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與黑讀後感(通用5篇)

來源:才華庫 2.05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紅與黑讀後感(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紅與黑讀後感(通用5篇)

紅與黑讀後感1

斯丹達爾的《紅與黑》是法國,亦是全世界文壇的重要書籍,今天我便來談談這部鉅著。

小說一開始便用輕快的筆調,生動地描寫了這個‘怯弱,臉上帶著淚痕,有著白嫩面板,藍眼睛’的朱麗安與優雅的德。雷納爾夫人之間甜蜜而忐忑的愛情,以美麗而平靜的韋裡埃為背景。多麼親切、溫柔的歲月啊!這愛情是純潔、活潑的,就是雷納爾夫人一點點道德觀念的苦惱也沒有影響小說流暢的自然之美,反而使它更美麗、傳神了。兩個人似乎在玩心靈的遊戲,相互躲藏,嬉戲,雷納爾夫人調皮、輕鬆、有時還不免有些咬齧性的小煩惱的心理,給這文字注入了活力與樸素的情調。但這平靜的外表下,卻有一顆不為人知,充滿熱情的野心,正如斯丹達爾在小說中所說:“朱利安,他那像姑娘般的臉,這樣蒼白,這樣溫柔,誰又能猜透他靈魂深處藏著不可動搖的決心呢?甘冒九死一生的危險也要出人頭地。”朱利安最崇拜的人便是拿破崙,他嚮往拿破崙的“這種力量,這種孤獨”。

但這種整日冥想的時光不會太久,朱利安到了巴黎上流社會,他認識到了虛偽、空虛與醜惡。貴族親王們都輕視他,在他們眼裡朱利安只不過是個服務的很好的僕人罷了。這個複雜,矛盾的靈魂在作者筆下刻畫的入木三分,虛偽與熱情、野心與理性混合在一起,《紅與黑》的人性描寫的淋漓盡致,陰暗與光明在人性中同在,這高明的寫法即使在一句話,一個詞中亦可感受到。

但他惡的一面又爆發了,他殺人了,被關入死囚牢。

他卻不準備為自己辯解,他對這個世界,這個社會已厭倦了,他在這個監獄裡度過了自己最後的時光,他成了一個洞察自己靈魂的人:

“我愛過真理……現在真理又在那裡呢?”

“到處都是偽善,至少是欺詐,甚至最有德性、最偉大的人也不例外……”

這是他一生的悲劇,他在一群虛偽的人中謀取名利,漸漸他亦變得虛偽,並且走向滅亡。他批判這個社會,他亦成為作者所批判的物件。

這個故事如此簡單,但它的悲苦之情是無人理解的。

“真理,嚴酷的真理”。丹東的這句話用在這部小說的扉頁上是再合適不過了。

紅與黑讀後感2

《紅與黑》是司湯達的長篇小說中最優秀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展示了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法國社會的廣闊圖景,涉及了從法國外省到首都巴黎的許多方面的生活風情;上寫皇帝首相、王公貴族,下寫三教九流、平凡百姓;通過教會、政黨以及各階級錯綜複雜的矛盾關係,對查理十世統治下的法國的政治鬥爭、社會矛盾、人情世態、風土習俗,作了真實而又生動的描繪。

主人公於連·索萊爾自始至終有著自己的一種情緒和姿態:他家境貧窮,地位低賤,卻又不甘於這種命運:他抵抗蔑視的眼光,但又向對他投以蔑視眼光的人報以更加蔑視的眼光;他憎惡上流社會的黑暗、虛偽和醜惡,但又懷著極大的野心,一心發跡,渴望飛黃騰達,以至於親手為自己帶上偽善的面具,毀於無情的社會。他的一切經歷,甚至可以用忍辱負重來形容,他的不斷地思考、觀察、自勵和忍受,終於迎來得道的一日,但是所有的一切也終毀於一旦。

這樣的結局似乎並不出人意料。每個人似乎也都能從於連身上找到一點自己的影子,只是或多或少的問題。在一個人的生活經歷中,也許我們就在某一個時期,或是在某一個方面面臨著與他相同或相似的處境。或是貧窮,或是卑賤,有滿腹的理想和滿腔的熱情,卻在腐化的壓制,強權的左右,種種陰暗的伎倆中沉淪。

但是如果我們能從中與於連獲得一種共鳴,則就說明,我們也和他一樣,那顆心仍在跳動,那份熱情並沒有枯竭,絕對不能服從這樣的命運,讓蔑視我們的人遲早自慚形穢。也許我們是白手起家,所以正因為一無所有,我們可以不顧一切。

書中給予於連的描寫常常是大段大段的內心獨白,其中有句話我仍記憶深刻:在得到侯爵贈予的十字勳章的後,他想道:“為了成功,我會做出更多不公平的事。”是的,這世上總有著許多的不公平,想事事都達到哪怕只是80%的公平都不可能,也許唯一的方法就是以一種不公平去對抗另一種不公平吧!

紅與黑讀後感3

《紅與黑》是國外著名作家司湯達的著名作品,進述了一位受過較好教育的窮人少年於連經歷了大起大落後,幡然醒悟,用死亡揭露了權力的醜惡。

於連·索雷爾像一個演員一樣,活在自己精心安排的劇本里,可以變得謙卑有禮、大膽高傲、貪心謹慎……只要他的目的能夠到達,什麼面貌見世人他都可以。顯現出他的好勝心和對權力的渴求。他願意像軍人一樣轟轟烈烈的死去,也願意像一個教士一樣在祥和淡定的氣氛中離開人間。他是一個矛盾體,在一步步陷入深淵的同時卻又渴望救贖和救贖他人。讓他腐化的是這個世界上的黑暗面還是權力,他人生大部分時間都很迷茫。他像一個演員一樣,華麗出場,又在浩大的陣仗中離開。

於連處事精明,幹事麻利,在何處都受到人的龐愛,但在何處他都扮演著一個情人的角色。在市長家勾引市長夫人,在大官家勾引大小姐。他想要的是征服感還是真正的愛情。

於連經歷了各個階級的生活,可謂是百感交匯。他既揭露了世間的骯髒,也證明了一個人的奮鬥和成功。到底那個階級的他才是真正的他引人深思。

《紅與黑》這個書名讓我想到一句俗語“近朱者赤,近墨者烏”。他的人生可圈可點,有讓人不得不誇讚之處,也有讓人異常反感之處,具有雙面性。但他擁有一個充滿了悲歡離合,豐富彩的生,讓人又愛又恨。

紅與黑讀後感4

前兩日讀完了《紅與黑》,可能是斷斷續續讀完的緣故,心裡的感觸總沒有從前讀完書那樣深。

對於主人公於連,我無法對其進行深入得當的評價,這是我看完別人的研究得出的結論。讀完全書,我只是感覺到這少年矛盾分裂的性格,感受到書中描寫的'上流社會的齷齪與不堪,還沒有真正懂得於連,或者說我找不到準確恰當的言語來詮釋於連,就好比作戰,別人進行的是巷戰,而且槍槍都準;我進行的則是外圍戰,還老是打不到眼上。

評論家說,於連是個圓形人物,有著雙重性格。而雙重性元素主要有:反抗與妥協、自尊與自卑、雄心與野心、虛偽與正直等。這種雙重性構成了於連思想性格的矛盾性和複雜性。在不同的生活經歷的制約下,體現他不同的特點。在德瑞那市長家,主要是自卑與自尊的衝突;在貝藏鬆神學院中,主要是虛偽與正直的衝突;在拉木爾侯爵府中,主要是雄心與野心、反抗與妥協的衝突。真是一語中的。下面是研究者的分析,我摘錄如下:

(一)自尊與自卑。於連是由一位粗暴且憎惡他的父親培養長大的,從小就缺少父愛,使於連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人的內心越是脆弱,其防禦機制就越強。於連高傲、敏感,時刻不忘維護自己的尊嚴,實際上這是一種防禦機制,一種對內心自卑感的補償。他寧願在家捱餓,捱打,也不願到貴族家當奴僕;他關心和誰同桌吃飯勝於關心薪金的多寡。他最初對德·雷納爾夫人示愛並非真心,而是為了維持自尊這一“職責”。自尊使他要求得到真正的愛,自卑又使他得到了這種愛也不敢相信。於連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尊重,可是當不能滿足這種需要時就會導致自卑感,而這種自卑又激起了他強烈的自尊。

(二)反抗和妥協。於連極端不滿自己現實的處境,熱烈追求個人的自由、平等。他狂熱地崇拜拿破崙,想憑自己的才幹,成為拿破崙式的英雄。他身上強烈地表現出平民的反抗意識。於連的兩次戀愛就是對封建門閥制度的有力衝擊。但是當他看到主教的豐厚收入,便想要當教士,於是背誦《聖經》,到神學院去,忍氣吞聲地想適應那裡的生活。他看到侯爵能讓他改變平民的命運,便甘心為他效勞,不再反抗。個人野心支配著他的一切行動。直到他發現貴族階級對平民存在根本的敵視後,才恢復了反抗精神,寧死也不肯妥協。

(三)正直與虛偽。神學院的環境使內心正直的於連變得更加虛偽自私。他明明鄙視憎恨他們的這些行經,卻忍氣吞聲地適應他們;他明明是無神論者卻扮演成虔誠的教徒。陰暗的神學院把於連變成了偽君子,同時也刺激了他向上爬的野心。在這裡,於連性格中的反抗與妥協、雄心與野心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四)雄心與野心。地位和環境驟變,在都市風氣嚴重腐蝕下,於連的虛榮心惡性膨脹,個人的雄心壯志開始向個人野心逐步轉化。他鄙視上層社會的紈絝子弟,卻又盼望著進入上流社會,出人頭地,揚眉吐氣。他十分仇視侯爵巧取豪奪、大發橫財的行徑,但當領悟到侯爵有意識把自己栽培成“一個上流社會的人”時,卻又甘心為侯爵效力。於連變成了一個封建貴族階級的忠實奴僕。

但於連有善良正直的本性,儘管他曾經一度妥協,甚至作出了讓人憤怒不恥的事情,但骨子裡的天性並沒有滅絕,靈魂深處始終是善良的。就在最後佔據他精神主導地位的仍然是他身上美好的品質。例如面對貧苦人的悲慘場景,他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憐憫的眼淚。他曾從自己的積蓄中拿出五百法朗寄回家鄉,請謝朗神父幫助分給與他以前一樣貧苦的人,並要求不要說出他的名字。最後,以死亡來拒絕他所處的灰色社會。

德雷納夫人是個天真善良而又溫婉的女子,未遇於連之前,身上所有的情感都投付給了她的孩子。她篤信宗教,這是她的性格及環境決定的。當然,與於連的相愛,違背宗教讓她在幸福甜蜜之際總有不安。而正是利用這一點使教會害了於連。

在遇見於連之前,她生命中追求愛的天性被宗教壓抑了,只知相夫教子。她不愛丈夫,卻與丈夫度過了很多年。於連的到來讓她第一次藏到了愛情的滋味。當於連不在時,她可以緊緊將自己困於宗教,而當她與於連在一起時卻總能回覆被壓抑的天性,熱烈的釋放她的情感,她的愛意。

這個女子,在平時很是膽怯脆弱,但在重大事件發生時卻又有著驚人的判斷力和應對力。她平日對情人的於連十分依賴,甚至言聽計從,但當麻煩發生時,她敢勇敢的站出來,甚至是幫助於連。

她一生摯愛於連。在於連死後三天也同樣死去。如果說,在愛情裡,於連曾有迷失,她卻一直緊守著自己的愛情聖地。

馬蒂爾德小姐,是個貴族社會空虛無聊的女子。因厭倦了上流社會的風氣,轉而追求於連。可是性格中與生俱來的貴族式驕傲,卻讓她一直瞧不起於連,甚至對自己曾委身於連深以為恥,所以當自己的驕傲佔了上風,她毫不猶豫地拋棄於連。而作為有極度自尊的於連,受不了曾經情人的蔑視,故意設計使她又重新愛上她。

於連對她的愛情遠不如對德雷納夫人的愛情來的純淨。不,應該說,德雷納夫人的愛情才是真正的愛情,而馬蒂爾德的愛情有著浪漫主義的設想在裡面。夫人的愛情發自本真,馬蒂爾德的愛情有著自我崇拜的另類情感的夾雜。

同是貴族女子,不一樣的性格,不一樣的愛情,不一樣的結局。

紅與黑讀後感5

人們都說於連是個野心家,一個人如果不知足常樂一定會痛苦。我覺得他不過是一個順應了“人往高處走”的生活邏輯的人物典型,一個波拿巴的後裔,有點像陳勝和李斯。他的野心讓我喜歡他。

葉聖陶說過,苦水勝過白湯,痛苦勝過無聊。如果我們不能像五柳先生那樣“種豆南山下”,那麼,往上爬總會比消沉墮落、無所事事好。他的所作所為可能傷害了一些人,不過他本性善良,他會懺悔,而且不是出於一個教士的本能,僅僅由於心靈的引尋。這是個不完美的英雄,但他的殘缺更讓我覺得可愛,給我真實感。所以當電視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播出的時候,我認為它至少有一點做得很成功:保爾並不是樣樣都讓人可圈可點的。所謂“完人”,不是太純潔就是城府太深,不是聖人就是傻子,就像我們拿到一個蟲眼也沒有的蔬菜立馬會聯想起農藥一樣。

喜歡他的自尊和自憐自愛。他的自尊,是帶了一種過分的任性和固執的,當然不是什麼優點,但是個性化,尤其配上那副生動的面龐。我可以原諒他的自大,就像原諒一個孩子一樣。我景仰這個在理想和現實衝突中掙扎的於連。一葉在浪尖顛簸的扁舟,至少擁有弄潮兒的勇氣:即使葬身海底,也悲壯得美麗。

在愛情面前,他無法偽裝。“相見時的顫抖,別離後的不安”讓他有時聖潔得像個孩子,有時又耍著可愛的伎倆。

他本可以苟且活下來,但他拒絕了這個機會,在法庭上再三強調自己的過失,於是故事才有個相當慘烈的結局,但從情節發展來講,他是必死無疑的,我們很難想這個故事會有別的什麼結局,他的那段話,自然有人想做閱讀理解似的分析過,我不管它揭示了多麼深刻的主題,我只是為一個英雄感動。

同於連一樣習蒂爾德也為我所欣賞,同那雷爾夫人相比,她沒有那麼賢良、虔誠,她有不可一世的驕傲和稜角,因此也使她失去了於連的愛情。其實,我到覺得她和於連有些相像,她希望受人矚目卻藐視那些追求者,她討厭偽善的社會,追求幸福不顧一切,她曾經試著去愛某爵侯,但轉念一想一段令人大哈欠的戀愛是多麼令人可怕!

另外,在整本書裡,每章開頭都有貼切的題記,曼妙的語言,與正文之和諧不禁令人拍案叫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