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梵高》有感

來源:才華庫 2.32W

梵高是一個另類,他沒有追求他的家族固有的生活方式,而是追求自己心中的夢想。27歲,他依舊一事無成,要靠父親和弟弟的錢維持生活,在那個時代,他被看作無能者無所事事的人。

我讀《梵高》有感

看完第一卷,不禁讓我想起了另外一個人---挪威天才數學家阿貝爾,阿貝爾函式阿貝爾積分方程阿貝爾群等等,很少有幾個數學家能使自己的名字同近代數學中如此多的概念定理聯絡在一起。然而,同梵高類似,生前他的很多理論不為當時數學界接受。他貧困潦倒,想在大學謀個職位都辦不到,後來在貧困和疾病的打擊下去世,時年僅27歲。阿貝爾死後兩天,克雷勒的一封信寄到,告知柏林大學已決定聘請他擔任數學教授,他的理論逐漸被髮掘出來,為世人接受。

很難說梵高與阿貝爾是幸運的還是不幸的,從他們的生活狀況來說,連自己都無法養活無疑是失敗者,然而正是憂患中所迸發的對生命的渴望對夢想的不懈追求促使他們奮發向上,並且在死後獲得至高無上的榮耀。27歲,對於阿貝爾來說,這是生命的終結,對於梵高而言,在經歷了煤礦附近艱辛的生活之後,他又遇到了他的弟弟提奧,也許他的生活會有所改觀,也許依舊是一貧如洗,。

看到渴望生活中梵高的油畫吃土豆的人,讓我想起了他在做福音傳教士時遇到的礦工。沒有經歷貧困的生活,沒有與生活在最底層的人在一起,他不可能畫出如此真實的油畫。前27年的梵高絕非一事無成。前期的經歷為他以後畫畫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梵高最後的成功並不是偶然。

同多數西方人一樣,梵高信奉上帝,我們都是寄居世間的旅客,但我們並不孤獨,因為上帝與我們同在。我們是朝聖者,我們的一生就是從人世到天堂的漫長旅途,這是他對礦工們講解時的原話,從此處我看不出梵高為什麼會自殺,因為對於基督教徒而言,自殺本身就是犯罪,生命是上帝賦予的,應該讓他自然破滅,也許是對人世的絕望,這些都有待以後解開。

梵高的愛情無疑是失敗的,我想烏蘇拉對梵高的拒絕更多還要從他自身找原因,也許在烏蘇拉眼裡,除了畫畫,梵高一無所長,不能謀生,動手能力差,木訥沒有生氣。梵高是孤獨的',他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常規,不為當時社會接受,再加上性格內向不善言談,很多原因造成了他人生的悲劇。

讀渴望生活,我試圖將自己融入到梵高的生活,我能夠體會到梵高的鬱郁不得志。我也喜歡靜,喜歡一個人在路上漫步。和梵高相比,我的生活幸運了很多,雖然經歷了一些挫折和失敗,總體還算順利。梵高是不幸的,他歷經磨難卻沒有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梵高同時也是幸運的,他的畫最終脫穎而出,成為不朽名作,他也如同他的畫一樣,閃爍在歷史的頂峰。如果可以選擇,我渴望梵高的生活,相對於青史留名受萬人敬仰,其他的又算得了什麼呢?

羅素說,對愛情的渴望對夢想的追求構成了人生的兩大主要要素。

比起對夢想的追求,我遠沒有梵高執著,有時候,我會對前途迷茫,不知道自己該走向哪裡。美國心理學家萊利在談性格內向者的優勢時提出:性格外向的人喜歡寬度,他們想抓住生活中每一點能抓住的刺激,多樣性是刺激與精力的源泉。性格內向的人喜歡深度,他們限制從外部進入的經驗,但對每一經驗都體會較深。他們從內在世界如思想情緒和觀念中獲得精力。可有時候我經常會為自己性格內向而憂慮,在追求夢想的路上,這些有時也讓我失去很多。

人的一生,有些東西是無法改變也不能選擇的,比如卑微的出身,矮小的身材,醜陋的相貌,突遭不幸等等;而有些使我們能夠選擇和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的,比如自尊自信毅力勇氣和夢想,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生活中的磨難是通往成功的階梯,只要你有夢想,只要你不放棄希望並堅持努力,即使你再卑微,夢想也會有實現的一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