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青銅葵花》有感(彙編11篇)

來源:才華庫 1.42W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青銅葵花》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青銅葵花》有感1

在《青銅葵花》中描繪的豐富情感和淳樸的民風讓我為之深深感動。因為時間的關係,我並沒有和孩子同時讀此書,而是孩子先讀,我後讀,沒有及時的指導孩子存在的問題。看完小說讓我覺得葵花這個小女孩很可憐,2歲死了母親,又失去了父親,她父母都是孤兒,因而她成了沒有一個親人的孤兒。可是葵花又是一個幸運的女孩,因為她遇到一個好人家收養了她,這家人善良、真誠,對生活充滿著樂觀。讀書的過程中,我常常會被這一家人身上表現出來的一些品質所震撼。青銅的倔強和正直以及對奶奶孝順和對妹妹呵護,超出了常人的想像,他其實也是孩子啊。讓人看了心酸,催人淚下,故事情節促使我一氣看完《青銅葵花》這本純美小說,心靈上受到極大震撼,從小孩買回來在家中書架上已放置快一年了,雖然有時整理書櫥看見它也是不宵一顧,我為自己曾經對它漠視而感到羞愧,一部優美作品的確能感化心靈,鼓勵和引導小孩讀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在享樂主義氾濫的今天,不僅幫助孩子從小樹立對真、善、美、惡、醜有了形象直觀認識,在幫助引導孩子的同時我們自己的心靈也得到淨化,同時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將來走上社會做人和做事定將起到促進作用。

小說中通篇描述了主人翁如何經歷困難、災難、戰勝困難、不屈不撓對生活充滿樂觀向上精神,扣人心絃。歲月維艱,愛彌珍貴,正是至愛成為支撐人們戰勝苦難的力量。小說的主人公,便是青銅。火災使他不再說話,在無言的成長中,他對人對事對生活對自然,心領神會,聰明絕頂。不聾卻啞的殘疾,更磨練了他正直善良、堅韌剛強、天真坦蕩的品質和個性。這個獨特形象,是作者以愛心和精心塑造的體現愛的典型。在城市成長小孩他們無法體會到同是少年的青銅、葵花艱難困苦的歲月,他們彼此關心,相互幫助,經過人生痛苦的磨練,他們顯得更加成熟和堅強,這使我想起一句歌詞,“不經風雨怎麼見彩虹”,青銅和葵花的經歷;固然是那個特定年代的故事,但作為同是青少年今天的孩子們,對他們來說這彷彿就是個天方夜譚的故事,他們無法想像,小說描寫了他們一起生活、一起成長的許多故事。他們不是兄妹卻勝似兄妹,苦難錘鍊出他們美好的心靈,感人肺腑。

無論是忠厚勇敢的青銅,還是善良聰明的葵花我都很喜歡。當然,還有令人尊敬的青銅一家人和大麥地鄉親們。生活的貧窮、接二連三的災難、旁人的誤解和非難並沒有擊垮看似弱小的葵花和青銅一家人和大麥地這群淳樸的鄉親們,他們以自己的樂觀精神,堅強而且自信地生活著,享受著歡樂和幸福。青銅和葵花實在是一對很可愛、很感人的小兄妹。苦難中創造的美麗才真正讓人折服!

我們努力為孩子營造歡樂和幸福的生活,但不等於孩子的世界就只有歡樂和幸福,正如小說的作者曹文軒所言:“苦難幾乎是不避免的。”希望通過閱讀這本小說讓孩子體會苦難的真義,讓他們深刻認識到只有經過苦難的磨練才能真正的成長,不要只做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風雨的洗禮。希望通過閱讀這本小說讓孩子真正領悟生活,讓他們不僅僅只是會哼唱“陽光總在風雨後”,“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這些流行歌曲,不僅僅只是會背誦“吃盡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古語,更能體會歌詞和古語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感謝這本小說的作者曹文軒先生,在享樂主義氾濫的今天,為我們創造出青銅和葵花這樣在苦難中樹立自尊、自信、自愛的榜樣,希望孩子們以青銅和葵花為榜樣,刻苦學習、快樂生活、共同成長。

讀《青銅葵花》有感2

曹文軒的著作我讀過不少,《青銅葵花》這一本書是表姐推薦給我的。

一看書名,就知道這本書主要講誰。沒錯,就是青銅和葵花。書中主要講述的是青銅和葵花不是兄妹但卻勝似兄妹的故事。青銅是一個不會說話的啞巴,但他聰明,勤勞,善良。葵花則是一個來自城市的無助的女孩,從小失去母親,再一次意外中,上天又殘忍的讓他失去了父親,從此,他成了一個孤兒。也正因為上天這個殘忍的抉擇葵花走進了青銅的家庭,成了青銅家族的一員,青銅一家用淳樸的愛關心,愛護著葵花,讓他健康,快樂的成長,以便能更早的抹去他內心的傷痕。

文中著重講述了青銅對葵花的好。葵花做作業沒有燈,青銅就採來南瓜花,捉來螢火蟲,做成南瓜燈。葵花要上臺表演,沒有項鍊,青銅就做了串美麗的冰項鍊。葵花要看馬戲,青銅就用自己的身體支撐起葵花……像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這看似簡單,普通的愛,卻包含了人情冷暖,人間真情人世真愛。讓我們看到了患難中的真情,看到了相互的扶持,看到了人間自有真情在。

讀《青銅葵花》有感3

青銅家就像一輛馬車,一輛破舊的馬車。在過去的許多裡,他在坎坷與不平的路上,風裡雨裡不停地向前滾動著。車輪缺油,輪子破損,各個環節都顯得有些鬆弛。但,他還是一路向前了倒也沒有耽誤路程。這句話正出自《青銅葵花》,儘管困難在阻止我們前進的腳步,但只要心中有愛。並會無所畏懼!這就是我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純美小說系列之一的《青銅葵花》。

這本書主要講的“五七幹校”時期的農村江南水鄉,鄉村啞巴男孩兒青銅和城市女孩葵花相識成了朋友。但一次意外,葵花唯一的親人——爸爸不幸去世。無依無靠的她被好心的青銅一家收養,時隔六年,在葵花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她召回了她的城市,從此男孩兒青銅常常遙望蘆葦蕩的盡頭……

青銅家的生活是艱苦的,可儘管這生活再苦再累,家中的大人們都會想盡辦法給兩個孩子舒適的環境。葵花因家中沒錢不能去照相,全家人得知後就一起編織蘆花鞋賣錢,讓她去照相,即使生活再苦再累也不會讓孩子受委屈,即使生活艱辛也沒有放棄;即使困難阻擋了腳步也會無所畏懼!

我也體會過,只要心中有愛便會無所畏懼的滋味。那一次跑步比賽因為是第一次參加接力賽,所以會比較緊張,當上一位隊員漸漸跑入我的視裡了時,我的心便跳的更厲害了,我接過了接力棒快速向前跑去,風從我的耳邊吹過,清涼的風擦乾額頭的汗珠,突然被一塊石頭絆了個踉蹌。腳踝扭到了眼看著對手已經趕了上來我嘗試著繼續跑,但一陣陣刺痛從腳踝處傳來要放棄嗎?不,腦海中浮現了老師同學們失望的神情,母親期待的目光,母親的聲音又迴盪在耳畔:加油!我相信你!”我振作起來,可不能讓隊員們好不容易拉開的差距白費,我強忍著痛,踉踉蹌蹌地奔向下一位隊友的地方,當隊員接過接力棒後,我的目光隨著他的背影遠去……最後我們獲得了第一名,好朋友親切地圍了上來:“腳痛好點了嗎?”要不要去醫院看看?我望著那一張張熟悉親切的臉,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

《青銅葵花》中的爸爸媽媽任勞任怨,辛勤勞作,奶奶賣了陪伴他一輩子的首飾,青銅為了讓妹妹葵花有燈光寫字,自己做南瓜燈……這一家子經歷過多少苦難,遭到過多少打擊,可最終還是扛了過來,優美的文字裡透著一股悽美。

只要心中有愛便會無所畏懼;只要堅強面對就會取得勝利;只要努力奮鬥一定會達成目標!只要你在面對困難時勇敢面對,心中懷著愛,你便會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讀《青銅葵花》有感4

<<青銅葵花>>是著名作家曹文軒寫的小說.這本書講述的是男孩青銅和女孩葵花的故事,他們兩個雖然不是親兄妹,但在長期的生活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使他們彼此依依不捨.

這本書寫的非常感人,最讓我難以忘懷的就是第四章<<蘆花鞋>>,青銅把蘆花鞋賣完時,卻有一個過路人來買蘆花鞋,那時已經沒有蘆花鞋了,但一個出乎意料的結果出現了,青銅竟然為了那一點兒錢卻把自己腳上的蘆花鞋賣掉了,青銅光著腳,踏著厚厚的雪回家,他的腳被凍的通紅通紅的了.讀到這兒,我的眼睛已經湧了出來.青銅為了大家能夠幸福的生活,自己卻經受著大雪的折磨,我非常慚愧,因為我跟青銅比起來就像小雞和大象比體重.青銅竟為了一點兒錢光著腳在雪地裡走,而我有時掉到地上兩角錢也不願意去拾起來.看來我要向青銅學習,不能浪費,因為每一點錢都是大人們辛辛苦苦掙來得.

<<青銅葵花>>講述了許許多多感動人心的故事.它讓我知道了人的一生都會面臨著痛苦,不可能每件事都是一帆風順,我們要勇敢和樂觀的去面對,要相信”風雨過後總會有彩虹”這句話,就像汶川大地震一樣,許多小孩子都在災難中失去了親人,痛不欲聲,讓我們攜起手來,在災難中頑強的生活,學習,相信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讀《青銅葵花》有感5

“嘀嗒!嘀嗒!”是誰唱起了那悅耳,動聽的歌?是它!雨點兒,聲聲滋潤心房,懷著好奇的心情,再次成為一隻鳥兒,在《青銅葵花》中飛翔。

茫茫田野,無邊無際,片片稻田,傳來陣陣芳香,沁人心脾。河岸邊,時不時傳來水中悠閒的“哞哞”聲。那是兩個孩子,一個叫“青銅”,一個叫“葵花”。他們都是可憐的孩子,一個啞吧,一個孤兒。葵花本來有個媽媽,但去世了,爸爸也在一次意外中被淹死了。青銅本來也是一個健全的孩子,但在一次火災中成了啞巴。好心的青銅一家收養了葵花,並對她如同自己親生女兒一般。兩個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學習,和睦相處,和大自然融為一體。好景不長,一天,葵花被城裡人接走了,在那一刻,青銅竟然說出了話……

我特別喜歡青銅和葵花,他們是兩個十分天真的孩子。僅管葵花失去了親人,但是她並不放棄,努力學習,從悲痛中走出來,憑著自己堅持不懈的精神,憑著自己的毅力,為自己創造了一片蔚藍的天空,成為和大家一樣的孩子,活得光彩有力。

青銅也是一個善良的孩子,他為了讓葵花讀書,在瓶子裡做了手腳,自己仍舊成為一個放牛娃……他是多麼渴望學習,但放棄了自己寶貴的機會,給了葵花。一路上,他倆互相攙扶,為自己創造一個繽紛世界,也為別人創造一個多彩天空……

想到他們,我便想到了自己。為了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兒而俱退,為了一點兒困難而退縮,我真是自愧不如。

連一些鄉村裡的孩子都能夠堅強,我又為何不能呢?

絹絹細流,也努力成為浩瀚;小小細苗,也堅強,成為蒼天大樹;毛毛蟲,也堅強,破繭而出,成為美麗蝴蝶……

堅強,堅強,堅強!成長路長,堅強吧!

讀《青銅葵花》有感6

一次偶然的機遇,當我在書局裡漫無目的地走時,我發現了這本書。

當時,我是曹文軒的忠實粉絲,但還不知道這本書的出版(你們應該覺得我很不夠格吧)。但當我發現這是曹文軒寫的時,我的眼前一亮,不管三七二十一好不好看就買了下來,津津有味兒的看了起來。

當我讀完了最後一章時,我的雙眼溼潤了,是啊,親情是無懈可擊的,青銅雖然是個啞巴,但他卻能為了葵花而講出話來,這是愛,他們畢竟一起經歷了蝗災,水災,火災.....他們畢竟克服了那麼多難關,他們在風雪中挺立,他們在飢餓中生存,他們就是青銅葵花!當村里人團結一條心面對挫折,挺成一棵樹面對苦難時,淚水從我眼中留下 。人世間所向往的愛不就是如此嗎?!想想看我們,個個豐衣足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覺得青銅葵花就是我們的榜樣,再來想想看,青銅葵花都是不幸的人,青銅是啞巴,葵花是孤兒,而我們又有爸爸又有媽媽,還整天要這個要那個,難道還不滿足嗎?珍惜現在吧,珍惜這美好的時光,也許,到以後,這種幸福就不會再發生了。

讀後,我一直在想 一個問題,奮鬥是什麼?是頑強抵抗自然災難,還是與父母“堅強”的打嘴仗?......

讀《青銅葵花》有感7

孟德斯鳩曾說:“喜愛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無聊的時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 我有許多喜愛的書。有的像一束鬱金香,沁人心鼻;有的像一輪紅日,撥開我心中的雲霧;還有的像一支畫筆,為我的生活錦上添花。而我最喜愛的書是曹文軒的一部長篇小說——曾獲《中國報》“20xx年十大好書獎”的《青銅葵花》。 全文講述了這樣一個催人淚下故事: 青銅,一個脾性古怪的鄉村野子。他五歲時,在一場大火後,他因發燒而成為了大麥地人口中的“啞巴青銅”。 葵花,一個來自城市的女孩。她的媽媽在她五歲時得病死了,她的爸爸媽媽又都是孤兒,她,這個懵懂無知的小女孩只剩下了爸爸。爸爸要去蘆葦蕩勞作,她只能跟著爸爸來到了在大麥地對面的那片一望無際的蘆葦蕩。 葵花爸爸的死,使這個無依無靠的小女孩成為了青銅家的一員。他們以兄妹相稱,一起生活了五年——從葵花七歲到葵花十二歲。在這五年中,兄妹互相幫助,互相愛護,成功地度過了眾多歷經坎坷的歲月。也就是在葵花十二歲那年命運將葵花召回了那個開滿青銅葵花的城市。 得知葵花的離去,啞巴青銅沒有哭也沒有鬧,只是坐在河邊的大草垛上眺望,這種毫無結果的眺望,在青銅吐字不清地大喊“葵花——”時停止,喊聲盤旋在大麥地的上空,最後,變成了難以終了的思念。 全文描寫了眾多“美麗的苦難”,而曹文軒本人也說“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苦難。苦難決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苦難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是一個強者。”他是想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凡能體味苦難和歡樂這兩姐妹的,方能懂得人生的價值和甜蜜。也就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個深刻的道理。 而葵花在文中之所以能屢次得到他惹不得幫助,也和大麥地人的熱心腸和愛心是緊密相連的。這是讓眾多人為之感動的原因。 這本寫苦難——大苦難,見苦難寫到深刻之處;寫美——大美,將美寫到極致;寫愛——至愛,將愛寫的充滿生機與情誼的作品便是我最喜愛的一本書——《青銅葵花》,它反映了人間珍貴的真情,聽完我對它的介紹,你也一定會喜歡它的。

讀《青銅葵花》有感8

合上書本,青銅與葵花那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令我的鼻子酸酸的。

讀完全書,令我最感到遺憾的是葵花離開了大麥地。雖然我明白葵花的離開是為了她能擁有一個好前途,只有這樣,葵花才能好好的報答養她的青銅的爸爸和媽媽;只有這樣葵花才能好好的回報她的哥哥——青銅。但是,我還是忍不住惋惜。回到城市的葵花,何時才能再會到“童年”?

書的結尾,青銅喊出了“葵花”二字,卻不知後來如何,作者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懸念。我總會想,當葵花見到會說話的青銅,她會怎樣呢?是喜極而泣,還是給青銅一個大大的擁抱呢?還是兩者都有?唔,誰也不知道呢!

全書裡,我很喜歡青銅這個角色,他詮釋了“好哥哥”這個詞。他為了葵花放棄上學機會,揹著葵花看馬戲,為葵花做“大麥地最美麗的燈”從這些事中我看出了他是一個機智勇敢、淳樸善良的鄉村男孩。

青銅,葵花,一時的相遇,永遠的情意。

讀《青銅葵花》有感9

苦到深處顯至美

——讀《青銅葵花》有感

最近,我又細讀了《青銅葵花》這本書,這是著名作家曹文軒作品。

這本書從頭到尾都滲透著苦難中的純情,讓人心酸得落淚。

故事內容是這樣的:一個男孩子叫青銅,一個女孩叫葵花。一個特別的機緣,讓他們兩個成為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可是在葵花十二歲那年,命運又召喚她回到自己原來所在的城市,從此,青銅常常遙望葵花所在的`城市……

我覺得這本書最感人的一章就是“冰項鍊”了。葵花因為要參加演出卻因為窮買不起項鍊,青銅知道後,在寒冷的冬天,從屋簷下摘下了一個個大小、形狀各異的冰稜,細心挑揀打磨,個個如樣,為葵花親手製作了一條精緻的冰項鍊。青銅沒有因為寒冷而放棄製作項鍊,手凍紅了,凍麻了,想哈一口氣取暖都不行,因為他怕暖氣融化了冰稜,而是咬緊牙關堅持著,就這樣,他努力地做好項鍊的每一個部位,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小的環節。當精心製成的項鍊在夕陽下變幻出五彩的光芒時,青銅開心地笑了,他笑得那樣燦爛。是啊,這是世界上最美的項鍊,它飽含了這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最真、最美的情愫,它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它比鑽石更絢麗。

讀到這兒,我不禁淚水漣漣,我的眼前浮現出親人們無微不至呵護我們的畫面,浮現出老師同學們鼓勵我、幫助我的一幕幕……而我呢,總是那麼不懂事,總是忽略他們無私的愛。

葵花為了省錢給奶奶治病,故意考得一塌糊塗,堅持要退學。最後奶奶跪在地上求校長,葵花才重考了一遍,這是多麼純潔的祖孫情啊! ……

掩卷沉思,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不會一帆風順,都必須經歷苦難。我們只有把挫折、苦難當成人生中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在苦難中品味真愛。就像晶瑩的“冰項鍊”,本質是水,融入的是真情,堅守的永遠是如水的澄澈。

這才是生活的美,這才是人生的真諦。

讀《青銅葵花》有感10

曹文軒的《青銅葵花》確實是不錯的小說,不論從文筆還是故事來看,《青銅葵花》讀後感350字。相比於沈從文筆下如詩如畫的湘西風景、悽美愛情,曹文軒筆下的大麥地卻有著近於透明的純純的景、純純的情。青銅是一個啞巴,葵花是一個孤兒。在一個天氣惡劣的日子裡,葵花的爸爸獻身在開滿葵花的河上;在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裡,葵花被青銅一家領回家。於是,簡單、樸素、艱苦、深刻地,他們開始了至純至真的兄妹生活。

喜歡曹文軒筆下偶爾定格的畫面,帶著點永恆感:青銅趕著水牛下河解救無助的葵花;葵花怯怯地坐在大榆樹下等大麥地的人來領養;天色漸黑時,青銅牽著牛在前,葵花坐在牛背上,爸爸媽媽揹著小包袱攙著奶奶在後,他們領葵花回家;大水過後,青銅葵花在只剩四堵牆的家裡圍困大鯉魚,水花四濺,笑聲清脆;爸爸和青銅葵花坐在新建的茅草屋頂上望著遠方,不說話;青銅幫葵花編的南瓜花燈亮在全村人眼裡,為葵花穿的冰凌項鍊閃耀著比淚花還晶瑩的光芒,給南下的葵花點亮的紙燈籠在河邊久久守望,還有那片大葵花田、那片大蘆葦地、那條清澈動人的河、那胖乎乎的野鴨與機靈的鳥。孩子的童真世界不正是世俗的我們所欲追求的永恆嗎?純的,真的,善的,美的,還有愛。

我得坦露一點的是,在看了前幾章後,我相當庸俗地把後面的故事情節想象成十幾年後兩人發展起的一段曠世唯美戀情。故事卻沒有如此發展。看完小說後,我一邊狠狠批評自己的俗氣,一邊不斷想著那出塵的青銅葵花。

在現代光怪陸離的社會裡,是否還剩有一個角落給人們的心靈盛裝純粹美?或者這樣說,人們的心靈是否還留有一個角落給自己儲存一方純美的天空?總會有的,對不?可幸我身邊的人,他們都有著青銅一般的執拗和葵花一樣的堅強,來固守心靈一塊淨土,躋身熙攘的社會。也有何不可呢?過得好不好、幸福不幸福,還真的不是看生存環境,而是看生活心境,就像青銅葵花一家--大麥地最窮的一家,也是笑聲最多的一家。

讀《青銅葵花》有感11

這是我在暑假裡看完的第一本兒小說,它的系列有很多:《細米》,《野風車》,還有《狗牙雨》等等。《青銅葵花》是曹文軒的一部長篇小說作品,他獲得了好多個文學獎。

我看了《青銅葵花》這本書了,主人公寫青銅和葵花。青銅五歲的時候得到了腦膜炎失去了說話的能力,原來他是一個說話流利的孩子。自從他生病之後,一直就不會說話,只能用手比畫著他要說什麼。我很可憐他。最後要結尾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情,青銅在草垛上摔下,摔昏了,醒來後他站起來看見了葵花,大叫一聲,葵花又喊了一聲葵花,嘎魚正巧路過這裡,他聽到了青銅的叫聲趕緊趕緊向青銅家跑一邊跑一邊大聲地鄉大麥地的人宣佈青銅會說話啦,青銅會說話啦。最後的結尾,我感覺青銅的病快要好啦,我心裡也很舒服,我為他感到高興。

青銅葵花,這本書裡有很多好詞句:第一章中第一節裡面就有一段很美的句子,它用來描寫天空,它是:一直低垂而陰沉的天空,忽然忽然飄飄然,扶搖直上,變得高遠而明亮。

文章中還有描寫人物動作的句子,它是:路很泥濘,她的鞋幾次被粘住以後,索性脫下,一隻手抓了一隻,光著腳丫子走在涼絲絲的爛泥裡。

《青銅葵花》這本書我用了兩個星期的時間把它看完了。讓我最恨的是蝗蟲把糧食吃完了。這是第三章的內容。蝗蟲真是害蟲啊。

我從書中讀到了很多優美的句子,真是一篇好文章,我推薦給大家看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