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新視角的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9.23K

音樂課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藝術活動來調動人的興趣,打動人的情感,讓人愉快地受到教育。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音樂教學新視角》的讀後感,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音樂教學新視角的讀後感

《音樂教學新視角》的讀後感1

最近,一直在讀《音樂教學新視角》,它是由特級教師吳文漪撰寫,由教育部示範教育司組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本書從音樂思維、情感與文化的角度對音樂教學進行了新的闡釋,運用形象思維的理論,在研究音樂特性的基礎上對音樂思維、音樂情感、文化與音樂教育的關係等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提出了“文化中的音樂教學”的觀點,主張在文化的大背景中豐富學生對音樂的情感體驗,發展音樂思維,引導學生深入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更好地發揮音樂的各種功能和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針對當前音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一些改進的方法和建議。本書不僅有理論上的闡述,還有實踐層面的探索,行文流暢,資料翔實,內容豐富,可讀性較強,對中國小在新課程背景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其中一篇文章中提到得以情感體驗為中心的音樂教學,讓我感觸很深。通過創設音樂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音樂教學的根本就是要通過多種方法創造這種“高潮的激動的情緒”。

是的,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如何上好每一堂課、讓學生學有所獲是我們最關心的事。怎樣才能在音樂課上讓學生帶著這種“高潮的激動的情緒”呢?文章中舉了詳細的課例。如:設計出多種趣味匯入,有故事匯入、表演匯入、疑問匯入等。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如教唱歌曲《火車開了》,可以把教室創造成一個火車站,學生的座位就是一列客車,教師是列車員,全體學生是乘客。把要學習的知識點設計成車票,回答對了才能檢票上車。在教師和學生一起開火車的活動中,學會了歌曲,並表演“火車開了”的遊戲。這種音樂情境既創設了火車的情境,又營造了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有效的提高了學生對音樂情緒的感受。

文中他還重點闡述了教師的情感是激發學生情感的決定因素。比如說用和藹可親的態度尊重學生。教師的權威不是靠所謂的威嚴樹立的,而是靠取得學生的信任建立的。那麼作為一個音樂老師,怎樣以教師的情感來激發學生呢?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首先要對音樂有豐富的情感體驗。

常常會在其他教育文摘中看到這句話:“教師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呼喚和鼓舞。”就是說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用自己的激情感染、激勵和鼓舞學生,這樣才能呼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因此,我們音樂教師應該多親歷音樂實踐,多聽音樂、要從分析音樂結構的狹窄範圍中跳出來,豐富自己的文化修養,這樣才能獲得更豐富的情感體驗。

2.運用語調激發學生的情感。

語感是表達感情的重要手段,時而激動,時而平緩,時而親切,時而威嚴,抑揚頓挫的語調錶現了不同的情感。語調的運用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聽過不少優秀老師的課,不管是語文、數學、還是音樂,都有一個共同點——抑揚頓挫的語調。

3.作為一個音樂老師,教師充滿激情的範唱或範奏也是激發學生情感體驗的最佳手段之一。這就要求我們音樂教師要有紮實的基本功,要一直繼續學習、深造我們的專業。

總之,作為一名青年教師,還剛走在教育事業的起跑線上。在課堂上我們要努力營造一種寬鬆和諧的教學氣氛,時刻面帶微笑,以婉轉的聲調感動學生,以優美的語言啟迪學生,以高昂的情緒鼓舞學生,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之以愉快的情緒、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之中。

《音樂教學新視角》的讀後感2

週末,有幸拜讀了吳文漪老師編寫的《音樂教學新視角》一書,全書共分了十個章節從不同的角度來詮釋音樂、以及音樂課。分別從音樂思維、情感與文化的角度對音樂教學進行了新的闡釋。

從閱讀中我認識到,音樂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音樂才能,更重要的是要通過音樂教育培養具有綜合文化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其中一篇文章中提到得以情感體驗為中心的音樂教學,讓我感觸很深。通過創設音樂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音樂教學的根本就是要通過多種方法創造這種“高潮的激動的情緒”。我忽然間明白了,所有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其實就是希望學生們能夠親自領略到音樂的這些屬性,從而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健康的音樂審美。萬變不離曲中,讓學生們真正的感受音樂特有的特色才是音樂課最基礎的目的。

我最得益的是第六章音樂教學與形象思維;我學到了許多的課堂中比較實際的東西。比如說第六章中的.唱歌教學,給我最大的感悟就是,音樂不要譁眾取寵,音樂本身就很美妙了,不需要太多的附加值,只需要將音樂本身的魅力發揮出來就好了。

同時這一章裡還提到了音樂創作,這是我一直比較迴避的問題,我覺得這樣的創作比較的不靠譜。可是看完後,真是大大的改變了我的想法,其實音樂創作就是這麼的隨性這麼的簡單,不需要太多的章法,而每個人都會有一雙鑑賞美的耳朵,那就夠了,這樣的條件就足以進行音樂創作了。看後很激動,決定在以後我的音樂課堂中也來這樣的嘗試一下。還有就是各種音樂教學的方法,最喜歡他介紹的參與教學法和開放性教學法,這也是我看的遍數最多的章節,收益匪淺。在自己的課堂中也經常的運用修改,很有意思,也很容易使學生們喜歡上這樣的形式和課堂,學生們也一改往日的漠然的態度,更加喜歡積極的參與和表現。雖然我的使用還是不怎麼的純屬,但是這讓我看到了一種潛在的新的希望。而吳老師對於改革問題中的思考,也是我的一些想不明白的地方,通過他的解讀和思索,我釋然了很多的問題,也發現了自己教學中的很多問題,也更加的明白了該如何上好音樂課和怎樣的音樂課才是好的,值得欣賞和學習的。這種音樂教育理念促使我們對傳統的音樂教學進行反思,也為我們進行音樂教學提供了新的視角,即從音樂思維、情感與文化的角度重新審視我們的音樂教學。如果能在掌握一定音樂知識技能的基礎上教會學生思維,通過音樂思維豐富音樂的情感體驗,並在文化的大背景中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那麼就能更好地發揮音樂的各種功能和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文中他還重點闡述了教師的情感是激發學生情感的決定因素。比如說用和藹可親的態度尊重學生。教師的權威不是靠所謂的威嚴樹立的,而是靠取得學生的信任建立的。

在今後的課堂中我要努力營造一種寬鬆和諧的教學氣氛,時刻面帶微笑,以婉轉的聲調感動學生,以優美的語言啟迪學生,以高昂的情緒鼓舞學生,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之以愉快的情緒、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之中。

《音樂教學新視角》的讀後感3

通過閱讀《音樂教學新視角》,使我對新課程背景下音樂教學論的理論觀點又有了新的認識,同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也明白了許多,下面談談自己讀後所想到的點滴感悟。

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是素質則其人教育的靈魂。興趣是學習的情感因素,參與是學習的行動因素”。興趣是參與的“嚮導”,參與是吹遍興趣之花的春風。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把握好興趣和參與這一對孿生的姐妹,其實質就是要確立好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一、  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注重引導參與。

一節課的教學效果與孩子的心理狀態有著密切的聯絡。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教學,既能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和求知興趣,也能促進學生深入思考,使學生自始至終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和旺盛的精力參與活動。興趣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能推動學生不懈地學習。在音樂教學中,激發興趣的匯入方法很多,故事法、遊戲法、情境法、討論法、投影法等等,但根據所教的內容做到新穎別緻,豐富多彩,運用得好會使學生產生獲取知識的興奮狀態,這樣孩子們對音樂課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培養興趣,調動參與

從目前音樂教學現狀看,大多數老師都已注意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但個別還存在著“滿堂灌”的現象,這樣學生處與機械接受理解的地位,體會不到參與之樂,思維之趣,成功之悅。視唱教學一直是音樂教學的一個薄弱環節,在進行視唱練習時,以往的做法是:教學生認清唱名,視唱前就做一些輔助性的節奏練習等。如介紹歌譜的旋律特點,該注意的某些音樂符號,歌曲中重難點拎出來做預備視唱練習,反覆練習直到“學會”。這樣做的優點是學生對於歌譜的認識和音樂理論知識由陌生和困難逐步瞭解學會,弊端是學生由於預先知道了教學中的重點,課堂氣氛很不活躍,甚至沒有興趣,建議教師在教學中嘗試引導學生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及時評價,積極參與音樂教學中重視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是激勵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催化劑。對素質好的學生,因為它們的成功率比較高、自信心比較強,評價他們的學習可以嚴格一點,有利於促進他們更加勤奮,對於素質較差的學要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如個別五音不全的學生,他歌唱得不好,但吹口琴、吹豎笛、敲打擊樂比較好,教師應及時的評價“很不錯,以後還要多練。”激發了後進生的自信心,促進了後進生的參與意識。在教師的幫助下,使學生們在不同的起跑線上自我完善。

總之,《音樂教學新視角》以豐富的課堂教學形式表達出來,很好地幫助了我們音樂教師整理教學思想,提升了教育理念,並積極探索與實踐的結合,特別注重把教學理論和研究成果運用於實際教學,指導教學工作,同時也注重將教學經驗總結上升到理論層面。讀了此雜誌,讓我感觸很深,留給我思考的也很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