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袈裟讀後感2600字

來源:才華庫 1.14W

本書是作者近十年在奔忙途中的所見所聞,那些“山林與小鎮,寺院與片場,小旅館與長途火車”,在李修文的眼中是為他的山河,在山河中行走,在生涯中自省,那些在生命中遭逢的境遇和人事物都是命定的指引和近在眼前的救贖。李修文說在奔波的生涯裡:“唯有寫作,是困頓裡的正信,也是遊方時的袈裟。”我想,對於我們沒有能力去寫作的人來說,閱讀也是正信,也是袈裟,愛讀書的人,心中自有山河壯闊,不曾經歷的風景往往讀過某本書後,心中也便有了。在眾多的暢銷書作者裡我心裡認同有兩個善於講述別人故事的人,除了大冰另一個便是劉修文,在眾多散文雜文作者裡有兩個善於發現文字之美的人,除了餘秋雨另一個仍然是李修文。讀過《山河袈裟》以後,即使《捆綁上天堂》和《滴淚痣》這兩本代表作還未閱讀,我便迫不及待的成了李修文的忠實擁躉者。

山河袈裟讀後感2600字

對於這本書,蘇童評價說他志於激發漢語之美。我不會評價,但覺得讀來確實是一種享受,那些作者對旅途中所見事物的描寫之精準,文筆之雋永無不讓人由衷升出驚豔之感,對於世人皆苦的眾生相,李修文平淡的講述中不經意一筆帶出的人生感悟,總是在平凡中發現真善美,又常常於無聲出處響驚雷。凡此種種,讓這本書就像一處不為人知的風景,當你想要將它推薦給朋友的時候,很難用語言說盡它的神奇景緻,只能嘗試著去形容它帶給你的感受。所以這是一本不必急於讀完,讀過之後也不必束之高閣的書,哪怕已經通讀過一次,也仍然適合放在離書桌最近的位置,想起時便拾起來翻看。

恰好昨天看完了電影《無名之輩》,對於那些“門衛和小販,快遞員和清潔工,房產經紀和銷售代表”,書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在許多時候,他們也是失敗,是窮愁病苦,我曾以為我不是他們,但實際上,我從來就是他們。”是啊,眾生皆苦,在人間爭渡的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唯有心懷正信,於所見中時時自省,方不愧生而為人走這一遭。

已經很久沒有因為一本雜文或散文類的書感動過,畢竟這類文章多是抒發情感,沒有小說類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方便讀者獲得代入感,但是讀這本書時,我著實感動了,而且不只一處,可能是因為時常能和作者產生某種情緒上的共鳴吧。在生活中,我常常恨自己語言匱乏,總是有太多的情感不能準確表述,而讀《山河袈裟》會讓你感覺那些你很難用語言表述清楚的情感,那個和你有過同樣感觸的人,輕而易舉的就描述出來了,是靈魂尋到悸動,是“唯彼窮途慟,知餘行路難”。當然,這本書中很多篇章我未能讀的通透,但這仍然不妨礙我因這偶然得來的共鳴覺得感動和欣喜。

書內的一篇文章《羞於說話之時》,作者開篇講述了旅居日本時,曾坐火車從東京去北海道,路過禮幌時因車窗外雪大,讓火車放佛駛向一個太虛國度的神奇景色,而坐在作者對面的老婦人在見此奇景後竟然流出淚來,對自己的丈夫說:“這景色真是讓人害羞,覺得自己是多餘的,多餘得連話都不好意思說出來了。”還有在越南河內街上觀過的一場法事:夕陽映照,微風吹佛,梵音吟誦,當法事結束時,一切都靜止了,“在場人足足有二十分鐘全部都默不作聲,就好像釋迦牟尼剛剛來過,又剛剛離開,但就在這短暫的聚散之間,地上的可憐人接受了他的錘鍊。”以上情境,語言有用嗎?答案是無用。想起去年冬天和家人從明水開車回阿爾山,走的老烏阿線。路過牛汾臺時下車休息,姐姐和姐夫在車上沒有下來,彼時路上沒有往來的車輛,路邊就是大山,隔著松林壓著斑駁的雪,四周靜的沒有一點聲響,我站在車後竟突然被這萬籟俱寂的景色驚得說不出話來,片刻間仰望大山和來路,竟放佛感覺到大地和群山的脈動,莫名的感動讓人周身戰慄想要哭泣,卻又不知這感動因何而來。當時怕他人笑話,從未曾和人講過這段經歷和感受,現在看了這篇文章,才知原來我可能也覺得那時天地間的自己,是多餘的吧。讀到這篇文章的`當天,我在文章後面記下過當時的想法:生活是需要用心去感受和感知的,不然便是對生命的一種浪費,天地間有那麼多讓人驚豔的景色,生活裡有那麼多觸及心靈的場景,用作者的話說“親愛的,如果它們都不能讓你羞於說話,那麼,你是可恥的。”

還有一篇《長安陌上無窮樹》,也是開篇一句話便讓人忍不住摘抄下來:“在這城鄉結合部,貧困的生計,連日的陰雨,喝了過多的酒,都可以成為打架的理由。無論是誰,總要找到一種行徑,一種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可能是喝酒,戀愛,也可能就是純粹的暴力。”寥寥幾句,把城鄉結合部的生存狀態描寫的入骨三分,卻又不乏共情和諒解。本篇講述的是醫院內淳樸的江西清潔工小夥子被街上混混毆打欺辱後的歇斯底里以及清潔工老婦人哭泣的救贖,是病房內患病的語文老師和小病號“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的機緣與相逢,別離與反抗。受到欺辱後的小夥子想要“復仇”卻被老婦人制止後只是哭泣,“哭泣雖然丟臉,但卻是度過丟臉之時唯一的辦法。”同小病號告別後的語文老師也只是沉默哭泣,人人都知道:“此時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楊。”但人活著就真是任由命運安排麼?不是,在命運的編排下,人起碼有留下反抗痕跡的自由和選擇。清潔工認了母子,病號們際會一場師徒,人生在世總是有著點點滴滴的感動,“無論如何,這一場人世,終究值得一過。”

總之,讀過這本書,收穫的更像是一次複雜情感體驗的旅程。書中的每一個篇章都像是旅途中的一站。這一站,是《夜路十五里》中的掙扎和怯懦,當你習慣了逃避,當你活成了無能本身,當你面對那些抓不住的人事物,除了流淚竟然別無救贖。下一站,是《苦水菩薩》裡的自我明悟與解脫,世事皆有因果,“你且繼續端坐於此,我則要求趕火車,走夜路,先活過那條哀鳴的狗,再回來認我的命。”又一站,是《看蘋果的下午》裡牛販子的荒誕與悲苦;是《在人間趕路》中祖父的執拗和朋友的逃離,“因為近在眼前的死,我的祖父正在手忙腳亂地生”因為“這世上最讓人絕望的,總是漫無邊際的好東西”;是《把信寫給艾米莉》,總有一本書,是你的靈魂伴侶;是《別長春》中再打一場註定失敗的仗,是接受落荒而逃也是離別的姿態,是接納命運收穫安寧;是《堆雪人》中溫馴的馴鹿,這美麗的生靈和純潔的靈魂帶給人的感動;是《一個母親》的窮苦病苦讓人唏噓和《窮親戚》的遠方與囚籠;是《紫燈記》裡異國遇同胞的約定和《義結金蘭記》中猴子宋公明的奇幻與英雄氣。還有那篇《曠野上的祭文》,“在這滿目的世界,有用的東西太多了,無用便理當存在,應該讓那些微小的無用,像刀刃和火焰一樣生出幽光,僅存一息,也要在綿延不絕的有用裡說上一句:我們一直都在。”

書讀完了,宛如一次旅行結束,竟然有悵然若失的感覺,寫下一些感受,同時感恩作者。借用一句網紅句收尾:所有人都祝你快樂,我只願你,遍歷山河,覺得人間值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