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的藝術》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2.55W

核心摘要:從基本的溝通理論到層層推進輔助閱讀的七大專欄,讓人在趣味閱讀中迅速理解、掌握、運用這些技巧。即便是一個不善溝通的人,也能隨著那些簡單實用的步驟找到走出溝通困境的方法。

《溝通的藝術》讀後感

自從拿到《溝通的藝術》(插圖修訂第14版)後,我已經讀了兩遍。第一遍有些囫圇吞棗,被書中的各種專欄、漫畫、插圖和影評吸引走了注意。第二遍較為認真地閱讀了內容,做了筆記,碰巧身邊發生了兩件小事,讓我決定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

事件一:一個多月以前,因工作要求我有幸替一位國外學者校對他的稿子。由於稿件內容較長,要分為好幾次進行,且我在讀書期間就已聽聞這位學者的大名,為了迅速取得他的認可,我花了很多精力修改,以至於改動一個標點符號,都要用批註解釋一下修改的原因。一開始我很擔心自己的行為過於直接,有可能冒犯他,但他的回覆打消了我的顧慮,他說他十分贊同我的修改。得到了他的認可,放心的同時,我也更“大膽”了些。直到上個星期,他在傳送給我關於第三部分修改的回覆中,如此寫道:“X博士,你好!我同意幾乎所有的修改,你做得很好。”雖然他一如既往地肯定了我的工作,但“博士”這個陌生的稱呼聽起來卻格外刺耳。首先,我們來往過十幾次郵件,之前他都直接稱呼我的名字,為何這次突然加了“博士”二字?其次,第一次見面時他已經問過我的學歷了,他知道我不是博士學歷,又何故如此稱呼?是開玩笑,還是他不滿意我的自作主張?這讓我有些不知所措。想寫封郵件確認一下他的言外之意,又感覺自己沒有資格質問對方;想無視這封郵件,卻無視不了心裡的'疙瘩。

事件二:因為我從事文字工作,每天的工作強度也不小,一到週末就喜歡睡懶覺。可我物件偏偏是一位有假期的老師,一到週末就試圖拉著我出去玩。我心理不樂意了:你放寒假每天都可以休息,不在乎週末,那我呢?我只有週末可以睡個懶覺,還要被你剝奪,一點也不為我著想。他也有他的理由:睡多了不僅對身體不好,而且還會越睡越累,出去運動才能真正減緩身心疲勞。我承認他說得有道理,也勉強出去過兩次,但回來後唯一的想法是週末沒了,明天要早起上班。這種負面的想法彷彿進一步加重了身體的疲勞感,工作效率也隨之降低。接下來的週末我說什麼也不願意出去了,兩個人倒沒有吵起來,但我們話裡話外還是試圖用自己的想法來說服對方,結果陷入了冷戰。

也許是因為我這段期間正好讀了《溝通的藝術》,在我不知所措的時候,隱隱感覺在書中讀過相似的內容,沒想到再拿起書翻了翻,竟然真的解決了這兩個揪在我心裡的疙瘩。

當我猶豫要不要給那位學者發郵件的時候,第三章第四節“知覺檢核”部分的第一句話就打消了我的顧慮。這句話是:“如果我們一廂情願地認定我們對事情的解釋就是事實,恐怕會產生很多嚴重的人際困境。”(第114頁)我和那位學者的合作還沒有結束,我也不希望自己因為有所顧慮而在工作上打折扣,所以我按照書中的步驟,給他發了封郵件:“老師,您好!您在上一封郵件中突然稱呼我為‘博士’(行為),是不是因為我自作主張的修改讓您生氣了?希望您知道我並無惡意,只是我對這個領域的知識不足,所以更謹慎了一些(第一種詮釋)。或者您只是開玩笑,因為您在正文的內容中還是對我的工作給予了肯定(第二種詮釋)。我希望瞭解您的真實想法,因為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請求澄清)”[括號裡的內容是按照書中的步驟另行標註的]後來那位學者很快給予了回覆,他說他並無其他的意思,因為校改那份稿子要翻閱大量資料,很辛苦,他認為我對該領域的瞭解比很多人要好,所以才如此稱呼。如此,我心中的猜疑、不安和顧慮也都被打消了。

雖然這只是一件小事,但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工作中很少會遇到一件一下子壓垮一個人的大事,讓人難以忍受的工作壓力往往由一件件小事積累起來,學會從小處排遣壓力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是非常重要和有利的。生活,或者說伴侶的相處之道又何嘗不是如此。

在冷戰過程中,我又找到書中有關“枕頭法”的步驟,整理了兩個人的想法。之前,我和他都停留在“我對你錯”立場一上,雖然也試圖站在立場二“你對我錯”上理解對方,但顯然“我對”的想法還是要超過“你對”。因為沒有進一步思考雙方錯在哪,想法不全面,於是陷入了僵局。反思過後我不得不承認,在睡懶覺的問題上,我先是錯在貪睡沒有剋制,明知睡太久也會頭疼,還是習慣作祟;其次,如果真不想出去,就應該明確拒絕他,表面上接受了,內心卻不接受,結果休息沒休息好,玩也沒玩好,還累積了更多的不滿。至於他一是錯在不理解我的生活習慣,二是試圖一下子改變我的生活作息。考慮完“雙方都對,雙方都錯”的立場三後,立場四“這件事其實不重要”更是讓我冷靜下來。平日上班,我們兩個相處的時間很少,週末我還要一個人睡懶覺,確實太不顧及他的感受了。出不出去玩或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分享活動可以增加彼此相處時間的品質(見第九章“愛的語言”一節),至少從他(或者說大部分男性)的角度是這麼想的。(女性則以自我坦露來判斷兩人的親密感,見第二章“自我坦露”和第九章“關係中的親密”等內容。)分析清楚兩人的問題後,結合十一章有關“合作(雙贏)”的內容,我們討論出了兩個解決方案:一、週六日兩天上午我睡懶覺,下午和他出去運動;二、週六或週日,一天出去運動,一天在家睡懶覺。考慮之後,我選擇週六出去運動,週日休息。因為是我自己的選擇,再出去的心態也不一樣了。

正是因為有了這兩次切身體會,我更想把這本《溝通的藝術》推薦給其他讀者。當然,書中所介紹的溝通技巧遠不只如此。從基本的溝通理論到層層推進輔助閱讀的七大專欄,讓人在趣味閱讀中迅速理解、掌握、運用這些技巧。即便是一個不善溝通的人,也能隨著那些簡單實用的步驟找到走出溝通困境的方法。我很喜歡出版後記中的一句話“通過改善‘你’的溝通進而改變‘你’的生活”,對於想要購買或者閱讀這本書的人來說,或多或少都對改善自己的溝通能力和技巧充滿著期待,而這本書確實能滿足你的期待。此書在國外出版到第14版,國內於2010年和2016年引進出版了中文第12版和插圖修訂第14版,且兩個版本在豆瓣上的評分都不錯,這些都說明了此書在讀者中的口碑。無論結構編排還是內容設定,都是相當紮實的一本書。誠然,這本書也有缺點,個人認為關於性別和跨文化的內容有一些重複,但仍不失為一本好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