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作品《教父》讀後感(精選10篇)

來源:才華庫 1.88W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經典作品《教父》讀後感(精選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典作品《教父》讀後感(精選10篇)

經典作品《教父》讀後感 篇1

這是一部開頭給人一種平靜如水,中途讓人屏住呼吸,結尾掀起驚濤駭浪的片子。以至於最初下載下來之後在電腦裡封存了半年之久,每次看了十多分鐘之後就看不下去了,很多人初次看《教父》應該會有同樣的感受吧。但是,只要你靜下心來看進去,僅僅一個開場就將每個人的性格,相互關係乃至最後的命運做了表現和鋪墊。屋子裡是弱小平民在向他們的保護神求助,莊重、威嚴:外面則是開著盛大的婚禮,喜慶、熱鬧。繼續看下去,你就會發現裡面真的有很多很多值得品味的東西,它不僅是一部電影,更不是簡單的暴力血腥。它將壓抑的暴力的釋放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將冷酷的打造的具有濃情愛意。細細品味,就會發現這裡有更多的家庭溫馨,老教父對妻兒對家庭的照顧,他所追求的家人的安全,家庭的幸福,可以說親情與家庭是這裡的靈魂。

很早以前就想為《教父》寫點什麼,但遲遲沒有動筆,因為知道自己的鑑賞能力有限,而且這部純爺們的電影也被無數人奉為神作,寫下的影評也不可計數,但看了第四遍之後我還是控制不住要為《教父》,為教父(維多柯里昂)寫下我的感想。雖然我對麥克柯里昂也是大愛,但不得不說最初打動我的還是馬龍白蘭度的維多柯里昂。

我相信沒有哪個人可以將教父的形象演繹到他的地步,這似乎是一種與生俱來。在你看過之後就會感到,教父就該是這個樣子,沒錯,他就是天生的教父。他的氣場,風度,談吐舉止,甚至那聽起來不似清楚的西西里聲音都顯得那樣的優雅紳士,但卻同樣不乏震懾力,這就是他的天賦演技。他給我的感受就是優雅的背後有著威嚴,但絲毫不會讓人討厭他的老謀深算,而是不禁望而生畏。老教父的每句話都是那樣的經典,甚至可以被奉為典範,雖然有些男權主義,但同樣可以激勵一個男人成長。

請記住這個經典的教父動作。我想它所表達的意義就是尊敬,感激和服從。維多科里昂的形象之所以被人尊敬,讓人畏懼,與這個動作“godfather”有著莫大的關係。他需要被別人仰望,而他們也必須仰望。

這個人是路卡不拉西,通過他我們依然可以看出維多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教父對盧卡的看法是:他是世界上唯一使教父神經緊張的人,控制他要像控制炸彈一樣。但就是這麼恐怖的一個人,一個無比冷血的殺手,在收到教父的參加康妮婚禮的邀請後卻是那麼的感激以至於要親自答謝,而在答謝的時候還要提前如此緊張認真的排練自己將要對教父說的話。維多科里昂,你究竟有著多大的掌控力,操盤這如此龐大的家族,如此盤根錯雜的五大家族勢力。

教父是不允許一個男人軟弱的,當強尼回來帶著哭腔尋求幫助的時候他要他像個男人一樣,必須拒絕軟弱,拒絕無助。當看到教父學著娘腔重複強尼的話時,感覺真的很逗。讓人完全看不出他有著怎樣陰狠的手段。 接下來的老教父這句話真的打動了我,而且也警示了我們。

他告訴了我們一個真正的男人是需要花時間陪在家人身邊的。而科里昂同時也做到了,片頭康妮的婚禮,讓我們看到的是如何的祥和,溫馨,喜慶。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妻子是幸福的笑著,他的女兒是開心的跳著,他的兒子們同樣緊緊圍繞在這個家族圍繞在柯里昂的身邊。柯里昂做到了,一個老大,一個眾人的godfathe,一個弱小平民的保護神,一個操縱幾乎整個美國勢力的人,可以給我們一個如此溫馨和睦的家庭勝景,我想很多人都會被他折服。

教父同樣給了我們很多教訓,永遠不要告訴外人你心裡在想什麼。在教訓簡單暴力的山尼的同時,他也告訴了我們該怎樣隱忍,埋藏自己的真實想法,或許有些陰暗,但如果不是這樣,他就不會是godfather。

教父正如他自己所說他這一輩子一直很小心,而且他要求他的兒子也必須學會小心。他告訴麥克,想要害你的人會安排一個你信任的人來安排見面,而這個你信任的人就是traitor。而後來麥克也通過這點,揪出了泰西歐,通過一系列暗殺、暴力實現了自己的反撲,成為了操盤人。

維多柯里昂跟他的繼承者麥克科里昂最大的不同或許就是他沒有麥克那樣的冷血無情。他知道弗雷多的軟弱無能,但當他看到殺手襲來後的本能反應就是奔向車前,用身體擋下射向弗雷多的子彈。即使兒子再無用,他的愛依舊如此奮不顧身。

片尾的這祖孫之間遊戲的一幕,是那麼的淳樸自然。此時此刻,教父將家族交給了麥克,這時的他是沒有牽掛的,他要享受跟孫子的時間,享受這份天倫。看到這裡的時候,真想讓這個畫面時間更久一點,讓這份感動更久一點。

經典作品《教父》讀後感 篇2

書中的中心人物唐·維託·科利尼奧是紐約市手黨的幫派頭目。唐是一個硬得起心腸的人物,卻也是對朋友有求必應的溫暖的朋友,從殯葬師、麵包師到政客、警察,他的人脈遍地開花。他那龐大的公司壟斷了美國的橄欖油生意,獨佔賭博業,但對於暴利的毒品業,他卻絕不涉足,因為那有悖於他的原則。他威震四方,幾乎沒有他辦不成的事情,為了他的朋友們,他不擇手段地懲罰那些“惡人”,被尊稱為“教父”。

這本小說十分吸引人,情節複雜而又清晰,每一個場景都極近細緻地進行了描寫,每一個細微的表情、動作都一一地呈現在讀者的腦海中,每個人物形象都躍然紙上。剛開始讀這本書時,所有的感受僅僅是覺得唐是個很有魄力的領導者,是個理智的決策者,是個為了朋友赴湯蹈火的人。漸漸地心中產生疑惑,作者寫出這樣一篇小說,就證明它反映出了美國某一時期的社會狀況,那麼,為何會有如此混亂的時代?作者想通過這片小說向讀者傳達出怎麼樣的思想?

作者馬里奧·普佐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而且是長期生活在資本主義現代文明的心臟——紐約的美國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在美軍中服役。復員後,先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文藝創作,後來又在社會調查學院專門研究美國社會的各個方面。也正因為這個經歷,他熟悉美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和各個階層的祕密,也熟悉各種各樣人物的生活隱祕。對美國社會的本質,他洞見癥結,因而最有發言權。美國當代著名文學評論家霍爾·伯登在《星期六評論報》上對這部小說作了深刻的分析和精闢的評價。他是這樣寫的:

“馬里奧·普佐的新小說是一種對準頑固堡壘猛烈攻擊的'攻城錘,其主旨在於振聾發聵。這是一部內容充實的家史,記錄的是一個家庭不惜用槍、用斧、用絞刑具、用攻心戰來實現自己對整個美國地下勢力集團體系的獨霸控制的詳細過程??

“這部作品的故事情節波瀾起伏。普佐的表現技巧頗見功力:在他的筆下,一個本來令人感到義憤的情節都十分入情入理。一切感情衝動,一切殺戮,一切粗鄙的兩性關係,都同他所刻畫的人物所處的情境協調一致。但同時他又能把他所塑造的人物的令人不寒而慄的氣質烘托得具有人情味,真實可信。”

美國作為一個長期領先於其他國家的強國,幾乎所有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到底美國是一個怎麼樣的國家?它的真實面貌也像它的外表一樣華麗嘛?馬里奧·普佐的《教父》繼承批判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對這類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提供了一個極其生動、形象、具有說服力的回答。在作品中,作者並沒有正面回答這些問題,而是通過曲折的扣人心懸的故事使答案自然地流露出來。當手黨的力量可以決定律師的說辭,當警長兼職做手黨頭目的貼身保鏢,當電影的選角可以被社會勢力所決定,當嚴於律己的法官和以“公正、客觀”自詡的記者都隸屬於手黨的羽翼之下,“自由、平等與博愛”只是一個由這些躲在暗處的力量編制出的巨大謊言。從小說的字裡行間,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就社會組織關係來說,美國人大都有雙重身份:一種是公開的社會成員身份,例如警官、警察、法官、律師、議員、報刊編輯、記者,以及演員、店主、工會頭目等等,辦起事來“公事公辦、鐵面無私”,各人按照自己對社會的貢獻領取合法報酬,這一面實在無可指責;另一種是祕密的集團成員身份,他們暗中分屬於各個地下勢力集團,各人又必須以公開的身份、合法的形式,為自己所屬的地下勢力集團效忠,從而定期獲得額外報酬,這一面是絕對“保密”的,甚至對自己的妻子兒女也是要守口如瓶的。對美國社會的本質進行如此入木三分的剖析,是美國文學史上絕無僅有的。

經典作品《教父》讀後感 篇3

看完《教父》這本書已是半夜三點多,之所以用“看”而不是“讀”,是因為這多少帶有走馬觀花的意味,不夠仔細不夠專研。

喜歡《教父》這本書到不是因為它多麼的有名氣,而是喜歡它的現實性、實用性以及來源於生活的哲理性。我對歷史事件不太瞭解,何況還是國外歷史。不管它多麼強有力的抨擊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揭露了多麼醜惡的社會現象,我看中的是篇中描繪的關於考利昂老頭子的社會技巧。

這是一個有趣的不謀而合,一個二戰時期國外的地下黑組織老大的某些思想觀點竟同中國的孔子所倡導的中庸之道有異曲同工之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樣的一本書不同的讀者會看到不一樣的內容。這本書我看到的或者說我著重看到的就是考利昂老頭子的處事哲學。有人說看完一本書就應該寫出讀後感,以免時間一長忘掉了。我以為有道理,因此也以我淺陋的水平大概總結了一下,也算是看完《教父》此書的感慨。

第一,人物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

考利昂老頭子常說:“一個人只有一個命運。”

桑兒是個異常凶狠的角色,有著易怒易暴的性格,凡事太過出頭,勇多於謀,因此也沒能坐上老大的位置就暴屍街頭。

考利昂老頭子、邁克爾、湯姆黑根,他們謹言慎行,有勇有謀。所以他們最後都獲得了大量的財富以及更輝煌的地位,哪怕是地下黑組織。

第二,中庸之道。

老頭子不是一個語言很多的人,他的行為常常會看上去很普通。可是正是這種普通,卻隱藏了他的鋒芒。披上一層平庸的外套,是對敵人的迷惑。一旦敵人產生了輕視的念頭,那麼他們離失敗就不遠了。

第三,未雨綢繆或者叫老謀深算。

老頭子獲取友誼的方式與眾不同,他幫助任何有困難的人。不是因為他慈善要拯救天下蒼生,他是為自己鋪好無數條在將來可能有用的路。這就是他的精明狡猾之處。於有困難的人,他伸出了援助之手,解決了對方的燃眉之急,也獲得了友誼(可以為以後所利用的友誼)。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因此他的策略是成功的。

第四,高超的談判技巧。

老頭子是一個喜歡用理來說服人的人,雖然背後同樣有放火殺人的招式,可是每次談判,他都能非常有力的說服對方,這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技能。至於他是站在哪方的利益來說服對方的,我看到實在不夠仔細,留著第三次閱讀的時候一定認真細讀。

第五,制定計劃。

無論做一件什麼事,老頭子都會制定一個周密的計劃。沒有計劃胡亂行事是不可能成功的。

第六,高瞻遠矚。

一個地下組織單靠打殺擄掠而沒有正當保護,是不可能長期存活的,他們會因此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強烈打擊。老頭子籠絡了法律界警界的高官為自己服務,就這一點讓其他的老頭子望塵莫及。 在生意經上,也是跳過眾人的頭看得更遠。

教父確實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人物,實在應該要用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來汲取養分;也實在要為作者喝彩,把人物刻畫得如此真實逼真,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如勝,讓我愛不釋手。這本書我實在很喜歡,我還會第三次拜讀它,將會更認真更仔細的讀而不是看。

經典作品《教父》讀後感 篇4

40年代的美國,“教父”維託·唐·柯里昂是手黨柯里昂家族的首領,帶領家族從事非法的勾當,但同時他也是許多弱小平民的保護神,深得人們愛戴。

因為拒絕了毒梟索洛索的毒品交易要求,柯里昂家族和紐約其他幾個手黨家族的矛盾激化。

聖誕前夕,索洛索劫持了“教父”的參謀湯姆,並派人暗殺“教父”;因為內奸的出賣,“教父”的大兒子遜尼被仇家殺害;小兒子麥克也被捲了進來,失去愛妻。手黨家族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白熱化。

年老的“教父”面對喪子之痛怎樣統領全域性?手黨之間的仇殺如何落幕?誰是家族的內奸?誰又能夠成為新一代的“教父”?

麥克是柯里昂家族人,是一名“乖乖的大學生”,並不願意跟隨其父從事道上的生意,但其父柯里昂閣下因不肯跟其他幫派合作販賣毒品,險遭暗殺。在談判時他殺掉了五個幫派的代表和一名警察局長,為了避風頭躲到義大利。麥克的大哥被殺。回國後的麥克成為了手黨新的領袖。

血雨腥風和溫情脈脈,在這部里程碑式的史詩著作裡真實上演。

讀完了《教父》由美國作家馬里奧·普佐於1969年所寫的小說作品,我真慶幸當初選對了閱讀的書籍。很多書友評價,這是本男人必修、男人必讀的文學書籍。

“是什麼讓男人們如此迷戀《教父》?”《電子情書》裡的梅格.瑞恩疑惑不解地問,湯姆.漢克斯詭祕地回答她:“它就是我們男人的聖經,那裡麵包含了所有的智慧。”

在我讀完之後,才清楚明白為什麼這麼多書友會給《教父》這麼高的評價,要知道這並不是見風使舵。

在這部美國小說之中,我算是迷戀上教父柯里昂閣下這一角色。無論是他講話的神情,談吐時的語調,以及做事的風格,都令我深深地陷入思考:為什麼他要這樣子做?他這樣子做到底有什麼樣的動機?為何不那樣子做……

柯里昂閣下是一個講話時口齒不清的教父,但卻沒人敢忽略他說出的每一個字。他總是面無表情,背後卻潛藏著不可忽視的力量——一種優雅的狂暴、平靜的殘忍、化妝的邪惡,如同毒蛇與猛虎的混合體。他輕蔑地說,“讓我開一個你無法拒絕的條件”——這是男人的威權;他溫和地說:“不經常與家人呆在一起的男人,永遠也成不了真正的男人。”——這是男人的價值。不可否認的是,這同時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小說故事情節,他說的話讓我陷入了思考。

也許跟大部分喜歡柯里昂閣下的書迷一樣,當柯里昂閣下被兩名槍手攻擊時,大家會突然感到很震愕,為什麼要殺柯里昂閣下,殺了他之後會有什麼樣的事情突變,大量的為什麼進入了我摸不清到底為什麼的腦裡。因為,大家都不希望那位地位如此高大的柯里昂閣下死去,但當有情節透露到柯里昂閣下並沒有當場死去的這個訊息之後,我想很多書迷都跟我一樣,猛地放下心中緊繃著的大石,“沒死就好”。

教父柯里昂閣下那句“我費了一生的精力,試圖不讓自己變得十分粗心。女人和小孩子們可以很粗心,但男人不可以。”成為了小說中最意味深長的一句話,這句話的思想就是做負責任的男人。他忠於妻子,忠於家庭,力所能及地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因為他做到了這個,所以在臨死前他那句“生命是多麼的美好。”給了我很深的震撼。毫無疑問柯里昂閣下是位紳士,作為一個講道理的教父他恪守著自己的底線,對人接物他恪守這貴族的禮節,他總是彬彬有禮。柯里昂閣下是西西里人,在當地他的父親被殺,母親因為為了保護他而身亡,他在鄰居的幫助下,來到了美國開創家族事業。當然不得不提那句“我們開出的條件你是無法拒絕的,要麼是你的簽字要麼是把你的腦漿留在這份合同上。”因為這話所暴露的一切才是他創業成功的主要原因。

小說中,教父柯里昂閣下形象鮮活且具有感染力。在閱讀這本小說的過程中,我能明顯地感受到自己的熱血上湧。讀完了這本小說,我相信且認同,只要社會亂象存在,社會組織就必然存在。社會組織就是一個改進版或者放大版的家組織。家組織中必然會有一個老大或者教父,另外,家組織肯定會有自己的價值觀和行事原則。家組織的價值觀和行事原則就是老大的思想觀念。為此,家組織是否強盛是否能夠延續,關鍵在於這個老大或者教父。

在讀完小說之後,我產生了一個疑問,要是麥克沒有接管而是山提諾或者其他人接管了柯里昂閣下做了教父,那麼,這個組織會變成什麼樣?也許是到處做交易,卻拿捏不準。因為沒有原則,所以,只能拆東牆補西牆,沒有安寧之日。最後,小弟們各藏私心紛紛獨立,直至整個組織土崩瓦解。如果沒有來自外部的競爭對手,並且二混子老大還能夠控制言論,那麼,這個膿包組織就會越長越大,就像當今這個樣子。

集權制存在自然有其道理。亞里士多德說:君主制在道義上成立的唯一前提是,王和王族的美德超過了其他民眾美德的總和。我同意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按照這句話,只要民眾的美德之和小於某一個家族,那麼,讓這個家族掌管國家就是符合道義的。在這種情況下,集權制的存在就符合道理。

或許,第一個集權者並不擔心自己,他擔心的是他的子孫是否能夠像他自己那樣具有足夠的能量和影響力。柯里昂應該已經注意到家族的興衰關鍵在於是否後繼有人,因此,在臨死之前他還在培養孫子的膽量。孩提時期是最重要的,老教父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沒有在意自己的那張可怖的臉孔是否會把孫子嚇得哭,他在意的是孫子面對恐懼是否能鎮定自若。老教父沒有意識到也是不可能意識到的是,他的思想和亞里士多德的說法之間有所不同。亞里士多德說過,“集權的前提是美德而不是膽識。”

權力就是這樣一種東西,它不可能通過血緣關係傳遞,也不可能專屬於某一家。權力只可能屬於那些理解其含義並能準確使用它的人,而那些人就是具有美德的人。權力這個存在之物,從它誕生那天起,就已經定義了它的擁有者,這個擁有者並不是任何具體的個人而是神的化身。人可以竊取權力,可以搶奪權力,但是,當那些非法者把權力之劍握在手中的一霎那,當他們的屁股粘上權力寶座的同時,權力之劍已經失去了光芒,權力的寶座也立刻黯淡無光。這,就是神的法則。

值得慶幸的是,我是一個男人,而且是讀過《教父》的男人。

經典作品《教父》讀後感 篇5

近日再看小說,把關注點放在各位唐的講話內容上。情緒穩定、好聲好氣,自始至終沒有提高聲音,不理會別人對他的侮辱和不恭。想到很久前看到的一句概括性話語,優秀的溝通源於對結果的高要求。記完筆記不由感嘆:還有比理性更高的東西嗎?

唐每次開口都切中要害,發自肺腑,儼然已經瞭解對方關心什麼。這也許就是“一秒鐘看到事情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握著奈利手說的那番話簡直是教科書般的範例,父親般仁慈,讓人如沐春風。

以前聽易中天先生講三國說到孫權,某次趁著酒興他讓某將領脫掉上衣,細問每一道疤的來源,末了說了句,“如此,難道孤不與你同甘共苦嗎?”。這其中的確不乏政治表演的成分,但又有什麼關係呢?我愛你說一輩子那就是真的,對比懷疑,應該看到套路背後的良苦用心。

邁克爾對阿波羅妮亞父親講的那番話簡直是搭訕撩妹範例,有點“我會給他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的味道。當然,這份底氣多半源自實力。想起前兩天看到關於吸引力的解釋,其本質上是一種獎賞,分為直接獎賞和間接獎賞。如好看的皮囊,有趣的靈魂,讓人賞心悅目;再者是權力、財富、地位等帶來的生活方式,間接獎賞。

也許這也是為什麼預言家上警不被相信的原因,未能通過發言讓大家相信。我們通常覺得後置位發言更有優勢,有足夠時間準備,有機會指出漏洞並反駁,可以解釋甚至篡改前人發言。直到上午看了一則故事,講當年羅斯福和杜威競選總統,那時主要的傳媒介質是廣播電臺,讀書筆記。兩人各自買了15分鐘時長進行宣講。然而發言有先後,於是後者對前者的觀點逐一反駁。可是前者每次都只講14分鐘,剩下1分鐘沉默,聽眾聽不到聲音以為結束了就調臺了。

看起來先發者有更大的戰略空間。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平日大家常開玩笑,會議的制度設計到最後都是書記總結髮言。而一個好的總結可以讓大家忘記之前所有內容,恰如警長通常末置位發言,而後直接歸票。

午睡前看了篇非常通透的文章,講英明君主、技術官僚、利益集團三種力量的交鋒。秦孝公+公孫鞅組合,漢武帝+桑弘羊組合,宋神宗+王安石組合。相比之下,也許唐帝國的結構更顯公正。

經典作品《教父》讀後感 篇6

花三天時間看完了《教父》,如果不是去年暑假拉著老爸一起看了電影,也許會讓我更著迷。可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經典的東西值得花更多時間。

的確,不應該帶著某種“偏見”看待這部小說,正如“長期仇視和崇拜一個民族,其在心理上就是奴隸之邦”。但的的確確有很多值得長時間並不止一次地去感悟和品味的道理,忠誠,智慧,勇敢。任何一個品質的具備都足以讓人發光;家庭,友誼,理性。無論擁有哪個都可以獲得休養生息的力量從而堅持一種韌的戰鬥。

封面上寫著:《教父》是男人的聖經。以前聽說《簡·愛》是女性的聖經,我明白這都是很高的評價,遺憾是卻不能很好理解它,因為從來沒看過《聖經》,缺少一種對比感。拋開電影拍案叫絕的演技和驚世駭俗的登場等等先入為主的佔據而言,個人理解,《教父》裡有一種道,顯然這是已經超越了諸如“真誠即道”的一種道,後者只是一條路。

印象很深的一個細節,大蕭條的時期,人們為了生計或找工作徒勞無功或領救濟放下尊嚴,而唐的手下昂首闊步上街,口袋塞滿銀幣和紙鈔,不擔心會丟掉工作。說唐沒有“認識並引領時代”又何嘗是平心之論呢?當然,誠如饒毅老師說的那樣:請原諒我不敢祝願每一位畢業生都成功、都幸福,有人的成功代價是喪失良知,有人的幸福代價是損害他人。所以才在第一頁單獨寫著:財富背後,總有犯罪吧。

也許是由於“脈脈不得語”,亦或感慨太多不知從何開口,它或許就是“一切問題的答案”。這並不是說它給了讀者點金的魔棒和功利的捷徑之類,教父的偉大成就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在那個斑駁陸離的初年。而他那自定義的人生或許也有著不可抗拒的一面,拋下面紗,走出房門,迎接命運的安排。毋庸置疑的是,他突圍路上所展現並獲得的那些卓越品質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不再適用眼下這個時代,只會更加照耀我們前進,值得永遠學習和借鑑,回味並談及。

一直以來,生活是要高於作品的,有哪部作品不是源於生活的呢?或許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教父”,而真正高巨集之人,必能造福人類。

經典作品《教父》讀後感 篇7

“這書你也敢看?”同伴驚呼。讓我疑惑,怎麼就不敢看了……

“裡面什麼都敢寫……”這讓我明白了。

這裡面有什麼不適合我看的呢,或者說有什麼不適合讓我同齡這一代人知道的呢?是什麼讓譯者還要在書序這樣一個嚴肅理性的地方片面否認這書的思想?抵制資本主義毒瘤?防止生活腐化?摒棄個人英雄主義?隔離成人世界的險惡無奈?

還是在手忙腳亂的掩飾美麗背後的齷齪不堪?

書中的主角是一群地下社會分子。他們利用光明社會但卻對其沒有尊重,這些地下領導層利用各種可乘之機幹著一些奇妙的事情,從私人復仇到演藝界評獎等一切的事項,都會按照精妙途徑迂迴進探然後達到所需結果,一切看起來不可思議而這不可思議也只不過是認知慣性帶來的。世界並不是本來如此,問題也並不是只有一種解決方式,教父用事實告訴人們:我們維持著的世界比上面那個更光明,更有利可圖,我們解決問題比上面那些組織更賣力,更快捷且無後顧之憂,所以,把信任交給我們,而不要依賴上面那個不為你考慮的偽善笑面。

永遠的利益,永遠的利益,教父抓住這條放之四海皆準的準繩,遊刃有餘地翻雲覆雨。

這種翻雲覆雨的能力足可以對社會造成極大威脅,但教父的沒有,可喜的是,教父自己也有一條堅韌的道德準繩,善惡分明(把這當作理想的善惡吧)。所以,除了非法(但顯然是否非法也不能說明是否正義)之外,教父勢力的存在沒有任何不妥。甚至,作為地下社會中的領導層,他能巧妙的實現自身價值,能顧及到光明社會的死角,並且修理它。暫不論教父的修理行為有幾分功利,這種行為已經是在造福。因此,向水管工緻敬!

而光明社會中的人們都在幹些什麼。形成社會、維護秩序、傳承文明……由於缺失可供對比的同類,人類一直以地球上最高等的動物自居,於是,看著社會不斷髮展,人們欣慰地自大起來:看,我們創造出個完美世界,至少,是個美麗的世界——書上如是說(當然不是這本書)。涉世不深的我們學著書上的文藝腔調自我安慰或互相安慰,無意間被矇蔽,全然沒有看到完美世界身下脆弱的下水道——大機器在這裡無法容身也便沒了耀武揚威的能力,於是這裡就成了囤積光明社會體制漏洞的地方,而我們被保護著,不會看到光環下的齷齪。社會善意的矇蔽了我們,於是大多數人有充足的安全感,也許部分因為這一點社會才相對安定。

《教父》透過脆弱的地表,呈現給我們一個完全在地下的世界,它的魅力部分來自於新鮮感,更多的,還來自於什麼呢?

經典作品《教父》讀後感 篇8

“所有罪行裡面,請不可原諒的就是背叛!”

“這是我的原則,我不會違背自己的原則去做事!”

邁克爾繼承了唐.柯里昂的縝密和嚴厲,經過三年時間的運籌帷幄,用一次乾乾淨淨而又徹徹底底的反擊戰,雪洗前恥,贏回尊重,牢牢穩固自己的核心地位,把家族榮耀重新攀上頂峰!他遵循了唐的規則,能幫則幫,用人不疑,低調處事,堅決果斷;按照自己的規則行事。

唐.柯里昂深知各有各的不易,不到迫不得已,人也不會隨便求助辦事,通過最大努力去昇華教父的形象,希望用自己的行動和能力去幫助度過難關;然而,所有可跨過的難關,都是在他既定的規則裡面。正是一次次對別人的幫助,讓他在遇到困境的情況下總能找到甘心為他化解的人。一個最不願接觸家族企業的兒子,卻在千迴百轉後成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接班人。在生命到點的最後一刻,唐.柯里昂用“多麼美好的生活”來總結了自己的一生。一個人,能夠一輩子都活在自己的規則裡面,那是何等的美好!

緩緩合上《教父》,仍然洋溢在最後的勝利,期待邁克爾開啟新的教父尊嚴,走上新的規則裡面。現實中,又有多少人能夠活出自己的規則?隨波逐流,宛然成了唯此才能在社會立足的規則,相互吹捧而又百般猜忌,名為合作實則你爭我搶,媚上欺下活得沒有半點底線;究竟是社會把自己壓垮,還是自己把自己活得太累!為何就不能活出自己的規則,難道只取悅自己,就是他人眼中的異類?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整部《教父》裡面,就只有唐.柯里昂和邁克爾活出了這個境地。難道作為一名凡人,就無法走在自己的規則裡面,既融入社會,又活出精彩?

有時候,真的很想過上什麼都不要理什麼都不用問也沒有什麼人來煩的生活,獨自一人,按照自己的規則,走自己的路,把軀殼裡面那個最真實的自己活一遍。

經典作品《教父》讀後感 篇9

湯姆漢克斯說它是男人的聖經。我在認真地讀完這本書之後似乎懂得了很多人喜歡它的原因。那就是對強權的渴望。

在作者筆下人們的道德標尺不知道該如何丈量了。隨著故事的情節的展開,你會不自覺的認為其實殺人的理由有時可以理解。為了維護自由、生存、親情、金錢和尊嚴一個男人有時必須殘忍。老教父說出的那句話讓我很感動:“我一輩子謹小慎微,為了保護我的家庭。女人和孩子可以粗心,可男人不行”。一個男人的作為丈夫和父親的責任心,沒有什麼比這更可貴了。當法律不能給予人們合理、平等和公正那麼人們就會變得瘋狂,病態的社會會產生各種病態的現象。

維託考利昂是一個神化的人物,社會上沒有他擺不平的人和事,當然這些目的達成,有些人心願的滿足背後可能會有血淋淋事實,而他所做的事又是那麼合情合理。他看上去象紳士一樣溫文爾雅,這個沉穩冷靜的他既睿智又仁慈,深得周圍人的愛戴和敬仰。教父的每一句話都象是聖經中的箴言,他的老練沉穩機智狡詐,他那出其不意的報復,都顯示出這是個地道的義大利人,精於人性和籌謀。作者假借考里昂這個角色對整個美國社會制度發起了抨擊,體現著個體與社會的矛盾,可以說在書中人們都是多情的,即很想實現自己的願望;但是社會卻是無情的,它告訴你,你的途徑要麼是中彩票,要麼就是違法,以犧牲大量人的利益來滿足自己的利益,這種矛盾貫穿始終。“在他的筆下,一個本來令人感到義憤填膺的情節卻顯得那麼合情合理……”。就是利益,教父抓住這條放之四海皆準的準繩,遊刃有餘地翻雲覆雨。

很多人在走完一生的時候總是力圖想看看自己的人生有沒有遺憾,希望知道自己在人生的每個岔道口是不是都選擇了正確的方向,但往往不會有答案。教父,他之所以能成為教父,是因為他並沒有等到遲暮之年才領悟選擇對人生是何等重要。“一個人只有一個命運”,這句座右銘使他註定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成敗興衰,靠命運,也靠努力,但歸根結蒂,是對自己人生道路清醒認識後的選擇。

維託考利昂在卸任後一直過著田園式的生活,臨死時說的最後一句話“生活是這樣的美麗”這個睿智的老人好象要告訴我們簡單其實是一種幸福。

經典作品《教父》讀後感 篇10

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把教父第一本書和第一部電影看完了,真的是受益匪淺啊。看完書再去看電影,可以對故事的來龍去脈更加的瞭解。教父這部電影在國外非常的火,因為跟他們的傳統文化息息相關,而我覺得中國人也有必要了解下這方面的知識。

《教父》這本書是我一口氣讀下來的,中間並沒有想放棄閱讀的想法,因為故事實在太吸引人了。從書裡看到了很多在社會中摸爬滾打的處世之道,我相信這些東西,很多都是別人教不了給你,只能自己去學習和體會的。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就是教父會經常去幫助別人,來換取別人的一個人情,而這個人情,現在可能用不上,但是在將來的某一天,說不定就派上用場,這誰說的定呢。而中國有句古話,大概意思就是欠什麼也別欠人情債。因為人情債很難去償還。所以,從教父身上學到這點,盡力胡幫助別人,成為別人的朋友,在未來的某一天,說不定他會救你一命。

按照一個人的過去,就可以推斷他的未來。書中這句話總讓我陷入矛盾的思考當中。一方面贊成,覺得過去的你把自己活成什麼樣子,在未來你就會是什麼樣子,而另一方面卻不完全贊同這句話,覺得人總會變,就算過去讓自己活得多麼亂七八糟,如果從此刻起開始改變,養成良好的習慣,那在未來一樣可以活出全新的自己,而按照過去的自己肯定推斷不出如今的自己會是現在這個樣子。兩種矛盾的想法一直存在於我的腦海中,這讓我想起另一句話。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在心中可以容納互相矛盾的觀點而無礙行事。看來學會如何在心中容納互相矛盾的觀點,這是我變得成熟的必經之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