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5篇

來源:才華庫 1.39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5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

翻開鄭傑寫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91頁的一段文字躍入眼簾。這一段文字的中心詞——負責,正是我們教師值得崇尚的資本,正是我們教師一不小心會丟失的幸福。

“所謂‘負責’就是每一名教師都為自己的工作崗位負責,每一位學生都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一所負責任的學校一定是由負責任的師生來貢獻的,一所向全社會作出提供優質教育服務承諾的學校,也一定是負責任的學校。”

讀書是教師的責任,閱讀是教師的幸福

一直以來稱教師為“讀書人”。鄭傑提的第32個建議:學校裡首先要“構造一個求真的知識世界”,他倡導閱讀,每位教職工都要有學習計劃,每天要閱讀一小時以上。

他的一句話引人深思:“我們牢牢地堅守學校讀書淨土,因為書中自有濃縮的文化。”我們確實無法想象,教師不讀書了,怎麼面對學生,怎麼面對自己,怎麼有幸福可言,沒有讀書就沒有教育。不做掏空的教師就必須去讀書,讀書是教師的責任,教師只有在讀書中,才會享受到閱讀的幸福,才會享受到和孩子一起學習的快樂。

朱永新說:“讀書意味著智慧。”鄭傑也認為:“師生共同學習,更是一種教學方法。”有智慧才有幸福可言,有方法才有幸福可說。

當一個教師大談自己沒有幸福感時請捫心自問,你有沒有靜下心來讀些書?你有沒有擔當起讀書的責任?

奉獻是教師的責任,尊嚴是教師的幸福

羅曼羅蘭說過:“愛因斯坦成為偉大,而不顯得偉大。”教師雖然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但在日常生活中卻是默默的、無聲的,甚至是痛苦的。大凡名師,都是道德之師、育人之師。

蘇格拉底告誡我們:認識你自己!教師,也要認識自己。鄭傑的第76條建議:捧著良心教書。我們教師就是捧著良心教書的人。“看在學生的分上”,看在自己的稱號上,我們要捨得拿時間、精力去奉獻,不為社會的浮躁而浮躁,不為別人的聒噪而聒噪。鄭傑的第23條建議:教師要靜氣。要我們少點俗氣,不要躁氣,摒棄匠氣。

“教師要的是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討論;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地超越自己;靜氣就是要靜得下來細細地品味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嚐其中的樂趣,品味其中的意義。”

靜心做好這些小事,就是教師的奉獻。奉獻是教師的責任,它不追求及時、現在的幸福。

奉獻受益的是學生,受益的是你身邊的每一個人,而最終受益的是你自己,因為你得到了教師的尊嚴,得到了獲得尊嚴的幸福。

請捫心自問:今天,我走進課堂帶了良心嗎?

感動是教師的責任,感恩是教師的幸福

教育是不斷感動的過程。讀鄭傑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處處寫到感動。他提出“為每個孩子創造美好未來”,需要你用行動去感動學生;他建議“儲存天真”,讓教師兒童化,兒童特會感動;他認為“教師要敬畏生命”,學生是一個個獨立的生命體,有血有肉有靈魂,有智慧有個性有靈氣,難道你每天與這些活脫脫的生命在一起,不會感動嗎?……

第88條建議:愛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這一章節中,注入了“感動”的四種品質:一是熱情,二是真誠,三是善良,四是寬容。

一個熱情的人、真誠的人、善良的人、寬容的人,一個會感動的教師,一定是受歡迎的教師,學生就會用語言、行動回報你,學生就會有一顆感恩的心。這樣,你與學生的心貼得很緊很緊。你會遇到感恩的目光,你會碰到感恩的手勢,你會聽到感恩的語言,你會享受到感恩的心,你會體驗感恩的幸福。

我也時常捫心自問:我會感動嗎?

寫作是教師的責任,記錄是教師的幸福

我每天都有寫教育日記的習慣,因為我覺得“寫作”是教師應該做的。當然,這裡的“寫作”並不是寫什麼文學作品,而是動動筆頭,寫寫學生故事、教學心得、教育案例,或者給學生、家長寫寫信,也可以記一點自己的想法,這叫做“不動筆墨不教書”。

鄭傑的這本書就是自己“寫”出來的。他的第97條建議:為自己的未來投資。第一是投在學習上,第二是投在增加個人經歷上。“增加個人經歷”最好的辦法就是寫作,記錄自己教育教學的一言一行,記錄學生的思想、行為的點滴變化,記錄自己透過現象的理性思考。

鄭傑第17條建議: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思想。其中一段話讓人回味:“我們的思想,有時非常精彩,卻被學術表達淹沒或漠視,逐漸使教師喪失表達思想的慾望和能力。而本來,具有豐富教育經驗的教師,處於時代變革中,處於理想與現實的激烈衝突中,應該閃耀思想的靈光,但這一切可能性,卻因教師普遍‘失語’而變為事實的不可能。”其實一旦你找到了自己的方式,你的文思會如泉湧。寫作使你暢快,記錄讓你確切地為自己活著、工作著、快樂著、幸福著。

老師,請捫心自問:學生鮮活的語言和純真的行為,你記錄了嗎?

最後,我引用、改動鄭傑的一段話作結束語:“每堂課不僅帶著智力、體力去,還要帶著心去,盡力忘我忘了功和利,更要帶著責任去,你的心就會那麼真切地坦蕩在孩子的面前,去了塵埃的一顆心啊,是那麼富有魅力,是那麼充滿幸福。”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2

曾以為讀書越多,所知的就越多。然而現在發覺讀的書越多,所發現的未知就越多,越對這個世界的人和事充滿虔誠的敬畏。這世上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這世上也多的是比你透徹還比你謙卑的人。

讀這本書之前,知道這是半個世紀前的書,以為會讀到些陳舊的教育觀念,抱著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心翻開這本書,結果非但不陳舊,反而非常超前,居然很貼合最近幾年的新課改理念。原來現在工作生活中的迷茫在半世紀以前就已經有人想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作為後生晚輩實在是太過自傲了。

蘇霍姆林斯基說:“讀書不是為了應付眀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裡,使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粟。教師的知識超岀教科書的範圍越遠,他的話的含義就越深刻,學生從他的講述的字裡行間學到的東西就越多。”

讀到這裡突然就坦然了,迷茫和彷徨都來自於對自己無知的恐慌。靜水流深,把自己變成深不見底的湖水才能讓湖面平靜不起波瀾。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

近期,讀了《給教師的101條建議》一書(美.安奈特.L.布魯肖 著),書中作者提出了很多觀點,讀後感觸頗深,收穫也頗多。教師是一份神聖的職業,肩負著光榮的使命,傳道授業解惑,育人育才,桃李滿天下,作為教師這是一種自豪。如何實現這些目標,成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給教師的101條建議》中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結合個人的工作實際,現談談個人的幾點體會。

書中建議中有這麼一條建議:“要明白教學工作的艱難”。毋庸置疑教師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職業之一,也最有回報的職業之一,所以,對於我們教師要做好這份職業,首先要明白我們工作的重要性,要明白我們的價值所在,只有明白這些,我們才知道我們所從事事業的偉大,才會更好的付出,才能一心一意的對待我們的工作,對待我們的這份事業。在明白教師這份職業的光榮和價值時,我們還要清晰的人生到我們教學工作的艱難,育人育才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同時也是漫長的過程,它需要我們辛勤的耕耘和付出,需要我們用心去努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傳授知識技藝,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去做人。

書中建議1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對於教師這份工作而言,良好的開端十分重要,作為教師,在日常的學生管理、行政事務和授課過程中,開端的重要性十分明顯,我們常常會受到心情的影響,這種心情往往會影響我們很長時間,尤其是在開學的第一天,第一天的狀態常常會決定著我們的這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因此,當每學期的第一天時,我們教師若能夠“停一停,緩一緩”,給自己一些時間,調整心態,保持愉悅的心情,那麼我們這學期的工作往往會事半功倍,同時,我們也能夠將這種快樂的情緒傳遞給我們的學生,讓我們的學生同樣能夠得到感受,並能夠深深的影響著學生,讓學生也能夠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書中的另一條建議,精心備課,精心準備,井井有條。這對於我們教師而言,是決定我們教學質量成敗的重要細節。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個人常常會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希望我的老師是怎麼樣的一個老師,老師上課應該如何如何?答案不言而喻,肯定是和藹可親,生動幽默,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如何實現這一點,精心備課,精心準備,井井有條是細節基礎,決定著成敗關鍵。我教授的是非大學聯考學科,在平時的上課實踐中,我深有體會備課的重要性,一堂生動有趣,學生參與度,熱情激情都很高的一節課,必然是事先通過認真準備,擁有大量的案例,雖然上課時,常常只能講解一兩個案例,但必然件件都是經典案例,這樣才能活躍課程氛圍,與此同時,精心備課,井井有條,除去能夠贏得了課堂外,更重要的是會贏得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和尊敬,因此,對於我們,必須要把精心備課,精心準備作為我們對待自己的要求之一,認真對待每節課,只有這樣教育教學才會有高質量。

書中的建議還有很多很多,每條建議都值得我們深深的思考。作為教師,我想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我們必須要努力的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教育觀對於教師而言是教師工作的指引,擁有正確的教育觀,會讓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加得心應手,也會讓我們的學生受益,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我想就是要以育人育才為目標,讓學生不僅能夠學到知識,更能夠在健康成人,懂得做人的道理。

二是要正確的方法。方法對於幹好任何一件事情都非常重要,它不僅決定著能否節約時間、人力等,更重要的是它將直接影響到事業的成敗,左右事情發展的走向;所以我們要尋找正確的方法,學會正確的方法,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也是這樣,方法很重要,好的教育教學方法,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學生高興、家長高興,作為教師自己也很樂意;相反,教育教學方法不正確,縱使我們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學生學習的效果也會不佳,我們教育教學還會感覺到很累。

三是態度很重要。教育教學是一項嚴肅的事情,這種嚴肅性決定著作為教師在對待教育教學每個環節的過程中,都必須要認真仔細,態度端正,要懷著一顆負責的心去對待我們的每一位學生,對待我們的每一節課,無論我們教授的大學聯考學科,還是非大學聯考學科,都是一樣。

四是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從事教師這個行業,必須要嚴格要求自我,古語云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作為教師不僅要擁有淵博的知識學識,還需要品德端正,品質高尚,在日常的過程中,更要格外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要發揮出模範表率的作用,真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染學生,去影響學學生,讓學生不僅能感受到每位教師身上所散發出來的魅力,更能夠去傳承和踐行教師身上的那些優秀的品質,成長為一名合格優秀的人。

教師是天下最可愛的人之一,也是天下最偉大人之一,她們用自己的知識、用自己的品質言行,薰陶影響著學生,辛勤教育著學生,因此,作為教師的我,深感自豪和榮幸,在未來的工作中,我一定會格外珍惜這份事業,更加熱愛這份崗位,努力提升自我的專業知識,加強自我修煉,學會正確的教育教學方法,用辛勤和汗水為社會培育出更多合格的人才!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4

讀一本好書,猶如品嚐一杯美酒,讓人回味無窮;猶如品嚐一杯清茶,讓人心曠神怡。《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便是這樣一本好書。書中鄭傑校長在代序中謙遜地寫道:“不妨一讀此書,這是一本無害的書”。書中他以自己獨特的視角真誠坦白地提出了100條給教師的新建議,讓人覺得酣暢淋漓、神定氣升。譬如他提出教師對美好的事物應保持敏銳,懂得享受生活,學會讚美和傾聽,不應該培養乖孩子,沒有權力改造一切自然本性,要合理合法地懲戒學生等等。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書中有幾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話: “人類的偉大還在於人創造了第二自然,供人享用音樂、藝術、文學等等,對自然物進行吸納、再造、改造、提煉、概括、渲染、提升、強化之後,人從人造的景觀中獲得更高層次的快樂……其實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是人類本能,人的感官是天生的美好事物的捕捉器,享有一切美好事物是人的天性。”

由於教師職業的特性,很多時候自己迷失在無端和無窮的忙碌之中,從來不問自己:我是誰,我該怎麼活著?過著“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教聖賢書”的日子,以至於在班隊課中當學生們和著電腦的旋律高唱《菊花臺》的時候,只有我在一旁發愣,學生人人會哼會唱,而我這個老師竟連聽都沒聽說過,無異於當頭棒喝!當學生們在美妙的音樂中盡情享受的時候,正是我心沉谷底的悲哀時刻:原來我只會埋頭耕地,卻不會抬頭欣賞風景;我只會似驢拉磨,卻不會讓自己停留片刻思考未來。

感謝孩子,一曲《菊花臺》喚醒我這個沉睡多年的夢中人,同時為孩子們感到欣慰,依然天然地保持著對美好事物的高度的敏銳。

記得小時侯常常唱一首歌:“幸福在哪裡?朋友哇告訴你,它不在月光下,也不在溫室裡;幸福在哪裡?朋友哇告訴你,它在你的理想中,它在你的汗水裡……”哼著幸福歌,卻不知幸福是什麼?每個人對它的詮釋也都是不一樣的。書中作者認為幸福分三層:第一層樓是物質生活有保障,第二層是藝術生活,第三層則是獨立思想。而這三層分別代表三種教師型別:第一類將教師工作僅僅當作應付的工作,不得已混口飯吃,這類教師不大可能有很大的長進,他們活著未必真正幸福;第二類教師以教師工作為樂趣,他們覺得教書就是藝術,這類教師會把課儘量上得生動些、新穎些,他們和孩子有著影子般的感情,因為愛而無比幸福;第三類教師將教育工作當作思想的起點,在一生的教育活動中,不斷探索,不停地追問自己,非常理性而充滿智慧地安排自己的工作,經常會有一些心得,經常會求教於書本和理論,若干年後他們會成為專家,教書對他們而言簡直就是對生命的一次次體驗,他們會很幸福和滿足。

對照這幸福的三層樓,我這位教師現在位於幸福的第幾層呢?恐怕是一層半吧,因為我還沒有把教師工作當作一種樂趣,苦多樂少。要更上一層樓,還得把教書看成是藝術,盡心盡職,在對孩子的關心愛護中充盈自己,讓自己充實而快樂。在教學中不斷反思,自我發現,學習書本和理論,結合教學實踐提升自己的業務素質、人文底蘊,將教學活動和人生思索融為一體。這樣我才能登上所謂幸福的二層樓。

確實,幸福正如歌唱的那樣:它在你的理想中,它在你的汗水裡。

現在的教師確實是難當了,個個都是獨生子女,家中的掌上明珠,尤其是一些被家長寵愛過度的學生,教師變得一點辦法都沒有了,越來越感覺到“黔驢技窮”了:嚴厲批評他吧,怕上了“精神摧殘”榜;若是氣急動了手,那絕對是體罰級別,到頭來是自己吃不了兜著走。於是就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苟且偷生”。可是長此以往,“害群之馬”愈加增多,極大傷害了無辜的大部分好學生。這是現在困擾我們每一位教師的心頭之痛。怎麼辦?如何既有效地控制學生的不良行為,又保護教師自己呢?

在《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第53條中,鄭校長就深刻地分析了這個問題的原因,細緻地闡述了懲戒與懲罰、體罰、管束的不同之處,指出了教師的懲戒權需要受限制,對學生的越軌行為進行裁量,選擇恰當的懲戒方式,從而有效地控制學生的不良行為,履行好教師的職責。鄭校長指出:懲戒學生的前提是為了教育學生,實施中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合理公正,並符合相關的程式。在滿足這四個條件後,再裁量選擇恰當的懲戒方式:言語責備、隔離措施、剝奪某種特權、沒收、留校、警告、記入學生檔案的處分、停學等。

是的,作為教師不能放棄自己的教育責任,對學生不作為是不可取的。積極的態度應該是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有效地懲戒學生。此條建議既有效地控制學生的不良行為,又保護教師自己,讓人豁然開朗。

總之,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裡面的很多章節讓我沉浸其中。如做《一名稱職的服務者》,就是說教師要擺正為學生服務的位置,應該以平等的人格對待學生。在為學生服務的過程中,要有好的心態。又如《誰是學校的主人》中提出,真正的主人應該是我們學校的每一個成員,只有你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校的一切,那麼你就是學校的主人。還有很多內容如《把困難當作機會》、《不要培養乖孩子》等等,讓人回味,令人思索。

最後,我想說,這不僅是一本無害的書,而且是一本對我們許多教師有益的書。當我們聽慣了各種講臺上、主席臺上滔滔不絕的說教之後,在難得的清閒之中,鄭校長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猶如清風,幫我們驅散心頭的陰雲;猶如細雨,幫我們洗卻心靈的汙垢。

請你閱讀《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吧,它將點亮我們的生命之燈,在不經意間給人以許多心靈的萌動。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5

讀了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使我收益匪淺,他把教育教學中大部分出現的情況和問題都一一指出,針對他文章的建議,結合自己這幾年的教學情況,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他在第84條建議《我們的“家長學校”》中寫道: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學素養,這是在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方面,現實生活所提出的又一重要問題。教育的完善,它的社會性的深化,並不意味著家庭作用的削弱,而是意味著家庭作用的加強。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實現和諧的全面的發展,家庭和學校不僅要行動一致,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上還是在手段上,都不要發生分歧。如果沒有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學素養,那麼不管教師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滿的效果。學校裡的一切問題都會在家庭裡折射地反映出來,而學校的複雜的教育過程中產生的一切困難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人的全面發展取決於父母親在兒童面前是怎樣的人,取決於兒童從父母親的榜樣中怎樣認識人與人的關係和社會環境。

家庭教育在整個人生的教育階段是最為重要和基礎的,它就是一幢樓房的地基,地基的深度決定樓房的高度。當前的家庭教育,可以說是參差不齊。在我從教這幾年中,自己也帶過了一些學生,其中絕大部分學生的行為習慣都是不錯的,但也有個別學生是讓老師頭痛的。在我所接觸到的學生和所瞭解到的家庭教育情況,一般來說,有以下幾種:

①一種是對孩子的期望值非常高,各方面都要求嚴格,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要通過孩子去實現,一定要遵照家長的意願,兒童如果做得不好,達不到家長的標準,就會受到訓斥和責備。在這種環境下生活的兒童,要麼處處唯命是從,做事沒有主見,在大眾場合不敢表現自我;要麼會有強烈的逆反心理,你叫他朝東,他偏要朝西,處處與人作對。在我剛剛參加工作的第一年,班級裡就出現了這樣一位學生,他經常違反學校的紀律,老師找他談話,其收效甚微,哪位老師如果對他的錯誤行為進行批評,他就有表現出很強的牴觸情緒,經常和老師頂撞,師生關係僵化;在家裡根本不聽父母親的教誨,有一次甚至和他父親打起架來。通過後來了解到的情況,該學生在小時侯比較調皮,父母親經常批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種局面;

②一種是對兒童放任自由,不管不問,兒童提出的要求都儘量滿足,即使兒童出現了問題,也不重視。等到孩子大了,想管理也來不及了。我帶的上一屆學生中,有一位學生在班級裡的各方面的表現都可以,就是說話和行動缺少些陽剛之氣,以及早晨經常遲到。我找其談話,一問才知道他早晨起來也很早,但就是動作太慢引起的。他都能向我保證以後不再遲到,可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他的老毛病又犯了。與他的母親聯絡後知道了他的一些情況:他的父母親常年都在外面做事情,從小到大很多時間都在他的爺爺奶奶身邊,家裡人都寵愛他,對他的小毛病都視而不見,行動慢可能就是小時候養成的習慣。尤其是父母親對他百依百順,作為對孩子的一種補償。等到上國中時發現孩子身上的一些缺點要求其改正時,已經為時已晚。他上高中時他的母親就過來陪讀,他還嫌他母親燒得飯菜不好吃,經常與他母親吵架;

③一種是對兒童進行引導教育,注重孩子的習慣養成,對於好的行為加以表揚;對孩子出現的錯誤行為,不是用訓斥等簡單粗暴的方式處理,而是耐心地告訴他為什麼不能做。這樣的兒童知書答理,能適應各種場合,在各方面都表現出很強的自信心。這樣的學生在生活中不佔多數。現在學校和家長的聯絡主要是一學期的家長會以及剛剛開通的簡訊平臺。通過這樣的方式,對一些好的學生而言是可以的,對於問題學生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他們正是利用了學校和家長之間的空隙,作一些違反紀律的事情。例如現在學生的帶手機問題,學生對家長和老師說平時和家裡聯絡,但實際上,大部分學生都是和同學聊天,有的則是在談戀愛。他們有些則在課堂上傳送簡訊。老師把收上來的手機或小靈通還給家長後,不久又回到學生手裡。而這些有問題的學生的家長,有些是工作太忙,無暇顧及自己的孩子;有的是管不住孩子,認為把孩子交給學校,學校會教好的,這完全是一種推卸責任的做法,加重了學校和教師的負擔。蘇霍姆林斯基所在的帕夫雷什中學的“家長學校”的做法值得借鑑和思考,他們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與家長進行相應階段學生心理特徵方面的談話,讓家長知道現在與學校要共同作好哪些方面的工作。一些西方國家對於在學校犯錯的學生,明確規定必須到自己所在的.社群進行義務勞動。

“沒有家長學校,我們就不會設想會有完滿的家庭—學校教育”。我認為我們的“家長學校”勢在必行,因為現在每個家庭基本上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但在教育子女上需要做哪些事情,有些父母可能不太清楚。通過家長學校使父母知道兒童在不同階段的心理特徵,對於出現的問題如何有效地化解,不會引起分歧和隔閡。讓每一個孩子在快樂地成長,身心都健康,做一個自信、積極樂觀的人。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

對於語文教學的重點感覺自己總是把握不好,本週讀了《教師的時間和教學各階段的相互依存性》,有很深的感觸。最主要的還是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然後再注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第三條建議中就告訴我們教學的重點“要教會兒童學習。”“應當首先教會兒童熟練地讀和寫。”這是語文學習最根本的任務,是語文教學的重點。

我們班的學生學習習慣就非常的不好,讓我很傷腦筋。為了能讓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學兩個星期裡,新課我進行的特別慢,注重他們學習習慣的培養。例如,督促他們每天做好預習,及時複習。上課時認真聽講,尤其是學會傾聽和舉手發言。教他們上課做好課堂筆記。作業也是重點從規範寫字開始訓練,每天讓他們堅持練字打卡。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學習習慣有了明顯好轉。現在語文上課的積極主動性大大加強。

從現狀來看,學生學習習慣有待加強,大多數的學生還只是被動的接受。尤其不會主動的思考。“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時進行閱讀。”今後我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真正把學生領進語文學習之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7

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建議》,我從中受益匪淺,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但是知識上的給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熱情,來感化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

首先,我要樹立一個信念——天下沒有笨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學生,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如何,不管這個學生長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為什麼呢?當我自己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我深知這種愛的力量對一個學生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我總是不願意自己被老師忽視、遺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一下自己,證明給大家看,我是多麼的優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為老師,是不能忽視這一點的。

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工作,愛我的教學,如何去愛,這還是一個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學習的一個問題。當我是學生的時候,我常常會有討厭上課的經歷,這往往是因為我討厭老師。為什麼會討厭呢?——上課枯燥呆板,佈置大量作業、知識含量低、知識範圍窄、知識老化、不懂裝懂、架子大、單純的知識灌輸、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等,往往是這一類老師的共同特徵。現代的老師,顯然不能這樣下去,作為受過現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師,我要有現代的教學。首先,我要學會研究教學——怎樣讓自己在課堂四十分鐘內最有效的發揮——我的學生能有最大的收穫——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還要有學習的熱情、有主動學習的渴望、有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內心世界的願望。

課堂的四十五鍾之前,我應該怎樣做呢?以下這些問題——“這節課我要教給學生什麼?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難教的是什麼?學生最易接受的是什麼?最難接受的是什麼?”“我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求知的渴望?”“我的數學設計是否合理、完善,還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方案呢?其他老師又是怎樣設計的呢?哪一點是值得借鑑的呢?別人的為什麼好呢?好在哪裡?”“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滲透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有一個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發生突發事件,我有什麼應變措施呢?”我都應該認有效地真對待,作好充分的思考與準備,顯然這一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但是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關係到我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作好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課堂的四十分鐘之間,是我開始展示自己才識的時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當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給自己帶來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氣。當我開始進入角色時,依據教學設計進行講學,那是必須的,但我不能死抱設計而不知靈活應變。我還要仔細的觀察我的學生,從他們的眼神、表情、聲音和動作,來判斷自己的講課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評價這是否與預期效果吻合。經過大腦的快速運轉之後,及時適當地調整我的教學設計。學生是否專心上課,精神狀態是否良好,直接影響到我的教學效果,所以,當學生士氣低迷時,我應怎樣鼓勵他們;當課堂氣氛沉悶時,我又應怎樣調動氣氛,讓大家活躍起來;當學生情緒高漲時,我又應怎樣正確引導他們;當學生提出了奇怪的問題,我又難以解答時,我又應該怎樣做;當我的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不吻合時,我又該如何改進;當個別同學故意搗亂時,我又應該怎樣做呢;當學生犯錯時,我又能否輕鬆有效地教育好這一學生;我應該怎樣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總之,我的課堂應該有一種協調、融洽、輕鬆、互動的氣氛,在這種氛圍下,給我自己、我的學生最大的空間——教學的、學習的、思考的、創造的、自由的——以達到一種共同的進步。我要愛我的同事們,我要虛心地向他們學習,我要主動地與他們交流探討合作,我要始終有團隊精神。集體的力量與智慧是偉大的。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後,我還要適時的從學生那裡得到反饋,而且,我自己還要不斷地反省思索課堂上遇到的問題。教學當中,遇到的事件很多,但可以分為常發事件和偶發事件,常發事件的解決,更多的是依靠一種經驗積累;偶發事件的解決,更多的是取決於我的智慧、機智、應變能力的高低。所以,在不斷總結經驗之後,還要進行教學的研究。教學水平的提高,是在不斷的問題解決中提高。圍繞問題的解決而進行研究,,把普遍的問題、個別的問題進行分類總結,並且把一些值得研究的問題上升為課題,把問題做大、做細、做真,眼光高遠、與時俱進地看待問題。在一邊教學的同時,一邊搞教研,不斷的學習,堅持不懈地鑽研。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8

我喜歡讀書,也愛收藏書。從教二十一年來對我教學工作影響最大的一本書就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國小教師寫的《給教師的建議》。

開啟目錄,我被深深的吸引住了。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個嶄新的世界:“給剛參加工作的教師幾點建議”、“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興趣的祕密何在”、“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關於和諧教育的一些想法”“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這不都是我最急於知道的嗎?目不暇給的我廢寢忘食的讀著……在蘇霍姆林斯基的字典裡沒有“差生”二字。蘇霍姆林斯基用費佳的故事告訴我們,要用“閱讀與思考”喚醒知識“差生”的思維。

書中講到,有個叫費佳的學生,算術應用題和乘法表始終是最大的障礙。學了今天的,忘了昨天的。蘇霍姆林斯基就給他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習題集里約有二百道應用題,主要都是從民間蒐集來的。其中每一道題就是一個引人入勝的小故事。其中絕大多數並不需要進行運算;解答這種習題首先要求動腦筋思考。起初,費佳只是簡單地讀讀這些習題,像讀鳥獸、昆蟲、植物有趣故事一樣。過不久,費佳明白了,這些故事就是習題。這孩子對其中一道最簡單的習題思考起來,並且在老師的幫助下解答出來了。解題原來是這麼普通的事,這一點使費佳感到驚奇。“這麼說,這些習題中的每一道,也是可以解答出來的?”費佳問道。於是,費佳整天地抱住那本習題集不放。每解出一道題,就感到是一次巨大的勝利。他把解出的習題抄在一個專門的練習本里,還在文字題旁邊用了畫習題的辦法,畫有小鳥,動物植物等。

蘇霍姆林斯基還給費佳蒐集了一套專門供他閱讀的書籍,大約有100本小冊子,可供這孩子從三年級讀到七年級。後來又給費佳配了另一套書。

到了五年級,費佳的學業成績就趕上來了。他能和別的同學一樣解答同樣的算術題。到六年級,這孩子突然對科學發生了興趣。費佳成“少年設計家小組”積極成員之一。創造性勞動引起的興趣越大,他讀書就讀得越多。他後來在學習上還遇到過困難,特別是歷史和語文,但是,每一次困難都是靠閱讀來克服的。

蘇霍姆林斯基評論此事在教育日記中感慨地說:“我從來沒有給費佳這樣的學生補過課。那種補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課堂上沒有掌握的教材。我只教他們閱讀和思考,閱讀好像使思維受到一種感應,激發他的覺醒。”蘇霍姆林斯基諄諄告誡教師們說:“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該更多地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學生思考的越多,他在周圍世界看到的不懂的東西就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就越敏銳。”

讀了《給老師的100條建議》這本書,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差生”,我們是否真正做到了公平教學?是否真正做到了關愛每一位學生?憑心而論,教師們很敬業,對待“差生”不可謂不關注:“1+1,結對子”,課堂特別巡視、特別過問,早晚補課、家長配合,大量演算道道習題。可是效果始終不佳。“差生”們嚴重的“精力透支”,處在被動的、機械的、麻木的狀態中。多數“差生”即使通過教師的“日日清、週週清”,勉強完成作業,也“後勁兒不足”,隨著年級升高,還會成為新的“差生”。我們學校的幾位骨幹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運用蘇霍姆林斯基通過擴大“閱讀和思考”提高“差生”興趣,改變“差生”學習方式的理論,通過每天講個小故事,培養讀書興趣;通過每週辦張英語手抄報識記單詞;通過猜謎語、講“字寶寶”故事、編兒歌等方法學習漢字。在他們的班級“差生”成績也基本達標。

在農村,由於經濟原因,一些智力較差的學生“隨班就讀”;由於教師照顧不周,由於教材與進度的大一統,使這樣的學生淪為“差生”。蘇霍姆林斯基用瓦連金的故事告訴我們,要用“觀察自然”的方法培植智力“差生”的情感,進而提高他們的成績。

有些教師對兒童大聲呵斥,冷嘲熱諷,甚至侮辱兒童的人格。這些不公正的做法傷害兒童的自尊心,使他們敢怒不敢言,於是他們就在內心以各種形式進行積極的和消極的反抗。蘇霍姆林斯基用尤拉的故事告訴我們尊重換來尊重,傷害獲得傷害。

春來暑往二十一年,這期間,新的教育理念與方法如雨後春筍一般層出不窮。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如陳年佳釀,仍散發著幽香與魅力:“動手與智慧”,這不正是現在所提倡的素質教育嗎?“關於寫教師日記的建議”這不正是現在提倡的“教學反思”嗎?“逐步養成兒童從事緊張的創造性腦力勞動的習慣”,這不正是現在提倡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嗎?“讓學生進行獨立的腦力勞動——研究性學習法”,這不正是現在的課堂教學方式嗎?還有“必須教會少年閱讀”、“怎樣靠閱讀擴充知識”,這不也正是我們現在大力宣傳與落實的“書香校園”嗎?

歌德曾言:“一句話可改變一個孩子的命運,一本書可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一位教育家則可改變一個民族的命運。”《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好書,家長要讀、教師要讀,教育管理者也要讀一讀。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9

站在這神聖的三尺講臺上已有八年有餘,工作中遇到種種問題有些可以很快解決,但有些卻因著心的浮躁被遺棄在塵埃裡了。生活的擠壓、人心的躁動、社會的評價,讀書似春雨般珍貴。而立之年的我慢慢的學會自我調整,安靜的看書是最好的心靈慰藉。

蘇霍姆林斯基先生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是早在秦校長列出的書目中的一個,曾經的初讀沒有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再次拜讀,醍醐灌頂。作者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為了解決中國小的教育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他專為中國小教師寫了一本《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

現將自己感受最深的整理如下:

1、“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

是啊,沒人可以否認教師工作時間安排的緊張,早7晚7點,老師也是人,需要自己的家庭生活,一直以來,我也曾為此困惑煩惱,可文中那位歷史老師的話會讓我受益終生,“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身的時間來備課的。不對,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讀書,每天不間斷的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只有用書籍填滿人生的長河,累積的人生厚度和深度才不致被時代淹沒。過眼的永遠是雲煙,沉澱的才是經典和真理。

2、一個好的教師,好就好在他能覺察課的發展情況,能正好從本節課發展的邏輯出發,按照此時此刻是唯一正確的道路走下去。

有經驗的教師在備課的時候,總是費盡心機地考慮,怎樣才能引導學生實現這種提高,怎樣幫助學生“攀上高峰”,使他們成為“思想家”和“發現者”。教師竭力在教材內容中為學生尋找供他們進行思考和概括的食物。

高水平的教師向課堂要質量,低水平的教師向課下要質量。

現在整個中學教育界都在呼籲教學要向課堂要質量,實現高效課堂,廢除滿堂灌,實現學生之主體地位,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素質教育的雷聲隆隆,但很多教師唯恐“放手”會導致教學質量和升學率的降低,不願也不敢“放手”

就語文教學而言,我不敢妄言,個人認為語文課上重視思維過程,重視學法指導是相當重要的。教學目標的安排要重視思維訓練,能體現學生由不會到會,由做得不好到好的學習過程。要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注重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學習方法。教是為了達到最終不用教,我們要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拿到新教材,就知道應該從何入手去學習。

那麼該如何提高教學質量?這是老師們都關心的問題。蘇霍姆林斯基的話對我們今天的教學具有著指導意義。期待著你和我一樣受到啟發。

一,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

二,課堂上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探究和思考。

三,課堂上不能讓學生總是處在一種興奮的狀態,這不利於學生思考。

四,讓學生運用知識,經常完成一些實踐性的作業。

五,個別佈置作業,讓學生各盡所能。

六,不讓任何學生做一切缺乏動腦的勞動。

七,讓學生深刻理解教材。

八,把知識和技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讓我們看看波蘭的著名教育家亞努什?科爾恰克的話:“指望別人給你拿出現成的思想,無異於讓別的女人替你生產你懷胎的孩子。有些思想是要你自己在陣痛中去生產出來的,這樣的思想才最寶貴。”只有在其中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學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猶如黑暗裡的光明,給我們指明瞭方向:如何切實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如何讓每位孩子聰明健康的成長。讀後才能體會到思索的快樂;知道了寬容學也是一種精神;懂得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更開闊了我們的眼界,我們將為提高自己的水平、轉變自己的態度而努力!

親愛的老師們,熱愛你的學生吧,把無限的信任和讚美毫無保留的給予他們吧。讓他們認識自己,瞭解自己。自我肯定是自我教育之母。記住亨利?海涅的話:“每一個人就是一個世界,這個世界是隨他而生,隨他而滅的。每一個墓碑下面,都躺著一部整個世界的歷史。”

熱愛生活,熱愛讀書,熱愛學生。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0

關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論述:“學習的願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說,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鬚在潮溼的土壤裡不知疲倦地工作著,給它提供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鬚,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他這個比方很恰當,學生的興趣是潛在的,需要教師的精心呵護與培養。

我們會發現,學生在低年級時,學習積極性也很高的,學習成績也不錯。可到了高年級,有的學生對學習有些無所謂了,學習成績也下滑的很快,任憑老師怎麼去教育,效果也不甚理想。原因就是這些孩子的學習興趣慢慢的減退了,消失了,而我們做教師的有沒能及時發現,及時引導。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從而產生厭學心理。

因此,教師要在培養學生學科興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順利獲取知識,在體驗一次次成功之後,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才能激發學習的動力;教師要鑽研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法引領學法。讓學生始終對學習有興趣,並使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1

暑假中讀了《給地理教師的101條建議》這本書收穫很大,使我進一步理解掌握地理教學的各個環節,發現了一些以前總是似懂非懂問題的解決方法,現就以下幾個方面談幾點體會。

作為一名地理教師首先要認真讀一讀“原著”《課程方案》和《地理課程標準》,在反覆閱讀掌握要領精髓的基礎上,再結合各種“解讀”書籍的研修,就能拓寬視野、加深理解、領會奧祕。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習慣。1.初高中教材必備常看。2.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對待每一堂課。3.認真及時寫好教後札記。4.常備一個小本子,做一個收藏家,在平時要準備一個可以隨身攜帶的小本子,遇到與教學有關的,有用的地理知識,就立刻把它記下來,以備後用。5.及時消化最新的教學參考資料。6.經常上網,瀏覽相關網站。7.有敏銳的觀察力,關注身邊的大小事。8.常寫論文,提高理論水平。

課堂教學中要善於調控課堂教學節奏,教師是課堂教學的調控者,必須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調控,使教學活動循序漸進,層次分明,輕重得當。首先要認真備課,認真研究教學內容,合理搭配,將它們分配到每一環節中。否則,教學就會出現前鬆後緊或前緊後鬆,完不成教學任務的失衡現象。課堂教學語言要靈活多變,語言要幽默風趣,吸引學生注意力,要抓住學生心理,要注重語言的聲凋高低,速度快慢,重點內容,可用重音,放慢速度或稍做停頓,也可以用輕聲,同時還輔之以簡單明瞭,形象的體態語言(面部表情、手勢等)使學生達到心領神會的境界。課堂上要動靜結合,有張有弛。在課堂過於寂靜時要設法擊活,在課堂空前“熱鬧”時要設法歸於平靜,這樣課堂才能波瀾起伏,學生學得既認真又輕鬆愉快。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要充分體現他們的地位、意願和作用,但又要服從教師引導調控,步調一致。學生可以在教師所控制的知識範圍內敞開思想,暢所欲言,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能動作用,如分組討論,集體交流、答問、爭辯等,但不能過分突出個人意願,瞎說亂談,這就是放中有收。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一種形象、直觀、綜合的表達,也是地理學科獨有的語言,是地理教學中應用最廣泛、最實用的教具,掌握好地圖的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理教學中如何很好地利用地圖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首先要會讀圖,讀圖順序是一個很容易被忽視的問題,在教學中要嚴格堅持讀圖名、讀圖例、讀正圖的順序閱讀地圖,收效明顯。2.劃 要讓學生敢於刪繁就簡,有意識的勾劃出較為重要的地理事物名稱並掌握他們的地理位置。3描 地圖上有許多線狀地理事物和符號一定要要求學生在地圖上描繪,以加深印象。4.摹 地理教材中有許多示意圖要學生對此類示意圖在理解的基礎上對照原圖進行臨摹,以求加深記憶、理解、掌握的程式。5.析 析圖就是讓學生利用圖中的顯性資訊去挖掘出一些隱性資訊,以培養學生較高層次的讀圖能力。一般來講,析圖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①第一層面:挖掘資訊。②第二層面:提煉資訊。6.轉 轉就是地圖教學中的圖文轉換,①圖轉文:將圖中的資訊用簡單明瞭的文字或表格總結出來,既便於學生理解,又便於學生記憶,②文轉圖:將課文中的文字資訊變為圖表形式。

試卷評講課的上法很重要,要改變過去常規上法,即:對全班錯誤率比較高的試題進行比較詳細的分析,告訴學生應該如何答題,錯的原因是什麼。這樣評講印象不深,學生記憶不深刻,可採用以下上法:每一次試卷改好後,要作詳細統計,將失分率較高的題目統計出來,並在每一個學生試卷上將這些錯題打上著重號,然後發下去要求學生重點訂正這些題,同時在每一題後用簡短的文字說明錯誤的原因。學生訂正好後,又將試卷收過來,分析,歸納原因,找出典型代表。正式上評獎課時,先讓那些代表闡述錯誤的原因,並讓他們說明以後遇到此類問題該怎麼辦,待處理完這些錯題後,隨即發一份針對這些錯題而出的練習,讓學生當場實踐自己承諾的糾錯措施。題目不多,一定要當場完成,學生做好後,立即將答案發下去,同座位相互批改,讓學生相互“揭發”,誰犯了同樣的錯誤,讓同座位再出類似的題目要求錯的人重做,做不完,只有當課後作業,直到他改正錯誤。每隔一段時間後,將幾次考試中出現的問題來一個徹底圍剿,也就是集中出類似的題目,讓學生當場完成,當場相互批閱,將過去評講試卷的筆記拿出來對照,看有誰事隔一段時間後又犯錯,這些犯錯的同學就被單獨喊出來,再做專為他們特製的相關試題,以幫助他徹底糾正錯誤的思維。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2

第一次聽說《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是在備考招教,學習外國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時得知。這名字一聽就是教師應該細品的書籍,想著考上招教,第一個要讀的就是它。沒錯,現在的我,就陶醉於此。

剛開始,接觸此書,看了前3節,第一感覺就是好深奧,好難讀,好抽象,有種在看半文言文的意思。因為它不僅僅需要去看,更多的是去品,去思考,去回味。看到第4,5節,愛了,寫得真好,真得很有信服力。看完之後就覺得“確實如此”“是的是的”,它的理論思想很強,是那種站在教育制高點,給出的一條條教學建議。值得思考回味!

作為教育學典範之作,它當之無愧!然而,聯絡如今的教育形勢,卻未必能夠大膽採納。理論是指導,而實踐才是硬道理。當然實踐離不開理論!

由此,我決定,仔細研讀每一條教育建議。切實與教學實際相關聯,轉變成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畢竟,要想教得好,首先知道如何教,怎麼教最好!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3

最近,我們一直在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在書中,關於閱讀,作者向我們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建議和有效的方法。我認識到,學生需要閱讀。

書中講到:在國小各年級,我們十分注意培養學生學習閱讀、書寫、推論、觀察和表達思想的能力。如果這些能力在少年時期沒有得到發展和提高,那麼學生的學習就要感到困難了。換句話說,就是必須教會少年學生同時進行閱讀和思考。這一能力的心理學複雜性,就在於外部的刺激物如何激發腦的內部力量。

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這種現象:有些學生在童年時期聰明伶俐、理解力強、勤學好問,而到了少年時期,卻變得智力下降,對知識的態度冷淡,頭腦不靈活了呢?就是因為他們不會閱讀。而相反的是,有些學生在家庭作業上下的功夫並不大,但他們的學業成績卻不差,這種現象的原因恰恰在於他們有較好的閱讀能力,而這種好的閱讀能力又反過來促進智力才能的發展。

在我們的語文課上,教師必須注重發展學生的觀察力和正確在表達思想的能力。這時候,到思想的詞的源泉裡去旅行,已經成為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習慣了。所以,就讓我們時刻牢記:孩子需要閱讀,請教會孩子閱讀的能力!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4

一個人最大的幸福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因為人的一輩子大部分時間都得工作,如果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只是當成謀生的手段,就很難享受工作中的快樂。作為一名教師,如何做到熱愛自己的工作,從事業中追求幸福感?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直到讀了鄭傑校長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才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不妨一讀此書,這是一本無害的書。”鄭傑在《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中第一句話,就從一種別樣的角度吸引著我。教師首先是一個完整的人,他們應該有自己的精神空間,他們也要享受生活……這樣的觀點就把教師從“聖人”的位置上拉了下來。要做一個成功的教師,必須首先學會做一個成功的普通人。

鄭傑校長一百條建議的四個部分正能給我們這樣的啟示。

一、教師應設法讓知識本身吸引學生

教育不是讓學生將書本上枯燥無味的知識、概念簡單的複製到學生的大腦中。教師應設法讓知識本身吸引學生,這應該成為每一個教師努力的方向。在進行每一節的教學活動前,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做到既能夠深入淺出地講解難懂的知識,又能夠讓學生體會其中的樂趣,進而激發學生自己去尋求知識,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明白知識的意義、學習的樂趣,讓學生真正愛上我們所教的學科。

二、作一名理性的教育者

教師要有理性,必須把學生當“人”看待,這是我們的工作與其他工作最大的區別。教師要有理性,必須“從四十五分鐘裡榨出油來”,提高教學效率,那是在為學生節約生命……教師應該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師才是優秀的教師,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業做好。

三、繼續學習,多帶點東西進課堂

教師需要不斷學習的理由很多,教師要繼續學習,不但是為了使自己的個人素養進一步發展,更是為了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就我們從事的教育事業而言,從為了學生髮展的角度我認為繼續學習可以達到: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做到與時俱進;學會新的教育教學手段並應用到教學中去。

只有教師自身教育素養的提升,有了一定的知識積澱,在課堂上的教學才不會照本宣科、索然無味。對於知識的理解和駕馭,才能遊刃有餘、融會貫通。所有這些皆來源於教師平日裡的學習與反思,只有這樣,才能閃耀出魅人的光彩來。

四、學會讚揚

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優生”有缺點,“差生”也有閃光點,在教師心目中每個孩子都應有天才的一面。當你以欣賞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許多優點,反之,你只會看到無數的缺點。

優秀學生是相似的,“差生”卻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學生,你不必對他們進行嚴加管教,他們也總是乖乖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而當你面對那一個個千差萬別、生龍活虎的學困生時,一旦出了點問題,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先對他們進行批評、寫檢查、罰掃地……然後再對其講道理,進行所謂的教育指導。其實一味的處罰和說理未必能觸及後進生的心靈,久而久之,學生習慣了類似的說服教育,也就不能起到我們預想的效果了。

作者告訴我們每一位老師:“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為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很有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聖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著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

作為教師,我們的責任不僅僅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還要教育學生成人、成才。教育的實踐告訴我們,後進生的心靈創傷只能用心靈的溫暖來醫治,精神的汙染只能用精神的甘露來洗滌。把那些我們已經用了好多年的訓詞換成讚美和幽默吧,把那些塵封在角落裡的各種各樣的表情豐富在臉上,多給後進生一點關愛,他們就會感到教師真正地關心他,愛護他,就會接受教師的教誨和勸告,產生追求進步的動機和行動。那麼教育的效果也就會如我們所希望的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作為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時代的要求。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像一面鏡子,真誠的表述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與執著。值得我們細細地去品味,領悟它的精髓所在,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5

最近好多老師向我介紹《給教師一生的建議》這本書,《給教師一生的建議》是一本什麼樣的書?怎麼如此吸引人們的眼球?帶著好奇,我拜讀了這本書,真切領教了此書的魅力。它是從全國許許多多優秀教師的材料中,精選的 40 多位傑出教師的精彩個案,分為"師德篇"、"教學篇"、"育人篇"和"修養篇"四個部分,向廣大教師介紹了他們優秀而感人的事蹟,展示了他們探索和創造的風采。在這些優秀教師的精彩個案中,無不閃耀著愛崗敬業、追求卓越和勇於創新的風采和光芒!

愛是教育亙古不變的主題。當我看到周成平教授的《給教師一生的建議》中第一個建議——"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時,就被它深深吸引。此書編寫共分師德、教學、育人、修養四個篇章,提供了四十三條建議,結合優秀教師的經典案例分別作了深度反思,給予我們深刻的教育啟示,可以說處處讓我感動,處處令我深思。"人是要有點精神的","教學,更需要教師的耐心","別讓後進生成為教育的遺憾","腹有詩書氣自華,做個閱讀教師"……讀此書,讓我感覺彷彿與一位身邊的教育工作者暢談日常教育感悟,沒有板著面孔的故作高深的說教,有的是一個個教育生活中的真實、鮮活的"故事",這些故事中蘊蓄著豐富的教學智慧;有的是時而會心的一笑,掩卷沉思,滿口餘香,受益匪淺。尤其是第一條建議"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讓我感觸最深。

本書把"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開篇之作,使之位列教師師德之首。"愛是教育的基礎,是教育的本質,教育學生的關鍵就在於愛,表揚也好,批評也罷,只是形式不同而已,愛的本質是沒有差別的。""激勵、賞識、參與、期待",給予每一個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尋找一切機會教育學生,把學生都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好公民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應該做到的。

我也是一名國小教師。國小教師的工作是平凡而又瑣碎的,每天我們都會累的疲憊不堪,每天我們又都會忙得不亦樂乎。是什麼使我們教師甘為人梯,勤勤懇懇呢?我想那一定是我們教師們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愛,是這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大作家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愛是教育的基本準則。教師是紅燭也好,是園丁也罷,總之不熱愛學生的老師不是好老師,不熱愛教育的老師更不配為人師表。

書中《別讓"後進生"成為教育的遺憾》一節,也很打動我。"後進生"轉化始終是擺在班主任工作面前的一項艱鉅任務。想要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善於捕捉和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不吝嗇對他們的讚美之詞,培養其自信心,使其逐步由後進變為先進。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對於學生標新立異的構思、與眾不同的見解、違反常識的提問、超乎常規的答案、別出心裁的想法、新穎獨特的思路,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新意,都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並對其合理的、有價值的一面,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擴大思維中的閃光因素,點燃創新的火花。通過讚美與表揚,增強"後進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從而達到轉化"後進生"的目的。

某種意義上說,教師的讚美是陽光、空氣和水,是學生成長不可缺少的養料;教師的讚美是一座橋,能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之河;教師的讚美是一種無形的催化劑,能增強學生的自尊、自信、自強;教師的讚美也是實現以人為本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的讚美越多,學生就越顯得活潑可愛,學習的勁頭就越足。

我們作為教師,必須以愉悅的,積極的心態陶冶自己,感染學生,必須以家長的身份育人,從學生的角度教書,讓快樂陪伴著我們和學生共同成長。

《給教師一生的建議》這本書是一份精神大餐。讀完這本書,讓我重新理解教師這個職業,讓我重新去思考,它將讓我真正體會教師職業的價值,從而更深愛她。我將和千千萬萬的教師一起,把領悟到的教育理論的真諦和自己的實踐相結合,在教育中實踐"愛",在教育中揮灑"愛",在教育事業上把愛進行到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