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教師》讀後感(精選9篇)

來源:才華庫 1.7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致教師》讀後感(精選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致教師》讀後感(精選9篇)

《致教師》讀後感1

很有幸拜讀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師》一書,其中的每一句話都發人深省,在他眼裡,教師不是春蠶,不是蠟燭;不是一個隱喻與一個標本,更不是靈魂工程師,教師就是教師,每天都在平凡與神聖中穿行,一味將教師歸結為平凡或者神聖,都是片面的。作為教師,我們要視教育為天命,認為最驕傲的身份就是教師。

教師是一個能夠把人的創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與智慧發揮到極限的、永遠沒有止境的職業。教師面對的是最深的世界——人的心靈。他們存在著無限的可能性。說“信仰”:信仰造就的樂觀,是生命中的太陽,任何境況下的人生都會因此溫暖明亮,並指引著生命中的明亮那方。說“理想”:當理想遭遇現實,總會有碰撞,總會有較量,否則,理想如何能夠稱之為理想?教育與理想是一對孿生兄弟。教育,是必要的烏托邦。說“教師的專業成長”,將以閱讀為基礎的“專業引領模式”,以寫作為基礎的“研究反思模式”與“以同伴互動為基礎的教育生態模式”喻之為教師成長之“吉祥三寶”。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生命的敘事,在時光中創造那個更好的自己。教師是教室的國王,教師的胸懷決定著一間教室的大小。因為,凡能發光的人,必定在內心燃燒了自己。讀書是尋求心靈的自由,備課就是精神的體操,交友就是與“未來的自己為伍”;開啟《致教師》,隨處都是這種美妙的文字,迴應著每一個平凡而碎細的教育命題。

希望這些人生教育哲理伴我同行,支援我成長進步。

《致教師》讀後感2

最近的空餘時間,都是在讀《致教師》這本書,書名很吸引人,內容都是解答一線教師工作、生活中的困惑,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針對性的加以剖析、深究。書中教師的問題、疑惑、故事等都是我們教師身邊所遇到的,所思考的,所疑惑的,所發生的,讀了之後,收穫很大。

很喜歡書中的這一句話:“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與學生,相信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書寫自己的精彩;就是要發現孩子與學生,發現他們的潛能與個性,讓他們真正的成為自己。”“如果不能對學生一視同仁,那麼教師最需要關注的,恰恰是那些缺乏關注、不惹人憐愛的孩子。”

作為老師的我們,遇見的孩子實在是太多了。聰明漂亮,乖巧懂事的,往往是我們最喜歡的;成績不好或紀律不好、特別是品行不好的那些問題學生,往往是讓人喜歡不起來。其實,這些孩子的背後有著無數的潛能和優點,如果我們整天看到的全是他們的缺點,永遠是無休止的批評,只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糟糕;如果換個角度,細細觀察,卻能發現再後進的學生也有他自身的優點,假如能夠把優點加以放大,給予他們自信,給予他們希望,定能讓他們收穫一個更美麗的童年。

學生沒有貧富貴賤之分,他們需要老師平等的對待。尤其是缺乏自信和關愛的孩子,老師的鼓勵,能讓他感受不一樣的溫暖。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班裡的每個學生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你給他一個舞臺,他就能還你一個精彩;你給他一點空間,他就能為你創造無數輝煌。作為教師,就是要善於發現學生的特別之處,一旦孩子發現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會爆發出我們難以想象的能量。“雖不能至,心嚮往之。”這些新教育的理念,我會一路學習下去。

《致教師》讀後感3

快放寒假的時候,學校給我們每位老師發了一本寒假共讀書《致教師》。對於這本書我並不陌生,在去年暑假的時候我自己在網上也買了這本書,利用暑假的時間我讀了一遍。雖說第一遍粗略,但一邊讀、一邊記、一邊劃,讀完後內心得了安慰。今年寒假,當我再次讀,讀完後,我的心靈得到了釋然。

這本書的作者是新教育發起人朱永新教授寫的。這本書的主要內容以信件的方式給一線教師在教學中的困惑、疑問而作的一一闡釋。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針對性的加以剖析、深究。書中的教師問題、疑惑、故事等都是我們教師在教育工作生涯中的所遇到的,所思考的,所疑惑的,所發生的踏上工作崗位將近7年了,內心存在的困惑與和疑問在這本書裡不僅找到了答案,還明確了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應具有的理想和素養。讀了之後,收穫很大。接下來,我結合我對部分印象深的內容談談我的感受。

一、教師要進行專業閱讀

當我讀到教師如何進行專業閱讀?其實這也是我平時的困惑,做為一名教師,特別是一名班主任老師,每天學校事物多,除了上課下課,還要備課、批改作業,學校大事小事都是你,下班回家還要帶孩子…忙裡偷閒怎樣進行專業閱讀呢,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其實時間是擠出來的,比如完成早十分起床,晚上少看會電視,少玩一會,翻幾頁書可以做到。讀書可以讓我們擁有寧靜的心態,從容的心情,理智的頭腦,開放的胸懷,儒雅的姿態,積極的狀態……每天堅持閱讀30分鐘,時間是擠出來的。一個知識面不廣的老師,很難真正給學生人格上的感召力,作為一名國小老師每天孩子們的年齡小,他們對教師的期望就越高,往往把教師當做一部百科全書。認為老師是無所不知的,如果教師是一問三不知,孩子們就會非常失望,所以只有通過閱讀才能提高的知識結構。

教師讀書不僅僅是為了工作,其實也是為了人生。人生非常短暫,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為什麼而來?陶行知先生說,人生有兩種風景,自然的的風景和精神的風景。行萬里路是看自然的風景;讀萬卷書,是為了看精神的風景。腿不能到達的地方,眼可以到達。自然的風景事有限的,精神的風景是沒有邊際的,最後達到無限風光的頂峰。人生真正財富是精神的財富。不管我們所處怎樣的生活狀態,我們的精神世界一定不能空虛,自己在忙也要讀書,讓書香浸潤心靈。

二、教師要學會思考

作為一名老師每天面臨的是複雜的物件,因為我們在教學生學習新知識,孩子們每天都在成長。作為一名老師,要學會思考,也要有成長的速度。做一名善於思考的老師,思維的深刻性告訴我們,做一名老師,在備課的時候,一定不要敷衍了事,一定要把問題搞得水落石出。思維的敏捷性告訴我們,教育需要教育機智,在遇到複雜的教育問題時,要學會敏捷而妥善的處理問題。作為一名老師,如果想超越自我,就應該記錄每天的教育生活,用精彩的文字記錄每天精彩的歲月。學會寫教育隨筆,記錄教育生活中的點掉滴滴,只有不斷的反思生活,從而才能創造生命的價值。同時也要不斷的思考,每一節課課前備課思考,怎樣設計教學,怎樣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每一節課後的教學反思,只有勤于思考,才能發現自身的不足,教育孩子也要學會思考,只有思考才會不斷的進步!

三、做一名胸懷寬廣的老師學會自我調適

選擇了老師這份職業,就相當於選擇平凡生活。教師職業和其他職業不一樣,一天天守著一間間教室,一道道題講了好多遍了,還要不斷重複。甚至有的老師產生職業倦怠,提不起精神。之前網上有一個河南鄭州的老師,她的的辭職信引起了大家的議論和轉發。一封信只有簡單的幾個字:“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或許這位老師的辭職是有原因的,或許他有了更好的工作在等待著它。不管怎樣,既然選擇了老師就認真堅守這份職業,對的起自己的良心。說句實在話,老師乾的工作是良心活,努力是一個樣,不努力又是一樣。所以要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用心對待每一個孩子。

無論在工作上和生活上有不開心的事,都要有寬大的胸懷,遇到事情不鑽牛角尖,你的胸懷大了,這個世界就小了,任何問題就不是問題了。如果心小了,所有的事情就大了。你用怎樣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有多大。你看到的世界取決於你的視野,你的視野取決於你的心胸。遇到問題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問題,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事,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找對人做對事!多多培養自己興趣愛好,讓生活增添色彩,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幸福的事。工作上認真一點,多看一點書不斷充實自己,豐富自己。讓每天都進步一點點。

四、多關注問題生把愛給孩子

當我開啟《致教師》第123頁時,如何對待問題學生?這也是我也令我十分頭疼的事。班級一共61名孩子,但是個別問題學生讓我十分無奈。經過我的調查、家訪溝通,我真正感覺到:所有問題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問題的家庭。所有問題行為的背後,都有深刻的家庭原因。

班級裡有個男生,個子不高,面板黑黑的,眼睛大大的,平時手、臉都不怎麼洗。上課老是遲到,作業不能按時完成,經過對孩子的家庭背景調查,才知道孩子挺可憐的,經常跟著奶奶生活…孩子的家庭教班級裡有個男生,個子不高,面板黑黑的,眼睛大大的,平時手、臉都不怎麼洗。上課老是遲到,作業不能按時完成,經過對孩子的家庭背景調查,才知道孩子挺可憐的,經常跟著奶奶生活…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完善,作業肯定不用說了。平時我也是想過很多辦法,怎樣讓他改善這種狀態,我採用鼓勵的方法,發現優點立刻表揚。雖說他學習不是特別好,但是我感覺他是一名十分有禮貌的國小生,每次走在校園裡主動向老師問好。我也面向全班同學在教室裡表揚了他,我發現表揚後這個男生特別高興,感覺特別開心,一點也不像不懂事的孩子。

去年暑假,大概是八月15號,我接到一個電話,電話號碼十分熟悉…師:“你開學還教我們嗎?”我說:“教啊!暑假快樂,在家聽奶奶的話,多幫助奶奶幹家務活,多看看書。”我接著問他打電話有什麼事,他說:“老師我想你了!”一句簡單的話讓我久久不忘…這也是暑假我接到孩子們的唯一一個電話,同樣也是班級裡學習極差的孩子給我打的電話。我在思考,這個孩子其實很懂事,只是平時太缺少愛了,他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渴望得到老師的愛,雖說自覺性差一點,學習習慣不好,但是他身上也是有優點的。前幾天,我看到手機微信一個留言:“吳老師,對不起,期末考試讓你失望了,我的目標沒有實現。”我知道期末考試前到期末考試進入考場的那段時間,我也十分擔心他。因為他不能經常按時到校,甚至還曠課。曠課原因也很明確,一次她媽媽回來看她,他太想媽媽,不想讓媽媽離開他,平時經常跟著年邁的奶奶,他的爸爸常年在病床上。

一次家訪讓我對孩子有了更深的瞭解,當我走到孩子家門口時,發現門口、院子裡到處都是撿來的垃圾,是他奶奶平時撿的。家庭環境極差……。其實還是家庭原因導致孩子成這樣子的。我想孩子在家庭上受到了委屈,這是家庭原因。但是到了在學校,作為班主任老師一定要多鼓勵他,幫他走出自卑…

那段時間我真的很費腦筋,直到考試進入考場我也惦記著他到學校沒。考試不好,原因在哪裡,很明確,不能按時到校,多次遲到、曠課,但是好的是他每次都能意識到了自己不對,向我道歉,這一點我覺得孩子還是挺懂事的。

不管孩子成績如何,不能把他所有一切都否定,不能看不起孩子。總之,要把愛給孩子,無論他的家庭條件多麼不好,無論他長得是否漂亮,都應該給予孩子關心和愛。問題孩子,更要特別關注。每次對他的鼓勵,我都會看到他的笑容,笑容背後我看到他的自信和陽光。其實作為一名老師,當你把愛給孩子時,其實孩子們已經感受到了愛。最後,祝福班級裡的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成長。

讀完這本書,我受益匪淺,給了我指引和方向,更增添了我教育好學生的信心和力量,讓我有了努力的方向,有了解決問題的方法,解開了我心中的疑惑。但是我認為這是遠遠不夠的,是一定要多讀幾遍,精讀幾遍的。“知識就是力量”,確實,也會讓我的學生們從知識的海洋中獲得力量,幫助他們揚起未來理想風帆。

《致教師》讀後感4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晴雨,加上五臟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誠滋桃李芳天下”,寒假期間學校精心挑選送給老師的一本書——《致教師》,其中分享了關於教學、學生、教育、教師等問題。對於一名剛參加工作進入教師角色的新教師來說如獲至寶,它以一位朋友的口吻諄諄教導,用信件的方式循循善誘,與我們進行心靈的交流與踫撞,讀起來親切又不乏高度,須細細品味,方知其教育的深思、用心之良苦、教學的方法以及成長的祕籍。

選擇做教師就要義無反顧,抓住這個積累寶貴經驗的重要時期,對待工作認真、敬業愛崗,做最好的老師。同時教師要不斷學習,因為學習經驗獲得經驗,學習辦法獲得辦法。

一、讀書

《致教師》中一個非常關鍵的詞語就是讀書,書中多次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必須讀書,培養讀書興趣,深入思考,補充自己的知識儲備,在新教師的“吉祥三寶——如何儘快成長為名師中強調專業閱讀,以閱讀為基礎是實現轉變的關鍵,沒有教師的閱讀,教師就不可能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成長與發展。讀書是人第一精神需要,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就是他的閱讀史,通過讀書可以借鑑別人的經驗,讓自己的教學更順利,成長更迅速,可以學習教育智慧,並且運用到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管理策略的學習與實踐。

知識就是力量,閱讀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在明確閱讀重中之重的位置的基礎上,在站在大師的肩膀之上——如何進行專業閱讀又進一步提出解答了老師們應該讀什麼書,怎樣提高閱讀效率。廣泛而深刻的閱讀是創新思維的源泉,能夠讓自己的心真正冷靜下來的就是閱讀,讓我們看到無限風景。你的閱讀生活絕不僅僅是幫助你獲得知識,獲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幫助你擁有寧靜的心態、儒雅的姿勢、積極的狀態,讀書讓我們有一個寧靜的心態,從容的心情,理智的頭腦,開放的胸懷。擇書有益,讀最好的書,做有根的人,與最好的書對話,就是與最好的人為伍,要做學生的先生,先做學生的學生,要做一個好學生,就要邊教邊學,認真教書。

二、教學

作為新入職的年輕教師又一大困惑就是如何使自己的課堂更加充實,在這本書中朱老師也進行了充分的解答,對任何教師來說備課實際上沒有止境的,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則尤其如此。從某種意義而言,課堂是教師精神的視窗,備課本身就是精神的體操,具有豐富的內涵,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是教學環境的關鍵所在,備課是課堂教學準備和設計,是對教學內容進行再認識再創造的過程,也是教師形成教學能力的過程。備課一方面是備教材,對知識進行大量的儲備,大量閱讀教學大綱、教材、其他與專業有關,與所教學科有關的書籍、經典名著、心理教育、優秀的文學作品等。另一重大方面是備“學生”,瞭解和分析學生的實際,知識需要與生命發生共鳴才能真正精彩,才能成長為智慧,所以要想課上得精彩,就要了解每個孩子,通過課餘時間和孩子的交流和談話,通過各種途徑走進每個孩子的心靈,幫助每個孩子建立屬於他們的檔案,深入瞭解後再回到課堂,所有的知識都會變得“有的放矢”。

《致教師》給予我的不僅是教育教學方法與經驗共識,更是教師心靈的鼓舞與力量,明確了我的前進方向。它是一本好書,更是我的良師益友。從精神發育來看,很大程度人的精神世界是由他閱讀的圖書塑造的,讀什麼你就會成為什麼,讀《致教師》,我希望成長像朱永新老師一樣有情懷、有思想、有學問、有修養、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好老師。

《致教師》讀後感5

《致教師》這本書是由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老師所著,朱老師圍繞教師提出的教師關心的重問題和教師成長的關鍵問題,如“成為教師的理由”“樣具備好教師的慧眼”“如何書寫教師的生命奇”“怎樣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四大方面,為教師一一解惑。當作為新手教師的我閱讀了這本書之後,許多原來縈繞於心的困惑在書中得以解答,感覺像是一位良師益友在對我諄諄引導,讓我撥開迷霧,看清前路。

在書中朱老師提到新教育教師有三寶,分別是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和專業發展共同體。這種三專模式來源於國外的三大學派,一是以閱讀為基“專業引領”模式,二是以寫作為基礎的“研究反思模式,三是以同伴互助為基礎的“教育生態”模式。通過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發展共同體教師可以來自我培訓以實現專業發展。

首先,專業閱讀就是站在了大師的肩膀上前進。讀一本好書就是在與智慧對話,是在向偉大的人請教學習。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需要各方面的知識,孩子年齡越小,他對教師的期望就越高,他會將老師當成百科全書來尋求十萬個為什麼。在他們看來老師是無所不知的,如果老師的知識面不廣就無法及時迴應孩子,就會丟失自己的人格魅力所以我們要注意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那麼我們應該讀什麼書呢?主要有兩大類:提高教師職業認同的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讀物和教師所教學科的專業書。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考與學習是不可分割的。怎樣才是善於思考呢?主要表現在思維有一定的深度、速度、變通性和創造性。做為教師應該主動鍛鍊自己的思維,如思維導圖法。但最主要的是師生共寫隨筆,即教師通過教育日記、故事、案例分析等形式記錄、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使自己更自覺地成長。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能夠走得很遠。在我們完善自我時,也要看到其他人的閃光點。無論是在哪裡,尋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讀書學習、討論交流、取長補短是非常有益的。而在學校裡,建立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就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捷徑。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若能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教育生活中去反教育自己,利用教育完善自身,成就自我,那麼相信大家都能有所收穫!

《致教師》讀後感6

英國哲學家邊泌說:“我們在分給他人幸福的同時,也能正比例地增加自己的幸福。”而教師的故事,必然與學生在一起,當我們的故事和學生相互編織,當我們的生命和學生共同綻放,我們書寫的就是一曲生命的巨集大交響曲。朱永新先生在《致教師》的前言中這樣告訴我們“教師不是園丁,不是蠟燭,不是春蠶,不是人類靈魂工程師。教師就是教師,與學生是互相依賴的生命;教師就是教師,每天都在神聖與平凡中穿行……”

朱永新先生在書中還提到了教師職業的四種境界:第一,是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第二,是讓自己心安的老師;第三,是讓學校驕傲的老師;第四,是讓歷史銘記的老師。教師在這樣的描述下,不再過於神聖化,而也是一個發展中的人,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頓時,有了從教師這份職業,這個使命中,讓生命更幸福完整的渴望。

教師本身應該是一朵花兒,需要成長的養料,而不需要外界過於來強調教師的奉獻與犧牲。作為教師,只要每天進入校園,看到孩子們一張張天真可愛的笑臉,就會從心底感覺快樂和幸福。教師的幸福莫過於每天孩子親熱的擠在跟前跟我說這說那;每天回家前,聽到孩子的一聲聲再見。

在師生共同成長的道路上,如何和孩子們一起創造幸福。朱老師提到的幾個問題,我們會不會也自覺得問問自己:我的使命是什麼?我的天職是什麼?我既然來到這個教室,能帶給孩子什麼?我怎樣為孩子創造出最大的發展空間?我怎樣讓班級中的每一個孩子得到最大的發展?

朱永新先生在書中談到了教師的幸福從哪裡來,他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個重要的來源:一是人與外部物質世界的關係;二是人與人的關係;三是與自己的關係。書中提到,教室就是幸福的源泉。關注每一個孩子,幫助落後的孩子得到最大的發展,讓教育和孩子們的生活緊緊相連,給予他們最需要的東西,讓他們成為主人。在一個班級裡,孩子千差萬別,當面對他們的時候,教師的職責就是讓他們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在班級裡的快樂。特別是對待一些落後和有問題的孩子,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愛,相信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天使。

在《致教師》中,提出教師也要正確的關愛自己。像廢寢忘食之類,一味地奉獻和犧牲,可以作為拼搏的狀態,卻絕對不能成為常態,要學會科學、合理、從容的安排自己的生活。

認識一個人要靠緣分,瞭解一本書要靠耐心,征服學生要靠智慧,與人相處要靠包容。人,相互幫扶才感到溫暖;事,共同努力才知道簡單!

《致教師》讀後感7

印第安人有句諺語:腳步若走得太快,靈魂就會跟不上。中國的教育亦是如此,當身為教育者的老師也沉迷於效率上的優先而變得急於求成,那孩子們弱小的靈魂又怎麼跟得上這速成的教育?

有幸拜讀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師》,感悟頗深。猶記得畢業之後,自己多麼毅然決然的走上了教師的崗位。但當初得到親友一眾支援的原因,是他們都認為教師這個職業好,工作穩定、待遇高又假期多。但我的心裡始終有一個聲音,告訴我,不僅僅是這樣,我選擇當老師,更多的是因為孩子,喜歡和孩子相處,喜歡看他們的天真爛漫,喜歡感受他們身上的`朝氣與活力。但還不止這些,還有些其他的什麼讓我願一生追求呢?

帶著這一絲絲的疑問,我在踏上崗位數年之後,翻開了這本書。書的前言部分就已顛覆了以往我對教師的認知。俗話說: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但朱先生則說,教師不該是春蠶、蠟燭,或是靈魂的工程師,教師不該被神化或者苛求,或拿錯誤的考核標準和行為模式來固化他們的教育,教師就是教師,每天都在平凡與忙碌中穿行。教師的生命在於以現在求證未來,讓生命幸福完整。教師的價值就如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所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讀罷,我醍醐灌頂,終於,我找到了那個心心念唸的答案,當老師,是因為看到了學生身上無窮的可能性,想盡自己所能去觀照孩子的內心並緩慢地、耐心地引導他們的人性向著真善美的方向發展,如是,我的生命也就得到了幸福的意義。

朱永新先生接著解釋了幸福在哪裡以及老師如何享受自己的教育生涯的問題。那就是:幸福在創造中,在服務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在記錄中……教育,是必要的烏托邦。教師的幸福感從哪裡來?從孩子們的笑臉中,從孩子知行合一的行動中,從家長感激的目光中,那時,所有的教師都能發自肺腑的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是能夠幫助他人、改善社會的。這些耳目一新的說法,都打開了我貧乏而狹窄的世界,引發了我很多的思考。

我想起了自己剛站上講臺時的情景。那時的自己可真是手忙腳亂,一段話都說得磕磕碰碰,但望著講臺下一雙雙渴望求知的眼睛,他們的安靜、乖巧和對老師天然的一種信賴,讓我很快克服了緊張,調整好了心態,並很快的熟悉了自己帶的班級。後來,有一天的早晨,大概入學一個月有餘,我走在離班級很遠的走廊,聽到陣陣的讀書聲,我驚訝極了,快步走過去,悄悄的躲在一旁觀察,七八個同學正端正的坐在座位上,認真的朗讀著我昨日教的課文,那童稚清脆的聲音在那一剎那擊中了我,讓我覺得幸福、溫暖,我發自內心的喜歡上了自己帶的這群小傢伙,也真的發自內心的感恩這個職業帶給我的一切幸福。正如朱老師在書中寫道:如果能夠並認可每天平凡工作的價值與意義,堅持不懈地在工作中實現自我,那麼,無論是用心地研究學生成長的案例,及時的記錄生活,還是和同事們共讀共寫,都能感受到成長的快樂。每一個普通的時刻,都會煥發不一樣的光彩,每一個平凡的日子,我們都能與幸福相伴。

我相信,正如朱先生所言:因為幸福完整,教育不再僅僅是一種行為;而是融入生活,成為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今後的道路上,我會去尋找在教師這個行業最大的價值感和幸福感。

《致教師》讀後感8

《致教師》是新教育實驗之發起人、總負責人,著名教育學者朱永新先生的一部最新力作。

全書共分四輯,即“給我一個做教師的理由”“借我一雙好老師的慧眼”“願我書寫一部教師生命的傳奇”“讓我們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前三輯共收錄先生與一線教師對話的46封問答式書信,最後一輯收錄自2010年以來先生為寄語新教育同仁的5篇年度致辭。16萬字的篇幅裡,看見真實,也看見真誠;遇見理性,也遇見理想;見證深度,也見證溫度。那是普通教師的“問題之困”,更是平等對話的“智者之聲”。因此,“致教師”,與其說是一個書名,不如說是一個意象。在文字與心靈相遇的地方,亮著心靈晤對的古典燈光。

看過朱永新教授的多部著作,讀這本書就像在聽故事,就像在同朱教授面對面相互聊天談心,一位慈祥的長者正施慧於民。細細咀嚼品味,又總能獲得許多思想的哲學的和詩意的享受。

作為一名教師,第一項修煉就是做讀書人。對一個教師而言,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是一種真正的備課。如朱教授所說:“你的閱讀生活,絕不僅僅是幫助你獲得知識,獲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幫助你擁有寧靜的心態,儒雅的姿態,積極的狀態。”難道不是嗎?在閱讀中獲得教養,獲得心靈和精神地完善,勤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

作為一名教師,要經得起繁華,更要耐得住寂寞,在讀書中,把自己修煉成如一座圖書館的人。

讀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現實生活中,有些老師以工作繁忙為藉口懶於讀書。為此,朱教授直言不諱地指出:“就人的生物性而言,是很容易懈怠、很容易滿足、很容易停滯的。”同時,又不無風趣幽默地為教師們支招:“自來水是壓出來的,時間是擠出來的。時間抓起來就是黃金,抓不起來就是流水。”是啊!當我們把讀書當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看作像呼吸一樣自然時,還會擠不出時間讀書嗎?在這種須臾不可或缺的閱讀狀態中,我們就獲得了幸福。要是讀不完一本書,至少可以開始讀第一頁,慢慢地,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行走姿態。

是啊,教師就應該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武裝自己,適應社會、適應工作需要、適應孩子們。在朱教授前言中的《我是教師》中提到的,“教師不是蠟燭,教師不能以化為灰燼做代價,以此去照亮學生。教師不是春蠶,教師的固步自封才會作繭自縛,心靈的成長來自每個季節。教師,不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沒有誰的靈魂是機器,能用某種工藝任意修理完成。”說的好有深意,讓我們以此來共勉吧!

《致教師》讀後感9

靜心品讀朱永新老師的《致教師》,聆聽專家的教導。《致教師》圍繞一線教師普遍關心的重要問題和成長的關鍵問題,通過朱老師的深入全面地思考,給詢問者,也是給所有走進這本書的讀者高屋建瓴地坦誠解答。沒有抽象深奧的名詞術語,沒有枯燥乏味的空洞說教理論。讀這本書就像在聽故事,就像在同朱教授面對面相互聊天談心,細細咀嚼品味,又總能獲得許多思想的哲學的和詩意的享受。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任何一個教育家都不可能離開前代人的教育財富。事實上,很多的教育家,只不過是把別人的財富應用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提出很多理論上的共鳴而已。你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論上的支柱和共鳴,現在不少教師找不到感覺,找不著“北”。作為一個教師,你跟其他專家不一樣,需要各方面的知識,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真正給學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齡越小,他對教師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師當作百科全書。在他們眼裡,教師是無所不知的,如果教師是一問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師應該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作為一名教師,有一項重要的修煉就是做讀書人。對一個教師而言,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是一種真正的備課。如同軍人喜愛武器,孩子喜歡小玩具一樣,教師的摯愛應該是書籍,只讀教材和教參兩類書的教師無論如何不能稱之為優秀教師。如朱教授所說:“你的閱讀生活,絕不僅僅是幫助你獲得知識,獲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幫助你擁有寧靜的心態,儒雅的姿態,積極的狀態。”難道不是嗎?一個真正的人應該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好書。在閱讀中獲得教養,獲得心靈和精神地完善,勤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實際生活中,人和人的區別主要看兩點,一是他交怎樣的朋友?二是他的業餘時間怎樣安排怎樣度過?所以,朱教授說:“人是由他讀的書造就的。讀什麼樣的書,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讀最好的書,做有根的人。與最好的書對話,就是與最好的人為伍。”作為一名教師,要經得起繁華,更要耐得住寂寞,在讀書中,把自己修煉成如一座圖書館的人。讀書就意味著坐冷板凳,隻身一人孤燈一盞,寒窗苦讀,這是一種寂寞的力量,這是一個讀書人的力量,這更是教師職業品質和人格精神的力量。深諳此理的朱教授指出:“讀書,讓我們有一個寧靜的心態、從容的心情、理智的頭腦、開放的胸懷。”

讀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現實生活中,有些老師以工作繁忙為藉口懶於讀書。為此,朱教授直言不諱地指出:“就人的生物性而言,是很容易懈怠、很容易滿足、很容易停滯的。”同時,又不無風趣幽默地為教師們支招:“自來水是壓出來的,時間是擠出來的。時間抓起來就是黃金,抓不起來就是流水。”是啊!當我們把讀書當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看作像呼吸一樣自然時,還會擠不出時間讀書嗎?在這種須臾不可或缺的閱讀狀態中,我們就獲得了幸福。要是讀不完一本書,至少可以開始讀第一頁,慢慢地,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行走姿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