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其人——《水滸傳》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1.54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宋江其人——《水滸傳》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宋江其人——《水滸傳》讀後感

《水滸傳》是一部中國的經典長篇小說,是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分為一百二十回,主要講述了以宋江為首的108人因為各種原因在梁山泊落草為寇,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在梁山泊抗擊官兵,又在被招安之後為國出力的故事

一說到《水滸傳》,肯定會有人開始大談特談那些奸臣如何迫害好人以至於使他們不得不反上梁山,又大讚英雄們是多麼忠義,即使淪落至此也等待著國家的招安以便重新為國出力——在被讚譽的人裡面,首當其衝的就是宋江,因為書裡也稱他是“及時雨”。

但是,宋江真的是那麼“忠義兩全”嗎?

不,不是的,而且可能還離真正的忠義差遠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先從書中第一次出現“山東及時雨宋公明”這個人物的第十八回著手進行分析。宋江最開始的時候是鄆城縣的`一名押司,是當地地方政府的一名小吏。但是他作為地方政府的一名小吏,卻在從何濤那裡得知要抓晁蓋時“飛馬”通知了晁蓋——這一著,不是擺明了的違背國家法律而且還犯下了通天大罪?而且,宋江這時的行為明顯與之後在梁山泊時每當李逵說要**時便急忙喝止的行為是矛盾的——前者視王法若無物,後者卻又視法規重如泰山。並且,宋江口口聲聲說是所謂的“貪官汙吏”逼他反上梁山,可是他被官府追捕的罪名是什麼?最早是因為閻婆惜發現了他與梁山泊的賊人有往來,而他就殺人滅口了——所以有了第一次被追捕。第二次被追捕是為了什麼?酒醉之後吟反詩——你有聽說過哪個忠心報國的人會因為酒後要抒發自己的不得志而跑去吟反詩的?!這不是擺明了視國家法度於無物還會是什麼?

後來在宋江被捕後,還有一個很細微但能夠體現出宋江的虛偽的細節:在路遇梁山泊人馬時,花榮要為宋江開枷,宋江連連推辭,還說“此是國家法度,如何敢擅動!”而在穆太公莊上,當兩個公人說“這裡又無外人,一發除了行枷,快活睡一夜。”宋江就輕易地說“說的是。”當時應允,去了行枷。而且在逃跑時還不忘帶上行枷。後來怕誤了期限,重新上路時“依前戴上行枷”——這不是說明宋江在被穆弘等人挽留在穆太公莊上時是沒有帶著行枷的?!這麼看來,他在梁山的一番作為不是別有用心還能是什麼?其人虛偽,可見一斑。

說他不義,是因為他弒了晁蓋,還無恥地佔了梁山泊的頭把交椅。為什麼我會認為他弒了晁蓋而將梁山泊據為己有呢?首先,宋江將大批的他所結交的犯了事的英雄豪傑送上了梁山泊——也就是說梁山泊的大部分將領都是宋江的嫡系。其次,在宋江上山之後,山寨內裡的各項人事調動(書中在第四十一回最後倒數第四段和第五十一回第三段)居然都歸給宋江管理——要知道,當時晁蓋還沒死,宋江還不是頭領——結果他居然在行使頭領的職權。再有一處:宋江上山之後,晁蓋三次說要親自帶兵出戰,宋江都不讓(第三次後來是沒有攔住)——這簡直就是變相軟禁了晁蓋。

另外,關於宋江之弒晁蓋,還有一個值得玩味的地方:在晁蓋中箭死了的時候,宋江“似考妣一般,哭得發昏”但,在這之後便沒了為晁蓋報仇的打算,反而管自己打理山寨去了——直到曾頭市又一次強搶了梁山泊的馬匹,才再一次舉出“報仇”的旗幟而發兵攻打——這之間隔了八個章節——宋江簡直是擺明了的不願報仇。

宋江其人,真的是“忠義雙全”的嗎?眾人口中堪稱楷模的宋江,也不過是一個為了一己私利什麼都可能做出來的狡詐之徒罷了。施耐庵這樣將宋江的本性隱藏在細節中,實在是大有可思索之處。

那麼,生活中常見的那些表面上光鮮亮麗的人,真的表裡如一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