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讀後感1400字

來源:才華庫 1.41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白夜行》讀後感1400字,歡迎大家分享。

《白夜行》讀後感1400字

《白夜行》由大阪一座廢棄大樓裡的一具屍體拉開了序幕。

那具屍體便是主人公桐原亮司的父親——桐原洋介。之後案件關聯人物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接連死去,導致事件陷入死衚衕,最後只能草草了案。

但這也成為了笹垣刑警心裡的一個疙瘩。所以他在往後的十九年裡繼續調查,堅決要掀開此案的真相。

跨越了十九年,他終於發現凡是有關於這件案件的人物大體上都和桐原亮司和唐澤雪穗有關。冥冥之中,有人在暗中操控著這一切,而那個人,正是桐原亮司。

但他所做的一切惡行,包括為了雪穗的幸福摧毀了三個女孩,包括親手殺害自己的父親,包括殺死松浦和偵探今枝等,這些都只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保護唐澤雪穗,那個他最愛但偏偏受到亮司那個有戀童癖的父親玷汙的女孩。

他們註定不能相愛,所以他以一種扭曲的愛守護在雪穗身旁,而雪穗也利用著這份“偏愛”不折手段地一路開闢著屬於她自己的人生。

看完《白夜行》,我的心裡除了不捨,就是遺憾。

尤其是在看到亮司“毫不遲疑地翻身跳往一樓”,“巨大的聖誕樹已倒下,旁邊是桐原亮司”的時候,心裡很不是滋味。

雖然他“罪大惡極”,他的結局註定是悲慘的,但看到最後我依舊忍不住唏噓。

也許悲傷的`緣由在於他畢生為了雪穗不顧一切,默默付出的所有。正是他那份堅定不移的愛意打動了我。

事實上桐原亮司就是雪穗生命裡代替太陽的那束光。

我一直不能理解為什麼書名叫白夜行,直到最後我明白了,亮司永遠都是在白夜裡行走。

他的世界沒有陽光,他一生都是躲藏在黑暗中守護著他心裡的那道光,也就是雪穗了。

有人形容看《白夜行》就如同深陷一個一絲光線都無法企及的黑洞。

的確,故事裡的每個人看似都值得被拯救,但實際上每個人都無法被拯救。因為故事的開端就已經為他們每個人設定了命運。

但我依然忍不住在心底做出各種各樣的設定,如果桐原亮司愛的不是雪穗,如果他沒有遇見雪穗,那他會怎樣。

我的心底一直認為他的本性不差,真正應該遭受懲罰的難道不是一直在引導桐原亮司犯罪的雪穗嗎?

至少桐原亮司心裡是有愛的,但雪穗最後面對桐原亮司的屍體一次也沒有回頭,足以證明她愛她自己遠超過任何人。

但我又很矛盾,一個從小就失去太陽的小女孩又有什麼理由去奢求她心裡充滿愛呢?

倘若亮司和雪穗能夠拋棄過往,一起在太陽底下行走那該多好。

但事實上這些設定都毫無意義。

直到最後總會讓人心生一種無力感,我突然會發現每個人的悲劇都是他們的宿命,即使意念上想要拯救他們,但是道德,現實總是會站在制高點給你一記警醒——不,不可能,那樣行不通。

今天在看書評的時候,有一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

“人性的悲哀之處,在於每一個人即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

深以為然。這句話用以形容這本書的人物再合適不過了。

回顧一開始死去的那些人,亮司的父親桐原洋介,雪穗的母親,松浦,他們哪一個不是揹負了罪惡,作為受害者的他們哪一個不是加害者呢?

他們摧毀的是小孩子內心的純粹與光芒,摧毀的是孩子們對於這個世界所有美好的幻想。

而作為加害者的亮司和雪穗,他們恰恰是最初的受害者。

亮司的心魔在於愛的徹底以及家庭本質的破碎。

雪穗的心魔在於從一開始就被扼殺掉了一切,這其實也包括了她生命中的太陽。

我的腦海裡總是不由得重複那個畫面:亮司跳下樓,鮮血鋪滿地,鮮血旁邊是一棵倒地的聖誕樹,而雪穗頭也不回地沿著扶梯上樓了。

每一次想象這個畫面,便總有一種窒息感和壓抑感湧上心頭。

人間永珍,世事蕪雜。

故事中間,我會責怪亮司的殘忍,雪穗的自私,但到了故事的結尾,我發現我沒有辦法去客觀評價故事裡的任何一個人。

我可以責怪亮司手段的殘忍,但我無法忽視他家庭本質的破碎,被他殺害的父親德行的醜陋,以及他愛而不得的撕裂。

我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控訴雪穗的自私與無情,但我無法漠視童年時無辜的她備受的煎熬和羞辱。

未經他人苦,莫論是與非。誠然,亮司和雪穗所犯下的惡行是真實存在的,但別忘了,他們恰恰正是悲劇最初的受害者。

畢竟,“恨”的種子一旦被埋下,惡之花也就很難不生長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