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國小讀後感(精選15篇)

來源:才華庫 8.07K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童年》國小讀後感(精選1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童年》國小讀後感(精選15篇)

《童年》國小讀後感1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童年》的書。這一本書是高爾基根據自己3—10歲這個年齡段的經歷寫的。

高爾基3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母親把他寄養在外公家。高爾基來到外公家時,外公家裡已經開始衰落。兩個舅舅不斷爭吵,外公變的越來越暴躁,動不動就為了一點兒小事破口大罵甚至大打出手。有一天,高爾基由於好奇,把一塊白布投進了染缸裡染成了藍色,結果外公發現了,把高爾基打得失去了知覺。母親由於忍受不住這種生活,便丟下高爾基,離開了這個家庭。不過,外婆非常疼愛他,經常給他講各種故事

後來,母親在一次結婚,婚後一點兒也不幸福,經常捱打。由於與繼父不和,高爾基又回到了外公家。這時,外公徹底破產了,生活越來越困難。更加糟糕的是,母親被生活所迫,疾病交加,不久就去世了!外公和外婆也沒有精力撫養高爾基了,繼父也不要他了!他11歲就自己走向社會了!

讀了這本書後,我十分感慨高爾基不幸的童年生活,但正是這些不幸造就了高爾基頑強堅毅的性格,也讓他後來的寫作有了豐富的題材。我也告訴自己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一定要好好學習,珍惜每分每秒,否則這一輩子都會後悔!

《童年》國小讀後感2

《童年》這本書通過講述小阿廖沙三歲到十一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真實地反映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初俄國民眾的生活,反映了小市民階層的庸俗自私和空虛無聊,揭露了沙俄專制的黑暗與罪惡。

我覺得小阿廖沙很可憐,他從小就失去了父親,之後外婆把小阿廖沙帶到了外祖父的家裡,外祖父有個染坊,已經瀕臨破產。他的性情暴躁、貪婪、自私。他經常毆打小阿廖沙和外祖母。使小阿廖沙在心中留下了陰影。他還有一個總是給他無微不至關懷的外祖母,外祖母是一個善良、樂觀,心裡充滿了無私的愛的人。她熱愛生活,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幼小的小阿廖沙雖然經歷了許多的生活磨難,但是他的性格倔強,懂事能幹,吃苦耐勞。他在外祖母及其他好心人的幫助下,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跟小阿廖沙相比,我有一個比他好100倍的童年。我的童年充滿了歡樂、充滿了幸福,所以我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學習他獨立、吃苦耐勞的精神,我們要用執著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早日為祖國做出一份貢獻。

《童年》國小讀後感3

寒假的時候我看了一本很好看的書叫《童年》,它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高爾基。這是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高爾基最優秀的作品。

沒想到聞名遐邇的高爾基的童年是這樣的苦難悲慘。高爾基的父親在他三歲的時候就因為照顧生病的他,自己染上了霍亂而早早地離開了他,不久他的母親也死了,他和他的外祖父母相依為命。他的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三天兩頭打他,有一次甚至把他抽得失去了知覺,懂事的高爾基知道外公是因為他調皮才打他的,所以他從不怨恨外公。

回頭想想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我小時候體質不好,總是生病,爸爸媽媽十分疼我,特別是我的爺爺奶奶恨不得把我捧在手心裡。上幼兒園的時候,我每天回家總是吵著大人買這個買那個,他們總是滿足我。有時要吃肯德基,有時要吃必勝客,有時要去遊樂園,在假期的時候還可以去旅遊……我們的童年是無憂無慮的,是在親人的懷抱中撒撒嬌,遇到不懂得的問題,我們有老師和家長耐心地幫我們講解,也不會因為我們犯了一點小錯誤而懲罰我們。

與高爾基相比我們是多麼的幸福啊!我們要好好珍惜這幸福美好的時光,好好地去學習,以優異的成績來回報親人。

《童年》國小讀後感4

《童年》這篇小說是高爾基自傳三部曲的第一部。這本書主要描寫了阿廖沙悲慘的童年。

他四歲時失去了爸爸,媽媽把他寄養在外公家,可隨著家業的衰落,他的外公變得粗暴貪婪,常常毒打他人。他的兩個舅舅也因為爭奪家產,把家裡吵了個天翻地覆。時間長了阿廖沙開始厭倦這樣的生活了。但當時他對人生感到淒涼時,他慈愛的外祖母,總是不停地支援他,給他生的希望!

可上天卻是如此的不公平,11歲的阿廖沙有失去了母親,這給他帶來了沉痛的打擊。

看!阿廖沙的童年是多麼坎坷、艱苦啊!與他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美好、幸福的!我們有著父母的關愛,可經管如此。仍然有人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要和別人比。可你們想過嗎?還有人未有過別人的關心、沒有衣服食物,就像阿廖沙那樣悲慘!僅僅十一歲的小男孩就要承受這麼沉重的打擊!可是就是在這種逆境下成長的阿廖沙,竟然成為了蘇聯偉大的作家——高爾基。

人在社會上生活,並不是什麼都會順心,就像阿廖沙那樣,可他並沒有自卑,而是不斷的刻苦學習,幫助他人!所以同學們,我們也要學習不被逆境打到、頑強拼搏的精神!

《童年》國小讀後感5

讀了這本書,我才感受到高爾基的童年是多麼的悲慘,他既得不到父親的關愛,也得不到家庭的溫馨。他6歲時父親就去世了,雖然家人都很愛他,但是因為家庭的條件不好,而且他的外祖父脾氣暴躁,他的兩個舅舅又是自私貪婪,這使他生活的一點都不愉快。

雖然他的家人很多,但是他只覺得這家庭中只有他自己,他好像覺得他的外祖父和他是一對敵人,處處充滿著殺氣。這使他過著令人窒息,光怪陸離的生活。只有他的外祖母才使他感到溫馨,他的外祖母對他很好,每當外祖父要打他時,她都幫高爾基說一些好話,她經常講故事給他聽,教育他。

後來他的母親也死了,他只好住在外祖父家,沒幾天外祖父就讓他自己去走向人生的道路糊餬口了,當時他才11歲。

我今年也11歲,但是在家有父母的關懷,在學校有老師們的惇惇教導和老師的關愛。而高爾基的童年過的那麼痛苦,我和高爾基是不能比的。他的這本書對我有了很大的幫助。

我感受到人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我們應該用這美好的時光好好努力的讀書,而不是去享福。如果光是去享受,那麼這個人生活的一點也沒意義了。而高爾基為什麼能成為一名文學家,正是因為他會去珍惜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作文

《童年》國小讀後感6

童年每個人都經歷過。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憶的……可高爾基的童年卻是恐怖,悲慘,令人不敢回想的。

在雪花的陪伴,我讀完了《童年》。心中突然有一種莫名的慚愧與懊悔,想到自己與高爾基生活的巨大差距。

可憐的高爾基,三歲就喪父,失去了親切的父愛,跟隨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就降臨到了高爾基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暴躁,經常打外祖母和高爾基,使高爾基幼小的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

回想起我們的童年,那是多麼無憂無慮啊!在父母的懷裡撒嬌,在親人的疼愛中成長,而高爾基卻在很小的時候時候失去了父親,狠心的母親也棄他而去,想到以前,我鬧著叫母親給我買糖,讓父親為我撐傘是多麼的嬌氣。

是啊,我們經常對父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只用讓父母替我們遮風擋雨,從不自己獨自在“人間”闖蕩。現在,我們應該悔過過去的奢望,不再浪費任何東西,學會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便足夠了。

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同時,要用自己的努力去捍衛今後的美好生活。

《童年》國小讀後感7

我出生在一個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親人親切無比的疼愛,夥伴們天真無邪的友愛,使歡樂的音符時時灑落在我的身邊。在竹林裡嬉戲,去山上採蘑菇,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聞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這樣無憂無慮開始的。

拎著個大籃子跌跌撞撞地跟在表姐身後撿麥子,大籃子卻總是撞到我的腳後跟。兩條小辮兒上下歡快地跳動著,白蝴蝶在身邊快樂地翩翩飛舞。湛藍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微風挑逗著衣襟,籃中的麥穗已有大半。童年的美好時光也就是在歡欣愉悅的勞動中度過的。

走進了書香四溢的校園,也成了一個莘莘學子。充實的一天就在這琅琅的讀書聲中開始了。老師熱心地傳授我們知識,同學們互相探討,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接受春風雨露的滋潤——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茁壯成長。在這知識的海洋中,我結束了快樂的童年,開始走向成熟。

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這裡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這裡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的。

《童年》國小讀後感8

我們大多數人是獨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擁有優越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可是許多同學並不知道珍惜。我想如果他們也和我一樣認真地讀一讀高爾基的'《童年》,就會知道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高爾基從7歲起就就沒有了爸爸,跟著媽媽和奶奶一起生活。別的小孩都有新衣服,而他只有幾件打滿補丁的舊衣服和一個破書包。因為他生活貧苦又沒有爸爸,所以每天都會受到別人無理的欺負和辱罵。然而,小高爾基並沒有在困難面前低頭,他沒有抱怨生活、沒有埋怨媽媽,而是更加努力地讀書,用自己的刻苦認真讓辛苦的媽媽感到一絲欣慰。

讀到這裡我臉紅了,我想到高爾基在那麼艱難的條件下都能克服困難認真學習,而我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有時還會走神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學習;父母長輩對我的關愛照顧可以說是無微不至,可我有時還對他們發脾氣,抱怨這樣,抱怨那樣,與高爾基相比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高爾基不向命運低頭、克服困難最終成才,真的太讓我佩服了。生活在逆境的人都可以通過努力成才,那麼生活在家長老師關心、愛護下的我和我的同齡人們更應該珍惜如今幸福的生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家長、回報老師,爭取在將來成長為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

《童年》國小讀後感9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是一生中最難忘,最快樂的時光,但是高爾基的童年卻與眾人不同。

高爾基早年喪父,一直跟著媽媽和年邁的奶奶過著貧困的生活。可是,高爾基卻依然樂觀的說:“鳥的翅膀不經歷風雨,怎樣飛得更高?”他並沒有抱怨,而是努力的學習,長大後想要孝敬媽媽,這讓我很佩服。這本書記載了高爾基悽慘的童年的故事,裡面夾雜著一些苦澀,和做人的道理。

當我一想到高爾基生活在這個黑暗的社會和灰暗的家庭中,就會反問自己,如果我身處那種惡劣的環境中,我也會像高爾基那樣自力更生,去尋找自己能夠生存的地方嗎?也許,我會感慨命運的不公,也許,我會對這世界不感興趣。但是,我很慶幸自己生在了這個美好的社會主義國家,這裡沒有傷人的鞭子,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這裡的人們善良、團結、充滿愛心和高爾基的童年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幸福的,是沒有痛苦的,也是無憂無慮的。

《童年》這本書告訴我們:要執著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用積極的態度來對待學習,工作,生活。

《童年》國小讀後感10

在陽光下,我讀著《童年》,我的內心頓時感到羞愧和遺憾,想到自己和書中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有很大的差距。

書中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父親在他四歲時去世了,然後他跟隨母親到外祖父家裡生活。在這裡,他看到了很多人性的黑暗,他看到了自私,貪婪,粗魯的兩個舅舅,淳樸的朋友,一個吝嗇、貪婪、專橫、殘忍的外祖父,每一天,我明白了從善到惡的事情,學習到了很多道理。

與他相比,我們的童年是光明和快樂的,沒有鬥爭,無憂無慮地生活,這是一個很大的對比。我們擁有的東西有很多,但我們並不滿足。只為了自己好,想要好的東西。是的,我們向父母要錢,我們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我們把父母當作擋箭牌。

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為曾經的奢望而後悔,不要浪費東西,學會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我們應該獨立,克服困難,思考作者是如何克服的,不要再逃避,勇敢去面對一切。我們要多為父母著想,多瞭解他們,為他們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

黑夜過去,黎明終將來臨,阿廖沙是多麼悲慘,真是令人感到悲傷。我們有一個燦爛的童年,我們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們應該體諒我們的父母。

《童年》國小讀後感11

我讀過一本書,這本書叫《童年》。讀完這本書,我的感受很深。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阿廖沙在三歲時父親死了,他的父親死後,就跟著外祖母和母親去了外祖父家裡。在外祖父家裡的這段時間裡,阿廖沙得到了外祖母的疼愛和呵護,受到外祖母所講述的故事的薰陶;親眼目睹了兩個舅舅為了爭奪家產而爭吵、打架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在這種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在阿廖沙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廖沙就是在“令人窒息、充滿可怕景象的狹小天地裡”度過了童年時光,走向了人間。

再看我們,多幸福啊!被父母寵著,想要什麼有什麼,想吃什麼吃什麼。每天都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聽老師講課。一回到家就有大魚大肉等著你,而且假如有人欺負你,大人一定會把他訓一頓。而阿廖沙的童年呢?外祖父脾氣暴躁,而兩個舅舅又吵著要分家,只有外祖母疼愛阿廖沙。用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童年一比,我們比他幸福多了。

童年只有一次,不能返老還童。讓我們好好珍惜童年的美好時光吧!

《童年》國小讀後感12

一天,我起了個大早,拿起《童年》這本書,津津有味地看起來。不知不覺一上午就過去了,我越來越愛不試手,好不容易看完了,我又把精彩的部分翻看了一遍,真是覺得回味無窮。

這本書描寫了主人翁阿廖沙從三歲至十歲這段時間的生活經歷,阿廖沙三歲父親就死了,由媽媽和外婆帶到了外婆家。這是一個小市民小染房主。外公脾氣暴躁、貪婪、自私;兩個舅舅也是粗暴自私。他們經常為了家人爭吵升級鬥毆,所以主人翁隊廖沙每天看到的都是令人作嘔的醜事,但是他得到了外婆的疼愛,受到外婆故事的感染,所以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是啊,阿廖沙每天的生活就是這樣度過的,被捱打,被責罵,是有多痛苦,可是他很堅強,被打了也不說什麼,只是默默地承受。

這讓我想起了我自已的童年,生活的幸福的家庭,爸爸媽媽都很疼愛我,不會讓我受一點委屈。可我依然不懂事,只會惹媽媽不開心。我吃得好,穿得好,在漂亮的學校上學,可我還不知足,還要不斷地要求爸爸媽媽買更好的,買最好的,真是太不應該了。和阿廖沙相比,真是天壤之別呢!

《童年》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人要珍惜幸福生活,要尊重父母,不能自私。

《童年》國小讀後感13

每個人都有童年,並且每個人都童年都是不同的,不管怎麼樣,但是,你們的童年有高爾基那樣的貧苦嗎?不,我們一點都沒有,我們有許多人都是獨生子女(也包括我),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高爾基的童年沒有我們幸福,家庭沒有我們美滿。還記得書中講到:高爾基三歲失去了父親,隨母親寄居外婆家。

後來母親早逝,外公經營的家業破產,他國小還沒有唸完就被迫出門謀生。但是他沒有就這麼放棄了學習,還是喜歡讀書。當我把這本書讀完時,我的心情特別複雜。久久不能平靜,我就在想:高爾基在這麼艱苦的生活環境下都能生活下去,而且完成了那麼多的傑出的作品,簡直是不可思議。其中的酸甜苦辣無法想象。而我們的生活條件跟他比賽天壤之別。

我們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聽著老師的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吃,要什麼給你什麼。可是高爾基那個年代呢?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欺負他,辱罵他,但是在這樣的生活條件下也能成才,真讓我佩服地五體投地。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千萬別生在福中不知福。

《童年》國小讀後感14

平時看小說,總是看幾頁翻幾頁,總要一段時間才把一本書看完。但是《童年》這本書我卻一口氣把它看完了,說是聚精會神也毫不為過。

我為書中的主人公——作者高爾基原型的命運深深牽掛。我傷心過,與他同苦;我高興過,與他同樂。下面讓我們一共感受主人公的成長曆程吧!

高爾基幼年就失去父親,母親因無力照顧他而把他送到了外祖父那裡。他只上了三年學,十一歲就開始自食其力。做過學徒,做過搬運工和個各種人物接觸,嚐到了生活的各種艱辛,但是在這麼艱辛的生活條件下高爾基他沒有忘記學習,不斷豐富生活經驗。當然,他也曾經放棄過,想結束他年輕的生命,但最後還是用他堅定的信念戰勝了自己,重新樹立起生活和學習的信心,他在辛苦工作的同時創造出一些詩歌和文學作品,最終成為了文學家。

想想我們的童年,和高爾基相比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幸福多少倍。有爸爸媽媽的呵護,有外公外婆疼愛,老師的辛勤教育,享受著來自社會和家庭的無限關愛。

高爾基真是一個信念堅定,遇事堅持不懈的人,我要向他學習。

《童年》國小讀後感15

每個人的童年都有自己值得回憶的,值得珍惜的美好時光,對於我來說童年也會是我最寶貴的收藏,就高爾基寫的《童年》這本書來說,童年應該是他一段悲慘遭遇,一段深情的回憶!

《童年》是高爾基用自傳體寫的小說三部曲之中的一部,它向我們展示了阿寥沙在黑暗社會追求光明的奮鬥歷程,還有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的俄國社會風貌。高爾基3歲時,父親病故,而自己的母親就帶他回了孃家,可惜外公是個自私、貪婪的小業主,但是資本主義俄國的發展打斷了外公的發財夢,從此貧困潦倒,11歲的他被外公趕出家門,開始了到社會上謀生……開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當過學徒工、搬運工、守夜人、麵包工等。16歲時,在與命運的鬥爭中他深入俄國社會的最低層,和各個階層,各種人物接觸,飽嘗生活的艱辛,從而不斷豐富生活經驗,而且當時受封建沙皇主義統治的社會十分黑暗,人們都信奉聖母與上帝,但高爾基不為所動,因為他有自己的想法,《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不僅是高爾基早年生活的寫照,同時也是俄國勞動人民經過艱苦複雜的磨練後走向新生活道路的藝術典型。

我們和高爾基比起,簡直就是天壤之別,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