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簡介-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3.31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聊齋志異簡介-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聊齋志異簡介-讀後感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全書共有《種梨》《促織》《口技》等短篇小說491篇。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佈局嚴謹巧妙。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願望。

蒲松齡半生失意,一部《聊齋志異》盡顯功力,魯迅說他“寫人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老舍也曾評價過他“鬼狐有性格,笑罵出文章。”

初讀時,被裡面狐妖鬼怪的愛情故事吸引,就把《聊齋》當言情小說看,《嬰寧》、《梅女》、《香玉》......人狐傳說,花樹成精的悽美故事令人嘆惋,那時候只疑惑為什麼很多人妖之戀都難成眷屬,為什麼神鬼之間還有人的餘地。後來明白了原來人鬼殊途,原來神鬼有別。第二遍看,看到聊齋裡那些鬱郁不得志的書生,消極避世的隱者,就覺得“百無一用是書生”一話不無道理,就覺得“酸秀才”的稱謂正是所謂入木三分,將封建的腐朽和科舉制的潰爛體現的淋漓盡致。第三遍,文言文的聊齋比翻譯版更多出了幾分古色古香的`韻味和原汁原味的風姿。比如《蓮香》中的女鬼李氏熱愛桑生,可她的愛使得桑生害了重病,不得不忍痛分離後卻“憤不歸墓,隨風漾泊”,最後借屍還魂到張家女兒身上,和桑生終成眷屬。《葉生》中的葉生,“文章詞賦,冠絕當時”,卻屢試不中,鬱悶而死。最後還是借屍還魂到一個邑令之子身上才圓了夙願。

《聊齋》大致有三個主題,一為愛情,這是全書中篇幅最多的內容,這些作品既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精神,或許在一定程度上也寄託了蒲老對理想愛情的願望;二是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敗,蒲老飽含感情地揭露了科舉制度埋沒人才的罪惡,這或許也和他屢試不中有關吧,正如《葉生》中他指出“借福澤為文章吐氣,使天下人知半生淪落,非戰之罪也。”為科舉埋沒人才的原因。三為揭露現實的社會,《促織》中的皇帝愛鬥蛐蛐,造成了“天子偶用一物”的悲劇。當然,作為一本著作,它的主題絕不僅侷限與以上三個,還有體現民主思想的《顏氏》,講的則是孤女顏氏女扮男裝考取進士,官至御史的故事;教人要學會通過外貌看到本質的《畫皮》;和告訴被封建社會面宰割的人民面對強暴絕不可延頸受死的《黑獸》等。

雖然這其中並不全都是蒲公所做,有很多都是其收集民間作品所得,正如王家衛所說:“每個跟你擦肩而過的人,背後都有一段故事,只是那些故事不一定都很偉大。”於是他小成本也拍出了《重慶森林》。所以,當一個個故事串聯成一本厚厚的書,那《聊齋志異》就成了文學的經典。最後,蒲公有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皆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即使他半生失意,在他去世後的五十年,《聊齋》初刻起,這本書就開始流芳,歷史終究是公平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