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心理師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2.86W

一、書讀緣起

女心理師讀後感

合上粉色的封頁,仰頭躺靠在柔軟的沙發上,輕吁了一口氣。

每看完一部長篇小說,就彷彿跟著故事中的人物經歷了一場浩瀚詭譎的人生。無論結局是花好月圓還是曲終人散,都會感到異常疲憊。

這次尤甚之。畢淑敏的《女心理師》,自去年五一買回上冊便一直束之高閣,上週恰好向同事借來了下冊,一併讀完後,呆坐在原處恍惚許久,像被深度催眠了漸漸地甦醒。

我一直對千姿百態的各色人群充滿興趣,小時候寫人的作文最拿手,老師給我最多也最好的評價就是人物內心活動描寫細膩而豐富。這本探索當代人的心理困惑及救贖突圍的小說,恰恰迎合了我探奇的胃口,並透過灰黯的故事得知:人性是複雜的,不要以為你看透了。

二、原文重現

一位衣冠楚楚的匿名男士,“您到底跟我愛人說了什麼,她回去就自殺了?”

一個骨瘦如柴的男人伸出手來,“我是個艾滋病人,肯跟我握手嗎?”

一個貌似天真可愛的男孩,“我天天給爸爸的祕書下毒,我要讓她死!”

一位不久人世的老革命,“我有一百零一個洋娃娃,我要同她們一起火化。”

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孩,“我是T,她是P,我們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能達到高潮。”

……

女心理師賀頓每天都會聽到這些真實的'故事和遇見形形色色的案主。無數案主的精神疾患,加之自己面臨的情感危機,使賀頓接近心理崩潰邊緣,她說她已經三千歲了。在戀人的幫助下,賀頓找到心理權威進行“督導”。在諸種方法屢試屢敗之後,權威應用非法的殘忍手段,幫助賀頓解開了她半身一直冰冷的癥結,喚起深藏已久的祕密往事。

賀頓關閉了心理診所,重新開始心理學更深層面的學習。她在課堂上遇到了昔日的權威,對他說:你的療法是完全錯誤的,我要控告你……

(摘自《女心理師》內容簡介)

三、感受和聯想

很驚詫本書能將錯綜複雜的一樁樁探訪案例,用新穎巧妙的插敘手法有序地串接在一起,讓所有矛盾和衝突如山洪猛獸般地呼嘯而來,你彷彿看到接連不斷切換的鏡頭,使得整部小說的情節更加撲朔迷離。心理診療的關鍵是有效地傾聽和將事件模擬重現,這不著痕跡地讓讀者看到了每一位神祕的來訪者背後,都隱匿著不為人知且跌宕起伏的世間百態。

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是波瀾壯闊、蘊藏豐盛的大海,每個人都是對外不對內的心理學家,面向他人的疑難困擾火眼金睛、命中要害,卻往往解不開潛伏在自己靈魂深處的心理頑疾。

小說主人翁女心理師賀頓在治療來訪者心理罹患的同時,也經受著自身掩埋多年精神痛疾的煎熬。從心理學角度上說,生命體驗過的事物在孩提時代應該都是比較深刻的。在人們的記憶中,童年的記憶永遠都是最充實最難忘的,並對以後的人生造成直接或間接性的影響。

於是我想到了很久以前的一部好萊塢影片《沉默的羔羊》,採用了希區柯克式的懸念手法和現代恐怖片的心理分析方法,其中最經典的一幕場景就是聯邦調查局的見習特工克拉麗斯和關在地牢裡的精神病專家漢尼拔博士之間的一場精彩對話,由此拉出女特工一段童年裡不堪回首的痛苦回憶,將觀眾引入了一個象徵性的人類潛意識的世界。

以此類比,在中國著名兒童文學家曹文軒的作品中,童年時期留下的陰影和傷害也有多處體現。在其代表作《草房子》中有一段:“忽然覺得小腹一陣陣的刺痛,原來他憋尿了,它終於憋不住了,一下子就尿了……”看到曹文軒生動的描寫,你就能想象小主人公桑桑當時的狼狽相。據說,曹文軒兒時也常有過這樣尷尬的經歷。

童年的記憶彷彿是刻進生命中的一道烙印,時不時地被揭開舊時疤痂,久未癒合的傷口流出來的不是鮮血,而是渾濁的膿漿,塗滿了生命的曲徑。

四、作者畢淑敏

畢淑敏是我比較喜歡的現代女作家之一。從醫工作二十年的她,作品之間除了文字表述的柔婉和韻致,更透著醫學術語的嚴肅和冷峻。長篇小說《紅處方》、《血玲瓏》、《拯救乳房》,都和醫學息息相關,那面對病痛和死亡的驚心動魄,顯示出畢淑敏對生命有著特別的關注。

看過《女心理師》,我又去網上搜索了相關評論,儘管是暢銷書,但反響並不高。有人說這不過是幾個諮詢者故事的簡單堆砌,也有人說賀頓是名不符實的女心理師。當然了,這並不是一部理論紮實的心理學教材,畢淑敏也不是心理學課堂上的資深教授,其中不盡專業和可推敲之處乏善可陳,她只是一個筆隨心走的小說家,我很感謝她用最貼近生活的故事和清靈的筆觸將我引進一個奇妙而多彩的心理世界,寬鬆的想象,清醒的頓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