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涅》讀後感950字

來源:才華庫 2.76W

詩人郭沫若曾經在他論詩的著作裡說過:“我始終是感覺到只有在最高潮的時候的生命感是最夠昧_的。”這裡,“最高潮的時候的生命感”,指的就是詩人那如岩漿奔湧、狂減突進般的詩情。他在“五四”時期寫的《女神》、《鳳凰涅》、《地球,我的母親》就是他這生命感最高潮時候的傑作。

《鳳凰涅》讀後感950字

據郭老在《我的作詩經過》一文中回憶,他的早期詩作名篇《地球,我的'母親!》是在一種發狂般的狀態中寫出來的。當時,他赤著腳在石子路上踱來踱去,感悄噴發時甚至情不自禁地臥倒在路上睡著,想真切地和“地球母親”親暱,去感觸她的面板,接受她的擁抱。寫《鳳凰涅》則簡直是“一種神經性的發作”了,他感到“全身都有點作寒作冷,連牙關都在打戰”。顯然,詩人這種神經質的衝動,是他長期蘊蓄在胸的激情的爆發。在郭老這些詩作名篇裡,那創造新鮮太陽的“女神”,那烈火中自焚的“鳳凰”那可以吞吃一切的“天狗”,想象何等豐富,氣勢何等雄渾裡音調何等激盪!它象電光、火花,照亮讀者的心靈,點嫩人們的思想,人們彷彿從詩篇裡聽到了反帝反封建的呼聲!這些才華橫溢、氣魄雄偉的詩篇,當然是“節日詩人”們那些如“緊握筆桿作刀槍,千軍萬馬動地來”,或“臺臺馬達日夜轟鳴,聲聲怒吼掀起洪波”一類的節日詩所無法比擬的。詩以情動人,無情即無詩。我們的“節日詩人”塊少的就是這火一般的豪情。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郭老的靈感來了,所以如此激動。我們並不否認有靈感。靈感,無非是某種因素的刺激,突然使作者想象飛馳,思路楊達。因此,靈感也好,激情也好,都不是神祕的、縹緲的東西,而是作者長期生活積累的突發。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揣摩政治風向上,而對現實生活沒有詳盡的觀察研究,沒有深切的體驗感受,即使現實生活如何充滿詩情畫意,恐怕也喚不起你的靈感來。所以,一個詩作者創作的成敗,首先取決於他是否深入生活,他對生活有無深刻發現和獨特感受,有無真摯深沉的愛。我們的“節日詩人”未能寫出真切感人的好詩,關健就在於此。 這些作者寫詩還有一個通病,就是人云亦云,缺乏獨創。有的作者去年寫了一首節日詩,沒被採用,今年僅變動幾個字,把時間改一下,又寄來了。

這些詩,放到去年可以,拿到今年也行,毫無特色和新意可言。詩貴創新。宋代詩人歐陽修就曾經說過:“若意新語工,道前人之所未道者,斯為善也。”道前人之所未道,當然應是自己的獨創,並非千人一腔、人云亦云,正如屠格涅夫所說的,必須是藝術家“自己的聲音”。在文學史上,凡是有成就的詩人,幾乎沒有一個不是獨 特創造性。當然,這種獨創,並不是搜尋枯腸的主觀臆造,而是來自豐富多采的現實生活。傑出的詩人總是善子在生活的海洋裡,擷取那最富有典型意義的形象,捕捉那金子般閃光的詩意,然後經過藝術概括,錘鍊出最富於新意的詩句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