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讀後感——始計篇

來源:才華庫 1.71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孫子兵法》讀後感——始計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孫子兵法》讀後感——始計篇

1

原文: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解析:孫子說:戰爭,是決定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不能不懂它。

理解:這塊強調了戰爭的重要性。正如左傳所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是決定了國家的合法性,戰爭是決定了國家的存亡。

2

原文: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解析:所以從五個方面分析瞭解決定戰爭成敗的關鍵:第一是道,第二是天,第三是地,第四是將,第五是法。

理解:這句話講了分析戰爭的五要素,講解分析戰爭的方法論,提綱挈領。

3

原文: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

解析:道,讓國家上下各個階層團結一致,可以一起同生共死不怕危險。

理解:這塊涉及到了國家的意識形態、社會的價值觀、輿論宣傳、統一戰線等。本質上就是人心向背定成敗,人心即大道。

4

原文: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

解析:天,晝夜、冷暖、不同時間導致的對人的條件限制情況。

理解:講外在的天氣、時令變化導致的環境變數對人的影響。

5

原文: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

解析:地,距離遠近程度、地勢險要程度、地貌的寬窄程度、地形上的生死退路分佈。

理解:講客觀的地理對人影響。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孫子這裡,人和即道,天時即天,地利即地。但是孫子所用的這些概念要比孟子用的這些概念更廣博深刻。

6

原文: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解析:將,專業力,忠誠度,同理心,意志力,執行力。

理解:將主要指的是主將的專業素養、領導力和管理能力。

智,是主將個人專業素質和能力。

信,可以理解為是否值得信賴,是否可靠,是否有信念,是否有信仰,是忠誠度的體現,是否忠誠於國,是否能夠讓軍隊保持忠誠。

仁,仁者愛人,但是義不理財,慈不掌兵。這裡的仁不能單純的從情感的角度是理解,仁,指的還是要能夠團結人,仁是粘合劑,是整合各方面資源力量為我所用的能力,是共情的能力,是同理心。

勇,不是個人的武力值,而是勇敢,不是自大也不是膽怯,是指直面艱難困苦和挑戰時強大的心理素質,是意志力的體現。

嚴,不是嚴苛,而是嚴格,公平的執行法令獎懲。

7

原文: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解析:法,部隊的組織形式和管理制度、軍官幹部選用管理、戰備物資後勤管理。

理解,這裡主要是組織管理方面的內容,組織形式、人事任命和獎懲、後勤資源管理等一體系的內容,包含在軍法條例等各類規範制度中。

8

原文: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

解析:上面這五個方面的內容,主將不能不瞭解,弄清楚了就能贏,弄不清楚就會輸。

9

原文: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解析:所以要深入分析瞭解具體的情況,說:敵我雙方,誰得到的支援多?誰主將能力更強(智信仁勇嚴)?天時地利誰更有優勢?法令規則誰執行的更好?軍隊戰鬥力誰更強?戰士誰訓練的更嚴?賞罰誰更公平透明?我從這些方面就能知道誰勝誰負。

理解:道、天、地、將、法,細化下來,哪個國家得到的支援更多,這種支援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支援,不是停在口頭層面的,是國內國際整體的情況。主將相當於CEO,從五個方面智、信、仁、勇、嚴、分析誰更強。天時地利對誰更有優勢?法令誰執行的更徹底?到此為止,道天地將法五個方面已經寫到了,但是後面並沒有結束,緊接著又提到了軍隊的戰鬥力、戰士的訓練、獎罰績效的考核情況,這方面本質還是屬於將的方面,在嚴字上,千好萬好,不如執行的好。

在進一步理解,道是戰爭勝利的先決條件,是資源的整合籌備,是戰爭的動員,士氣的提升,是意識形態的宣傳,是團結各方面有利因素,去採用一切非直接的軍事手段去孤立敵人、弱化敵人、圍攻敵人,是輿論戰。無道的戰爭是必敗的。天地是戰爭的背景和時機,是客觀的因素,但是也是可以因勢利導的因素,是變化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將是戰爭的'策劃者、領導者和執行人,主觀的因素,將要充分的發揮主觀能動性,揚長避短。法是戰爭的主體戰鬥力的保障,是圍繞能打勝仗的這一目標下所有的制度體系建設,是制度保障。

10

原文: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解析:如果主將懂得按照我所說的分析戰爭,一定會獲勝,可以留用。如果主將不按照我說的分析戰爭,一定會失敗,那就走人吧。分析各方面的利弊因素,主動的去創造贏得戰爭的條件,幫助戰爭計劃順利實施。勢,根據各方面的利益需求採取不同的決策和行為來操控戰爭的節奏。

理解:創造勝的條件和趨勢,來促進計劃的執行落地。趨勢,要根據各方面的利益需要來採取不同的決策和行為去操縱。勢,是主動創造的,如何創造,威逼利誘。勢者,因利而制權也。這句話,可以發現幾個詞:權勢、權利、勢利。細品還是挺有味道。

11

原文: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逸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解析:戰爭,是欺騙的藝術。所以,要各種欺騙誤導敵人,隱藏自己,故意賣破綻。在敵人沒有防備的地方進攻,在敵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這就是戰爭勝利的訣竅,不可能就提前設定好,按部就班的展開,要根據戰爭程序變化而調整操作。

理解:孫子兵法,將始計篇放在第一篇,計就是分析各方條件,計算優劣利弊,判斷戰爭的是否會獲得勝利,值不值得采取戰爭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要贏得戰爭,就要分析,分析有三層意思:第一分析敵我雙方情況,從道天地將法五方面來分析。第二分析之後要知道如何創造我方贏的條件和趨勢。第三要誤導敵人對我方的分析,也要真實的瞭解的敵人的情況,這是欺騙與反欺騙的鬥爭,也是孫子兵法最後一篇用間的內容。

12

原文: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解析:在戰爭未開始前,做決策時要充分分析敵我的情況,瞭解的越多,就會越有獲勝的優勢。不能充分了解對方的情況就會處於劣勢。分析的充分就容易勝利,分析的少就很難贏,更不用說不做分析的了。我根據敵我雙方對彼此瞭解的情況,就知道誰勝誰負了。

理解:分析全面充分,才能保證決策正確,決策正確性決定了戰爭最終的結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