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挑戰讀後感範文

來源:才華庫 3.05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師的挑戰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的挑戰讀後感範文

教師的挑戰讀後感1

最近,我讀了《教師的挑戰》這本書,受益較多,裡面的很多案例和思考,給了我指導和啟發。其中,我對介紹一個以邊緣化兒童為中心展開課堂教學的案例印象較深。

案例講的是新瀉縣長岡市黑條國小的小林教子老師的一節算術課,題目是“比例”(六年級)。小林老師凝練的話語培育了側耳傾聽的兒童。儘管是在六年級,但很多學生還是害怕學習分數。“有一瓶840毫升稀釋的橙汁。水和橙汁的比例是5:2,水和橙汁各佔多少毫升?”在前節課上學生們把自己的解法寫在了海報紙上。學生們用了四種方法求解。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在交流了這四種方法之後,理解“比”的量的意涵與運算的意涵。小林老師詢問道:“請誰解釋一下。”幾乎所有的學生都靜靜地舉起了手。一開始,教師點名讓凌子回答,她在海報上用了最簡單的運算方法。被叫到之後,她就急急地撤了手,小聲地說“能解出來,但是解釋不了。”小林老師表態說,可以稍微等一等。這時,別的兒童就不能舉手了。這就是這個課堂的精彩之處。小林老師鼓勵她說:“在海報紙上寫著呢。去拿來看看。”在老師和同學的期待與鼓勵下,綾子同學站在黑板前開始慢條斯理地解釋起來,聲音小得像說給自己聽一樣,但卻解釋得無可挑剔,為此,她得到了老師的肯定和讚賞。

由此我不禁想到自己的課堂上,也經常出現這樣的學生,這樣的情景,這些學生膽小怯於表達,缺乏鍛鍊,聲音小得像蚊子叫一樣,在這種時候我總是很惱火,因為她的回答不能讓其他學生都聽見,覺得是在浪費我們寶貴的學習時間,總是生硬地要求她把聲音放大再說一遍,但實際並沒什麼效果,要麼她是再說了一遍,但聲音並沒放大多少,要麼她就乾脆閉起嘴巴不敢說了。而更糟糕的是,這個時候其他的學生並不是在安靜的等待和專注的傾聽,他們這時往往是迫不及待的舉手,併發出“嗯嗯”的迫切希望老師叫他們回答的聲音,在這種時候我的反應往往是請那個聲音小的學生坐下並叫另一個聲音大點的舉手同學來回答,這樣做看似改變了這種尷尬的場面,推進了教學。()但對那個膽國小生來說這不就是一個小小的打擊嗎?下次她還能大膽的舉手發言嗎?她的聲音還能越來越響亮嗎?我想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了。這裡不容忽視的一個細節是:當小林老師表態說,可以稍微等一等。這時,別的兒童就不能舉手了。之所以說這就是這個課堂的精彩之處,是因為其他學生不能舉手了,就迫使他們轉向對那個膽小同學的期待和聆聽,這正是對那個膽小同學最好的鼓勵啊,在這種情況下,她才有可能大膽的表達。我們的課堂上要想照顧好這樣的邊緣化兒童,除了要給他們以尊重、寬容和耐心之外,也要動腦、用心制定好合適的課堂規則,讓這些規則來輔助我們真正地達成目標。

教師的挑戰讀後感2

哲學上講:主觀和客觀相統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論就是正確的認識,如果落後於當時的實際,條件成熟了還不去做某種事,一般叫右傾保守主義。細細品讀《教師的挑戰》一書,聯想起自己平時教學中的點點滴滴,我不由地進行了反思,自己是不是也右傾了,保守了。

就像一個溺愛孩子的母親,課堂上,我們什麼都要詳細講解,講得明確而又實在,以至於學生的`思維空間都被教師的指導所填滿,學生的靈氣都被教師的才氣所抑制了,最終,封殺了學生的創造思維,“勤教師教出了笨學生。”

其實,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上教學的一切目的歸根究底是為了學生的學習。作為老師,我們要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潛能,盡最大所能去挖掘學生的潛能,變被動為主動,讓主動引領學生的一切學。因為主動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習效率。

研究表明,主動學習的效率是被動學習的四倍到十倍以上,這是因為對於主動學習者而言,學習的過程是一個探究的過程,他總是處於亢奮的狀態,因而膽大心細,注意搜尋和分析資訊之間的共同點和差異,遇到困難時,他會調動全身的細胞來尋求突破的契機。

在教學《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時,我也充分地體會到了這一點,教學時不管我如何設計,如何啟發,從小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們就是無法真正體悟到二小的勇敢,故事的感人。於是在另一班我換了種教法,放手讓學生讀課文,在初步瞭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靜靜地欣賞同名歌曲,結果一曲方罷,很多同學已是淚花閃閃,問及此刻的感受,孩子們都說感動得只想哭,這時,我順勢讓學生結合課文來說說感動的原因,孩子們個個躍躍欲試,紛紛跳入了我事先預設好的陷阱。整節課沒有了我的滔滔不絕,取而代之的是孩子們如林的小手,發光的小臉,教學效果出奇的好。

這些都向我們明確了一點,教學時,我們有必要充分相信學生的天分,學生自己通過讀書或思考能感知的內容和理解的問題,教師退而不講;只在在學生困惑、難於理解的地方,四兩撥千斤地進行適當梳理、補充。課堂上,去除多餘的講解,多餘的提問,把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實實在在幫助學生掌握解決矛盾的方法,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由掌握由“學會”走入“會學”的必然王國。

相信學生的潛能,不僅僅是表現在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還體現在當學生學習陷入短路時,教師要學會期待。

期待包含著教師對學生的尊重、信任和寬容,可以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並且帶來課堂教學的生動和有趣。課堂上,學生精彩的表現與教師熱切的期待是密不可分的,期待是過程,精彩是結果。

課堂上,我們有時總是追求表面的流暢,當提出問題後,從內心希望回答問題的學生少出錯、不出錯,最好能直奔主題節省時間。遇到有人來聽課,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學生回答不上來或有困難時,我們就不那麼沉穩了,顯得有些急躁,不願意等待,或催促,或換人回答,還有甚者自問自答,學生哪有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呢?精彩也就無處可現。

我們看到一些課堂實錄中,那些大師們的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都是那麼的氣定神閒。課堂上說的每句話,看似信手拈來,實則寓意無窮,沒有一句是贅言,即使學生的理解與老師有了本質上的區別,老師也能循循善誘,顧左右而不言他,最終達到異曲同工之美妙境界。

每個學生就是一座寶藏,那裡有源源不斷的能量等著你去挖。相信你的學生,你會發現教育的確是件痛並快樂的事情。

教師的挑戰讀後感3

佐藤學教授在《教師的挑戰》一書中提到的教師活動的核心——傾聽,讓我印象深刻。在佐藤教授觀摩的大量生動課堂中,佐藤學先生髮現這些教師都是善於傾聽學生意見的。

這些教師之所以能找到應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各種狀況其祕密在於兩個應對原理。首先,教師的應對是以“傾聽”為核心的,完整地接納每一個兒童的想法。其次,在教學中尊重每一個兒童的尊嚴。

反觀自己的教學,我自己往往會經常陷入這樣一個陷阱———關注於把好的發言串聯起來展開教學而忽視與課堂無關的發言。而佐藤教授在觀摩濱野老師的課中發現濱野老師的應對是截然不同的,他不拘泥於好的發言,而是對所有兒童的發言都寄予信賴和期待。正因為如此地尊重每一個孩子,他在教學中才能夠創造出新的境界:孩子們輕鬆地參與、自由地交流思考,這種自由的交流又產生了許多豐富的串聯。此外教師在傾聽學生的同時將這一習慣傳遞給了學生,漸漸地孩子們也養成了傾聽的好習慣,在傾聽中發現問題,在傾聽中解決困惑。

佐藤學先生強調在教學中教師工作的中心在於傾聽、串聯、反芻。教師在教學中將教材與學生串聯起來,把一個學生同其他學生串聯起來,把一種知識和其他知識串聯起來,把課堂知識和生活實踐串聯起來。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許多的串聯會被老師的糾正、提問等切斷,發言與發言之間沒有連貫。而反芻的活動更容易被忽略。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記憶等都存在差異。

在教學中老師不應該一直教授新的知識,只關注一些優等生,而應該注重新舊知識的串聯,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在自己的教學中,我經常會利用課前的5分鐘時間讓孩子們進行對話練習,內容就是前一階段課本上的知識點,學生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話題進行操練,每次保證三分之一的孩子能輪到,這樣降低了難度、保證了操練面,一些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也能自信地發言。

總之,教師要處理好傾聽、串聯、反芻這三者的關係,側耳傾聽每個學生的聲音,關注串聯和反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