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範文3篇

來源:才華庫 1.18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範文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範文3篇

關於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範文3篇1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國著名的短篇小說巨匠莫泊桑最著名的小說名篇之一。這篇文章主要通過“我”一家人在去哲賽爾島途中,巧遇于勒經過,刻畫了菲利普夫婦在發現富於勒變成窮於勒的時候的不同表現和心理,揭示並諷刺了在階級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變態情形。在教學過程中,我不斷的思考,在當今的社會裡,這種以金錢和權力來衡量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現象太多了,單純的去引導學生分析菲利普夫婦在於勒富的時候和窮的時候的不同表現和心理,學生是不是真的會那麼容易的明白,或者是不是真的能夠把學生引導到這篇文章的真正主題上來呢?因為現實生活中,中國古代的傳統思想,也就是增廣賢文裡所說的“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種思想和意識,在人們心目中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勢,一方面我們不能以金錢來衡量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係,另一方面,造成於勒悲慘生活的某些個人的因素,以及於勒的生活悲劇帶給我們的教育意義。

于勒是生活在當時法社會底層的一個小人物,雖然年輕的時候的于勒“行為不正,糟蹋錢”,但是,老年的于勒,是一個可憐的人,他的“衣服襤褸”,臉“又老又髒,滿臉皺紋”,還帶著“滿臉愁容,狼狽不堪”,手也“滿是皺紋”。于勒在美洲的生活,是艱辛的。常年在外的他,飽經生活的折磨,受盡了人世的蒼傷,這是一個多麼可憐的人對這樣的一個老人,這樣可憐的一個老人,就是出於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出於一種人道主義精神,我們都應該去同情他,關心他,更何況他還是“自己”的親人呢?正如“我心裡默默唸道”的,“‘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這是從“我”幼小心靈裡發出的對親情的呼聲,也是對菲利普夫婦的行為、心理和靈魂的一種強烈的諷刺。

掩上書卷,我陷入了沉思: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如此勢力?

關於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範文3篇2

這是篇十分精緻的諷刺小說,由法國大文豪莫泊桑執筆。主要人物:于勒,一個人們眼中的流氓。次要人物:菲利普夫婦。當時法國社會的代表。

讓我們來看看故事是如何發展的。

一開始,在人們眼裡,于勒簡直是壞透了,不僅亂花錢,揮霍光了父母的遺產,還大大佔用了他哥哥的那一部分。於是人們按照當時慣例——請注意,是慣例——將他送到了美洲去。可見當時人們都這麼做。正如魯迅的《狂人日記》中那個年輕人的話:“也許是有的,這是從來如此。”他們之間以金錢來維繫親緣關係,正如吃人一樣,實在是平常而又平常。後面的諸多細節,如父親被“高貴的吃法”打動,提議吃牡蠣;得知于勒有錢,將他的信當福音書,再如全家為如何處置於勒叔叔的錢擬定了上千種計劃,無不體現了菲利普夫婦的貪財、吝嗇、虛榮、人情淡漠。其實,這不僅僅是菲利普夫婦的特點,更是當時整個社會的特點。這一點,作者真可謂是煞費苦心。菲利普是小,社會是大。以小見大,作者真是匠心獨運啊!

那麼,作者為什麼會在文中安插一個人物——“我”呢?我想,一是因為“我”是整個事件的觀察者、記敘者,就像是將散落的珍珠串起來的那根線,雖不起眼,卻也不可或缺。第二,“我”是一個孩子,還沒有被利益“薰陶”得那麼骯髒,孩子是整個社會的希望。作者安插一個“我”,也許就是表達了自己的期望吧。這一點,和魯迅的那句“救救孩子”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總而言之,這是一片極精緻的短篇小說,以它的以小見大與匠心獨運征服了我。

關於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範文3篇3

《我的叔叔于勒》是莫泊桑的作品,這篇文章給了我許多的感觸。在暑假裡,我有機會一飽眼福一下。

故事情節很現實。叔叔于勒本來就是愛亂花錢的人,他有時會問他的哥哥菲利普拿錢,所以菲利普的生活很難過。他們把于勒打發到了美洲。菲利普夫婦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生活很是節儉。有一天,他們收到了于勒的來信說他有錢了。於是菲利普夫婦有了期望。一向盼著於勤回來,把于勒當成是他們的財主,見人就給他們看于勒寫給菲利普夫婦的信。可是當他們的.女兒結婚了,他們去旅遊的時候他們得知了于勒落魄了所以又裝作不認他了。

其實這個文章的資料很好理解的,人的心本是貪婪的,在慾望的面前更是加本。于勒沒錢的時候,菲利普夫婦想方設法把他攆走,等他有了一點財富,他們又急切的盼望他迴歸,可就在他們去旅遊的時候看到他在外賣牡蠣,他們失望透頂,沒人想和他相認。

這就是社會,他們當時如果想想于勒是他們的弟弟有沒有會和他想相認呢,答案不得而知,原先人世間的親情在金錢面前是這麼的不堪一擊。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不也有這樣的俗語麼?“有錢能使鬼推磨”,難道錢的力量真的有這麼大麼?難道錢真的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品性麼?我想,這是不會的吧。錢雖然是萬能的,但它還不至於使人變成這樣吧!片面的以金錢來衡量人的價值,社會將走向歧途,就像現代社會,還是會有人追求名利,金錢,地位。這種事是很常見的,在全世界各地,都會上演同樣的故事。

我讀了這篇文章後,感觸頗深。錢不是萬能的,只是莫泊桑寫的這篇文章反映了從古至今不變的那件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