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簡介-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1.95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居里夫人簡介-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居里夫人簡介-讀後感

瑪麗·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於華沙,世稱“居里夫人”,全名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odowska Curie),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

1903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因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技術、發現兩種新元素釙和鐳。在她的指導下,人們第一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於治療癌症。由於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居里夫人於1934年7月4日因惡性白血病逝世。

在世界科學史上,瑪麗·居里是一個永遠不朽的名字。這位偉大的女科學家有著一般科學家所沒有的社會影響。

她在男性主宰的科學領域裡佔有不同尋常的一席之地:

第一位獲得科學博士學位的女性;第一位法國大學的女性教授;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第一位兩度獲得諾貝爾獎的得獎人;第一位母女皆獲得諾貝爾獎的母親……

如此炫目的光環全部籠罩在居里夫人一人頭頂,世界都為之震驚!

居里夫人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這是不言而喻的',但也是一位謙虛的科學家。她之所以寫《自傳》,完全是不好意思駁了一再勸說她寫自傳的美國好友、女記者梅樂內夫人的面子,怕掃了她的興。這位美國女記者為了支援居里夫人的科學研究工作,曾呼籲美國婦女積極捐款,資助居里夫婦因經費緊張而陷於困境的研究工作。最後,梅樂內夫人用婦女界的捐款購買了一克鐳相贈,美國總統哈定親自主持了捐贈儀式,令前來美國接受捐贈的居里夫人感動不已。在這個異國友人的敦促下,居里夫人只好勉為其難地動起筆來。

她的《自傳》有四萬字左右,直白,坦誠,不加修飾。

我們從中可以看到一個出生在波蘭首都華沙的普通家庭的女孩,由於自己的刻苦努力,頑強奮鬥,以優異的成績高中畢業之後,隻身前往巴黎大學求學。她一邊學習一邊打工,其苦其累盡在不言中。在與皮埃爾·居里相識,相知,到喜結良緣之後,夫妻二人性格相近,志趣相投。為了科學研究而甘於寂寞,樂於過著清貧的生活,終於發現了新元素——鐳,並將它運用到醫學上,救死扶傷。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她帶領醫療隊,奔赴各個戰區,利用與丈夫共同發明的X光裝置,積極地投入到搶救傷病員的行列中去。一位知名的科學家,戰爭爆發後,在前線又當上了白衣天使,其高尚的精神可歌可泣,可敬可佩。她與丈夫一樣,整天待在由於經費不足而裝置簡陋、條件極差的實驗室裡,冒著受到有毒氣體傷害的危險。

為尋找新元素而廢寢忘食,先後發現了鐳、釙、釷等當時尚不為人所知的這些新的元素。由於她與丈夫皮埃爾·居里的卓越成就,終於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該獎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獲獎者。

在居里先生不幸遇車禍而英年早逝之後,不到四十歲的她,中年喪夫,一度被這意外的沉重打擊所壓倒,終日在思念自己的丈夫——科學研究事業上的戰友和朋友。最後,她還是把自己的痛苦深埋在心中,一邊撫養兩個年幼的女兒和照顧年邁的公公,一邊繼續進行科學探究,終於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成為榮獲兩次諾貝爾獎的得主。與第一次不同,這一次是她單獨獲獎,真可謂史無前例,後無來者。

書中詳細記述了皮埃爾·居里的高尚的人格魅力。他以大公無私、不計回報、無怨無悔的精神與自己的妻子一道,矢志不移地走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他的精神在感染著、鼓舞著自己的妻子,二人並肩戰鬥,終於登上了科學研究的高峰,做出了不朽的貢獻,為人類造就了幸福。儘管自己的生活很清貧,但有妻子這樣一位志趣相投的伴侶,他很滿足,一門心思地埋首於實驗之中。居里夫人婚姻美滿,事業有成,但天不遂人願,很不公平地讓他慘遭飛來橫禍。這不僅是法國人民的一個重大損失,也是世界各國人民的一個無法彌補的損失。他的突然逝世令世界為之震驚。唁電唁函如雪片般紛紛飛來,有各國著名科學家發來的,也有一般平民百姓發來的,足見他的崇高品德、偉大貢獻是如何深入人心。

本書是人物傳記故事,記敘了著名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兩次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居里夫人的傳奇一生。居里夫人出生于波蘭華沙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到法國求學後,與法國物理學家居里結為夫婦。他們先後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釙和鐳,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在丈夫不幸去世後,她繼續深入研究,再次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居里夫人品德高尚、意志堅強,是深受人們尊敬的女科學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