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讀後感12篇

來源:才華庫 1.64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生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生讀後感12篇

人生讀後感1

人生的道路沒有一帆風順的,它岔道橫生,充斥著許多的困難和挫折。

人生猶如寬闊的海面,它時而平靜,時而波濤洶湧,正如高加林的人生一樣,有平靜也有曲折,艱難困苦與歡聲笑語並存著。

《人生》是路遙的一部中篇小說,它以高加林的經歷為故事線索,展現了一幕幕畫面,體現了艱難選擇的悲劇。

高加林是農民的兒子,但他有理想,也有抱負,大學聯考的落榜使他受到了一次打擊,他內心是多麼的苦悶啊!而他教師的職業被明樓的兒子三星給無理的頂替了之後,這個賦有才華的年輕人又一次遭到了打擊,我能體會到他那時的痛苦與心碎,他是那麼的熱愛這個職業,而如今卻被他人所取代。

無可奈何,他回到了村裡,開始了地道的農民生活。

在他人生的低潮期,一個可愛、活潑而且善良的女孩巧珍走入了他的內心世界。

他們兩人開始相愛,初戀是美麗的,也是激情澎湃的,但是好景不長,他們之間面臨著父母的責難和鄉親的議論,可慰的是,他們堅持了下來,這樣一段糾結的時光飛快逝去,高加林在他人的幫助下當上了縣裡的通訊幹事,一個有頭有臉的,風風光光的“記者”,成為城裡引人矚目的人。

事實上,他的確很出色,他辛勤、樸實,他勇敢、自信,他熱愛生活,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

他憑著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在城裡大顯身手。

同時他也遇到了昔日的好友——黃亞萍。

黃亞萍在認清自己的內心之後,開始狂熱的追求高加林。

高加林在一番思索中,傾斜了天平。

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一位現代女性,她開朗活潑,卻又任性專橫,但她與高加林有很多相似之處,他最終接受了黃亞萍的愛,拒絕了巧珍。

令人傷感的是,在巧珍被拒絕了之後,她並沒有任何怨言,只是擔心高加林,但淚水卻一刻不停的湧出眼眶。

這種無私的愛感動了我,也僅僅是感動,我無話可說。

退一步來說,就算高加林拒絕的是黃亞萍,可他的心也不會就此甘於平靜,不會去想更廣闊的天空。

我不懂他為何放棄了那個那麼愛他的女子,或許在他的心目中自己的前途才是最重要的吧。

人生亦是這樣,變幻莫測,將人玩弄於股掌之中,高加林與黃亞萍的幸福沒有維持多久,高加林進城背後的事被人告發,他們的愛情也像空中的蒲公英,隨風飄散,各自東西。

而在這時高加林才發現自己深愛的人是巧珍,他也為此悔不當初。

悲劇便是如此,你未曾珍惜的到最後卻是深愛的,烙印在心中一輩子的。

他要面對的是再一次回到生他養他的那一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負如同過眼雲煙難以挽留了。

他減少了曾經的狂熱,冷靜的反省自己,接受了村中順德老人的一席話語,而後一下子撲到在黃土地上。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個人都會面對許多個岔路口,或悲或喜,或酸或甜。

在這樣的旅途中,我們經歷了許多許多,同樣也失去了很多,人生就是這樣一場玩笑。

但是有時我又會去想,人活著是為了什麼,沒有人想象笑話一樣度過一生,然而人生永遠不會是一帆風順,它充滿了挑戰,充滿了困難。

沒有筆直的人生,更沒有缺少岔道的人生,而關鍵就在於我們自己如何去選擇,去面對。

人生讀後感2

先讓我們瞭解一下路遙的《人生》。

《人生》是以改革時期陝北時期的城鄉生活為背景,它複雜曲折的故事情節深深地吸引了我,它主要敘述了來自農村的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曲折的變化過程,其中他與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為故事發生的主要矛盾,最終也沒有一個完美的結局。

再讓我們對主人公高加林有深入的瞭解。

他,一個土地養大成才的人,人生之路也是坎坷不平的,但他仍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幻想,令人同情。

他,英俊瀟灑,文韜武略,對外面的世界無比的嚮往,幻想最大城市內展翅高飛的生活,他的橫溢的才華令人敬佩,他的理想我們可以理解。

但對於他對感情的態度,我無言以對。

再讓我們對高加林的人生經歷作一闡述。

高加林,高中畢業為考入大學回到了農村,做了教師,這工作對他來說還算不錯,也挺體面,他也有一顆積極進取的心,努力工作,爭取早日轉為民辦教師。

但好景不長,村中書記高明樓的兒子三星同樣也是沒有考上大學,在父親的幫助下,頂替了加林。

傷心欲絕的加林沖到家中,他內心萎靡不振,意志消沉,猶如一幅行屍走肉。

但在這片土地上一直愛著他的心地善良單純的姑娘劉巧珍,給了他內心巨大的安慰給了他重新生活的希望,他也漸漸的喜歡上了這位姑娘,但大家想象,一個才高八斗,一心幻想在大城市生活的青年與一個斗大字不識的農村姑娘能生活在一起嗎?即使他們生活在一起,他們又能彼此快樂嗎?

後來,加林由於自己遠在邊疆當兵的叔叔的歸來,又再一次回到了城市,成為了一名記者。

上天又讓他再一次遇到了自己高中同學黃亞萍,一個滿腹經綸的才女,他們有共同的話題,相同的興趣愛好,相處的很好,在一起彼此也很快樂。

當黃亞萍拋棄了深深愛著自己的張克南,把愛帶給了高加林,並且也謀劃了他們的未來。

高加林抵擋不住大城市生活的誘惑,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與追求,無情拋棄了深愛自己的農村姑娘。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自己很快就要邁進大城市,生活卻跟他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他進城的背幕東窗事發,他不得不離開自己夢寐以求的城市生活與和自己相愛的黃亞萍,回到農村,得知巧珍已經結婚,他又陷入了無盡的悲哀與失望之中。

也就是對這個人物的描寫,反映了當時青年的追求,也是當時社會的縮影。

高加林的生活一波三折,扣人心絃,回想自己走過的路,又何嘗不是有很多的選擇,我們做到三思而後行了嗎?做出的選擇讓自己後悔過嗎?

同時,人生也讓我們認清了現實與理想之間的不可逾越的鴻溝,高加林一直在為自己的理想苦苦追求,這一點毋庸置疑,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年少輕狂的那份激情與挑戰,我們才會拼出一片屬於自己的世界,但在追逐夢想的人生道路上,我們會不斷的遇到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和挫折是必然的。

挫折之於人,就如狂風之於陋室,巨浪之於孤舟,百事滄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狹隘之人因受挫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而意志消沉,萬古曠世,有不知有多少內心懦弱之人因受挫折而葬身萬劫不復的深淵……

因此我們就需時時刻刻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去認真對待這殘酷的現實世界,對待世界上的挫折,要以頑強的個人意志,堅持不懈的去奮鬥、去追求,任何的外界因素都不能轉移我們的目標,相信最後我們一定能越過現實與理想之間的鴻溝!

人生讀後感3

之前看過卡耐基的“成功之道”全集,“美好的人生”好像也是其中的一個模組。這次仔細品味“美好的人生”,學習卡耐基先生的與人溝通的高效法則所謂收穫頗多。

這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與人溝通是一門很大的學問,需要我們一輩子用生活來體會的。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很多因為溝通問題而產生的麻煩,這種麻煩有時可能是一輩子的事。說話也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修養。而在我們生活中總是不太注意說,往往口不擇言,說錯話,傷害他人。而我們也非常容易原諒自己,總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總會以“我嘴笨,不會說話”來敷衍自己。其實說錯話和做錯事一樣很嚴重。所以我覺得在說話方面也要不斷改正和提高,說話可以最直接的體現個人修養。

那麼我們如何與人友好的相處呢?卡耐基先生給我們歸納了一些方法,熟識它對我們與人溝通更和諧更有效率。首先,我們一定要記住不要與人狡辯,贏得辯論的惟一方法就是避免辯論。在生活中尊重別人的意見,避免指責別人的錯誤,即使在最溫和的情況下想改變別人的主意也是很困難的。每個人在發表觀點的時候已經伴隨著強大的自尊心。你越直接他的抵制性就越強。當然,如果我們錯了就迅速而坦誠地承認。生活中因為我們的虛榮心明知自己錯了卻不能坦誠地釋懷,總想別人給自己臺階下,其實我們坦誠地承認錯誤就是最好的臺階,臺階是自己給的而不是別人。如果把與人溝通的方法運用到銷售中,道理是一樣的。許多人已有這樣的共識:做銷售就等於在做人。與陌生人溝通我們要以一種友善的方法開始,要說他人想聽之事,使對方立刻說“是”要得到對方的認同。在交流過程中要使對方多說話,學會傾聽,真誠的從對方的觀點來看待事情,同情別人的想法和願望,提出的建議要使對方認為是他們自個兒的主意。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理想主意者,都喜歡為自己所做的事找一個動聽的理由。因此,如果你想改變別人的想法,就要激發他的高尚動機。

在供大於求的市場下,客戶主動上門需求已經不可能了。我們要主動出擊,不斷挖掘準客戶或潛在客戶,而這些潛在客戶雖然有著很強的購買力,但他們卻並不容易接受我們的行銷。正是因為他們的需求與我們的產品對接,所以他們會更加的苛刻。所以我們需要通過我們的努力來改變他們的想法以讓他們接受我們的產品。那我們就從讚美開始吧!就像牙醫用麻醉劑一樣,病人仍然要受鑽牙之苦,但麻醉劑卻能消除這種痛苦。哪怕是稱讚最微小的進步。給客戶一個好名聲,送他一頂高帽子,讓他去實現,他便會盡量努力,而不願看到你失望。當客戶有錯誤的時候,不要直接指出,要是對方保住面子,先談自己的問題,在間接提出一些建議使錯誤更容易改正,最終達到顧客樂意做你所建議的事。

在家庭方面的哲學,雖自己還未談婚論嫁,還沒有組建自己的家庭,但其中的一些處事原則也同樣可以放在改善我們與父母的關係上,提高大家庭的和睦上。

總的來說在與人相處中,只要我們多注意一些細節,禮節,用心,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我們的生活會快樂許多。是的,也許我們做不到完美,但成為一個大眾受歡迎的人還是可以的。

人生讀後感4

很早看過藝術人生參訪季羨林老人的專題,明白他是位名人,但真正讓我關注他,對他產生敬佩的是在去年暑假期間,我才真正的明白了他的許多故事,接觸了他的一些文章,也拜讀了他的《季羨林談人生》一書,在文字不多的一節一節的小資料中,語言通俗易懂,但都包含著人生的哲理。讓人讀後產生共鳴和欽佩之感。讀完之後讓思想得到洗理與昇華。譬如,在《傻瓜》一文中,他寫道:天下有沒有傻瓜?有的,但卻不是被別人稱做“傻瓜”的人,而是認為別人是傻瓜的人,這樣的人才是天下最大的傻瓜。這說明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的道理。他認為:不自作聰明,不把別人當傻瓜,從而自我也就不是傻瓜。哪一個時代、哪一個社會,只要能做到這一步,全社會就都是聰明人,沒有傻瓜,全社會也就會安定團結。

人生的真諦是什麼?這是哲學永恆的話題。季先生強調,對人生問題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聖殿堂裡的哲學家們的專利,“吾輩凡人”也要捫心自問:你為什麼活著?人無法選取生與死,但人不能總處在被動和糊塗之中,我們應有所作為。他對人生好處與價值的一句評價:“如果人生真有好處與價值的話,其好處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職責感”。“有所作為”“承擔職責”這類詞如果從一個普通人口裡蹦出,實有平庸教化之嫌,但聯絡季老的學識與人品,又不由得暗自認同。季老的文字初讀平淡如水,索然寡味,並無多少新奇高深的教誨。掩卷深思,頓悟:大智大慧者,自然反璞歸真;世間之真理,又何需華麗的辭藻來修飾呢?

讀季羨林的文章,只需要一盞不必太過亮的檯燈,或者來一杯茉莉花茶。和著燈光的寧靜與茶的清新便能夠深入文字的乾坤裡獨享樂趣。你會發現你的童年、青年、壯年、中年、老年全在這本書裡,書裡的故事不僅僅僅是季先生的,還是每一個人的。修身、哲學、寄情、曠達。也許你不愛讀書,你不愛看故事、你不會輕易理解他人的歷史足跡、你不願意相信那些用冠冕堂皇的書面語變現的文藝。但是你不能夠懷疑季老真誠的態度。

讀了《季羨林談人生》,感覺很是中的,一向渴望與一位知天命以上的老者交流一番,不是平常那種與上上輩人的閒談,而是真正談談人生中的許多對我來說還很懵懂渾噩的東西。而這位望九之年的老先生能把對人生的感悟分享出來,於我似久旱之甘雨,潤心潤肺。有些東西,在這個紛亂的世界,我們來不及沉澱,在忙碌無為中忘記思考,甚至有些人已然根本不會去思考了。但在我的內心深處一向留有一個位置,存放它們。是季先生幫我拂去了存放它們的箱子上的灰塵,重新將它開啟,並確認了它們的存在與正確。季先生樂觀地相信人類會到達大同之域,為此,我們每個人都有著為推動人類發展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作用,只要抱有這份職責感,那麼個人存在的價值和好處也就找到了。

很慶幸自我在年輕的時候能夠讀到這樣一本好書,讓自我能深入思考人生。剛剛步入社會,坦認我自我諸多不足之處,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環境中因素繁雜,倘若沒有自我的追求和看法,則容易隨波逐流。對自我人生目標的確定與分解離不開對自我的清楚認知和對環境的深入瞭解,堅韌是我的長處,多思則影響我前進,這點和季老有同感,思太多則會有必須的消極影響,容易在潛意識裡產生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也可能是由於在環境中沒有獲得安全感的緣故。縱橫分析,結合各方面現狀,擺正態度後,該簡單上陣了。真正的人生不是談出來的,是走出來的。

人生讀後感5

這是一本很容易讀的書,但是讀完之後還是有些地方出乎意料。

書的作者是特斯拉老闆的親媽。只看到這裡的時候還以為是教給我們如何培養出特斯拉老闆這樣的孩子呢,看完了才發現人家有自己的生活,雖然以孩子的成就為榮,但並不以孩子的成就為生活的主要甚至唯一目標。

這是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個意外。不過這個意外倒是印證了平時讀育兒書的一個感覺,那就是育兒要先育己。想要一個很酷的孩子嗎?如果你自己就是個很酷的人,那有個很酷的孩子也就是順理成章了。他們一家三代就是典型的例子。

第二個意外是這樣的一個美女加才女居然在面臨家暴的時候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和近期網路上說到的藏族姑娘拉姆的遭遇類似,她的前夫,也就是她的孩子們的生父對她也實施著精神和肉體的雙重家暴。可見人一旦置身於這種惡劣環境,想完全靠自身力量擺脫是極其困難的。如果大家身邊有這樣的受害人,還是要儘可能施以援手,而不能認為是別人的家務事就不管不問。

第三個意外是關於美女和化妝衣品的關係。雖然覺得化妝和挑選著裝是必要的,但總覺得對美女可能並不太需要。事實證明,美女的化妝技術和著裝品位在專業人士的加持下和自己操作的效果也是有云泥之別的。可見什麼事情都是要相信專業的力量。

另外,由於作者同時是一名營養專家,書裡邊對於飲食安排也提出了一些建議。雖然並不認同她對具體食物的安排,但是總體理念是贊同的,那就是“只在餓的時候進食,只吃健康食物,絕不暴飲暴食”。同時特別贊同她說的關於飲食方面“沒有人想聽常識,大家都只想要靈丹妙藥”和“不要把你的卡路里配額浪費在難吃的食物上”的說法。作者提醒我們,在吃東西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吃東西並不是因為感到悲傷或者是有壓力,而僅僅是因為食物可口,這樣才能確保是在享受美食,而不是被自己的情緒綁架,把吃東西當做是減壓手段。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感覺在解決了溫飽問題之外,什麼都可以是吃飯的理由,社交、減壓、無聊、獵奇,等等等等,只除了解決生理需要。畢竟,現在社會中的多數人都是吃的太多,而非相反。飢餓反而成了一種稀缺的感覺。

特別可愛的是,作者說即使我們有不健康的飲食,也不必感到懺悔,只要在這個過程中是在享受美食,那就下不為例,從下一餐再恢復健康生活方式。因為我們不需要讓每一次進食都十全十美,我們的人生也是同樣如此。

由此想到,完美主義確實是我們的敵人。一個最新的案例就是孩子上課時的表現被老師評價為有創造力。其實,也許孩子們在我們身邊時也是那麼有創造力,只是我們的眼睛總是看著他們完成的沒那麼精彩的部分,而總是忽略他們精彩的部分,或者是認為理所當然。另外就是老師對孩子的評價,就像別人的朋友圈——看上去很讓人羨慕,但很可能只是區域性的事實。這些閃亮的瞬間肯定不是課程的全部,甚至可能就是整節課上一剎那的靈光一閃。輪到這些老父親老母親自己看娃時,多半還是要抓狂的。所以必須時時提醒自己,對孩子還是要再多一點耐心,再多一點欣賞,或者最重要的是,再多一點沉浸,而不是置身事外,把陪伴當做一項工作。

人生讀後感6

這些天看了一本名為《人生不設限》的書,作者名叫力克胡哲,1982年12月4日生於澳大利亞墨爾本,他天生沒手沒腳,從一無所有到一無所缺,活出不受限的生命奇蹟!雖然醫學不能解釋他殘障的原因,但更不可思議的是﹕騎馬、打鼓、游泳、足球、衝浪、打高爾夫球,力克樣樣皆能,在他看來是沒有難成的事。他擁有兩個大學學位,是位企業總監,更於20xx年獲得「傑出澳洲青年獎」。為人樂觀幽默、堅毅不屈,熱愛鼓勵身邊的人,他年僅25歲,卻已踏遍世界各地,接觸逾百萬人,激勵和啟發他們的人生。力克的成功只因珍惜和記住自己所有擁有的,而忘記自己所沒有的。他說:“人生最可悲的並非失去四肢,而是沒有生存希望及目標!人們經常埋怨什麼也做不來,但如果我們只記掛著想擁有或欠缺的東西,而不去珍惜所擁有的,那根本改變不了問題!真正改變命運的,並不是我們的機遇,而是我們的態度!”是的,如果我們只想著比別人少了什麼卻沒有意識到自己比別人多了多少,則永遠不會幸福快樂,更不會感恩給予了我們現在所擁有一切的人。先不說大的愛世界愛人類低碳環保,但是至少我們應當擁有一份感恩之情對我們的至親至愛及在我們身邊的親朋好友同事!首先應當愛自己,接受自己好的及不好的,感謝父母給我們健康的身體,正常的思維和心智。力克說:“上帝在我生命中有個計劃,通過我的故事給予他人希望,我擁有幸福得不象話的人生!”想想一個沒有四肢的人卻可以有這樣的胸懷和態度!我們在失去的同時上天一定也會給予我們一些,只是有時我們沒有發現而已!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非常值得一提的人,一是海倫·凱勒,19世紀美國盲啞聾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她以自強不息的頑強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國語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並致力於為殘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機構,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美國十大英雄偶像,榮獲“總統自由勳章”等獎項。主要著作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她帶著感恩和感動的心情珍惜著所擁有的一切,不斷努力去幫助那些比她身體健康卻內心需要幫助的人們。

另一個就是史蒂芬·霍金,他因患“漸凍症”,禁錮在一把輪椅上達4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幾乎不能發出聲音,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儘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廣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的魅力不僅在於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知道他的人。他在一個公眾場所回答別人不客氣的關於他的外表提問時還是以恬靜的微笑這樣回答說:“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身追求的理想,有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和事,往往在我們失去一些的同時又會有一些我們沒有發現的收穫,重點在於我們是否值得擁有這些美好的事物又是否真的懂得珍惜併發揚光大。

但願我們都能一無所缺!珍惜所有,感恩一切!

人生讀後感7

人人都希望在有生之年自己能夠飛黃騰達,自己有個成功的人生。可是,怎樣才能獲得成功的人生?怎樣才能成功達成自己的目標?好多人卻不知道,有好多人,自己不努力,只寄希望於有貴人扶持,只寄希望於天上掉餡餅;有的呢?雖然自己一直勤勤懇懇,可是因找不到合適的方法卻一事無成。那麼,我們怎樣才能獲得成功人生,成功達成自己的目標?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韓國作家河佑錫著、軒若譯的《五年決定你的人生》一書就告訴了我們正確答案,那就是——五年決定你的人生,成功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河佑錫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曾在韓國慶熙大學新聞放送專業學習,後在東大學輿論情報學院學習戰略交流以及廣告學。畢業後又成功就職於大型廣告企業ADK擔任客戶主管,憑藉出色的企劃和市場行銷能力,收到公司的認可,於27歲升為次長一職,並在1997年創立了以"精確營銷法'為主旨的市場交流專門企業,曾多次為三星、LG、SK、現代等多家大型企業的員工進行有關新品以及市場行銷的講座,作為企劃界的強人,參與近千起企劃案。

河佑錫不僅有豐厚的理論知識,而且也有很強的實踐經驗。他在書中告訴我們生活除了努力,還需要戰略,這個戰略就是要為了給自己的人生帶來轉折,然後把所有的焦點都集中在這個目標才行。我們常常會失敗,就是因為沒有一個具體的計劃和戰略。如果我們的現狀不太令人滿意,那麼,我們就要給自己制定一個五年計劃,我們從頭到腳徹底改變自己,離開陳舊的自己,我們開始破格的的想象,即使是16800000000的可能也去挑戰,不要尋找逃出口,要尋找突破口。他誰告訴我們目標就是人生的CEO,我們最好的天賦就是信念。我們要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做一個溫暖卻獨特的人,感謝所有到來的苦難。反覆做一件事會給你帶來幸運,努力尋找屬於自己的頻率,為自己製作"加時間",要做值得做且有意義的事。我們要向錐子一樣,雖然只是為了一點工作。

大家現在都知道金妍兒吧,當她在2006年獲得第一個成人組冠軍,接受採訪時說:"我會更加努力,一定會在奧運會上獲得冠軍。"那時候沒有人會相信金妍兒真的會在奧運會上贏得金牌,不要說花式滑冰,就連最具有韓國代表性的摔跤和跆拳道取得冠軍也不見容易的事,韓國甚至連一個像樣的室內滑冰場都沒有。可是金妍兒不相信這些,她給自己制定了一個五年計劃,為了這個計劃,一直堅持刻苦訓練。終於在五年後,她站在了奧運會的最高領獎臺上。再就是大家熟知的Rain,他每天都要反覆練習唱歌跳舞,從國中二年級就開始這樣的練習。在他要成為實行生之前,老闆告訴他:"我不管你有多大潛力,若果你考不上大學,我是不會讓你正式出道的。"Rain聽後眼前一片茫然,那時候離大學聯考只有102天。可是他沒有退縮,而是馬上到書店買參考書,每天都做題,甚至在吃飯的時候、走路的時候、練習舞蹈的時候都在背題,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拿到了大學通知書。

所以說,要想有個成功的人生,我們要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目標,自己要一直堅持不懈的努力著、準備著—————,成功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人生讀後感8

這本書故事很簡單,簡單但像是在讀一個童話故事一般,但就是因為太簡單,所以更偉大。

故事主人公叫做高加林,背景依舊是新中國成立後的陝北農村,文革和大躍進已經過去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還沒有普遍實行,保守的農村裡依舊在搞生產隊,而高加林就是從農村裡走出來的一個高中生。

他好讀書,熱愛文學,關心國事,文筆極好,卻沒有考上大學,所以只能留在當地做個教書先生。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整個故事時間跨度不大,但也不緊湊,而短暫的光陰也會產生劇變,這就是人生。高加林起先是丟了教書先生的體面活兒,因為村幹部的兒子頂了他的位,遭受此等打擊後,個把月活得跟個廢人一般,但愛慕他已久的農村姑娘巧珍把他拯救了出來,讓他重新燃起生活的.激情。他們不理會巧珍父親的反對和村裡人的閒言碎語,毅然決然地在一起了。這是第一個起落。

高加林當兵的叔父回鄉當了個大官兒,他的一個手下安排了高加林一個縣通訊記者的職務,給了高加林一個豪情潑墨揮灑才能的機會,他也因此離開了小農村,遠離了巧珍。而就在縣城任職期間,與高中老同學走得進了,兩人相談甚歡,有很多共同語言,雖然他們各自都有男女朋友,但他們依舊勢不可擋地在一起了,兩人相約共赴黃亞萍的故鄉,南京這個大城市發展。於是高加林拋棄了巧珍,黃亞萍拋棄了張克南。但事情並沒有按照他們預想的發展。張克南的母親一氣之下告發了高加林走後門吃公家飯的事,已經小有名氣的高加林只能又被遣返回村。這是第二個起落。

最後收尾的可以算作是隻有一個落,那就是高加林與黃亞萍交往過後才發現自己愛的人其實是巧珍,東窗事發後他只能回到農村,而此前傷心欲絕的巧珍已經同其他人結婚了,再不可能回到高加林身邊。

但其實結局還暗暗隱藏著一點點起。那就是高加林思想上已經有了覺悟,他甘願接受現實,也不再看不起農村,看不起勞動,往往最平凡的,最樸實的,才是最偉大的。而另一邊,巧珍也去了村幹部家裡為高加林求教書先生的職,高明樓也答應了。

故事結尾,高加林撲倒在德順老爺爺懷中大哭,終於明白了痛失巧珍才是他這輩子最大的遺憾。

其實,年輕的時候誰都會犯錯,可能是意氣風發,可能是追名逐利,最本真的東西從來都不是一下子就能把握住的。也許這就是人生,總會給你製造太多會留下遺憾的瞬間。某個抉擇,某種觀念,當時或許不以為意,在冥冥之中卻是至關重要。

可如果說這就是命,每個人的命就是每個人的人生,我是不贊同的。人生各個時候大大小小的抉擇,或許輕重不自知,但並不是說不可預測。所謂的善良與邪惡,是常人都可以判斷的;而所謂的成熟與青澀,是一個真正的智者能夠判斷的。我認為高加林沒能考上大學以及失業後自暴自棄的伏筆,最重要的就是為了闡明這一點。

像德順老漢那樣的智者,生活中或許不多見,因為俗世的羈絆總是影響人們各種決定,這叫做現實。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他那樣的人,瀟灑而超脫,樸實而善良,成熟而厚道。他是生活的智者,活在俗世裡,卻活得超脫塵世。

人生讀後感9

人生,好像一片海,時而波濤洶湧,叫囂著彷彿要吞噬整個世界;時而又平靜死板,似乎星球毀滅也打不破它的安寧,路遙 人生 讀後感。也許有時,平靜的海面下卻暗暗蘊藏了凶猛的海嘯;也許有時,狂暴的風雨卻預示著和平的訊息……當高加林的民辦教師工作被村裡一把手明樓的兒子三星給無理的頂了,他對人生啊只有怨恨:三年前的大學聯考落榜如果說是捱了一巴掌的話,那下崗無疑是一悶棍了。然而,落榜了起碼還當上個民辦教師,也算是生活補償自己一個甜棗,心裡不至於太絕望。況且這兩年自己一邊認真教學,一邊刻苦學習,既贏得了學生娃的尊敬和全村老少的愛戴,又給自己繼續上進打下了堅實的鋪墊。一切都蒸蒸日上的時候,偏出了這麼一擋子事兒,心裡能不難受麼!可是生活好像永遠會追求一種“中和”,不讓苦命的人太悲慘。於是,村口路上,善良的姑娘巧珍的深情表白終於給了這受傷的心靈一塊靈異的膏藥,況且這膏藥的癒合作用真好,好到可以讓高加林放棄曾經的理想,甘願作一個農民。在此時,生活似乎又歸到了平靜,卻想不到,又一件意外的事情發生了。高加林的叔叔回鄉當了領導,村裡幹部為了巴結他,走後門給加林謀了個城裡記者的職位。高加林曾經的已經變灰色的夢想,又鮮活的閃在眼前了!這先抑後揚的手段用的真好,高加林對生活感恩戴德了,並且拼盡全力,很快闖出了一番事業,成了小鎮的明星人物,讀後感《路遙 人生 讀後感》。生活的泡沫很容易迷失一些人的眼睛,讓他們在縹緲的夢境中忘了自我,開始追求空中的樓閣。加林不就是這樣嗎?經歷一番掙扎,他最終辜負了對巧珍的只跟她一人好的誓言,跟城裡姑娘黃亞萍在一起了。一切似乎都異常的圓滿,然而,正如前面提到的:“生活追求一種“中和”,不讓苦命的人太悲慘”,它也決不讓幸運的人太圓滿。一紙狀子,剝奪了高加林到手的一切,然生活轉了一個圈子後,又回到了農村。好像黃粱一夢,虛幻一場,然而不同的是,物是人非,他已經失去了巧珍,那最可愛的姑娘,擁有金子般心靈的姑娘。生活好會開玩笑,好像貓捉到老鼠,便玩弄它,玩夠了再吃掉。究竟是多麼強大的對手,在生活那頭操縱這一切變局?難道人,永遠只能作被動的承受者?抑或物極必反,中庸之美本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永恆的規律。聰明的人,知道適可而止,不過分貪圖,不過分軟弱,終於贏得美好而長久的幸福生活。無奈生活中總有一些不懂得知足的人,擁有了一些,便覬覦著更多。貪婪的心,就算傾盡太平洋的海水都填不滿。總是盯著自己的空缺,卻不注意自己的豐滿,這樣,即使很富足了都不會快樂,而且往往到頭來,追求的東西到不了手,連已經擁有的都保不住!你見過在在記憶裡保持永恆美麗的曇花嗎?她擁有一瞬間的精彩,而無法獲得平凡的安寧。你見過路旁默默無聞的野花嗎?她失去了嬌媚的身影,卻贏得了可貴的自由。你見過山間奔騰的小溪嗎?她時刻繁忙不停息,卻懷著奔入大海的理想和勃勃不息的活力啊!人,不是神,沒有超越一切的不可凌駕的力量,就不該有過分奢侈的理想和貪得無厭的心靈。擁有一些,註定要失去一些,不同的只是如何取捨。當數量無法改變時,質量便是唯一值得去追求的東西。人生,無非短短几十年。靜心冥想,百分之幾的生命贏得了快樂與精彩,百分之幾的生命耗費在患得患失的恐懼中?生活是充實的感恩,還是不滿的惶恐?

人生讀後感10

我懷著一種敬畏的心理翻開肖川教授的《好教育 好人生》這本書,總覺得這些學者他們站在了理論的高度,這種高度是我需要仰望的。

果不其然,書中肖川教授以極其專業的語言解釋了教育的眾多意蘊,有些句子,往往讀一遍是不夠的,需要再回讀幾遍,聯絡自己的生活經歷然後突然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在《打造教育的親和力》看到這樣一段話:教育的親和力,就是學校對於教師和學生的吸引力,更多地體現在能夠帶給教師和學生安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校園生活之中。從對學生的教育過程而言,就是春風化雨,就是浸潤心田,就是循循善誘,就是用充滿真摯情感的語言描述、解釋和預言我們生活於其中的世界;就是耐心地等待,對學生毫不吝嗇我們充滿鼓勵的語言和信任的目光,永遠不表現出失望和嫌惡。最後這句話一下子撞擊了我的心,好像為我這段時間的煩悶指明瞭一條道路。

最近一段時間,我班有位學生小威情緒反常,不僅課上不認真聽講,拖拉作業,而且充滿了牴觸情緒,對家長不滿,對老師不滿,對同學不滿。每當一佈置課堂作業,就拉著個臉,有氣無力地趴在桌上,不肯寫作業,不肯吃飯。就像一個炸藥包,一點就炸,還會把火氣發到其他同學身上。每一位任課老師都好言好語地勸說他,我也多次跟他談心,作為一名學生,學習是他的任務,就像父母要上班,老師要上課,這是不能逃避的。學習就不可避免要做作業,作業越做就會越少,像他一樣只會唉聲嘆氣卻又不動手做一做,作業怎麼會少呢?但效果甚微。我也經常跟家長聯絡,但家長也拿他沒轍,還因為擔心他的人身安全而不敢嚴加管教。慢慢地,作業交不起,課上不聽做小動作,考試時不動筆語文竟然考了兩次四十幾分。起先我是耐心教育,教育了無動於衷經常衝他發火,自己不舒服,他更加牴觸。後來我索性放棄他了,我想,父母都把責任推給學校了,我為什麼要這樣傷害自己的身體呢?所以,我叮囑班中同學離他遠一些,不要與他衝突,課上也對他做小動作的行為視若無睹。我在心中安慰自己:快了,還有一個多月就把他送到五年級去了,到時我就不用再看到他了。

他就是我的一個教育難題,而我面對這個教育難題的時候是採取了躲避的策略。而今天看到了肖川教授的這段話,“教育的親和力就是耐心地等待,對學生毫不吝嗇我們充滿鼓勵的語言和信任的目光,永遠不表現出失望和嫌惡。”聯絡自己這段時間的做法,我耐心等待他了嗎?我對他毫不吝嗇充滿鼓勵的語言和信任的目光了嗎?我對他不表現出失望和嫌惡了嗎?沒有,我沒有做到,我看到他就一肚子氣,我的目光都是越過他的,在語言上也是諷刺挖苦,極力批評。反思自己的行為,我感到汗顏。這一個個字敲打在了我的心上,也印在了我的心裡。

肖川教授還寫到:教師身上最寶貴、最值得讚美的品質就是理解學生,一個人成年後回想過去的學生時代,會欣賞那些善於管理自己情緒、善於對學生給予移情性理解的優秀教師,更會對那些觸動過他們心靈的教師心懷感激。

我想:我還要努力,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善於管理自己情緒的老師,努力讓自己成為學生眼中欣賞他們的老師,努力讓自己能留在學生的記憶裡。

人生讀後感11

在拜讀《哲學與人生》之前,我還真沒有深究過哲學的深刻意義。哲學作為一門學問,原來只是一種生活態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詢一切事物的真相。

傅先生在自序中就說,"哲學脫離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脫離哲學是盲目的。"看此書與其說是學點哲學知識,不如說是通過它來審視自己的人生。作者用通俗的語言將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的精髓提煉了出來,並貫之以自己的思想,給我們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動、精深的課;在這裡,我們不但會看到歷史哲學大師的思想,而且會感悟到許多以前從未想過的東西。相信看過此書的人肯定能看透人生許多事情,看淡人生許多哲學課。在這裡,我們得到的不僅是哲學的全部精華,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本質和名利和挫折。

"人類的典範,應該是那些讓你我這般平凡的,有著許多煩惱的人都能效法的。他們讓我們懂得:煩惱不值得擔心,因為能磨練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為何而死。"這很值得我們深思,現在人們多把擁有大量金錢和物質的人當作自己的偶像,以至於許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掙錢。其實擁有越多並不見得就越快樂,傅先生在介紹存在主義時說,"一個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為擁有越多,越沒有時間做自己。"在介紹道家時又說,"一個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樂,因為慾望沒有滿足會痛苦,一旦滿足之後,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沒有豐富的物質享受,可以沒有良好的制度,卻不能沒有正確的理念"。物質的提高和科學的迅速發展是否能證明社會的進步?即使在寢食無憂的生活裡,人們是否就能快樂呢?有了一千萬想兩千萬,有了兩千萬想五千萬,人的慾望用無止境,追求不到時就永遠在沒有邊界的痛苦裡輪迴。而顏回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回不堪其憂,也不改其樂"也能更好地證明了即使在物質極為匱乏的社會裡,人也是可以快樂的。顯然,人是否快樂和物質沒有關係。經濟和科學屬於器物層次,器物不能代表文化。制度也是一樣。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活的人就比生活在社會主義下的人快樂,社會主義的人一定比封建社會的人快樂,我看不一定。

對於作者的某些觀點或許我不盡贊同,但由於此書談論的是人生,對於人生,本就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可提供,正如作者引用愛因斯坦的話說,"一個人對於宇宙和人生,一定要存在敬畏的心。因為其中充滿了許多奧祕,而這些奧祕永遠不能被解釋清楚。"既然是奧祕,那最重要的就是思想的互動,更何況傅先生說的許多東西又是那麼正確呢?

書中有一段話我是我最喜歡的,也在此摘錄下來,做為對自己的勉勵,也作為文章的結尾吧!"當真正用理性思考經驗之後,就能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做,知道哪一種人生更為理想,也更適合自己。理想代表針對未來,哲學的思考就是要讓人能夠在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間向度中連貫起來,讓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當下那片片斷斷,剎那生滅的過程中而已。"

人生讀後感12

人近中年,除了工作的重任外,還有沉重的家庭負擔,父母的老齡化,身體缺少鍛鍊,體質每況愈下,女兒成長的煩惱問題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都讓步入中年的我應接不暇,我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到底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尤其對待工作是抱怨、折騰、怠慢。

可是沒有人會因為你的喋喋不休的抱怨而獲得提升,它只會使人浪費更多時間,錯失更多機會。而空折騰、亂折騰、瞎折騰都不會達到成功的效果。而怠慢是人前進路上的絆腳石:越怠慢就會越沒有精神,越怠慢就會越沒有信心,越怠慢就會越難有所成。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和這種心態,我在假期讀了王娟娟所著的書《不抱怨的人生》。

其中講了這樣一位人物:五歲的時候,他的父親不幸病逝,母親出去做工,幼小的他,在家照顧弟妹。十二歲的時候,母親改嫁,繼父經常趁著母親不在家而痛打他,沒有溫情,只有暴力。十四歲的時候,他離開了學校,開始了流浪的生活。十六歲的時候,他為了參加遠征軍而謊報了年齡。在航行的途中,暈船嚴重,被遣送回鄉。十八歲的時候,他娶的老婆這本來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可是剛剛過了幾個月,老婆就將家裡所有的財產變賣,逃回了孃家,不再回來。二十歲的時候,他工作換了又換,從電工到渡輪水手,後來又成了鐵路工人,可是沒有一樣乾的順利,他的人生看起來那麼糟糕。三十一歲的時候,他萌生了學習的念頭,他自學法律,並且在朋友的鼓勵下進入律師行業。有一次審理案件的時候,法庭上的他對當事人大打出手,他的律師生涯宣告結束。三十二歲的時候,他再次失業,生活過得十分艱難。三十五歲的時候,厄運再次降臨到他的身上。那天他開車路過一座大橋,不料大橋的鋼索突然斷裂,他整個人連同車一起跌倒河裡。他身受重傷,再也不能做輪胎推銷員了。四十歲的時候他白手起家,在鎮上開了一家加油站,可是因為廣告牌砸傷了競爭對手,一場糾紛隨之展開。六十一歲的時候,他競選參議員,結果可想而知——失敗。六十五歲的時候,政府拆了他正開得紅火的快餐店,這使他不得不低價銷售出全部裝置。六十六歲的時候,為了維持生計,他在小餐館推銷自己獨特的炸雞技術。七十五歲的時候,他覺得自己力不從心了,於是轉讓了自己的品牌和專利。新主人說,給他一萬股,作為購買價的一部分,他嚴詞拒絕了。可是後來股票大漲,他就和億萬富翁失之交臂。八十三歲的時候,他又開了一家快餐店,可是因為商標註冊的問題,與人打起了官司。八十八歲的時候,他終於成功了。全世界都知道了他的名字。他叫哈倫德.山德士,是肯德基的創始人。他的一生經歷了1009次的失敗,可他卻在1010次時成功了。

弱者遇到痛苦會心煩意亂,失意無主;強者遇到痛苦會學會成熟,變的豁達灑脫。接納痛苦和收穫幸福並不矛盾,只要你換一個角度,因為我痛苦是走向成功的試金石,也許人的一筆異常寶貴的財富。

在今後工作中的時常勉勵自己“面對不如意,如果可以改變就積極改變,如果不能改變就欣然接受。不要抱怨,抱怨只能讓你在失敗和痛苦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