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傅雷家書》有感【薦】

來源:才華庫 8.23K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傅雷家書》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傅雷家書》有感【薦】

讀《傅雷家書》有感1

傅雷家書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的內容:如何對待藝術:怎樣做一個正直的人;生活;家庭等。這三個方面貫穿了傅雷的人生準則和教育子女的方法。

《傅雷家書》的基本要點,還是強調“做人”這是家書的核心問題。整本家書圍繞做人問題,層層展開。他教育兒子要把道德的約束放在第一位。傅雷的這種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

要有一顆“赤子之心”這是最高尚,熱烈,真誠的愛。對待他人要以城相待,誠懇直白。

要時刻愛國。在傅聰鋼琴比賽獲機獎後,他要傅聰首先把這種榮譽看作是新中國的榮譽。

要淡泊名利,名利是個人利益。傅雷要求傅聰要胸襟開闊,不為名利所累,身外之物只是社會一般要求,與個人的渺小和偉大無關。

讀《傅雷家書》有感2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輯印在這本小書裡,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裡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訊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裡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和傅聰的家書給了我許多啟示。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

現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範。

讀《傅雷家書》有感3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一封家書,凝聚多少詩人的情才,讓他如此反覆的“拆“封”?一紙紙留言又聚集多少深沉的愛,才讓這零碎的傅雷家書編訂成冊?答案很簡單:深似海,寬如天的深情。

傅雷,一個偉大的翻譯家,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一位苦心孤詣的父親。這樣深的印象不僅源於他對兒子傅聰成功欣喜的同時教導兒子謙虛為本,更表露在:兒子身處低潮,以一位朋友的身份去勸誡兒子在困難中學會堅強。當一封封家書的字眼映入我的眼底中時,傅雷嚴父的形象便在腦海裡種下種子,慢慢發芽,發芽的不是嚴父的“嚴”,而是嚴父的“慈”,嚴父的“情”。

“父愛如山”,這句話用在傅雷身上,絲毫也不為過,傅雷的愛確是如山沉重。為什麼?因為裡面包含的太多,有期盼,有欣喜,有憂愁,而更多的則是對兒子永恆不變的“情”與“愛”。“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本是李清照抒發內心憂愁之句。但倘若將“愁”字替換成“情”字,用在傅聰身上,倒也押韻。但給傅聰的“情”卻不似李清照的愁,而是厚望與自豪之感了。

家書是真情的流露,若傅雷的家書不是凝於情,恐使我覺得乏而無味,有了情,自然給人一種難以言表的感受,但是我還得說說。

“情”一個簡單的筆畫,卻可以擬出很多詞,“親情”,“友情”,也包括當下最敏感的話題------“愛情”,但眾情之中,惟“親情”令我覺得可敬可佩。“血濃於水”,眾所周知,其實是古人驗證是否為親生子女的一種方式,雖無科學依據,但這詞確確實實體現出親情的“濃,厚,重”了。

汶川大地震,是汶川人永遠抹不去的傷心記憶,其中感人的畫面很多,很多。但我要說的是一個母親的行為。大地憤怒地吼叫,不幸的她被掩埋在瓦礫下,但她卻做了一個令我永生難忘的姿勢,她用那柔弱的脊背為自己的孩子撐起了一片天!最令人淚如雨下的是:當救援人員發現他們時,母親已然歸去,而熟睡的孩子的搖籃的手機中,有一封未發出的資訊印在螢幕上--------寶貝,記住,媽媽愛你。正是這句簡單的話語讓我潸然淚下。這封資訊是用母親有限的生命和無限的愛換來的。它凝聚著母親對孩子最真摯的“情”,所以變得珍貴無比。短短數字的一封“家書”不亞於傅雷的《傅雷家書》,換而言之,同樣是以“情”相聚,哪有好壞之分?

無論是簡單的幾個字,還是苦心孤詣的長篇家書,只要是凝於情,就足以讓天地萬物為他鼓掌歡呼,足以感動天地!這樣偉大的愛不是深似海,寬如天,又是什麼呢?這份愛,這份情,銘記於心!

讀《傅雷家書》有感4

父愛,如星辰,劃破黑暗的陰霾;父愛如陽光,照亮人生的迷途;父愛如美酒,醇香而酒烈。而在我看來,父愛就是那一封封傳遞的家書。

一本不算太厚的《傅雷家書》陳述了這樣一段美好的父子愛,即使傅聰這樣的天縱之才,也是在傅雷夫婦的“嘮叨”“說教”中成長的,中國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和責任是以這種方式傳達的。

傅聰與父母的分離,彷彿成了這個家唯一可重視的事情,月臺上的離別之景令人痛心,母親哭的眼睛都腫了,幹得發痛了,而此時的傅聰早已沒了往日的笑臉,悲傷地分別於父母,傅雷如今也是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回想兒時對兒子的嚴厲,便有些愧疚,總感覺自己做了天大的錯事,心想自己一生對朋友對社會沒有做過什麼虧心事,不過對兒子對妻子卻感到無比的抱歉,仔細思索,倒多了份憂慮,日日寫信關照兒子,問其是否有什麼生活或學習上的問題。

在學習上,傅聰也十分努力,是一位世界著名的鋼琴演奏家,獲得了許多獎項,擁有“鋼琴詩人”的美稱,但這一切的一切也不能少了父親傅雷的指導,在學習上,教會兒子先易後難,欲勝必剛的做法,擁有了信心,擁有了勇氣,有資格做一名成功者,這種方法讓他的兒子擁有足夠大的勇氣去戰勝這一切無法超越的難到了極致的樂趣。

其實我們身邊的父親也跟傅雷一樣的平凡與偉大。我們的父親也是經常為我們的生計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為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使得自己的頭髮都白了費盡了心血這是真正的偉大這才是真正的父親!傅雷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傑出的代表他的對子女的充滿愛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長。

千叮嚀萬囑咐,父母心放不住。面對已經接觸社會生活的傅聰,傅雷用自己走過的經驗,提醒兒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徑。這同樣也是天下父母的想法。作為青春期的我們,應該放下叛逆的心情,用學習來回報父母的恩情,聽從父母的教訓,理解父母的苦心。

讀《傅雷家書》有感5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書信自古就是人們溝通的主要方式之一,而書信往往可以把嘴上說不出來的話更好的流露。《傅雷家書》就是這個例子。

《傅雷家書》摘編了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這本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的讀物,充滿了父愛。

傅雷老先生曾說過,他給兒子的信有好幾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年輕人的思想,三、訓練傅聰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看了這本書,就似看到了傅雷豐富的內心世界。他對國家、生活的熱愛,以及他對兒子的深沉的愛。

我從書中讀懂了很多。比如“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當我遇到困難時,看了這句話,會馬上鬥志昂揚。讀了“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使我明白無論得失成敗,只要努力過,奮鬥過,就足夠了。讀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晒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讓我明白有些事不能做得太過。

有一段話一直令我有無限感慨:“其實完美是根本不存在的,整個人生、世界、宇宙,都談不上完美……”完美不一定全是好事,有塊鏡子的碎片一直想尋找另外幾塊碎片,由於有稜角,他走得慢,欣賞了許多美景,但當他找到其他碎片,圓鏡子太完美了,但他們看不到風景了。

《傅雷家書》雖是父母與孩子普通的書信,但卻影響了很多人,它是永恆的經典。

讀《傅雷家書》有感6

《傅雷家書》一直被中國的家長們認為是教育的寶典,簡直是親子關係的《聖經》。隨著時代的變遷,萬事萬物都在變,但不變的其實只有中國式的教育和中國式的家長。

傅雷的願望是讓他的兒子傅聰成為一名出色的藝術家——要超脫鋼琴家的境界,成為藝術家。而傅聰本人的願望,我們就無從得知了,畢竟書裡並沒有收錄傅聰的回信。從傅雷比關心傅聰本人身體條件還要關心他的演出情況和在鋼琴學習方面的情況,我們可以合理推測傅聰並不想成為鋼琴家:起初只是他的興趣,或者乾脆是完全被逼迫的。而從傅雷一封接著一封(我的版本是按信件型別編排的,體現得不明顯)的書信和每次有意無意地提起“要給我們多寫信啊”的叮囑中可以看出傅雷完全是一個自私的父親,完全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如果傅聰不喜歡寫信呢?如果他太忙而沒有時間寫信呢?如果是因為他病倒了,才沒有時間寫信呢?可見傅雷並沒有深入思考這個問題的本質,而是像復讀機一樣催促。

傅雷說老舍的《四世同堂》寫的不好,“發覺文字的毛病很多,不但修辭不好,上下文語氣不接的地方也很多。還有是硬拉硬扯,囉裡囉嗦,裝腔作勢,……現在竟發現他毛病百出。”請問您就寫得比他好?我覺得您的家書才是“硬拉硬扯,囉裡囉嗦,裝腔作勢”,還多一個“又臭又長”。看過《紅星照耀中國》的文化人都知道斯諾在開頭那一段一長串問題是想吊起讀者的胃口,但疑問過多過長,效果適得其反。傅雷也運用了大量如是的疑問段,經常一寫就是幾百字。我在看那些問號時,我甚至在想傅雷是不是一個被翻譯耽誤的哲學家——估計蘇格拉底都沒有那麼多問題要問。

但是也並不能說《傅雷家書》就全是壞的。那種設身處地與兒子共勉的精神值得學習。不過有時候會有點過,幫兒子做決定和打著“過來人”名號的道德綁架我實在是看不下去。傅聰的未來是傅聰自己的,他的腦子、他的心也只是他的,父母只是充當一個把他接來世上的角色罷了,只有傅聰自己才會做出不會令他後悔的決定。

讀《傅雷家書》有感7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對人生的認真和子女的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嚴格的人,由此方面甚至有些苛刻自己的味道。

傅雷給自己兒子立下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它國國籍愛子的精神令人感動,從書中我也體會到了我的父母對我含辛茹苦的精神養育,他們辛辛苦苦的工作為我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在書中我們不光看到了一個嚴格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傅雷說過:“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而且他謙虛誠懇地說:“我與兒子的相處中學到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教會我們如何和孩子相處,以怎樣的一種姿勢交往”。

回想起生活中與父親的點點滴滴,我用心去感受。那堅實的愛是風雨所不能剝蝕的,是它物所不能替代的,唯有母愛才能與之媲美,我總是不懂道理,不顧父母的苦口婆心,一意孤行,讓父母操碎了心,今後我要像傅雷的兒子一樣孝順父母,讓父母過上好日子。

讀《傅雷家書》有感8

傅雷是一位偉大的父親。

在讀《傅雷家書》這本書之前,我從網上了解到傅雷的一個兒子傅聰是鋼琴大師,另一個兒子傅敏是英語特級教師。我不禁感嘆:兩個如此厲害的人那麼他們的家長一定也很厲害。但是,厲害的家長不一定教育出厲害的兒子,而需要很多品質才行。例如要負責,有耐心,而且在教育的同時還要付出很多,比如說時間,體力,腦力等等,而傅雷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父親。

事實上,不僅僅是傅雷,所有的父親哪個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呢?也許一些人會常常被父母嘮叨,自己非常非常的煩躁,還在想如果父母不再嘮叨該多好。那你就錯了。父母做的一切還不是為了我們自己嗎?人生是我們自己的事,既然如此,他們為什麼還要費時間費力的幫你管你教導你,你還不一定孝敬他,他也不能得到什麼利益?他們為什麼要做這種費力卻不被你理解的事情?難道他們還不是為了我們自己嗎?為了讓我們的未來更美好,只要看著這些,就足夠了。他們並不期望你長大後報答他,孝敬他,只要能在一個地方默默地看著你發展的更好就足夠了,甚至他們都擔心老了以後會成為你的累贅。如果說孩子是為父母活著,那說明孩子錯了,如果說父母是為孩子活著,我想這句話一定是對的。

我們之所以存在,是父母的力量在支撐。就算你做了什麼錯事,世界上任何人都拋棄你,父母永遠都會等著你,等你轉身,等你回頭。

所以,從今天開始,不要做了錯事責怪父母,不要讓父母為你做完一切你需要做的事,不要和父母頂嘴,不要大聲對父母說話,父母的年紀大了,不要在他說話時提出他的錯誤,不要埋怨父母沒有給你好的一切,因為父母給你的一切就已經是他們的一切。從今天開始,做一個好孩子。還不晚。

讀《傅雷家書》有感9

正是他們嚴格的家教陶冶出一個世界級的藝術大師。正如好友樓適夷面對傅雷對兒子傅聰的家教的過嚴過細卻“不以為然”。然而就是這樣嚴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並給千千萬萬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寶鏡,照一照我們給了孩子一些什麼吧?為了孩子我們自己怎樣做事做人?

在書中我們不光看到了一個嚴格的戒子而又親切關子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他的音樂譯著和兒子溝通交流,他把對祖國的發展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子同樣流露給學生,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心力,在對社會祖國和人類世界儘自己的責任。兒子傅聰,在異國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麼豐富的養料,但父親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裡,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邊,時時給他指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有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當成長的道路,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一條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後來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說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薰陶,這與父親在數萬裡外,給兒子殷切的子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時間,距離都不是問題,有心的父母,你那顆不眠的子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書,人生的加油站。

這種關子不是意識一個階段,而是伴父子而來。這位嚴肅的父親,從來就沒有推卸自己的責任,即使在上海被日本包圍成孤島時,他就把孩子關在家中,而且很早發現在他幼小的身心中,有培養成為音樂工作者的素質,正如他對自己對人對工作對生活各方面都要求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精神一樣,對待幼小的孩子一樣,他親自編制教材,給孩子制定日課,一一以作則,親自督促,嚴格執行,他規定孩子怎樣說話,怎樣行動,做什麼,吃什麼,不能有所逾越。他做到了,也一同要求兒子做到了。真乃真父子。我為人間的這一遭父子情驚歎,對,是朋友,是同志。

讀《傅雷家書》有感10

人之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律。人的生命總是有侷限的,而人的事業卻永遠無盡頭。通過親生的兒女,延續自己的生命,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世界應該盡的一項神聖的義務與責任。

我們看傅雷怎樣培育他的孩子,從家書中顯而易見。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裡,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訊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其中,母親的溫柔體貼,父親的`嚴肅慈愛,都與生活環環相扣。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多麼豐富的精神養料。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數萬裡之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開的。

再看看這些書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樣的政治處境中寫出來的。有多少人在那場“黑暗的災禍”中受到傷害,傅雷卻在其中顯出了他不變的本色。

都說家風,家教貫穿一生,每個家庭的獨特家風家教都創造了每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父母親的一言一語都在影響著自己。所有人的身上都影影淡淡的存在父母的影子。那是家風的傳承啊!優秀的父母,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讀《傅雷家書》有感11

要談教育,施蟄存曾評價過傅雷的教育是成功的,樓適夷也說《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但我並不這麼認為。這緊固式的教育,又或者說是中國教育,對孩子來說,真的是好教育嗎?

據我瞭解,傅雷的教育方式是偏激的,能感受到他望子成龍的迫切心情。他鑄好傅聰未來的模型,讓傅聰內心自由的水永遠流不出這深不見底的模型。大人總認為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這都是為了孩子好。一次次要求孩子後,以“這都是為了孩子好”的藉口一次又一次的安撫自己的心,一次又一次的成就了囚籠。只要時代在發展,囚籠就一直存在。

在許多家庭中,父母會給孩子定下許多規矩,要求孩子執行,自己卻很難做到。而傅雷卻會反省自己的錯誤,成為孩子的楷模,這點我不得不承認做的很好。再對比一下我爸,他總是要求我做事要有一個規劃,但是我的規劃都藏在小腦瓜裡,並不想寫出來,為了避免他餵我喝“雞湯”,我便沉默了,誰想到,他又餵我喝做人要大度的“雞湯”。久而久之,類似的事情越來越多,讓我不滿的事情也不斷地堆積,“你自己也沒有做到”之類的話,到了嘴邊,又選擇沉默了。所以我喝了很多“不能天天擺個臭臉”“我沒有欠你錢”類似的雞湯。

好像沉默的並不是我一個人。在《傅雷家書》後段,傅聰回信的次數越來越少。電影《狗十三》中的主人公,不再反駁父母。電視劇《小歡喜》中患上抑鬱症的“學霸”等等。家長與孩子的話題只侷限於學習上,這又正好是孩子的雷點。每次與孩子講話都會不歡而散。家長還是沒有意識到問題究竟在哪裡。這無疑在囚籠上加固更多的鏈條。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沉默,但人才也是越來越多,所以中國式的教育是好教育嗎?

我國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在談到教育時說:“教育不僅給孩子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積極地生活態度,使其以積極地生存心境,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待生活。”所以“為了孩子好”“如果不好好讀書,將來你什麼也做不成”等等類的話,才是教育最根本的問題。使“為了孩子好”和“為了孩子好”達到平衡,雙方達成協議,這囚籠便不解自破。

讀《傅雷家書》有感12

20xx年5月,我有幸讀到一本好書,真的是一本好書:《傅雷家書》。它不是一本普通的家書,家信。它是一位慈父,一位慈母對兒女的諄諄教導,它通過一封封家書,象是一次次珍貴的談心,在藝術上,在生活上,在思想上,在情感上為傅雷指引了方向。

《傅雷家書》所記述的,是傅雷和傅聰這一對父子,1954年到1966年這12年間的書信。1954年,傅聰出國進行深造,甚至被迫流離至倫敦。父親一方面表達了對國外遊子的無盡思念,一方面與傅聰傾心長談,與他探討藝術上,生活上,情感上,思想上的任何問題,教導兒子提高個人文化修養,成為一位“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父親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年輕時甚至有些暴燥,極富個性。母親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端莊賢淑,又溫厚善良的東方女性。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物件,傅聰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在書中,我不光看到了一個嚴格的戒子而又親切關愛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傅雷將自己的譯著和傅聰溝通交流,他把祖國的發展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同樣流露出來,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心力,在對社會祖國和人類世界儘自己的責任。兒子傅聰,在異國漂流生涯中,吸取了豐富的養料,但父親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裡,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邊,實時給他指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有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當成長的道路。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與父母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後來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說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薰陶,這與父親在數萬裡外,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

這位嚴肅的父親,他對自己,對人,對工作,對生活各方面都要求嚴肅認真,一絲不苟。他的生活有規律,人生就是優美的弧線。對待兒子,他謙虛誠懇地說:“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他鼓勵傅聰藝術要有更誠摯的心。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傅聰“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難為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鼎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我覺得這些也是我生活中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對父子的家書,使我看到了,那一代人對文化的傳承,對藝術的追求,對生命終極意義的探索與追求,是永無止境的。雖然大半個世紀過去了,那一代人對生活,對工作,對人生的態度依然可以影響我們這一代人,尤其是在當下這個中國快速發展的階段,許多人表現出的浮躁,追求利益,缺失信仰。生命要有一種態度才有意義。“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我信仰這句話,我也始終這麼認為。這也是一種生命的態度。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這種態度,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它鼓舞人心,使你身處逆境也能迎著陽光微笑。

一本好書,會叫你忍不住想要讀它,這本書,我想我會反覆讀它。

讀《傅雷家書》有感13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與父母的溝通也越來越少,感情也逐漸淡化。

在傅雷家書中,傅雷經常與其兒子傅聰以書信的形式交談,每一次交談都那麼的親切,字裡行間無不流露著父親對兒子的關愛,在前幾章父親總是懊悔自己之前對兒子那樣不好,使得兒子的母親也日漸消瘦,剛剛醒悟之時,離別也來臨了,他曾說“我從來沒有愛你,像現在這樣愛得深切,而正在這愛得最深切的關頭,偏偏來了離別。”親情是世界上最難以割捨的情感,是多少時間與距離都無法沖淡和阻隔的情感,這裡麵包含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濃濃的愛。

傅雷想要盡力的補償自己的兒子,他知道,儘管他埋葬了自己的過去,卻始終埋葬不了自己的錯誤,這是一個嚴厲的父親對自己的自省,流露出他對兒子愧疚之情,後面也能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愛日趨豐滿,既不忍心打擾兒子工作,又想和兒子交談的那種矛盾的心情,立然紙上,這是多麼的符合實際呀!

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懂得了什麼是愛,什麼是藝術,什麼是一個真正有有有文化,有教養的人,我彷彿可以看到傅雷博大開闊的胸襟,善良溫厚的精神。

讀《傅雷家書》有感14

信一直都是我們交流的一種方式,每一封信都承載著一種深情,《傅雷家書》是傅雷和兒子傅聰之間的書信集,是一位父親對遠在歐洲的兒子的諄諄教誨。

傅雷,字怒安,號怒庵是中國著名的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他在翻譯巴爾扎克作品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開啟書,序幕就說到:“做人第一,其次再是做藝術家,再其次再是做音樂家,最後才是做鋼琴家。”這句話一直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腦海裡,作為我的人生格言。

讀了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一位嚴厲父親對待自己兒子的深厚的愛。儘管傅聰遠在千里,但傅雷的心一直在他身邊。寫信對我們來說也就是小事兒,傅雷為了詳細的瞭解到兒子的生活情況,就在信中就寫到:“來信潦草不妨只求詳細些,望你能拿著我的信,在回信時一個一個照著寫。”一個簡簡單單的寫信,態度就這麼認真。在想想我們之間糊弄寫作業的樣子,真是有所羞愧。我相信世界上每一個父親都對自己的孩子疼愛有加,但是傅雷在疼愛孩子的同時,也不忘對他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全方面的教育。他即使再忙再勞累,也都不忘給傅聰寫信。每當聽到傅聰的演奏時,他就會發自心腹感到無比的驕傲。

讀了這本書我也學會了調控“空”和“忙”均勻,把這個方法用在學習上,會發現學習變得更加有效率,不出現加班加點的情況。

每當自己在學校疲憊時就會想到傅雷說的話:“矛盾是解決不完的,所以藝術沒有止境,沒有perfect一天,人生也沒有perfect的一天,唯其如此,才需要我們日以繼夜,終生的追求,苦練;要不然大家做了羲皇上人垂手而天下治,做人也太膩了。”一想到這兒,我彷彿打了雞血。身體又充滿了一股熱勁。

另外,最讓我感動的是傅雷夫婦的品行。到最後讀到他們的遺書時,不禁紅潤了眼眶,他們的遺書中都是關乎他人的事情,即使在自己離世的前幾天也不忘記別人囑託的事情,安頓好自己去世後給別人帶來的影響。

孩子們在父母愛的包圍下成長者,在父母似春雨般的諄諄教誨之下才能由小樹苗長成挺直的參天大樹。

讀《傅雷家書》有感15

“一個人的思想,不動筆就不大會有系統。”

於是,在看完《傅雷家書》後,一種想要將傅雷先生筆下給予的感悟梳理於心的急迫促使我寫下這篇文字,希望能夠化出所得,了明心間。

先生萬里傳書的思緒,跨越十幾年光陰,遠隔萬水千山,不僅僅是對愛子的叮囑愛撫,字裡行間的感情,還昇華出了愛祖國,愛民族的赤子情懷,以及凝聚其中的人格魅力,皆為人深深所動容。

於現在而言,傅雷先生所屬的那個時代早已飄遠出人們的思想範疇,時間拉開的距離已模糊了對那時代的客觀判斷。然而我們依稀可感受到,那年歲傷痛的火花仍舊星星點點地挑撥著我們的神經,即使久遠,那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所帶來的精神刑罰跟身心疼痛的深刻烙印依舊時隱時現地浮出時代的水面。於是,對於一位愛真理,愛生活,愛藝術,剛正不阿,真摯率直的先生而言,最終選擇淨身出世的方式,表明真心,尋求思想解脫,我抱以理解和深深的感喟。

生活變形的魔爪不斷壓榨他的才思,摧殘他的身心,而先生卻一直在妥協與堅持中盼望能看到他所企盼國度的崛起,他一生都在堅持,即使別人認為是偏執的狂熱,他從未放棄。對人生哲思的深透,對音樂藝術的獨到與進取,對傳統優秀文化的化解滲透,思想的矍鑠敦促著他永遠秉承一顆澄澈的赤子之心,樂觀向上地化解時代的傷痛,拓寬著生命的寬度。

雖然先生自命過於偏執的缺點為生活添堵不少困擾,但丁點塵垢卻掩不住金子的滌亮。他擁有太多讓人稱頌的品格,再融入先生自個雅緻的生活感悟,以至於覺得那些形容詞像枝柳般地脆弱貧乏。在道不盡的人格美麗中,於我最感動的便是先生對藝術獨特高雅的見解以及謙卑樂觀,孜孜不倦的生活態度,讓一個美學初識者跟對生活迷惘的人在恍恍惚惚中,抓住了可以令她堅定的自信。

在對藝術的品味中,先生主張嵌入生活與自然,調衡感性的流動跟理性的堅持,在東方的超脫、恬靜、中庸跟西方的熱情、活潑、開明中取得恰當的平衡。然而最主要的是為生命的藝術注入純真的心跟情,“藝術表現的動人,一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

在很多令現代人困惑的問題上,先生的見解都為我們解說了答案。對名利的取捨,艱苦的磨難,生活的哲理,藝術的本質,性情的錘鍊上,都如高明的火炬一樣,為我們驅趕黑暗,重現星月。

所以,對於這麼一位在時代濁流中越發澄亮透徹的精神偉人,除了深深的追思,我還有深深的敬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