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讀後感(通用18篇)

來源:才華庫 2.74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水滸傳讀後感(通用1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水滸傳讀後感(通用18篇)

水滸傳讀後感1

《水滸傳》故事情節曲折搞笑,事態的變化常常讓人意想不到。

認真品讀《水滸傳》,才能感受到梁山好漢的“忠孝義”。

孝:梁山英雄身上不缺乏對父母的孝。李逵思母心切,便回家背老母,沒想到母親卻被老虎給吃了,李逵怒殺四虎。這是危險呀,是對母親的孝給了他力量。還有當武松得知武大郎是被潘金蓮毒害的,為了替哥哥報仇,於是就割下潘金蓮的狗頭,掏出其五臟六腑,殺了西門慶,獲罪被流放孟州,也在所不惜。

忠:他們有對國家社會忠心。宋江寧願死也不願意讓李逵造反,李逵幾次想起兵造反,都被他阻止了。寧可朝廷負他,他忠心不負朝廷。這是“忠”還有林沖的妻子被高俅的兒子欺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

義:為了朋友兄弟,赴湯蹈火,捨命相助、同生共死。何其偉大的“義”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於登天。而梁山好漢個個義膽包天。

《水滸傳》讓人過目不忘的就是英雄們的“忠孝義”,使我強烈地感受到了古代英雄豪邁的氣概和性格。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文學名著。

水滸傳讀後感2

這幾天,我 讀了一本關於英雄豪傑的書。這本書就是四大名著的 水滸傳。這本書講 的 是一百零八個好漢因走投無路而上了 水泊梁山的 故事。

在一百零八將中我 最喜歡的是長著滿臉鬍子,面板黝黑的李奎。他個性非常暴躁,而且驍勇好戰,手拿雙板斧,人稱黑旋風。我喜歡他的 原因是因為他很孝順。

有一天,李奎要接他的母親去梁山上安享晚年,可他的母親要喝水,於是他就去找水,回來的時候卻看不見他的母親了,李奎找啊找,到了一個山洞前看見兩隻虎仔在吃他母親的腿於是就殺了它們。接著從山洞裡又衝出來一隻張著血盆大嘴的 母虎。母虎張牙舞爪,李奎一點也不怕。拿起板斧砍向了母虎。母虎死後李奎哭著把他的 母親埋葬了。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我應該向李奎學習,孝順自己的媽媽。

水滸傳讀後感3

《水滸傳》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與《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齊名,足以說明這本書的歷史地位了。雖然我對江湖義氣的《水滸傳》不是十分的感冒,不過其它三本名著我都已經度過,因此我決定要一睹《水滸傳》的風采,讓自己能夠在讀書中找到樂趣,我相信自己是可以將這本書吃透的,只要我認真去讀。

令我最佩服的就是作者在描寫兩方交戰時的高超技巧。就拿楊志和索超在大名府的那場比武來說吧。不談兩人的盔甲武器,也不談雙方打鬥的場面,單是兩人的馬,作者就寫得活靈活現。索超的馬“色按庚辛,彷彿南山白額虎;毛堆膩粉,如同北海玉麒麟。”而楊志的馬“駿分火焰,尾擺朝霞,渾身亂掃胭脂,兩耳對攢紅葉。”作者觀察細緻入微,雖然在這裡只用了比喻的手法,但在描寫楊志的馬時卻用了四種不同的物來比喻馬全身不同的紅,使人覺得可信、真實,足可見作者技巧的巧妙。

除了看,當然也要思考,我思來想去,就是一個問題不大清楚,那就是何為好漢?一個人的好與壞是由法律、真理來判斷的,那書中所謂的好漢是以什麼為標準的呢?武松,他為兄報仇,殺了嫂嫂與西門慶,那是兄弟情深,也就算了。可他血濺鴛鴦樓,把氣撒到了別人身上,連在張都監家看馬的也被他莫名奇妙地殺了。這看馬的老頭與武松無怨無仇,連面都沒見幾回,有什麼理由殺他?就因為他幫張都監看馬?武松見孔亮喝酒吃雞,自己只有熟菜,便打跑他,自己霸佔了,這也能稱作好漢?想著想著,倒也想出了幾分道理。以前,人們把“義”看得特別重,史進不就看在朱武和楊春重義氣上,放了陳達嗎?如今,做事都得依法律,如果也學他們一樣,反而會害了別人。因此,時代變了,人的觀念變了,我們只能用欣賞的角度去看這本書,萬萬不可把它當成教科書。

全書以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為主要題材,主要講了一百零八個好漢因為各種原因上了梁山泊,成為當時朝廷的一大心病,在朝廷幾次攻打未果後,接受了招安,並幫助朝廷徵遼、平王慶、平田虎、平方臘,最後僅剩二十餘人。由於朝廷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勞,部分剩下受封賞的好漢被害得丟官或被害死。

讀完這本書,讓我記憶最深刻的還是經典的武松打虎的片段。武松喝了十多碗酒之後,不聽店家的勸說,堅持要上有老虎的山崗。武松的不怕困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令我十分佩服。我們想想,我們在學習生活中是否也應該向武松學習他的不怕困難呢?記得七年級的第一個學期,我參加了奧數班。奧數班的老師叫我們每個星期做一套往年的“希望杯”數學競賽的題目。前幾個星期還是把題目一道一道很認真地看過,細心地解出來,雖然有一些題認真想過,但還是解不出來。但是到後來的星期,我越做越不耐煩,看到那些難題,就不想做了。所以導致我沒能進入到今年這一屆希望杯的決賽。

唉!真可惜。都是因為我遇到困難就退縮,不能克服困難。如果我能不怕困難,堅持到底,或許就能進入決賽。所以,我一定要培養自己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勇敢面對困難。這本書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吧。這是四大名著中的一本書,這本書的作者名字叫施耐彥。在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知識,當然,我也認識很多英雄好漢。

在這些英雄好漢中,我最敬佩花榮和李逵,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花榮被人稱為小李廣,他的箭術十分高強,他射出的箭支支都中,之所以被人稱為小李廣,因此花榮為宋江立下汗馬功勞。李逵面板黑黑的,脾氣十分暴躁,力氣很大,說話也很大聲。李逵有一身高強的武藝,他一隻手拿一隻板斧,當敵人殺過來的時候,他就用板斧砍死了很多敵人。水滸傳有很多則故事,有魯智深大鬧野豬林,景陽岡武松打虎等精彩故事。

我在讀完《水滸傳》之後,我還到網上準備一睹《水滸傳》的電影,我想看看《水滸傳》的電影是不是拍的和讀的一樣好。在我讀了很多的典故之後,我認為自己可以將書中的主要人物都認識清楚了,我相信只要在你讀了這本書之後,和你看了電視、電影之後你就會知道了。

水滸傳讀後感4

水滸傳,原名《忠義水滸傳》,是一部記述了以宋代農民起義為主題的長篇小說。作者施耐庵通過對梁山泊好漢一百單八人的細緻刻畫,綴以令人為之一震的氣概描寫,不僅令人感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字裡行間更透露出作者對宋朝當時皇帝的昏庸無能以及對倭臣一再遷就的氣憤,對宋江等人的讚揚更是溢於言表。

縱橫全書,作者巧妙地將倭臣高俅等人欺君罔上的醜惡行徑與宋江等人一心欲被招安卻無路可投國的處境構成呼應。貫穿全文令我不禁為之變色的正是身居高職的高俅高太尉,原本只是一個浮浪破落戶子弟,只因踢得一手好氣球,時來運轉被年幼的端王相中,經一路提拔他做上了太尉。但此人卻全無仁義禮智,信行亦不足相提。在梁山泊實力日益強盛的時候,為了自己所謂的“一心報國,為國除害”,全然不顧其他朝臣審時度勢的招安一策。

恰逢大宋正抗擊著遼國的入侵,邊境正處於節節敗退,頹如朽牆般的戰況,高俅卻不顧軍人死活,一面將這些告急文書押定不發,一面調集了各州的軍馬,分八路徵進梁山泊,結果卻由於不做好戰前準備,一心只急於求成,卻被梁山泊的軍隊反殺,連高太尉本人也被擒入水泊中。當他被放回京城之後,卻違背了當初答應宋江勸說朝廷詔安的所謂“誓言”。即使在招安以後宋江等殘餘將領功成名就後,為了逃避“被嘲笑”,竟不惜對他們痛下殺手。其景可嘆,其性可惡!

相比之下,又一成鮮明對比的人物就是宋江。作為梁山泊的頭領,他卻無時無刻不在為與之相敵的大宋國。當他聽到抗戰前線兵馬損兵折將時,真可謂是痛心疾首!即使在歸國後,在他被害臨死前,為了阻止兄弟李逵造反,寧願與他一同赴死,也不願讓他為了自己一人之生死而起兵造反大宋國。這樣的仁義,這樣的豪氣,又能由誰可比擬!

《水滸傳》作為一本富有歷史色彩的長篇小說,若是為了所謂的朝廷所謂的“鎮壓暴民”便將宋江扣上不義的帽子,這樣的構思未必略顯粗糙。宋江等人處在當時局勢動盪,強賊四起的混亂時代,家將破,國將亡,原本能夠安居樂業的官員遭到奸臣迫害,妻子離散,自己也被刺配到遠惡軍州。正是有家難投,有國難報之時。況且作為下層人民的起義,保留部分歷史色彩我認為是不可或缺的。試想,如果峰迴路轉時,朝廷成功的鎮壓了梁山泊的軍隊,並如高俅所願般將它們打入死囚牢,如此國之害已被剿除,可真正的大害——朝廷中的倭臣卻仍未被消滅。當他們面對比自己強上數倍的遼國軍隊,又將該何去何從?

《忠義水滸傳》,所謂“忠義”二字,形於心而發於行者也。這份寥寥而近百萬字的文學鉅著,唯有這二字力透紙背,入木三分。就似那範先生在《岳陽樓記》所抒發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般,總會在世人的身後“憂其民”,“憂其君”。這亦不是所謂的“盡忠報國”?又何嘗不是“死得其所”!

水滸傳讀後感5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是我最愛的書之一。它講述了一百零八位好漢從被逼上梁山落草為寇,到宋江招安,南征北戰死傷無計,最後被奸人所害被毒酒賜死,剩下的也隱居了。

其中我最喜歡的好漢是,宋江和林沖。宋江一門心思的正直為國,他為人友善,大氣不拘小節。不計較李奎好賭,還借給他錢。雖說他有些唐僧一樣的一根筋,但正直的心讓我很佩服。林沖,是一個勇敢正直的人,他一而再再而三的選擇去伏法律,但看到世道的黑暗之後他不再相信朝廷了。

我覺得最好笑的好漢,一定是李逵了。他大大咧咧,做事不顧後果,但他重情重義。他到處闖禍,他做事不計後果不考慮的習慣造成了他一次又一次的惹事,救宋江時別人都說,別傷人把官兵就好,但李逵一股腦往前殺。有種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感覺,但他重情重義為兄弟不顧一切的義氣讓我佩服。他的毛病也帶來了後果。他在帶老母親回梁山時因為走小路,再去找水喝時老母親因為瞎了所以被老虎吃了。李逵是萬分後悔把老虎一窩全殺了。

這本書最為人知的一個片段也就是武松打虎了。武松在景陽岡打虎,三碗不過崗。這都是大家熟悉的詞語。武松是一個勇敢,面對困難無所畏懼的人。面對老虎很快站定,冷靜應對。

這本書最大的轉折點,就是招安。自從宋江招安之後,這支隊伍的性質發生了改變,從正義的反賊成了朝廷的正規軍。但兄弟們也在一次一次的戰爭中死去。我一開始不理解為什麼這麼做,但瞭解宋江之後,我覺得這對於宋江來說這可能是一種固執的相信自己可以改變,其實所有人都知道官場黑暗。但宋江一味相信正道。但他這種信念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水滸傳讀後感6

最近,我認真研讀了《水滸傳》這本盛傳不衰的經典之作。《水滸傳》這本書又名《忠義水滸傳》,全書無處不體現忠義二字,這其中有對哥哥的“忠”,例如武松;有對母親的“忠”,例如李逵;有對主人的“忠”,例如燕青……我在此說的是宋江的忠,一種對朝廷的忠。我認為這是一種錯誤的忠義。

自晁蓋中箭身亡後,宋江便把梁山泊“聚義廳”改成了“忠義堂”。當他坐上頭把交椅後,他的忠義就演變成招安的路線。

首先,我們不妨從招安的背景思考。當時朝廷昏暗至極,宋徽宗是非難辯,高俅等奸臣當道,全書無處不體現這黑暗朝廷的可笑。在第二回書中,宋徽宗僅憑高俅能踢得一腳好足球,就把高俅升做太尉。太尉是掌管軍事的最高官員,這足以體現皇帝不懂用人,毫無政治才幹。而那高俅品德低下,第八回到第十回中,講述忠臣林沖本是八十萬禁軍教頭,高俅的外甥喜歡林沖之妻,為了能得到林沖的妻子,高俅一次次加以陷害,林沖被逼得走投無路,只得上梁山。一個國家的重臣盡為幹羞恥之事而顛倒黑白,迫害忠臣,更足以見得朝廷的腐敗。如此不講正義的集團,如何能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這樂而樂”?梁山好漢歸順朝廷後,除了服從黑暗權力,別無選擇,這不正違背了水滸好漢替天行道的初衷嗎?

我們再從故事情節中分析朝廷提出招安的原因。當梁山泊好漢全夥聚集時,朝廷中所持態度是武力解決,先後派了樞密使童貫和太尉高俅率領百萬大軍清剿梁山泊,這些官兵被梁山泊大軍殺得落花流水,慘敗回朝。身為四大奸臣的兩個人童貫和高俅受此屈辱,哪會就此罷休,既然在好漢家門口吃敗仗,那麼他們就尋思把好漢招入朝中,佔有主動管理權,一旦入朝,梁山好漢就得聽上級指令,不容反抗。於是他們利用招安作為緩兵之計,打算日後再報此屈辱。這樣的一次招安,其間有多少誠意?其中又有多少陰謀?可惜宋江不能認識到這一點,這與宋江出身官場,祖輩都是忠於朝廷之人,從小就接受教育,不能反朝廷,反朝廷就是玷汙家族的思想有關。假設這次招安是一件禮物,那麼招安的行動只是一層簡單的包裝紙罷了,而裡面藏得嚴嚴實實的是奸臣們迫害好漢的險惡用心。最後的幾回中,宋江、盧俊義都被四大奸臣迫害致死。事實證明這是一次失敗的招安,這樣的招安根本不是從國家利益出發,只是奸臣為了自身利益消滅異己。

最後,我們分析一下招安後梁山好漢幹了些什麼。招安後,朝廷以“有軍功才能入朝”為由,讓他們先去攻打遼和河北田虎,在勝利歸來後,朝廷沒有讓他們休息,而是派他們去打王慶,最後攻打方臘。想想他們打的是什麼人?不是敵!這些集團都是替天行道、反黑暗朝廷之人!攻打他們,把他們全滅了後,黑暗的朝廷沒有了憂慮,這豈不是在幫黑暗的朝廷?這樣的做法對百姓幾乎沒有一點好處,這不是又違背了要扶濟百姓的信念嗎?這樣的忠義是沒有原則的、錯誤的。

忠,應該忠的是正義,是國家,是百姓!梁山泊好漢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可最後卻歸順了這個黑暗的朝廷。奸臣當道,好漢們又如何為國家富強、百姓安居效力?在我看來,是宋江錯誤而固執的忠,斷送了自己,斷送了一百零八將,斷送了梁山泊曾經的輝煌。梁山泊起義失敗的最大原因就在於這個領導者的錯誤觀念與決策。

作為中學生,我將用努力學習的實際行動來體現對祖國的忠。其實在我們這個和平民主的時代,我們對社會對國家的忠就是盡好自己的一份責任,讓社會和諧運轉,百姓安居。

水滸傳讀後感7

《水滸傳》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施耐庵。《水滸傳》這本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最後梁山英雄滅了方臘,卻遭奸臣謀害的故事。

讀完全書,我記憶猶新的是“北七星智取生辰綱。”這個故事的精華就是一個“智”字。被罷了官的楊志,好不容易獲得了樑中書的信任,被派去運送生辰綱。有了上一次的教訓,楊志一路小心翼翼,還走小道,並加強防護,但吳用派人多出打聽,對他的行蹤瞭如指掌,他在小路上設下埋伏,還和白勝等人演了一場戲,把楊志他們迷暈,運走生辰綱。

“北七星智取生辰綱”淋漓盡致的體現了吳用的聰明才智,在晁蓋的的帶領下,他們成功劫走生辰綱,這讓很多綠林英雄拍手稱讚的大事,因為這是很多人想幹而不敢幹的事。我也很佩服他們。

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中,我最喜歡吳學究吳用,人送外號“智多星。”梁山所有的軍事行動幾乎都是他一手策劃的。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在生活中我要象吳用一樣做一個善於思考、辯明是非的人。

水滸傳讀後感8

《水滸傳》的作者叫施耐庵,全書主要講了以宋江為首的起義者從發生到失敗的整個過程。揭露了當時黑暗社會的腐敗,以及統治階級的種種惡行,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偉大和勇敢。書中描寫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勇猛的林沖,粗狂的魯智深,打虎英雄武松,等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他們被逼上梁山為民除害,但還是被昏庸的朝廷認為是土匪草寇,他們一個個都很勇敢,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和當時的統治者們抗爭到底。

在眾多的英雄人物中,我最喜歡的是打虎英雄武松,他英雄氣概,勇敢無畏,在喝了十八碗酒之後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上了景陽岡遇到一隻“大蟲”併成功將它打死。

這本書讓我感受到在古代封建王朝統治下,處處都是腐敗和黑暗,也被這些水滸英雄們敢於和黑暗勢力作鬥爭的這種精神所感動。更為我們能生活在新社會,新中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水滸傳讀後感9

今天我讀了《水滸傳》這本書知道了裡面講述了一百零八個梁山好漢,他們從到受到朝廷招見,再到破遼兵,遭到謀害,從此失敗的英雄故事。讀完這本書,給我腦海裡留下了兩個字:忠,義。

忠是指好漢們對自己的國家,對自己的親人,朋友等盡心盡力。宋江在利誘,迫害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其中有一個例子:林沖被逼上梁山後,他的妻子對高俅之子的屈辱,寧死不屈,最後上吊自殺,這就是忠。我們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做到了忠,但是,但幾乎沒有人能夠做到義。其中這個義字,包括了很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皆為兄弟,他們為朋友赴湯蹈火,兩面插刀,就只為了義,他們為人民除暴安良,消滅惡派也為一個義。由此可見,一個義,是先要有忠在會有義,況且要達到義有時要用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幫老人過馬路幾乎人人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水火之中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義,可以想象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的人,就是一個高尚品德的人。古往今來有許多英雄好漢,捨生取義,捨己為人。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正義他們可以不顧生命,因為他們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得用生命去奮鬥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消失,奮鬥的激情已經被摧毀,只是他性格被一些醜惡的東西消化了。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格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衝突,甚至搞出過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這就是義。

一個人,必須要忠義相間,這才能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水滸傳讀後感10

今日讀完了水滸傳,掩卷沉思,不禁感慨萬千。為裡面的人物的命運嘆息。

水滸一百零八個好漢,個個都被逼上梁山,深感宋江義重,皆留下來效忠宋江,之後受招安後,破大遼,收田虎、王慶、方臘等賊人。從破大遼一百零八個人個個生還到最終收方臘只剩三十六個,最終面見皇上的也僅有二十七個。可是他們為國家換來太平後,朝廷卻奸臣當道,最終個個都死了,神聚蓼兒窪。

宋江等人的命運是悲慘的,可這一百零八人中也有不少到最終得以安享天年的。比如公孫勝、李俊、武松、柴進等。他們大都是在完成大業後,急流勇退,沒有做官,不受奸臣迫害,以致他們都歡樂的、舒心地生活著。相比起宋江、盧俊義他們都被藥酒害死,他們的命運不就好很多了。其實人生需要的也是這種能夠急流勇退的精神。

水滸傳讀後感:急流勇退,需要的是對功名利祿的'捨棄,對平靜生活的嚮往,還要有自知之明,明白當前局勢,明白該退時就退,明白退一步海闊天空。而有的人在最高點卻不退下來以致於喪失生命。韓信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劉邦的天下大部分都是韓信打下的,可是韓信的功勞實在是太大了,功高震主,最終被呂后殺害,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這邊就不一一指出了。

而適時的退卻卻能讓自我獲得更多。張良大力輔佐劉邦,為劉邦完成統一大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劉邦稱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當天下已定,四海歸心時,也正是他該享受容華富貴的時候了,可是,在劉邦預備賜予他五千戶時,張良卻斷然拒絕,放棄功名利祿,請求作一個小小的留侯。他曾說道:“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傳說中的仙人)遊。”他看到帝業建成後君臣之間的“難處”,欲從“虛詭”逃脫殘酷的社會現實,欲以退讓來避免重複歷史的杯具。事實的確如此,隨著劉邦皇位的漸次穩固,張良逐步從“帝者師”退居“帝者賓”的地位,遵循著可有可無、時進時止的處事準則。在漢初消滅異姓王侯的殘酷鬥爭中,張良極少參與謀劃。在西漢皇室的明爭暗鬥中,張良也恪守“疏不間親”的遺訓。功成身退,是張良的選擇,儘管身後投來的是驚異的目光,但事實證實,他的選擇是對的,“狡兔死,獵狗烹”,不久,韓信被斬,彭越被殺,而張良得以保全。他放棄了暫時的功名,安享晚年,張良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流傳百世,千古流芳。

讀後感:可見急流勇退是多麼有聰明的一個選擇啊,物極必反,當人們在最高處的時候適時地退下來,不僅僅不會對個人的利益有影響還會讓自我的生活更完美。

水滸傳讀後感11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明朝的施耐庵和羅貫中合作的一部鉅作。書中的故事反映了宋王朝的黑暗,同時也創造出了許多的英雄人物,比如“青面獸”楊志、“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花和尚”魯智深。

“花和尚”魯智深見義勇為,很仗義,還樂於助人。他曾在渭州地界仗義地救了金翠蓮,然後,魯智深聽了金翠蓮他們的描述,就猜出是鄭屠乾的。他和朋友湊了些錢財給父女二人,讓他們拿路費回東京老家去。之後,魯智深想出一個妙計對付鄭屠。第二天一早,魯智深就到鄭屠的肉鋪店去,說是隨相公的命令,要十斤精肉,肥肉、軟骨都切成臊子。兩人講著講著,魯智深就火了起來,一拍桌子,把包好的臊子直接扔了出去,然後兩個就開始打起來。魯智深一個不小心三拳把鄭屠打死了,他怕被揭發,一溜煙逃走了。

魯智深還很聰明,力大無窮。他逃到東京的一所廟宇當和尚,當時他在掌管菜園子,不料碰上幾個潑皮,被潑皮們暗算。

一天,潑皮們去菜園向魯智深贈水果和肉,他們走到魯智深的面前,便下跪在地,雙手偷偷地伸出,想把魯智深的雙腿抬起。魯智深轉了轉眼珠子,想了想,就把他們的詭計給識破了。魯智深把兩個領頭的潑皮一腳踢到糞坑裡。從那以後,眾潑皮都買些東西過來討好魯智深。宴會開始了,樹上的烏鴉一直在叫,很煩人。魯智深便擼起袖子,將這顆柳樹連根帶泥地拔出來,在空中轉了幾圈,嚇得烏鴉媽媽急忙帶著孩子飛走。

這幾個故事,讓我覺得魯智深不但力大無窮,而且是一個見義勇為、樂於助人的英雄。我也要向魯智深學習,學習他見義勇為、樂於助人的精神。

讀了這本書,我瞭解了古代的歷史,瞭解了《水滸傳》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腐敗的一面。這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

水滸傳讀後感12

在這個暑假中我又一次的閱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同樣也使我收益頗豐,讓我明白了更深層次的東西。

我想大家也必須對《水滸傳》的故事也瞭解不少,俗話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這水滸之中講了太尉高球原本是個無賴,因為會踢球,得到了皇帝的賞識,從此青雲直上,無惡不作。使得武松、宋江、楊志、魯智深等一批人實在被逼無奈從而揭竿起義、落草為寇進行開始反宋朝統治的故事,其中把梁山一百零八個好漢之間的義氣描述得淋漓盡致,其中把他們受到朝廷壓迫是在被逼無奈的事情刻畫的十分曲折,使人不禁便為對當時宋朝的統治感到十分不滿,一種憤慨也油然而生。看完了這本書我也記住了2個字“忠、義”。

“忠”是對祖國,對兄弟,對身邊的親人。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我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在宋江被困江州時,李逵在毫不知情的情景下準備隻身劫法場,要明白這是一件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的事情。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可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這一個“義”包含了太多太多,樑上的好漢們為了自我的兄弟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是為了這一個“義”他們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為了這個“義”。這個“義”雖然僅有三筆可是想要書寫他確實要付出的很多很多,甚至會以生命為代價來書寫這個字。

在這本書中,描述了一個個具有熱血性格的漢子,他們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使我們的榜樣,雖然我們當今是和諧社會,不能再“拔刀”相助,可是我們必須要有分辨是非的本事,明白誰才是正義的,並要幫忙弱小,不能仗勢欺人。

這本書之所以會成為經典不光在於它的情節更在於它的更深層次的東西。

水滸傳讀後感13

暑假裡老師佈置我們必須讀完三本書,其中一篇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以前我看過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西遊記》,我最討厭看《紅樓夢》,總覺得這是女孩看的,也不太喜歡看《水滸傳》,總覺得裡面的人物都是一些草莽之輩。經過了半個暑假,我終於把《水滸傳》啃完了,好辛苦!書中的英雄們的豪情壯義,仗義疏財令我的看法有了一個大改觀。《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個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不,他們卻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鬥的。如今的我們應該從小就培養出一種正義感,面對不良現象要勇於站出來指出。還有,不必說宋江和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說武松漂亮的醉拳,吳用的足智多謀。單說天真爛漫的李逵,他頗有些野,一身魯莽莊稼漢和無業遊民的習氣,動不動就發火,遇事不問青紅皁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結果不是吃虧就是後悔,但是卻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願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他這一點讓我尤其感動。其實我們如今的社會少了一份愛,一份及其重要的愛——一份關懷。對於關懷,也許只需要一句簡單的問候,或者是一個會心的微笑,就能讓人喜笑顏開,就讓人感受母親般的關懷。不要太吝嗇,一句問候,一個微笑不會讓你失去什麼,只能讓你的人格得到昇華!

水滸傳讀後感14

水滸傳是浩瀚文海中的驚世之作,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這部小說的作者施耐庵,通過精煉的語言,描繪出一個個情節跌宕扣人心絃的故事;塑造出一個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英雄。“替天行道”的大旗;出生入死的兄弟;誓死捍衛的忠義……充斥著這部鉅著的字裡行間的是:慷慨豪邁的英雄氣,蕩氣迴腸的壯士情。每個人物都是那麼得值得品味:神機妙算的吳用;妙手回春的安道全;日行千里的戴宗;妙筆生花的蕭讓……不過最讓我崇拜的還是在眾多英雄中脫穎而出的武松。

“武松打虎”“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這些都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故事。從這些故事中,我們彷彿可以看到一個身軀凜凜,相貌堂堂,有著萬夫難敵之勇的英雄就活生生地站在我們面前。在威徹山林的虎嘯聲中,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一隻吊睛白額“大蟲”;在高手如雲的蔣家飯館中,他用少林醉拳打得蔣門神跪地求饒;在人流眾多的獅子樓上,他單槍匹馬將西門慶打得七竅流血而亡。這可真是一個剛烈,勇猛,充滿豪氣與義氣的英雄啊!

除了剛烈與勇猛,他還是一個極有擔當的錚錚硬漢。在家鄉,好打抱不平的他殺了一個欺壓百姓,橫行鄉里的大惡霸;在鴛鴦樓上,光明磊落的他殺死蔣門神後,毅然地寫下了“殺人者,行者武松也”八個大字;在古廟內,他毅然決然地砍下了自己的左臂,而後單臂擒方臘。這可真是一個光明磊落,坦蕩果斷的英雄啊!

武松更是一個內心寧靜,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武松在梁山泊立下汗馬功勞無數。招安後,北征遼國,剿滅田虎,南討清溪,生擒方臘……更是功勳卓著,但在宋江班師回朝後,卻拒回卞靜京,心甘情願在六和寺出家,成了水滸傳中為數極少的善終者。

武松一生跌宕起伏,轟轟烈烈,但追終歸於平靜。我們雖然不會有武松這般豐厚的閱歷,但是如他一般光明磊落,內心坦蕩,有擔當,保持一身浩然正氣,確是我們可以做到也是應該做到的。

水滸傳讀後感15

《水滸傳》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農民戰爭為主要題材,生動描繪出一百零八個好漢,非常值得一讀。

在這本書裡,像及時雨宋江、花和尚魯智深,都人如其名,心懷正義,常常劫富濟貧。書中的描寫生動細緻,每個人都個性鮮明,善、忠、謀、勇都清晰展現在了讀者面前,一下子讓我和這些好漢成了好朋友。這本書讓我看到了正義、勇敢、陰險和狡猾,並明白了許許多多的道理。在這麼多故事中,我最喜歡的就要數“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了。

《拳打鎮關西》講的是魯達在喝酒時,聽到一個女子在哭泣,詢問後得知鄭屠仗勢欺人,心中火冒三丈,三拳打死了他。文中想象力豐富,生動形象的細節描寫,讓人身臨其境,就像是在旁邊圍觀的其中一人一樣。就拿第一拳來說吧,“只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一邊,卻便似開了個醬鋪:鹹的、酸的、辣的,一起都淌出去。”單單這一段描寫,魯達的武藝高強、衝動便一下子躍然紙上,打出的鮮血,經這麼一描寫,也生動傳神,好像真的各有味道似的。加上整篇描寫,顯現出了他正義的為人,真是“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武松景陽岡打猛虎》也很引人入勝,武松在“三碗不過岡”酒店喝醉了酒,上山時遇到了猛虎。那老虎又飢又渴,又是抽又是撲,雖沒打中武松,但武松的哨棒卻在亂鬥中打在樹幹上,斷了。武松跳到它身後,抓住它頭頂的皮,一頓亂打,打了五六十拳,老虎眼裡、嘴裡、鼻裡、耳裡都留著鮮血。武松殺死了老虎,成了打虎英雄。全文反差很大,一連串的動作很傳神,武松在那種危急的情況下,冷靜地將自己化被動為主動,最終殺死老虎的精神也很值得學習。

《水滸傳》不愧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看完後,我真想成為一百零八將中的一員,同他們一起並肩作戰!

水滸傳讀後感16

寒假裡,我有幸閱讀了元末明初作家施耐庵寫的《水滸傳》。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

《水滸傳》這本書講述的是北宋山東梁山泊以宋江為首的綠林好漢,由被迫落草到發展壯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後東征西討的故事。這本書充分挖掘了“官迫民反”的起義根源。書中擁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情節,如:三打祝家莊、風雪山神廟、景陽岡打虎等等,它們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梁山好漢的英雄氣概。

讀完了這本書後,我從中發現了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品質。

首先,值得我們學習的是梁山好漢們團結一致的精神。大多數時候,梁山好漢們都不是在孤軍奮戰,而是團結一致共同面對困難。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要學習這種團結一致的精神。平時在學習上,我們也許會遇到不會做的難題,單靠一個人可能解決不了,如果幾個人一起來思考,共同應對。難題就會迎刃而解了。

其次,我們還要學習梁山好漢們的那種正義之心。他們的正義之心也是我讀《水滸傳》時感受最深的一點。讀過《水滸傳》的同學也許都知道,梁山好漢會經常打擊豪強,為民除害。因此,他們的正義之行都被百姓們所記著。也許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能像他們一樣做一些除暴安良的大事,但我們可以做一些小的善事,比如:義務幫助老人,為災區捐款、關愛留守兒童……

當然,這本書中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品質還有很多。在此,我就不多說了。總的來說,《水滸傳》這本書非常精彩。我希望大家去讀一讀。

水滸傳讀後感17

《水滸傳》是部龐大、複雜的古代長篇小說。生動地刻畫了、反映出了梁山起義的發生,發展壯大直至起義失敗的整個過程。它明確地描寫出了當時起義的社會根源和原由,併成功塑造出了那些栩栩如生的起義英雄的形象,且通過他們不同的反抗道路展開了起義過程,也具體地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原因。

書中的主要人物有一百零八將,他們的性情各不相同,每個人也都有其不同特性。語言、舉止都和其身份、地位緊密配合。而讀者們更可以從書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深刻地感受到他們的獨特個性。

儘管水滸中的人物大都顯得較為粗魯,但作者寫人的粗魯方式更是使人稱奇:如魯達的粗魯是性急,不容得半點怠慢、史進的粗魯是任性、李逵粗魯是蠻橫、阮小二的粗魯是悲憤無說處,而焦挺的粗魯是本身的氣質不好……在這本書上還至少出現了十一二個個性鮮明的形象,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這部以北宋末社會為歷史背景的長篇小說正是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腐敗。書中的人物在這“替天行道”的旗幟下,好似作者也肯定和讚美了被壓迫的人民的反抗、復仇行為。比如說:武松為兄長伸冤,卻告狀無門,於是他拔刃血仇,最後被張都監陷害陷害後,血澗鴛鴦樓;林沖遇禍一再忍讓,被逼到絕境,終於復仇山神廟,雪夜上梁山;解珍、解寶為索回他們射沙的一隻老虎,被毛太公送入死牢,從而引發了顧大嫂眾人劫獄反出登州……可以說,人民的反抗和復仇權力,在《水滸傳》中得到了有力的伸張。

梁山好漢各個都是傳奇式的理想化人物,理應獲得人們的敬仰。他們或勇武過人,或智謀超群,或身具異能,而做事光明磊落、敢做敢當是他們共同的特點。因為《水滸傳》中的這些傳奇式的英雄人物對讀者來說是吸引人的,所以《水滸傳》才這樣廣受讀者們的好評。

水滸傳讀後感18

今天上午,媽媽給我買回了一本課外書,名字叫《水滸傳》。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書中的人物有很多,如:宋江、晁蓋、吳用等,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武松,因為他武藝高強,有勇有謀,是個有仇必復,有恩必報的人。

書中的經典故事也有很多,如:九紋龍夜鬧史家村、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等,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章是《景陽岡武松打虎》,它講述了宋江在柴進莊上,要回清河縣去見他哥哥武大郎。他在和宋江告別後遇到了一個酒店,酒店的招旗上寫著“三碗不過岡”五個大字。武松見了也不聽店主的勸阻,亂喝一通,最後竟喝了十五碗酒。可是,就當武松準備進山的時候,卻發現這時候已經不能進去了。原來景陽岡有老虎,大家都在晚上進去。可武松不怕,他壯著膽進了山,卻因為酒力而睡著了。當他醒來的時候,突然跳出一隻老虎,向武松撲去。武松拿起哨棒,向老虎打去。結果沒有打到老虎,反而打到了一棵枯樹,正好把哨棒打斷。武松扔掉哨棒,把老虎揪住,一連打了五七十拳,終於把老虎打死了。

《水滸傳》中一百零八位綠林好漢,這位武松棒打猛虎的故事我從小就聽說過了,武松這響亮的名字早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今天我自己終於能看《水滸傳》了,就特別留意“武松打虎”這一節故事,懷著對這位勇士無限敬佩的心情,認真地讀了好幾遍。

讀完後,我終於長長地吁了一口氣。合上書來,凝望著遠方,彷彿武松打虎的鏡頭就在我的眼前,我的拳頭也不由自主地緊緊攥起來,熱血沸騰,恨不得和武松在一起,力鬥那隻吊睛白額虎。

武松,一個神勇無比的人,他的勇敢、正義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也要從小做起,打好紮實的學習基礎,練好基本功,學到更多的本領,讓知識武裝自我,在以後的人生征途中,即使遇到最大的“攔路虎”也不懼怕、不氣餒、不退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