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秦論》讀後感範文750字

來源:才華庫 2.96W

《過秦論》是賈誼政論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這是一篇見解深刻的文章。上篇先講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漸強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優勢、實行變法圖強的主張、正確的戰爭策略、幾代人的苦心經營等等。接著筆鋒陡轉,寫秦始皇自以為這個有“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可為子孫“萬世之業”的帝國,竟然會在轉眼之間,被陳涉這個“甕牖繩樞之子”,“ 材能不及中人”者,以摧枯拉朽之勢輕而易舉地滅亡,從而總結出秦亡的教訓:此乃“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中篇重點分析秦在統一中國之後政策上的失誤:在天下百姓歸順於秦、嚮往和平安定生活之時, 始皇和二世非但不能安撫百姓守威定功,反而變本加厲,繼續推行橫徵暴斂、嚴刑峻法的國策,終於把人民逼反。接著得出“牧民之道,務在安之”的結論,可為精闢之見。下篇進一步指陳秦人在危難當頭不能挽狂瀾於既倒的原因,第一是子嬰的不才;第二,更重要的是秦王的暴政導致君臣離德與士民不附,使子嬰處於“孤立無親,危弱無輔”的境地,只有束手就擒。從而說明:秦人之亡,非在外力,而在於自身,“本末並失,故不能長”。三篇文章,就這樣環環相扣地把秦朝亡國的原因層層剖析下去,思維嚴謹,說理透闢,見解不凡。文章取名“過秦”,實則是藉此來警告漢朝皇帝不要重蹈亡秦覆轍,故全文取一句野諺結尾: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也” 。

《過秦論》讀後感範文750字

古人權衡時事,多以史為鑑,彰往察來,發人深省,所以唐太宗說過,“以史為鑑,可以知興亡”,何況今人乎。《過秦論》有一個絕對的中心思想,古今皆同,即“仁愛”。“仁愛”對於我們國家而言,是國家政權穩固的鎮塔,是國家興旺發達的重要條件。沒有仁愛,我們的'國家就會四分五裂;沒有仁愛,我們的國家就難以發展,人民的生活需要就得不到滿足;沒有仁愛,我們的國家將不是國家。“仁愛”,不僅是國家本身應該奉行的準則,更是國與國之間交流的基石。國家之間沒有仁愛便會硝煙四起,戰事連連,人們難以安寧地生活。到頭來世界將會是個什麼樣子?

因此,為了我們,為了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更為了世界和平和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我們要學會仁愛,對身邊的一切事物要仁愛地對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