特別是常常感嘆“一代不如一代”。“現在的學生越來越不好教了”。我也是這樣想的。李老師說得對,其實是我們自己拒絕變化。這種拒絕是潛意識中的,如果沒有深刻的反思自己甚至意識不到,更談不上認識到這個問題了。“按經驗辦事”,是的,經驗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經驗有時恰恰是阻擋我們前進最大的障礙。我們的思想就限制於經驗的圈子裡,所以遇到經驗解決不了的問題“很容易束手無策”。

真心要做一個好老師,就要以學生為中心,確實,學生的變化反映的是社會的的變化,無論我們對這個變化持何種態度,我們都改變不了社會的什麼,可是我們可以影響甚至改變學生。

那我們老師怎樣才能做幸福的班主任呢?現在想想答案是多重的,而良好的心態則是第一位的。只有沉下心來讀書,才能磨礪出良好的心態。於是,為了讓自己也能成為幸福的班主任,我總在夜深人靜時,獨坐燈下,如飢如渴地研讀教育書籍。當我捧讀起《做最好的班主任》,得以與李鎮西進行心靈的對話時,心靈有了一次從未有過的震撼:作者以他的關愛、民主和尊重,讓他的學生都感覺到度過了最幸福的一段學習時光。這正是從一個更高的層次詮釋了“師愛”的含義。他那平凡而偉大的經歷令人嚮往。同時也引起了我的共鳴--“師愛”多麼沉甸甸而富有詩意的字眼!

在書中,李鎮西老師字裡行間的言語,李鎮西老師行為的點滴,李鎮西老師的言傳身教,李鎮西老師的每一個感人故事都足以讓我這位年輕的班主任教師感動和愧疚、自責,如同打翻的五味瓶,百感交集。

每次讀書中的那黑黑的鉛字,我的內心便會觸動於他與他學生之間感人肺腑的故事。“做最好的班主任”其實是一種平和的心態。所謂“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也許永遠達不到,但一個個“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班主任”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所以我說,李鎮西只有一個,沒有人能成為李鎮西,但只要我們從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即使成不了紅花,也定能成為一片綠油油的葉子,在屬於自己的枝杈上,婆娑起舞。

尋找班主任的幸福感,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複雜”。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本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

李老師對“後進學生”所付出的愛是真誠的。他既注重對後進生感情上的傾斜,想方設法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又講究有效的方法,引導集體的輿論。在教化“後進學生”的過程中,李老師所採取的方法更是獨到,如:寫“每日九問”,安排當班幹部,對手競爭……“用心靈贏得心靈”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他在給一個“後進生”寫信的.末尾寫道:李老師今天很忙,本來想的是今天下午批改同學們的作文,但一聽說你有進步我就高興,就決定給你寫信,及時鼓勵你。雖然花了一個多小時,但如果你能夠理解李老師,我就不覺得這是浪費時間……字裡行間,看到李老師的良苦用心,更清晰地看到,在他的努力下,學生真實地成長,慢慢地進步。在這個過程中,師生間的關係越來越融洽,長此以往,良性迴圈,教育效果也越來越好。

他經常說,寫信或者找學生聊天,不能等到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才進行。教育不能太功利,要走進學生的內心。是的,我們希望的是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而不是為了考試為了分數為了文憑,失去固有的個性和應該有的良好品德。李老師用真情實感踐行著愛與責任的教育。

其次,《做最好的班主任》告訴我:班主任僅僅有愛心是不夠的,重要的是要把對學生的愛定位在合適的位置上。我們愛學生,但更重要的是愛的方式。我們不能以愛為理由,讓學生揹負沉重的負擔;不能以愛為籌碼,讓學生感覺到天平的失衡;不能以愛為條件,讓學生陷入功利的誤區。正如李鎮西所說:“以厚此薄彼的態度對待學生,並不是真心愛學生。所愛的一部分學生實際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這種愛是自私的。真正的愛是愛所有的學生,愛身邊所有的人。”所以讓我們真誠到愛學生吧!愛每一個學生。我想:以後生活中的我會多試著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取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

的確,李老師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他對學生付出的是滿腔的愛心。他不僅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為他知學生們的心,他就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在他和學生之間,我們看不見有什麼“代溝”。就是現在,每次交流的時候,他們學校的老師也是無拘無束的。

在讀李老師的書的過程中,我還有一個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師對於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簡直是如數家珍,對陶行知等老一輩教育家的教育理論那也是隨手拈來。我想,李老師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這樣自然地引經據典,娓娓道來,正是他長期閱讀、積累的結果。因此,他向我們推薦了蘇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的書,作為徒弟們的必讀書目,每週圍繞一個話題進行沙龍,這兩個人的教育思想是他教育思想的基礎。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中,李鎮西老師以一個語文老師的優美文筆與才華折服了我;以一個班主任的細膩與認真感動著我!做一名教師,應該不僅僅是一名教師,多一些書生氣,多一些書卷氣;多一些書香氣;多一些天之浩氣;多一些地之靈氣。讀懂社會,讀懂教育,讀懂學生,讀懂自己。遠離浮躁與平庸。生命將更加精彩!

書看完了,我的耳邊還時時聽到這樣的聲音:永遠不要對你的學生揚起你的拳頭;永遠不要用刻薄的語言對你的學生說話;寧可讓學生欺騙十次,也不要冤枉學生一次;無論你的教育遇到了多麼大的困難,都千萬不要對學生說“你是不可救藥的”。

李老師教的是中學,我們教的是國小,他的方法我們未必直接拿來就能用。所以,讀他學他,用他的話說就是要做到評判與超越。對我而言,要向他學習的是尋找做班主任的幸福感,科學民主地管理班級,努力走進每一個學生的心靈。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說:當班主任,讓我的生活如此精彩!

自踏上三尺講臺那天起,“班主任”的稱呼便豐富著我的教學生涯:一班之主,任重而道遠。雖說風雨一肩挑,甘苦皆品嚐,沒有八小時以外,但我還是從辛苦中享受到了幸福,因為學生前行的路上有我。

最後,引用這本書序中的一段話——“教育不能沒有愛、但愛不等於教育。教育需要愛,但教育更需要智慧”,我相信,我們每一個教師只要都能夠自省自檢,把準方向、恆心努力,必能成為一名出色的班主任,使我們的班主任工作充滿陽光。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7

高爾基有句名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直對這句話頗有感觸,也正是不斷踐行這句話,便在我做教師這幾年裡有了格外深的體會。

前些日子,偶然讀到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的力作—《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受益匪淺,也為我的教育之路指引了方向,更是激勵著我在教學管理藝術和創新上去努力開啟一扇明亮而精彩的窗。

李鎮西先生是一位語文老師,在書中,他以才華橫溢的美麗文筆,以細緻入微的辛勤工作與認真態度,以充滿智慧的管理藝術,以班主任的責任感和愛深深地激勵與感動了我。這本書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教育事例介紹了班主任教師方方面面的日常工作,文字樸實而真切,就像是發生在我自己身邊的事情一樣,但是李鎮西老師處理問題和在班級管理中的藝術性卻讓我望塵莫及。做為一名優秀的模範人民教師,李鎮西先生憑藉著幾十年科學的班級管理經驗,教導我們這些年輕的老師和班主任如何去讀懂教育,讀懂學生,讀懂自己。遠離市井的喧囂,在平凡而偉大的三尺講臺,在"半畝田園"辛勤地耕耘著,收穫著,也感動、激勵、影響著每一個執著於教育事業的年輕教師!

在讀過李鎮西老師對待"優等生"和"差等生"的做法後,給了我很大啟示和警醒。以前我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在某些問題的處理上有些過於"豁達",而對待"差生"卻沒有給予正確而合理的指導和鼓勵。教師必須懂得,學習成績的好壞不能作為判定"優生"、"差生"的標準,或者說不是唯一標準。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不一定在其它方面表現都好,而學習成績差些的學生也不是沒有自己的優勢方面。其實我們有時會發現,"優生"很多時候只在專注於課業,有的不喜歡和其他同學交流,性格偏於內向,甚至與老師迎面走來卻不曾向老師問好。而"差生"正好相反,雖然在課業成績上落後些,但很多學生往往都很"合群",有一定組織力和凝聚力。所以我們該瞭解,犯錯並不是所謂"差生"的專利,對於"優生",班主任也要給予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譽感,讓所有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展,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在書中,我為他的一些別出心裁的教育設計、教育藝術所打動,如他向學生索要教師節的"特別禮物",有創意地編寫"班級史冊"等等。這讓我真切地體會到,教育的確需要愛,但愛不等於教育。教育除了需要愛,還需要智慧,需要創新。所有這些特別的方法都是他教育智慧付諸於實踐的表現,而這些教育的智慧和創新的來源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對學生、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堅持。然而有些班主任認為堅持是乏味,每天要面對很多複雜煩瑣的小事,面對有些不聽話淘氣的孩子,每天會冒出的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奇怪問題,可能有些教師和班主任已經厭倦,因此把它僅僅當作一份工作,有的甚至當作走過場,敷衍了事。教師是多麼神聖的字眼,毫不誇張的講,祖國的未來都承載在我們的肩上,這已經不是簡單責任感,愛因斯坦說過:對於一切來講,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而它遠遠超過責任感。

書中提到一個學生張超威的事例,其實我們也常會遇到,這也是年輕班主任必須度過的一道難關。他很淘氣有些叛逆,常言說淘氣的孩子都很聰明,只是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特點和優勢,還沒有對學習產生興趣。這時就需要我們教師耐心的引導,激發學習興趣,在這樣的`過程中讓他自己發現樂趣,主動學習,李鎮西老師在這方面為我們確立了標杆和榜樣。中學生正處在青春的萌芽階段,很多學生尤其是男生,叛逆的情緒已經產生,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越是刺激他,他越不服,面對這樣的學生時,作為老師真的要有足夠的耐心,其實這也是我要克服的困難和需要具備的能力,要循序漸進地引導,多鼓勵多交流,不出現重大原則性問題和錯誤,儘量不要隨便通知家長,這樣會造成學生更加對班主任的不信任,無法讓學生與班主任推心置腹,表達他們的想法。

通讀全書,給我感覺最深的是李鎮西老師不僅僅是在教書,而更多是在育人。韓愈的《師說》中寫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身為教育者的三個層次和境界。如果把這三個層次比做文化的涵義,那授業和解惑屬於物質文化,而真正讓孩子們從小就能在心智上有健康、科學的教育導向,不管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有一個真正強大的精神支撐的,那精神文化當之無愧,也就是傳道這個層次,且傳道也應該是每個教育者終其一生的教育追求。從本書中,我便可以深刻體會到,教育其實是一門心靈的藝術,這個"心靈"既是指教師的心靈,也是指學生的心靈。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是師生心靈和諧共振,互相影響、互相欣賞的精神創造過程。它是心靈對心靈的感受,心靈對心靈的理解,心靈對心靈的創造。所以說傳道是最難的,卻是每個教師都應該去追求的境界。

李鎮西先生在書中談到:在學生從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應該給他們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種子:"善良""正直"和"機智".我認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不僅擁有教師的身份,更要把自己演繹成父母或家長,這樣才會讓同學們感受到家的溫暖。現代教育,班主任早已不是教授學業的單一角色,在授課的同時,班主任更要學會如何讓孩子們懂得去做一個善良正直的人。因此,除了課業,德育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因為我們要保證青少年在正確、健康的軌道上學習、成長。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坦白講,做教師不容易,尤其是做班主任。但既然做了這個選擇,就應該真誠地做好。作為一個年輕的教師,我需要學習和改進的方面還很多,一方面多閱讀教育類相關書籍,學習掌握先進教學方法和育人理念。另一方面要轉變觀念,學會以學生們的立場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如果知道了他們想的是什麼,那教育工作之帆才有了真正的幸福之風,而學生們才會把我當作永遠值得信賴的港灣。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8

捧讀《做最好的班主任》,我得以與李鎮西老師進行心靈的對話,真是如春風拂面,愜意非常。“做最好的班主任”其實是一種平和的心態。所謂“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也許永遠達不到,但一個個“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班主任”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我深深地體會到:教育不能沒有愛,但愛不等於教育。教育不僅需要愛,教育還需要智慧。

這本書分為班主任的專業素養、科學民主的班級管理、學生的青春期教育、培養優生轉化後進、和諧的團隊教育、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成長六大方面。每一部分都充滿了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智慧和愛心。他關於班級管理可謂匠心獨運,無論是哪個主題,無論是哪個事例,都讓我耳目一新!他的理念是“引”而不是“管”,引導學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引導學生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他的科學管理班集體主要靠品德的引導,引導學生去尊重人、理解人、幫助人。在班級管理上他主張以治為勝、賞罰分明、客觀公正、和諧催人。並提出懲罰是手段不是目的的道理。

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也是李鎮西班級管理的一大特色,在這本書中有長達36頁的轉化後進生張超威的日記,題為“以心靈贏得心靈”,反映了張超威同學在“上進於反覆之間”徘徊,而李鎮西老師用自己的愛心、耐心寬容學生反覆,最終取得了進步。真的被李老師的毅力、耐心所折服。對後進生的轉化的確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並且更有一顆真愛每一個學生的心。用各種育人方法,寬容學生的過失、反覆,面對“後進生”千萬不放棄。他的“和後進生組成互動組”,讓班委也加入到幫扶後進生,提高班級凝聚力。

讀過這本書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我們對學生要做到尊重、理解,要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心靈的隔膜會造成語言的隔膜;要走進學生的心靈僅靠“真誠”是遠遠不夠的,還得講究語言技巧;要善於傾聽孩子的訴說,就人格而言,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在共同探索前進的求知道路上是平等的,所以我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

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請記住,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耐心傾聽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並通過傾聽了解孩子的想法,進而給他們提供有效的幫助。平時應多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化批評為表揚,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使他們的心靈有所感動、有所醒悟,使他們在犯錯誤時能夠心悅誠服地接受老師的教育。看了書以後,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讓學生寫週記、找學生談話等。我相信用我的善良、真誠、熱情、平等、民主、幽默等人格魅力一定能影響學生的心靈。只要溫暖學生的心靈,我們就能對其進行“抑其惡,揚其善”的正常引導。我們要愛學生。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僅僅是對學生成績的關心,而是對學生生活各方面的關心與理解。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

李鎮西老師的書中提到要“當一個幸福的班主任”。當一個幸福的班主任,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複雜”。書中有很多值得我借鑑的教育案例和學習的理論。對於我而言,我要學的是他尋找做班主任的幸福感,科學民主地管理班級,努力走進學生的心靈。希望有一天,也可以說:班主任,讓我的生活如此精彩,我是一個最幸福的班主任!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9

李鎮西老師是學生信賴、家長信任、教師信服的班主任。20多年前建立“未來班”,今天身為校長兼班主任,李鎮西以他的愛心、民主和尊重,讓他的所有學生都感覺到度過了最幸福的一段學習時光,他與他的學生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以及他的班級管理模式,演繹著教師的理想主義、浪漫主義情懷,令人嚮往,撼人心魄,發人深省。全方位闡釋了李鎮西教育觀、教師觀、學生觀、家長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理念和實踐。李鎮西踐行科學發展觀的素質教育,他的出神入化的班級管理藝術,真誠智慧的學生青春期心理輔導,對學生進行富有個性的引導,和諧的師生關係、家校關係,處處體現出一個特級教師、著名教育家的人文情懷和對教育的'虔敬之心。

作為一名班主任,深知老師特別是班主任之辛苦,之肩負的責任重大,而這本書也確實讓我找到了教育孩子的竅門,好讓我的學生更優秀,我的教育工作更順利。李老師的文字中沒有嬌柔做作,擺弄華麗的詞句,用樸素的語言把自己的教女實際、教學實踐作了詳實的敘述,沒有高深的理論包裝,有的只是娓娓道來,我的感覺不是在讀教育專著,而是讀的是一個個真實的小故事,生活的實際,彷彿他所做的一切也是我所經歷的一樣,一個個真實的生活畫面,一個個生動的校園場景,一堂堂樸實的課堂實錄,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躍然紙上,活在我的眼前,他所講的教育理論是我所知道的,也是這些年來我作為教師反覆學習的,但是李老師做的確實樸實而真誠。我想:樸實與真誠應該是開啟學生心門的鑰匙吧。

從李老師樸實的敘述中有兩件事最讓我感動,第一,他發自肺腑的對學生的愛,他十幾年戰鬥在教育第一線,全身心地對學生傾注他的愛心,他的熱情,始終如一的保持著他的童心,並用這種童心感染著教育著他的學生,讓他的理想主義教育保持著完美。這種愛心與童心正是當下許許多多的教育者的缺失,許許多多的教育者在日復一日的瑣碎的重複的工作中丟掉了愛心與童心,靈魂變得麻木,工作方式變得簡單而粗暴。而李老師呢,他把工作看成了生活,把學生當作了自己的孩子,把教育現象當作自己的生命,不斷的反思,不斷的實踐,用快樂的心態面對枯燥乏味的日常瑣事,於是他就享受到了教育的快樂與幸福,只要我們也抱著這種心態,我想:我們也能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枯燥、繁複的教育工作中注入我們的熱血,我想我們的工作就會充滿無限的激情與樂趣。這真是李老師說體現的,也應該我們說追求的目標。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10

首先感謝學校給了我這樣一個讀書交流的平臺,剛開始拿到陳宇老師的《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時,我首先思考的是什麼樣的班主任是最好的班主任?標準是什麼呢?畢竟我們並不是人人都是名師,也不可能人人都是首席班主任。陳老師在書中提到:所謂“最好的班主任”,並不專屬於某個人,只要用心,每個人都能成為在學生心中最好的班主任,同時也是最好的自己。我個人理解為就是在班主任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思考,運用教育智慧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對學生的一生負責,成全學生也成全自己。

在整本書中,陳老師提出了不少自己成功的經驗,同時還伴隨著許多真實的案例。我們每位老師或多或少都有些教育經驗和案例,而陳老師的善於總結和提升,語言精煉,案例易懂實用,值得我們每一位老師學習。

因為我本身是一位熱愛搞班級活動的老師,所以整本書中的第五章《組織班級活動的藝術》讓我十分受用。受用的並不是陳老師組織活動的流程,因為畢竟學生不同,環境不同,活動流程的設計需要因地制宜,讓我感觸比較深的是陳老師總結的.班級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組織活動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陳老師在書中列舉了當下學校班級活動中普遍存在的幾大問題,尤其是“流於形式,內容膚淺”“自上而下,自說自話”,所謂自上而下自說自話就是活動是官方的,並不是學生樂於參加的,這樣的活動學生參與熱情比較低。而流於形式內容膚淺這個問題讓我立刻聯想到每過同一個節日都搞同樣的活動這個現象,例如母親節就是捶背洗腳送禮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