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學的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1.35W

【篇一:《厚黑學》讀後感:賴皮是好的人生觀】

榮幸得很,李宗吾不僅是我的富順老鄉,還是我就讀的中學20世紀30年代的老校長。《厚黑學》七八十年暢銷不衰,如果李宗吾活到現在,一定獨霸百家講壇,新浪部落格專欄永遠置頂,在北大清華演講的就不是李敖。

厚黑學的讀後感

在這本新版的《厚黑學》的序言中,柏楊說李宗吾是“被忽略的大師”,南懷瑾說李宗吾是“蜀中楚狂人”,林語堂說李宗吾是“赤誠相見之獨尊”,許倬雲說李宗吾是“狂狷嘲世一教主”。其實呢,大家都拔高了李宗吾“厚黑學”之立意,過獎了李宗吾揭瘡疤的勇氣。以我對老鄉的理解,寫出《厚黑學》,不過是富順地域文化習性的產物,這個習性,就是“賴皮”。這賴皮,表達出來,就是對生活的盲目樂觀,自我消遣。習性之深,年齡不分,流落異鄉也一樣;習性影響力之大,可以遠洋。

講幾個我身邊的故事

在北京的富順人,密切有聯絡的有兩批,一批呢,是以我爸媽80年代初的學生為主,年齡都比較大了,在各機關各企業算個領導。不管大小節日,中秋、元旦、國慶,總要在一家固定的餐館擺宴席。每次都三桌,每桌十幾個人。一桌男人,一桌女性,一桌差不多是子女一代。吃得多了,默契得來一進那大包間,每個人就直奔自己常坐的那個位子。偶爾有一些不同的人,比如最近一次一家來了親戚,也帶來一起吃,一個四歲大丁的小女孩,滿口富順話,拿起勺子當電話,尖著嗓子叫:“哎呀,耍不住,北京不好耍,過兩天就回及(去)了。”大家立刻笑翻過去。還有一個同樣大的小女孩,胖胖的臉,大大的眼睛撲哧撲哧的,劉海,學動畫片奧特曼,一個動作定格之後一動不動十幾秒,大家再翻一次,她不笑,特認真。

另一波富順人,是以我的中學同學為主。這些人裡面亂七八糟的職業,做老師的、自由職業的,有自己的傢俱品牌的,外企做財務總監的,在三里屯四川特色菜、義大利餐館當老闆的,每次聚在一起,富順話滿天飛。其中開義大利餐館的那位女老鄉,嫁的是一個義大利人,長得象密斯特本。聽不懂富順話,就翻辣子雞丁吃。先吃裡面的雞丁,再吃裡面的蔥,再吃裡面的蒜,再吃裡面的什麼什麼,一點都不怕辣,一個人在那裡翻啊,翻啊。他老婆偶爾照顧一下他:“朱總(那老外叫朱第什麼什麼),合適點兒!”除了長相,就是一富順人。

我還記錄過一段富順人的對話,不僅可以看到賴皮之理所應當,還有大家對賴皮的習以為常——

春節放假,坐車,眼看就進入了老家縣界,售票員開始驗票,售票員問農民老鄉:“你的票呢?”“沒買。”“那現在買嘛?”“沒得錢。”“沒得錢你坐車?”“喔噢!要回家都嘛!”“你有錢!買嘛!”“真的沒得呀,我不得豁(騙)你!”“出去打了一年工,沒掙錢?”“錢都寄回去了的。”“你郎個把車錢都寄回去了呢?”“老婆要錢要得凶。”“那你不買票,你說現在郎個辦?”“你吃不吃糖嘛,我有糖。”“我不吃糖。”“吃點嘛,春節了哦!”“啥子糖嘛?”“大白兔,上海的。”“給司機兩顆嘛!”“要得,都是老鄉!”

這是一方水土養出的一方性格。富順這個地方,丘陵地帶,山不高,但走一公里也得爬一下。水不深,但最終也匯入了長江。說窮鄉僻壤,土地也還富饒,文化受到敬重。出的名人也怪里怪氣的,成不了大事,但也頗有自己的識趣。比李宗吾遠的如被慈禧砍了頭的劉光第,比李宗吾近的如自戀到無以復加的郭敬明。整個縣城的人都沾染上這樣一種提不起來放不下去的思維模式。

《厚黑學》呢,不過是李宗吾賴皮的自我消遣。

【篇二:《厚黑學》讀後感】

這些天我讀完了《厚黑學》這本書。也許人們認為這是一本奸詐的得書籍。書名就知道這本書是教人們如何變得不厚道,做奸詐這人。其實不然,他只不過是教人們如何達到目的,成就自己得夢想。即便其中有一些違背中國傳統的思想的東西,但那也是對人性得揭示,是現實中實實在在的東西。

希望各位能有志者有時間看一下這本書,會受益匪淺得。

初讀厚黑學感覺很吃驚,作者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將中國所有得歷史用兩個字就概括出來了。“厚黑”它貫穿了中國整個歷史,歷代王朝都是因之生因之忘。作者有一個了不起的地方就是把中國所有的歷史用三國時期的歷史、劉邦時期的歷史作為一個代表,作了一個深刻的講解。作者還有另一個了不起的地方還能將牛頓力學應用到心理學上這不得不說是一個突破。

作者得厚黑學分為三步第一步是“厚如城牆,黑如煤炭”。起初的臉皮,好象一張紙,由分而寸,由尺而丈,就厚如城牆了。最初心的顏色,作乳白狀,由乳色而炭色、而青藍色,再進而就黑如煤炭了。到了這個境界,只能算初步功夫;因為城牆雖厚,轟以大炮,還是有攻破的可能;煤炭雖黑,但顏色討厭,眾人都不願挨近它。所以只算是初步的功夫。

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深於厚學的人,任你如何攻打,他一點不動,劉備就是這類人,連曹操都拿他沒辦法。深於黑學的人,如退光漆招牌,越是黑,買主越多,曹操就是這類人,他是著名的黑心子,然而中原名流,傾心歸服,真可謂“心子漆黑,招牌透亮”,能夠到第二步,固然同第一步有天淵之別,但還露了跡象,有形有色,所以曹操的本事,我們一眼就看出來了。

第三步是“厚而無形,黑而無色”。至厚至黑,天上後世,皆以為不厚不黑,這個境界,很不容易達到,只好在古之大聖大賢中去尋求。有人問:“這種學問,哪有這樣精深?”我說:“儒家的中庸,要講到‘無聲無臭’方能終止;學佛的人,要講到‘菩提無樹,明鏡非臺’,才算正果;何況厚黑學是千古不傳之祕,當然要做到‘無形無色’,才算止境”。

總之,由三代以至於今,王候將相,豪傑聖賢,不可勝數,苟其事之有成,無一不出於此;書冊俱在,事實難誣,讀者倘能本我指示的途徑,自去搜尋,自然左右逢源,頭頭是道。

【篇三:厚黑學讀後感】

近日看了幾頁厚黑學,倒也有所思考。這個學說倒還真有點跟馬克思主義靠近。馬克思哲學講辨證,他也有辨證,比如關於人性的善惡學說,說人所處的境遇環境不同,會做出不同的行為來。所以人有時候是善的,有時候是惡的。原因嘛,環境,地位不同而已。馬克思哲學講實事求是,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他其實說的也是這個,比如在什麼時候要用“厚”字訣,什麼時候要用“黑”字訣。根據具體的情況予以具體的應用。

初讀覺得這文章講得很有道理。但是讀著讀著問題就來了。首先這些都是原理,當然也有一些具體應用的例子,但總是人家做過的事的分析,當然可以分析的頭頭是道,但是要臨了自己去做,你怎麼知道這個時候要用“厚”,那個時候要用“黑”呢,要是用反了,豈不是自找苦吃。這門學問太玄了,只可以用來分析其他人的做法,卻不可以隨便拿來實行。真能做到靈活應用的人,估計不用教,他自己就會吧。只是被作者這麼一歸納,倒成了一種學派了。其實在歷史上能按這兩字做的人,恐怕並不知道這學說。那麼他們就是天生的,無師自通的人吧。

大凡一門學問真正到了要苦學的地步(當然不包括自然科學,自然科學在早期是要苦學的,後期跟人文科學有相通的地方),大概就是沒天分吧,這樣的學也是學不好的。象人文科學,更多的是一種感悟,感悟於心,才能感其言,心有慼慼,否則,哪怕是背了再多的理論,仍可能是個門外漢。而有的人,哪怕不學這樣的理論,他自然也能用得爐火純青的,到別人達不到的境界,這個大概就是天賦。就象是寫詩,學文學理論學得太透徹的人寫出來的東西是死的,而那些真正寫得出好東西的`人,太天真,太自然,恐怕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文學理論,就象李白。

這本書倒讓我想到了另一本書,劉墉的《我不是教你詐》,寫的也是人生之種種現實。只是這樣的書,最好有點現實的積累再去看,才更合適一點,也比較容易看懂。但看得懂是一層,應用則是另一層。能用的人未必懂,能懂的人未必能用。那既能懂又能用的人,向來是稀少的。就象在古代的時候人們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而那個時候其實是“人生七十古來稀”。所以能達到那個境界的根本就是少之又少。因為大多數人在七十歲以前都死了嘛。其實說到年歲,也是假的,有的人大概用不了那麼多年,就能修到那個水平,而有的人即便是修到了七十歲,也不知道修成什麼樣了。說不定越修越小,修成了人見人厭的怪胎也說不定。就象小孩子有討人喜歡和不討人喜歡兩種,那年老的人也是一樣。有的人越老越受人的歡迎,有的人則越老越惹人嫌。

【篇四:厚黑學讀後感】

自古出書者,不計其數,能稱精華的,屈指可數。然李宗吾出書於民國,卻能在中國文化中有輝煌一筆,必有過人之處,後簡單翻閱,發現他之所以敢自稱厚黑教主,的確文采與思維超越常人,外加舊時讀書人內在的一種狂傲,民國時期中西文化碰撞,造就瞭如此一位文壇奇葩,以聖賢自居,評論天下。

厚黑學以三國英雄、楚漢名將為主論敘臉厚心xx黑之心得,以三步工夫為總結,強調黑與厚的不同概念。其三步概括厚黑三種境界之人,其一,厚如城牆,黑如煤炭;其二,厚而硬,黑而亮;其三,厚而無形,黑而無色。從書中所看,李宗吾僅僅看到第二種境界,對第三種境界,只靠普通善惡無法詮釋,所以避而不談。

李宗吳對人性的理解,以惡為先,所以論人,先看到惡的一面,然後放棄人性善的一面,講自古英雄都是用仁義道德的外表,來體現“人之初,性本惡”的個人觀點。所謂成功之人必有成功之處,歷來英雄,先不論出身,其成功的前提,主要來源個人魄力,周圍人因個人人格,捨命相護,助成就大業。如只知道厚黑之術,何來民心所向?如果人們每天只知道修習厚黑,增長世智辯聰,勾心鬥角,拋棄生命本來,人格分裂之人,只會越來越多。亂世之中,單憑仁義道德,的確不易生存,然只懂厚黑,也許生存不成問題,但內心惡越來越重,沒有善念洗滌內心,不足以成其霸業。秦始皇用秦朝幾代努力的基礎,以個人才能統一六國,暴政之下,數年後,天下大亂。

但厚黑學之所以能立足與世,經久不衰,根本就在“厚黑”兩字。一般人往往只在意眼前利益,如果用第一種境界“厚如城牆,黑如煤炭”的方法,能立馬見到效益,但不能長遠。比一般人聰明一點的人,要的是長遠利益,不在意當前,就用“厚而硬,黑而亮”之法,可以到達最終目的,且久遠。如企業生存,不講誠信,短期可得益,然不能長久,最多可得溫飽,講誠信者,有時寧願虧錢,打造品牌,謀求長遠利益。

總體來講,李宗吾對人性的理解與概括能力,打破兩千多年的中國傳統文化思維,矛頭直指“人之初,性本善”的文化模式,大膽揭露人性的黑暗面,以不同觀點解讀人性,其學說所造成的社會衝擊,足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評為精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