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可以這樣做教師》教師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2.66W

再讀《今天,可以這樣做教師》,我讀出了“簡”。

《今天,可以這樣做教師》教師讀後感

看《開學了,我能做些什麼》,李鎮西的話發人深省:教育本不復雜,是一些懷揣不可告人目的的人將它搞得複雜了,因為越複雜,他們就越有解釋的話語權,並藉此實現那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他認為:一個孩子,一個日子,就是最真實的教育。真實的教育多簡,我們應該簡單,我們普通老百姓能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呢,我們只是不真實了。

讀《課堂上,我是這樣教學的》,真正的教學大師餘映潮認為成功的教學創意的設計首推“簡化教學頭緒,優化教學內容”。

他這是簡字當頭。

李成良經常拿褲子和筷子做比喻解釋自己的`“懶教師的高效懶課”,在他看來,傳統的褲子,兩個褲腿一條帶。不論男女、胖瘦、年輕、年老都可以穿,是最簡單、最實用也是最靈巧的,就是少了些時髦。還有中國傳統的進食工具——筷子,兩根小棒,簡單實用,比那些複雜的刀叉什麼的靈巧多了。褲子和筷子如此,課堂練習也如此,不要搞花哨的噱頭,要簡便,在實用性上下足功夫,讓學生做到舉一反三,學生省事,老師也省事。

他的“懶”乃“簡”也。我們的課堂教學現在仍然雲裡霧裡、東一榔頭西一棍子的,該簡簡了。

想《在我眼裡,沒有“差生”》裡的雷夫,他是一個常人,他對工作的投入像我們許多優秀的教師一樣,直接表現為時間上的投入。人的生命由時間所組成,對工作不計時間的投入才是真正的生命的投入。

常人優秀,源於時間的投入,真是太簡單了。我們不優秀,原來只是時間未投入,這真讓人汗顏呀。

思《一個教師,到底能走多遠》裡魏書生的“堅守常識”。他常說:“我根本沒有新的東西,我的根、本都是守住常識”。你想讓學生學習,你就要想辦法讓學生心理舒坦,自己想學。在他看來,這不是什麼高深的道理,這就是一個常識。與眾多教育名人不同的是,魏書生即使暢談“改革創新”,念念不忘的還是“守住常識”。兩千多年以前孔老夫子說過的話,被他認定為萬能不變的鐵律,整新詞兒、“掀高潮”被他說成來回折騰。這是一個不缺看似深刻的真理以及空洞無根的高見的社會,我們缺少的,恰恰是常識,是源於日常生活,在我們身邊支配我們日常行為,支配社會運轉的常識。我們也不缺少動輒滿口新詞的教師,獨獨缺少能將那些最接地氣的常識在實踐中紮紮實實貫徹下來的教師。

“堅守常識”是“中國教育永遠的神話”,簡直太簡了。我們也該追求一種“當時只道是平常”的感覺吧,畢竟回首所有成功者走過的路,都難免有一種“當時只道是平常”的感覺。

悟《教師,你對學生的影響有多大》,四位教師的故事讓我們明白,好教師總是能在不經意間,用自己的言行成就學生的一生……

我們教師就是幹“言行”這活的,簡單,我再多說恐怕得有人拍磚頭、扔鞋子,不敢再說了,走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