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8.88K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河西走廊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河西走廊讀後感

河西走廊讀後感 篇1

獨特的審美內涵。跟隨《河西走廊》的鏡頭下,大片像綠毯一樣的草原上,奔跑著膘肥體壯的馬匹;潺潺流水,綠草茫茫,靠著祁連山的雪水滋潤,漫山不知名的野草開得肆意妄為;飛翔著水鳥的張掖溼地,勝似江南,像一顆綠寶石一樣鑲嵌在西北。千百年來,綠洲、草場、丹霞地貌就在這裡,不遠不近。只是在攝影師的鏡頭下,它們第一次呈現出這樣極致的美感。

這樣極致的美感體現著雙重的美學意蘊。作品中的景物突破了傳統影像的造型功能,具有了雙重作用,除了起環境造型的基本作用外,更成為了具有獨立存在價值和深厚美學意蘊的自然熒屏形象。既有粗獷的大漠戈壁、遼闊的草原牧場、偉岸的天下雄關、繁榮的集市商隊等自然景觀,也有神祕的佛教卷宗、明長城、天下雄關嘉峪關等深沉厚重的人文景觀,這些都極力向觀眾展示著如詩如畫的河西走廊風景。這些場景不僅給受眾帶來了視覺奇觀,而且具有深厚的紀實美學意蘊。

這樣極致的美感呈現了影像風格的多元化。節奏舒緩的鏡頭,扮演的情景再現,快速攝影的特技運用,奇特的畫面構圖造型,在追求紀錄片空間真實、整體真實和客觀真實的基礎上,傳達了一種天人合一的意蘊,較好地表達了作品的主題——民族團結、仁義誠信、不屈不撓、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精神和中華兒女特有的個性張揚、粗獷豪放、風風火火的性格以及“大情大義,相逢一笑泯恩仇”的乾脆灑脫與“開荒拓野,一腔熱血濺荒原”的奮鬥精神,不但顯示出一種豪氣沖天的陽剛之美,更是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的象徵,體現了中華民族“和合之美”的共同價值觀。

紀錄片《河西走廊》留給觀眾的震撼在繼續……陸上絲綢之路的續寫,還在繼續……

致敬河西走廊,不僅是對輝煌的歷史,更是對美好的未來。

河西走廊讀後感 篇2

對於河西走廊這個名字早有耳聞,只感覺這是一個遙遠而神祕的名字。河西走廊作為中原王朝對外擴張的一個視窗,見證了華夏文明與西域各族之間的交匯融合。我花了一週時間看完這部記錄片,且不說敘事手法和BGM,就單單是用時間把人物的一生簡單勾勒一下就會產生一種超脫時間的悲壯,就足以讓人對歷史產生足夠多的敬畏。

該片多角度全方位展現了河西走廊的歷史沿革、自然風光和人文風貌,記述和再現的方法與紀錄片《敦煌》相似,但製作水平卻又高於《敦煌》。雅尼為其量身打造的主題曲和配樂與片子相得益彰,恢弘大氣又變幻多端,音樂展開後那種寬闊的氣勢 , 跨越千年的雄壯、輝煌與蒼涼令人震顫流淚。河西走廊攫取了歷史節點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在這裡既有張騫出使,霍去病大破匈奴,隋煬帝舉行萬國集會,吐蕃與蒙古會盟這樣的巨集大敘事,也有歐洲使者鄂本篤爭取去北京大使的資格,林則徐顛簸在流放的路上,但心中對於天下從未忘記這裡,敦煌壁畫的無名畫工這樣的個體書寫,在時空復現的敘事策略中想象性地還原歷史、傳奇,塑造生動的人物群像。這一切都直指河西走廊無可替代的地緣、戰略、政治、經貿、文化地位。

河西走廊不只是一個地理標記,更是一種歷史、文化和使命。綿延不絕的中國歷史、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和繼承發展弘揚的光榮使命,也正是因為這些這裡的故事,有足夠的理由成為永恆。最後一集有一段整個路程的回顧,讓人滿心感慨。各個時期的人們在河西走廊上駐足,與它同生共息。這一段詞也載滿了我的所有絲路情:從此穿越了河西走廊的絲路延綿伸展,馬幫與駝隊日夜兼程,瓷器和絲綢,黃金和琥珀,僧侶與經卷,財富與憧憬,成為漫漫旅途中堅持的夢想。

曾經發生的故事已成永恆,走向未來的腳步仍在繼續!

河西走廊讀後感 篇3

透過《河西走廊》,我們再次看到了張騫、霍去病、闊端、八思巴、飛天的描繪者、穿越古道的中西商賈……通過“復活”了的細節讓我們知道,華夏民族對於河西走廊的最初注視,緣於一個帝國被圍困的命運,年輕皇帝劉徹的一個決定,開啟了對西部的探索和開拓。

透過《河西走廊》,將觀眾頭腦裡的'歷史常識、詩詞歌賦次第啟用,讓歷史變得鮮活可感,讓詩歌變得靈動有根,人們會更好地理解“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的哀歌;體味“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詩句,理解絲綢之路對溝通東西經濟文化所起的重要作用。

透過《河西走廊》,我們不僅看到了西部河山的壯美,更理解河西走廊對我國正在實施“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現實意義。

《河西走廊》是近年來圍繞甘肅題材,拍的最好的歷史文化專題片。主要有兩個鮮明的特點:

獨特的人文美。跟隨《河西走廊》看厚重歷史:漢王朝初期,活躍在河西走廊上的匈奴,是漢帝國在西面最大的威脅。打通河西走廊,挺進更加廣闊的世界正成為這個中原帝國越來越迫切的願望。公元前139年,具有非凡勇氣,27歲的張騫從長安出使西域,他的所見所聞讓漢帝國視野大開,目光越過巍峨的崇山峻嶺,穿過河西走廊,看到了西域、中亞、南亞、羅馬帝國。霍去病沒有辜負所有人的期待,打了一場漂亮的運動戰,凱旋歸來,使河西走廊成為連線歐亞的“國道”。魏晉南北朝儒學與佛學在此交匯,隋煬帝在河西走廊舉行“萬國博覽會”……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玉門油田、金昌公司、酒泉鋼鐵的建立,古老的走廊迎來了現代化的工業與機器生產,成為新中國建設藍圖的關鍵一環。如今在“一帶一路”的戰略中續寫著絲路新篇章。如果沒有紀錄片《河西走廊》,人們對那段歷史可能沒有如此深入而立體的認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