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消逝》讀後感700字

來源:才華庫 1.85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童年的消逝》讀後感7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童年的消逝》讀後感700字

波茲曼的這本《童年的消逝》不算厚,讀起來卻是耐人尋味。我覺得引言中的一句話很有道理:“如果不能提出災難發生的方法,那麼也許可以退而求其次,試圖理解災難為什麼會發生,那也是有用的。”無論面對人類大的生存環境還是個體區域性的生活範圍,當個體的力量十分微薄,無力扭轉局面時試圖尋找問題產生的原因也算是一種”曲線救國“的方法吧。

作者結合美國的國情分析了加速童年消逝的各種原因,雖然在國情上中美兩國有很多差異之處,但在這個共性問題上,兩國還是有一些”通病“的,比如”一覽無餘的媒介“。書中提到印刷術的發明誘發了西方童年概念的產生,而如今的電子媒介卻在日漸瓦解這個誕生不過幾百年的成果,它將成人世界的祕密毫無保留的展現在兒童面前,如果沒有了“祕密”,童年也會漸漸消逝。

以近日媒體報導的“兒童邪典片”就足以證明除電視以外,網際網路更是牢牢抓住了兒童的身心。它以更加多樣性、易於兒童理解的方式公開的向兒童展示成人世界的“祕密”。這類“兒童邪典片”以兒童熟知的動畫人物“愛莎公主”“蜘蛛俠”“小豬佩琪”等為主角,製作成一系列涉及暴力、恐怖、軟色情、吃汙穢物等不適宜兒童觀看的動畫或真人短片,並冠之以“親子、早教、母嬰”等無公害的標籤堂而皇之的在國內各大網站上肆意傳播。雖然這一問題已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處理,但從中不難看出網際網路對兒童身心的侵害真是防不慎防,尤其是這種打著“光明正大”的牌子,誘導尚未形成辨識力的兒童在歡快、輕鬆的音樂中瞭解成人世界那些不堪入目的一面。這是最卑鄙、最赤裸裸的毒害!誰能想到當兩三歲的兒童看到被自己傷害的同伴痛苦的樣子時卻模仿邪典片裡“愛莎公主”開心大笑,會讓人多麼的不寒而慄!正如報道中一位母親所說她曾看見孩子模仿邪典片裡主人公拽小夥伴的生殖器,為此那位母親滿懷憤恨,她憤恨邪典片對孩子身心的`毒害,也憤恨自己的疏忽,沒有及時察覺孩子觀看的視訊是否有害。

波茲曼指出“我們的孩子生活的這個社會,它的心理環境和社會環境並不強調成人和兒童的區別。當成人世界以一切可以想象的方式向兒童開放時,他們必然效仿成人的犯罪活動。”“兒童邪典片”事件充分佐證了這句話的真實性。電子媒介宣傳的背後都是受利益的驅使,為了點選量的增加,為了產品的銷售量、為了獲取收視效益等等,自由競爭,利潤最大化的同時一些人卻把道德底線的標尺一再降低,只為服從於眼前的盈利。

如果說這類網際網路上的“有毒資訊”所導致的犯罪活動是可見的,那麼它對兒童心靈上的毒害則是不可見的,又是無法估量的。誰能判斷年幼時被灌輸的思想,引導的行為,會在哪一天徹底消失還是再次以某種形式再現呢!

我們無法改變媒體發展的趨勢和進度,只能守護自己的這方小小天地,就像波茲曼說的“凡是有學校的地方,童年的概念就能迅速發展”。既然學校尚未消亡,真正的“兒童”在校園裡也將永遠存在。在教育這方最後的淨土上,我們是可以發揮自己的力量並號召家長和社會,指引心智尚未成熟的兒童如何辨別虛擬與現實中的真真假假,明明暗暗。讓兒童成為“兒童”,讓“祕密”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形式被揭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