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精選10篇)

來源:才華庫 3.28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精選10篇)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 篇1

先簡單介紹一下,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像書名一樣,少有人會選擇走的路,需要花很大精力去讀的書,現在物質越來越豐富,心靈越來越空虛,我們不想承受痛苦,但是成長是痛苦的,在這充滿艱辛的道路上,避免簡單化的思考,放棄以偏概全的衝動,不要尋找公式和簡單的答案。勇敢前行,超越自我,心智成熟的路程。

今天讀了這章複雜人生的章節,它分為:拒絕簡單思考,避免陷入極端,本性與人性,選擇與人生,使命與人生,感恩與人生。環環相扣,結合現在的我,做些解讀。

我們要認清人生,什麼是人生?人生苦海無邊,而且複雜多變。對!人生之路就是由一連串的難題組成,一個難題解決,又會有新的難題接踵而至,我們面對難題和痛苦的時候,有的人是拖延時間,等著問題自行消失,有些人面對問題,逃避,選擇忘記它們,等等迴避問題,這些解決不了問題,如果真正要成長,必須面對問題,迎難而上,我們的心智也會越來越成熟。———這是我們看待問題的初衷,有解決問題的想法使然。人生複雜多變,我們要不斷接受變化,調整自己的心態。

現在大部分人只會簡單的思考,拒絕深度思考,因為思考是複雜的,是一個很難的過程。為了不去思考,麻痺自己,每天刷著抖音,看著快手,再瀏覽一下今日頭條,讓自己的時間一點點流逝,很多人習慣一個事情後就會機械重複,每天重複的事情越來越多,沒有改進,時間佔用越來越長,看上去很忙,其實一點進步都沒有,還擠佔了自己進步的空間。學習或者接受資訊簡單的只願接受簡單的第一步不願意接受更復雜的鞏固和應用流程,只聽不說,只學不練,只看不寫,感覺自己學了很多東西,但是隻是淺層,遺忘很快。還有一部分是混亂思考者,而這一切混亂的思考都源於逃避問題和痛苦的趨向,如果選擇獨立思考必須準備接受打擊。獨立思考第一步就是堅持學習,我們思考能力主要依賴於學習。第二步就是用於思考,勤于思考。

選擇與人生,你想什麼,你就是什麼。許多人在面臨至關重要的決定——都是根據很少的諮詢去做決定,選擇什麼樣的職業,選擇跟誰結婚,周密思考與草率思考的結果,會完全不同,人生也會因為自己的思考改變。不管你想要幹什麼,你為此必須付出代價。每當你想去尋找正確答案時,你首先向自己發問,一旦這麼做了,你就可能做出正確的選擇,但是你也將忍受不知所措的痛苦。生活就是這樣,沒有簡單答案,我們能做的就是反覆問自己,這樣我們的心智才會一步步成熟。

使命與人生這個概念很大,看了幾遍,粗淺的理解。人生而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和個性,使命原意是召喚,如果一個被某種事物吸引,一定是某種東西在召喚他。堅持使命,達成使命不一定能保證快樂,但是一定會給人帶來安寧。因此人盡其才,是很快樂的一件事。

本性與人性人的本性就是改變,人性的定義很難,但是我們作為人,一定保持改變的本能,身體可以變老,但是心靈不可以,無論到任何年齡,保持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

感恩與人生我們現在越來越多計較得與失,付出與回報,計較我們的苦與他人的樂,種種計較,會使我們心生怨念,不滿自己,不滿他人,遠離幸福快樂。如果我們能抱著感恩的心,看待身邊的人和事,把某些厄運看成偽裝的恩賜,也不要把好運當成理所當然。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 篇2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學著作,本書共分四個部份:自律、愛、成長與宗教、神奇的力量。其中以“愛”為中心,書中告訴我們什麼是愛的本質,幫忙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告訴我們如何成為更稱職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獲得心智的成熟。

這本書的副標題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人能夠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能夠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避問題、逃避痛苦。而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問題的傾向,所以大多數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無幾。所以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銳指出:幾乎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可是程度不一樣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一樣的心理疾病,只可是得病的時間不一樣而已。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礙自我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們的人生之旅都是從直面問題開始的。

本書開篇即說:人生苦難重重。人生是一連串的難題。而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謂自律,是以進取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職責、尊重事實、堅持平衡。

其中推遲滿足感,意味著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定人生歡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應對問題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問題並享受更大的歡樂,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反映出人們不願意推遲滿足感的心理。直面問題,會讓人感到痛苦。而問題不會自行消失,若不解決,就會永遠存在,並且可能會衍生出更多的問題和更大的痛苦,持續的時間也會更長。例如:我此刻正在寫這篇讀後感,其實已經拖了很久,總覺得有個事沒完,令我心神不安,可是不寫永遠不會有。當我應對現實,放下趣味的遊戲和小說,雖然這個過程中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設,可是靜下心來去寫的時候,心理上卻感到很簡便下來。也許需要絞盡腦汁,沒有了玩樂的簡便,當我寫完之後,感到心境舒暢,好像放下了一個包袱。而類似的事情其實經常會出現,有時候會我們能夠直面問題,以進取的態度去解決它,而有時則推三阻四,能拖就拖,得過且過。並且越是安逸的時候,越是不願意進取應對,也就是不願意推遲滿足感,這也許就是古人所說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吧。

記得有過這樣一個實驗,實驗人員給幾個四五歲的孩子每人一塊糖,然後告訴他們如果此刻就吃也能夠。可是如果能夠等到明天早晨還沒有吃,那麼就能夠再得到一塊糖。然後觀察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立刻就吃了,可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堅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並得到了第二塊糖。在這之後,實驗人員跟蹤觀察這些孩子,發現那些堅持住的孩子在他們長大後都獲得了成功,成為傑出人士。想想就會明白,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就能夠應對糖的誘惑,做到了推遲滿足感,這種自律的精神和本事在今後的成長中會給他多大的助力啊。

自律是人類心靈進化的重要手段,自律的原動力則是——愛。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把愛和自律結合起來,才能擁有幸福的人生,才能體驗歡樂的極致。愛,就要不斷的努力,促使自我和他人獲得成長,從而促進心智的成熟。真正的愛不僅僅是付出,不僅僅是奉獻,更重要的是你的愛是否令自我獲得成長,同時使你愛的人也得到成長。就像我們愛自我的孩子,但絕不願意將他們放在自我的羽翼下,而是要讓他們去搏擊風浪,在風雨中變得更堅強。而那種處處包辦代替,時時噓寒問暖絕不是真正的愛。因為在包辦代替中,是職責心的缺失;在噓寒問暖中是自理本事的退化。“付出真愛的人,應當永遠把愛的物件視為獨立的個體,永遠尊重對方的獨立和成長。”

作者是一位心理醫生,所以在這本書中,作者用了許多心理治療的例子來解釋自我的觀點,所以使人在看的時候一點都不覺得枯燥乏味,並且作品中不乏精闢的觀點,凝練的語言,讀後令人深思。

“成熟的心靈必須堅持中立,能夠容納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悖論,異常不要輕易受到倫理觀念的影響。”

“勇氣,不意味著永不恐懼,而是應對恐懼也能坦然行動,克服畏縮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來。”

“對於別人教給我們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觀念以及一切陳規舊習,採取冷靜和懷疑的態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你只能自行選擇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艱辛與磨難,最終才能到達人生新的境界”。

這是一本值得一讀,並且值得精讀的書。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 篇3

最近讀了《少有人走的路》這本心理學方面的書。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書中說:“人生是一連串的難題,而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謂自律,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網上真人賭博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

做成功一件事情能獲得滿足感,多次的成功有可能讓人內心膨脹,從而止步不前,很難再獲得更多的成長。推遲滿足感,並不是永遠不知足,而是不貪圖暫時的安逸生活,為了能取得更大的進步,有堅持向前進的信心。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能夠正確面對並且感受被問題纏上的苦惱,冷靜思考解決問題,從而體會網上真人賭博結束後的快樂之感。推遲滿足感是自律生活這條道路上極為重要的一步。

本書的作者認為“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的一種意願”,同時“愛也是心靈健康成長的動力”。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養不教,父之過”,父母要對孩子的教育負責。專制和控制的教育方式用在孩子身上只會產生負面的作用,其結果往往是孩子會產生不安的恐懼,而且這網上真人賭博份恐懼或許會從童年時代延續到成年以後甚至更遠的時間段。相反,如果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將愛灌注進去,會催化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更容易將大人的教育聽進去,使得自身獲得成長。

不是一味地追求,不是執著於痛苦,而是尊重事實,微笑面對,然後接受,克服困難,戰勝自我,這就是網上真人賭博生活一步一步教會我們的,最終也使得我們的心靈走向成熟。

自律是心靈進化的重要手段,愛是促進自我和他人心靈成熟的方式。“成熟的心靈必須保持中立,能夠容納各種各樣的網上真人賭博矛盾和悖論,特別不要輕易收到倫理觀念的影響”,只有將自律和愛相結合,使兩者在我們的生活中保持平衡,才能使自己獲得成長,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體會到真正的快樂。

這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你只能自行選擇人生的方向,忍受艱辛和磨難,最終才能達到新的人生網上真人賭博境界。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 篇4

像書名一樣,如果是二十歲的我看這本書,大概會摔書,大概也切合這本書的書名《少有人走的路》,因為要讀完這本書本身需要一定的自制力和延遲自我滿足的能力。

書中大部分內容描述的是是什麼的概念,很少描述為什麼或者對其一筆帶過,案例的主要作用是對是什麼的解釋,而不是為什麼活著怎麼樣的解讀。

讀者如果缺乏對進步的強烈願望,很難從這些抽象的文字中建立堅定的自律和自我約束意志,不具體的比喻又進一步加強了這種抽離感。

我經常有的一個感覺是,很多道理我們都懂,要做到卻很困難,就像我們總因自己亂髮脾氣責怪自己,卻無法控制自己下一次的歇斯底里。究其原因,我想,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脾氣暴躁的深層原因,只想想辦法把脾氣壓制住,卻往往適得其反,更添痛苦。瞭解自己的缺陷來自於原生家庭,並對了解某些行為對與錯相對來說是容易的,瞭解自己性格的形成複雜得多,卻很有必要。只有把問題的癥結開啟,才不會一再發生類似的事件,身心俱疲又對自己一次次失望。

描述應該怎麼樣和不應該怎麼樣,對大多數人來說,更像是說教,讓人很容易產生抗拒感甚至不信任感。具體的行動和事例的支撐對觀念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就像現實和理想之間的橋樑,讓人看見可以實現的可能性,才有動力作出改變。

與此同時,作者提出“真正的愛”的概念,當我們擁有真正的愛時,就願意推遲滿足感,做到自律和自我約束,不任由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愛是心智成熟的前提。

去理解對方,站在他們的立場體會他們的感受,對之表示理解,而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去理解對方,對患者很重要。這一點,和現代心理學的觀念也是十分一致。

因為某些原因,我一直在和自己作鬥爭,但是越是鬥爭,越恐懼,越想逃避,結果越陷越深。一邊希望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來,早日“做個正常人”,一邊又不停受挫,對現實越來越失望。直到這幾年,接觸了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才慢慢對自己有了瞭解,也慢慢放鬆了心態,接受自己的缺陷,不再和自己作對,對外界的看法也更寬容。

書籍真是個好東西,人與人的理解是很難做到的,但是從書籍裡,我找到了多年不曾體驗過的被理解和鼓勵,也找到了面對人生的勇氣。不敢想象如果沒有書的陪伴,我現在會過得怎麼樣。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書,從書裡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 篇5

這是一本關於心靈和精神方面的書,很多時候它讓我不舒服,因為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為解決問題而付出的努力,會讓思想和心智更成熟。”我喜歡這句話。

平心而論,我是個害怕麻煩的人。很多事情只要不影響到我基本的正常生活,我都會選擇視而不見,直到拖到不得不去解決的時候。至於,別人口中所說的熱心的幫助別人如何如何,基本與我無緣。我得承認很多時候,我是個冷漠的人。為了躲避很多無謂的麻煩,我會盡量避免跟別人有更進一步的接觸。就我工作的環境而言,或許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對於生活嘛……我的朋友曾直言不諱的告訴我:“你不是一個容易接近的人,有時候話也不多,又理性,真是很難交到新的朋友啊!”

或許,我該嘗試著去改變一下,多和別人交流,多接受一些別人善意的邀約,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時候去幫助別人,甚至,偶爾去請求一下別人的幫助。

當我選擇面對問題而不是逃避的時候,大腦就會就會產生一種自我壓力,潛意識裡swot分析法就會運作,自動選擇一條針對當前環境下的最佳答案。當動力戰勝惰性行動起來的時候心裡更加有底。久之,自信就會回來,而當精、氣、神都有的時候,人離好運還會遠嗎?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 篇6

假期讀了校長推薦的兩本應屬心理範疇的書籍:《少有人走的路》、《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說實話,就兩本書的書名而言實在引不起我多大興趣,尤其前者還讓我產生些牴觸情緒,這大概就是本書作者所說的潛意識的恐懼吧!(“少有人走的路”讓我聯想到:坎坷艱辛困苦孤獨……)我是作者說的那種吃蛋糕會先吃蛋糕後吃奶油的人。於是我選擇先看《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

讀《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除了因譯文的原因讀起來有些生澀難懂不順暢之外,書中的內容對我個人的心智成熟確實可以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讓我很快產生興趣。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可以感受到書中所說的那種神奇、神祕的力量,我堅信這本書就是我人生中的一隻“聖甲蟲”。回顧近年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生的一再縮短,常對青春不再,對生老病死,對時常厭倦的工作生活,對不可知的未來充滿茫然無措的恐懼。每當這時我便習慣於藉助書籍給自己增添勇氣,並且總能碰到挈和當下心情的一些頗受鼓舞的東西,讓自己的內心得到安慰,在一段時間內得到內心的平靜甚至愉悅。這大概就是神祕力量的作用!打個比方,如果說以往這些對我有幫助的文章書籍是“偏方”,那麼《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則是良藥,區別在於後者比較專業,它帶給人內心的並不是短暫的平靜和安慰,我想那應該是不斷成長的直麵人生的堅強和勇氣。

很佩服作者敢於選擇這樣一條“少有人做的路去走”,其艱難、漫長、充滿的挑戰性,我想只有親身經歷,否則是沒有辦法體會的。僅從作者的描述還是不能感受作者的感受,就像他自己所形容的那樣,讀者看到他描述的過程可能很簡單甚至有些戲劇性,但實際心理治療的過程要比所描述的枯燥、乏味、痛苦的多。我相信,這條路一定是比我們想象的還要艱苦無數倍。從作者敘述中,我能感受到只有那些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堅韌的意志,充滿愛和智慧,而且勤奮的人才能從事這項了不起的職業。作者不僅具備了這些職業素質,更具備了放棄舒適人生之路的勇氣,才能夠使自己的心靈之路走得更遠!人生之路是有限的,心靈之路卻可以無限延伸並且不會老去。寫到這兒,我想到了假期中讀到的另一本書《夏山學校》,校長尼爾說:“我覺得年齡和一個人的思想沒有什麼關係,我遇見過二十歲的老頭子和六十歲的年輕人。我現在是以年輕、熱忱、生氣勃勃和樂觀來衡量一個人。”我相信,一個人有一個強大的心靈,才會有一個幸福的人生。在假期陪孩子上籃球課時,我把《少有人走的路》推薦並借閱給一位家長,於是她也把很珍愛的這本《夏山學校》借給我,據她說幾次出國都帶在身邊。我讀了也很喜歡,得到不少啟示,推薦給大家!這位家長朋友的朋友也推薦她讀《少有人走的路》,看來這本書確實像書中介紹的那樣是由口耳相傳而逐漸得到大家認可和喜愛的。

從開始讀這本書,我就一直跟隨作者的敘述和指導來學習並思考怎樣讓自己的心智更加成熟。對我個人而言書中第一部分內容對我的幫助更多一些,推遲滿足感,懶惰與恐懼,自律等方面的內容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列舉出的生動事例讓我看到了生活中自己的影子,通過作者的案例分析讓我清楚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問題所在,使我豁然開朗,作者提出的指導方法對我也很有幫助。讀完這本書我還清楚地認識到,要讓心靈得到不斷地滋養,使其成長,逐步成熟,僅靠閱讀一本書籍,學習其中的幾種方法是遠遠不夠的。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條艱難的路程,如果確定要走這條路,那麼這本書只是一個起點,我們還要學習作者身上許多的優秀、堅強的品質;努力瞭解作者的人生觀,價值觀;不斷完善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不斷補充、擴充自己的人生地圖;不斷與懶惰、恐懼作鬥爭;在人生的路上踽踽獨行……雖然步履維艱,但堅持下來的人卻可以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美麗的人生風景!書中對於我的很多啟發指導,我只有在生活和工作中進行慢慢消化實踐,來實現自己心智的不斷成熟。

在閱讀《少有人走的路》和《夏山學校》這兩本書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他們的一個共同點,即作者並不避諱談論他們失敗的經驗。這能夠給我極大的安慰,這些失敗的經驗在告訴我們,這些成功人士也非“聖賢”,避免了我們對其言論的望而卻步或嗤之以鼻。我想,成熟的心靈就是這樣,可以迎接成功,也可以擁抱失敗,這樣的心靈才能更加成熟,最終走向成功!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 篇7

人生苦難重重!這是心理學家M·斯科特·派克在其著作《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之旅》中的開篇第一句話。這是事實,也是至理名言。很多人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問題時怨天尤人,為什麼老天對我這麼不公。彷彿一帆風順才是人生應有的狀態。然而事實與理想完全相反,問題和困難才是常態。我們一生會不斷碰上問題,問題帶來痛苦,解決問題也會痛苦。所以人生苦難重重!

人生是不斷遇到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帶來痛苦,但如果我們不逃避問題,而是勇敢地直面它,解決它,那麼問題同樣可以帶來智慧的啟發,帶來心靈的成長。人就是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走向成熟,就像本傑明·富蘭克林所說的,“只有痛苦才能給人帶來教益”。為解決問題而不懈努力,也正是人生中應該做的事。

那麼在面對問題時,你是慌忙逃避,是畏懼害怕,還是勇敢面對,努力解決呢?應該都有過吧。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既然問題帶來痛苦,那麼我們感到害怕,想要逃避也是人之常情。但遺憾的是,逃避問題並不能讓問題消失,它還是在那裡。而只有直面問題,努力克服困難,問題才會被解決。而自律則是幫助我們戰勝恐懼,直面問題的重要手段。所謂自律,就是主動讓自己直面問題,承受痛苦,最後解決問題,走向成熟。《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之旅》這本書中提出自律有四個原則: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忠於事實、保持平衡。我認為這四個原則既是實現自律的方式,也是自律的人應有的表現。

推遲滿足感——先苦後甜

前文說過,逃避問題不是解決之道,因為問題不會因為你的視而不見而自行消失。而作者認為,逃避問題是心理疾病的根源。其中一種逃避問題的表現,便是拖延。拖延時間,把痛苦延後,先享受眼前的歡愉,問題以後再說。中國的老祖宗們早就瞭解拖延的危害,“日日復明日,萬事成蹉跎”警醒著後人。很多人在工作中喜歡先完成簡單的任務,把困難的任務留在最後,然後在想起最後的難題時總是痛苦不堪,愈加傾向於把難題拖延下去,陷入了先甜後苦——拖延的惡性迴圈。其實仔細想來,拖延也不是明智的選擇:在不斷拖延的過程中,我們同樣會受到這個待解決的難題的折磨——眼前的歡愉,被未來的痛苦所損耗。與其如此,不如一開始就承受痛苦解決問題,然後換來成就感和無憂無慮的雙重快樂。所以,形成先苦後甜的意識,優先解決棘手的問題,這不僅可以讓我們心智成熟,也是獲得更多快樂的有效途徑。

承擔責任——事在人為

不能及時解決問題,問題便會像一座山一樣橫在心中,阻礙心智的成熟。逃避問題的另一種表現,就是在問題面前兩手一攤:“出現這種問題不是我的'責任,是別人,是社會因素造成的,所以要讓別人來解決”。自己的問題只有自己能解決。手腳長在自己身上,腦子長在自己頭上,選擇做什麼不做什麼全由自己。我在工作中見到這樣一種人,上級分配任務下來時,他的第一反應是這個任務在不在我的職責範圍內——他把自己的工作職責劃分得比誰都清楚——如果超出一點點他的職責範圍,就會立刻拒絕:“這不是我該做的工作。”仔細核算過以後發現確實是分內的事,怎麼辦?接任務吧?慢著,先找上級談談:“你看我現在已經這麼多工在身,再分配任務恐怕完不成了。”上級不同意,只能接了,“好吧我盡力而為,但做不好可別怪我,畢竟我說過可能完不成。”最後任務真的沒完成好,他還有話說:“我早就說過了,而且這是公司制度有問題,這種職責就不應該分配給我這個崗位。”仔細看看好像他也沒有做錯什麼,但總覺得讓人討厭。他說的可能都是實話,但句句都在推卸責任。工作中不願承擔責任,就難有大的作為,生活中不願承擔責任,最後只會問題纏身。只有對自己說這是我的問題,我也有責任,要我自己來解決,我可以採取行動處理問題,情況才會好轉。

忠於事實——敢說真話

我自己剛看到這一個原則時有些不以為然:誠實和自律有什麼關係?讀到後面就有了答案:沒錯,有關係。每個人都會形成自己的價值觀,並隨著閱歷的豐富不斷改變,不斷完善。但有些人,到了一定年齡後便不再接受改變,抱著自己已經過時的觀念故步自封,即使是他人指出自己的錯誤,也會固執地反駁“你憑什麼質疑我?!”。這是無視現實的表現,是對自己撒謊,也是拒絕正視問題。人總是會本能地拒絕變化,就像本能地逃避問題一樣。為了替自己辯護,有時不惜用謊言掩飾,欺騙他人也欺騙自己:“我沒錯”。虐待子女的父母總是言之鑿鑿:“我這是在教育孩子!”是在發洩私憤還是教育,其實他們心中十分清楚。同樣的道理,是否在逃避問題,拒絕成熟,我們自己心中也很清楚。忠於事實要求我們堅持自省,拷問自己是否真的說出了真相。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認清現實,戳穿自我辯護的謊言,讓問題赤裸裸地暴露出來,然後再勇敢地解決它。

保持平衡——舍與得

心智成熟意味著直面和承受痛苦,自律同樣是一項充滿艱苦的任務。我們要推遲滿足感,通過在眼前承受痛苦來換取未來的快樂;我們要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也要卸下不該有的責任;我們還要對自己誠實,與謊言作戰。同時,我們也要過好當下的時光,有時也需要依賴他人,有時也要允許一些善意的謊言。如何在這看似相互矛盾的選擇中保持平衡?答案或許又要從老祖宗的智慧中尋找——舍與得。這裡的舍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捨棄過多的慾望和要求。人非聖賢,無需以聖人的標準要求自己,自律的原則應該是彈性的約束,而不是把自己捆死的鐵鏈。第二層含義是捨棄某些快樂,問題帶來痛苦,解決問題同樣帶來痛苦,拖延問題、推卸責任、自我欺騙都能帶來短暫的快樂,而我們必須捨棄某些快樂,主動選擇承擔痛苦。這些捨棄換來的,便是得,便是心智成熟的果實:我們更懂得如何解決問題,人生的問題不再讓我們痛苦不堪。就像我們孩童時期面臨的難題,長大之後再看就不再是難題。

自律是通往心智成熟之路的有效工具,即使如此,這條路還是荊棘密佈,道阻且長。所以這注定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 篇8

自律這是讓我們心智成熟的重要途徑,而愛,則是讓我們自律下去的動力。

斯科特派克的名著《少有人走的路》裡最核心的問題就是解決怎麼才能讓我們的心智成熟。

那麼怎麼樣才能讓我們的心智變成熟呢?斯科特派克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自律。通過自律,唯有通過自律才能讓我們的心智變得成熟。

那麼如何做到自律呢?他提出了四種自律的方法:

第一種叫推遲滿足感。意為先苦後甜、先難後易,而我們這個社會大多數人選擇的先做容易的事情,把困難的事情往後拖,拖著拖著,就會感到無形的壓力越來越重,思想負擔更會加劇,導致幸福感降低。

第二種叫敢於承擔責任,遇到問題敢於承擔,敢於面對,不讓逃避的愧疚和不安感時刻侵襲著自己。用一句“這是我的問題”、“這是我的責任”大大方方的承擔下來,而不是推卸給別人。不然你偶爾會響起時,還是會被自己的逃避所困擾。

第三種叫忠於事實,我們要真實的瞭解自己,瞭解我們周圍的環境,繪製出一個自己的人生地圖。我們不能抱著幻想去做事情。就單單這一點,我做的並不好。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還抱有各種幻想,可能是對感情,可能是對友情,可能是對美好人性。所以,這也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現。

第四種叫保持平衡,生而為人,不可能一點脾氣都沒有,人怎麼可能不發脾氣,但是我們又要具有不發脾氣的能力,既要發脾氣,又要具有不發脾氣的能力,這就是保持平衡的這樣一種方法。

通過這幾種方法,能夠達到我們的自律。通過自律來解決心智不成熟的問題。但是,斯科特如果只寫到這兒,就不能算是一本經典著作了,關鍵還在後面的部分。如果我們人,我們一直在自律中,就會出現一種風險,”我們能不能一直堅持下去”,所以斯科特在這裡就提出了衣蛾非常重要的概念——愛。

自律能讓我們承受問題帶來的痛苦,並最終解決問題,而心靈在承受痛苦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則會不斷地成長和成熟,自律是人們心靈金華最重要的手段和工具。那麼我們為什麼願意通過自律約束自己去承受人生的苦痛呢?因為有一種力量在推動著我們,這種力量就是愛。

愛是人們自律的原動力,有了愛以後,我們的自律才能堅持下去。那麼什麼是愛呢?

斯科特在這本書裡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愛不是慾望,愛是意願。就是我願意去做,而且我真的做了,這就是真正的愛。而慾望呢,往往是我想做,但是我卻沒有做。愛與自律在這裡提到了他們之間的關係,愛是自律能持久能夠堅持的一個根本原因。

愛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特點,愛實際上也是對自我界限的一種拓展,只有拓展了你的自我界限,讓我們跟世界融為一體,你才能真正感受到你與世界是融為一體的了,那麼我別人,其實也是愛自己。這樣就能持續的擁有這樣的。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 篇9

破繭成蝶戀花舞,鳳凰涅盤浴火生。生活中,工作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會經歷生老病死,求之不得,愛之輾轉等的痛苦。

我們都要通過適當的努力,完善我們的心智,讓人生的快樂和幸福多於痛苦和悲傷。如果我們一味迴避問題,躲避痛苦,推卸責任,很容易成為拒絕成熟的“巨嬰”,那武志紅的老師的那本巨嬰的書裡所描述的一樣,雖然生成了成人的模樣,卻內心還是一個嬰兒。甚至導致心理疾病。

只有那些敢於直面問題並解決問題的人,就像魯迅筆下,敢於面對淋漓的鮮血的人,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獲得心靈的成長,感受人生的快樂,過上嶄新而豐富的生活。最後成為涅磐的鳳凰和破繭的蝴蝶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做到真正的成長呢?

有什麼辦法能破解人生的難題,從而迎接成功?如何才能承受痛苦和打擊,獲得健康的心理,走向幸福的人生?人就是一個不斷的挖坑和填坑的過程,而這個坑可能就是我們未被滿足的需求,而當這樣的一個需求沒有被滿足的時候,我們就會被很多的慾望所沖田,最後導致我們的焦慮,痛苦等~

通過這本書的學習,也讓我瞭解到了三個維度的解決方法:

第一個緯度就是自律——這一解決人生問題、促進心智成熟的首要工具,瞭解自律從何而來,普通人應該怎樣獲得;

那自律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培養呢?

首先,自律需要從推遲滿足感開始。直面問題會伴隨著痛苦,但如果我們不去解決,問題不但不會自行消失,還會阻礙心智的成熟。自律,就是用積極主動的心態去解決人生痛苦。推遲滿足感,意味著不貪戀暫時的安逸,從“先快樂後痛苦”轉變為“先吃苦後享受”。自律,就從這種順序的調換開始。

以心理學的經典實驗——“棉花糖實驗”為例,研究者在每個小孩面前都放上一塊美味的棉花糖,孩子們可以立刻享用它。但如果能等上15分鐘再吃,就能得到第二塊棉花糖。孩子們會怎麼做呢?實驗的過程很有趣,有的孩子馬上把糖吃掉了,有的等了一小會兒也吃掉了,還有的用手蓋住眼睛,轉過身故意不看棉花糖,堅持15分鐘後得到了第二塊糖。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些孩子有的選擇一時的快樂,有的選擇“先吃苦後享受”的行為模式。這些得到兩塊棉花糖的孩子,能夠為了更大的滿足,而讓吃糖的快樂來得晚一點。他們能正視等待的痛苦,用蓋住眼睛等方法,積極地解決因等待產生的煎熬感,通過這種自律最後獲得了更大的快樂。十幾年後,研究者對這些小孩進行跟蹤發現,當年能夠堅持等待更長時間的孩子,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現,也更容易獲得成就。

所以推遲滿足是自律的基礎,只有我們在這樣的一個自律的基礎上,才能夠獲得真正的人生的自由,以及達成人生的目標

第二個維度是剖析自律的原動力——愛,從愛的本質、愛的來源、愛的特徵等方面來激發我們身上潛藏的真正的愛;愛是極為神祕的現象,愛的本質是一種自我完善的意願。這種自我完善意味著心智不斷成熟。這裡的愛,既是願意愛自己,也是願意愛他人。換句話說,愛的本質是讓我們付出愛的努力,讓他人的心智成熟,自己也同樣獲益。瞭解了愛的本質,那愛究竟從何而來?我們需要藉助什麼來證明愛的存在?原來,愛的來源是全部智慧和力量的付出。越付出越得到!

把“愛”總是掛在口頭上,或則在腦海中想象愛,都不是真正的愛。為了讓愛的物件得到成長,愛需要實際行動,需要我們全身心地投入和奉獻。

除了從愛的本質和來源來探索真正的愛,我們還可以從另一個維度來解讀。愛有什麼表現和特點呢?愛的特徵是尊重對方的獨立和成長。付出真愛的人,應該把愛的物件當作獨立的個體來看待,發自內心地尊重對方的獨立和成長。畢竟,愛者和被愛者都彼此獨立,並不是對方的附屬品。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 篇10

這是一本滋養心靈的書。

讀完此書後,我並不試圖轉述此書的資料,只是提議每個人都去認認真真讀它一遍,相信你必須會有所收穫。

人生苦難重重。

在必須意義上,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程度的心理問題,出現問題,我們就要去勇敢的應對和解決,而不能逃避,因為越逃避,隨著時間的積累,問題就會越大。

心理疾病實際上比身體的疾患更嚴重,它不但影響自我的生活質量,還嚴重的侵擾自我周圍世界,讓自我的親人也因你生活在痛苦之中。

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選擇自我的命運,但每個人都要有改變自我命運的念力。念力越大,你能實現的可能越大。

我最喜愛本書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工具,是獲得自身解放和成長的方法論。愛則讓我重新認識真我,找到完善人生的原動力。

人生就是不斷地尋找平衡的過程,我們永遠不能放棄尋找認識真我的可能,我們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也在發展自我。不要輕易地向命運妥協,應當是在不斷地抗爭中去尋求心靈的解放。

自律的原動力是愛。作者給出愛一個與眾不一樣的定義: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愛是自我完善的需要。這讓愛不再是狹隘的和自私的,這讓愛不再以佔有為目的,這讓愛能夠全然的去理解。

愛不是縱容,但也不是出於善意的約束和糾正。它一方面是自我完善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經過改變自我去改善別人,是渴望滋潤對方的心靈,讓對方獲得成長、因自我而逐漸完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