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的讀後感900字(通用7篇)

來源:才華庫 1.78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藤野先生》的讀後感900字(通用7篇),歡迎大家分享。

《藤野先生》的讀後感900字(通用7篇)

《藤野先生》的讀後感900字1

《藤野先生》也同樣記錄了魯迅的心路歷程,學醫救國到棄醫從文的轉變,表達了魯迅深深的愛國主義情感。

在魯迅留學日本之時,是“風雨如磐暗故園”之時,也是魯迅個人處於“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時期。“但從匿名信事件、看電影事件,中國人的麻木不仁中,魯迅才深刻地認識到,學醫能夠拯救人的身體,卻不能拯救人的靈魂。

魯迅是中國文學史上重要的一個人,他發表了第一篇白話文小說,參加新文化運動,對歷史的發展貢獻很大。

他一生只出了一本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回憶了從青年時期以來的經歷。其中有一篇是《藤野先生》是作者回憶一位日本的教師藤野先生。

作者重點回憶了在仙台和藤野先生學醫的故事。作者寫了藤野為我一一訂正講義,描繪出一個和藹的熱心的老教師形象。可是讓我感到有些失望的是作者竟然對科學很不嚴謹,對血管的位置錯誤不但不理解還認為自我這樣畫畫兒好看。這點最終學年試驗成績給了他一個警示,“同學一百餘人之中,我在中間,可是是沒有落第。”

我對魯迅這一點也很不滿意,有這樣好的教師手把手教,居然對自我的要求僅僅是沒有落第!

我認為,魯迅這樣做是辜負了藤野先生對他的期望,也是自我時光的荒廢。僅有刻苦學習才對得起中國人民納稅的錢,僅有名列前茅才能給中國人揚眉吐氣。僅有這樣,才能實現作者醫治國人身體的夢想,完成藤野先生給中國傳播新的醫學的心願。

在作者被譏刺後,藤野先生主持正義,為中國學生贏得了尊重。我十分欣賞他正(義)氣的作風。

作者認為要救國需要救思想,於是放棄了學醫,這點能夠理解。可是讓我再一次感到失望的是,藤野很重感情地交給作者一張背面寫著“惜別”的照相後,作者卻沒有把自我的照片寄過去,在離開西安之後也沒有補寄給他。

如果我是藤野先生,我會每一天到傳達室問是否有信,過一陣後,我可能會擔心是不是魯迅的信在半路寄丟了,再之後我可能會更加擔心他的安全。因為我從藤野先生之前對他的態度看到,藤野是十分想培養魯迅的,並且從得知魯迅棄醫從文之後的“嘆息”和離別時的表現看,藤野是很惋惜的。魯迅儘管有他的理由,可是這些可是是藉口,既然心存感激,話怎樣會無從談起呢?完全能夠從幾句問候,幾句感激談起。

可是我仍然能夠看出魯迅還是很感激藤野先生,並以藤野先生的警示自我,要為中國革命繼續出力。只是我對他在以上幾件事情的處理有些不滿而已,我想在這點,我能夠做得比他更好。

《藤野先生》的讀後感900字2

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中都會有一位對我們影響頗深,且令我們終身難忘的恩師。即使是魯迅這樣家喻戶曉的名人的生命裡也有一位如此令他難忘的恩師——藤野先生。

“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一將書放在講臺上,便用緩緩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

這是初遇藤野的魯迅對他的印象,如此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外貌給藤野先生增添了不少的神祕感。

藤野與魯迅的正式接觸從一個星期後開始,他為魯迅修改講義“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並且一直這樣持續到他所擔任的課程全都教完為止。

雖然藤野先生在此沒有與魯迅多說什麼,但這一經他細緻改正過的講義就已經勝過了千言萬語,是啊,還有什麼可以說的呢,老師對學生的愛與希望都已經傾注在這添改過的講義之中了。

“我因為聽說中國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擔心,怕你不肯解剖屍體。現在總算是放心了,沒有這回事。”

這是藤野先生對魯迅說的話,當時正處於中國鬧革命的時期,中國人一向被外人所瞧不起,魯迅所在學校的日本同學甚至認為中國人都是低能兒,而藤野先生卻不以為然,他能夠尊重中國人的民族信仰習慣,主動爭取學生的意見,可見在他眼中人人平等。

當得知魯迅要棄醫從文時,藤野先生深表惋惜,送給了魯迅一張他的照片,照片後面的“惜別”二字,截然表現了他對魯迅深深的愛與離別的不捨。他對魯迅如此的熱心希望,不倦教誨,可能只是為了能夠讓魯迅將來在醫學方面有所成就,可能是為了能讓新的醫學傳入中國,他是如此偉大而又無私的一個平凡老師。

這讓我想起《最後一課》這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寫了小弗朗士在老師韓麥爾先生的感染下,改掉了不愛學習的壞毛病,激起了小弗朗士內心樸素的愛國情懷以及學好祖國語言的責任感。那一堂課,他聽得特別認真,也感受到了知識前所未有的魅力。

看來,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力是極大的,它有時能改變學生的一生。就像藤野先生對魯迅的關懷之深,使魯迅每當夜裡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瞥見先生的照片,便抖擻精神,頑強地與困難做鬥爭,堅持自己的道路,才能贏得了萬人的敬仰。

作為一名學生,能夠在生命中遇見這樣的對自己關愛有加、亦師亦友的老師,真是人生的一大幸運啊。良師令人難忘,師恩更令人難忘!

《藤野先生》的讀後感900字3

《藤野先生》是魯迅的一篇回憶散文,作者從東京到仙台學醫的幾個生活片斷,本文內容豐實,筆意縱橫,形散神凝,錯落有致,一條鮮明的愛國主義思想線索貫串了全文,使每個看來似乎是平淡無奇的生活片斷閃耀著奪目的光華,從而給讀者以深刻的啟迪。

在讀完《藤野先生》後,沒有像大多數人一樣,對魯迅先生無限吹捧,更多的是對現在社會上種種現象的思考。

在現實社會中,在本應充滿陽光的青春校園中,那大多數學生,用著國家免費提供的桌椅。書本。甚至免費的住宿,每天念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將校規班規背得滾瓜爛熟,背地裡,卻從不把學習當回事,吃喝玩樂,攀比成風。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學生成群結隊,以打架為樂。甚至將談戀愛常掛於嘴邊,拿出來炫耀。

十五六歲的年紀,本應無憂無慮,一心為未來奮鬥,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結下莫多的真摯朋友,收穫最純真的友誼。

十五六歲的年紀,是人生中最美好最輕鬆的時代,是一個人展望未來,目空一切,不斷攀爬的時代。

然而,又有多少人為了明天會捱打而擔憂,為了失戀而痛苦,為了顯示自己多麼美麗富有而惆悵。那是他們本不該有的。

想一想魯迅先生當初為了中華民族毅然棄醫從文的壯舉,想一想無數革命先烈的犧牲,他們做著不同的事,卻有同一個理想——中國有一個嶄新的明天!為了這個理想,他們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將青春年華送給了祖國母親!

同學們,醒醒吧,當你們學習有關革命先烈的文章時,請想一想,我們在他們用一生換來的美好生活中成長,卻做著這樣那樣的齷齪事,對得起他們的犧牲嗎?

當初,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眾多的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從未有一個人喊過苦,說過累。當面對死亡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畏懼,縱使知道前面危險重重,縱使自己有機會可以逃掉且毫髮無損,但沒有人那樣做。即使七八十歲的老人,也願意用鮮血去喚醒中國。

為什麼?因為他們是中國人,他們有一顆愛國心。

我相信,無論同學們平日多麼放蕩,在在內心深處,一定有一處最美的地方,那裡裝著一顆心,一顆愛國心。給你也給我一個機會,給你也給我一個理由,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所以為了祖國的明天,請放下那些本不應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事,讓我們一起努力翱翔!

革命前輩為中國鋪好了道路,是需要我們用心去走出明天的!

《藤野先生》的讀後感900字4

“我”將在日本留學,看到清國的留學生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的學生制帽的頂上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這生動形象的寫出了作者諷刺清國留學生的奇特打扮,不也是揭露了這些清國留學生的附庸風雅、不學無術、思想腐朽的本質麼?“我”覺得這“實在是標緻極了”,僅僅六個小字,寫出作者的感想。用“實在”來修飾“標誌”,就是運用了反語,這才更加的增強了諷刺的力量再深一層的描繪出作者對他們的厭惡。“我”又到中國留學生會館裡,聽到那地板咚咚的響得震天,兼以滿房煙塵鬥亂;問問精通時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學跳舞。一箇中國人,丟棄自己國家的文化,是多麼可惡,而且他們這樣“學跳舞”,擾亂了別人的'閱讀與休息呀。我往下閱讀著,看到一位明的遺民朱舜水,可是做著為什麼會寫到他呢,這我思考了許久:大概因為作者對這樣一位具有名族氣節的學者產生了仰慕之情吧,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作者的愛國思想!晚上的蚊子,讓作者“兩個鼻孔出氣”那蚊子的無從插嘴是作者擬人化的,彷彿蚊子也陪作者一起來“熱鬧”;還不止這些呢,忍耐的還有那芋梗湯呀,雖然自己是沒有嚐到,可作者已經親身體驗過了,就比如說已變了花心的花兒,一隻蜜蜂知道了,蜜其它的蜂幹嘛要去採它呢?幾次三番,幾次三番地說,作者在這裡採用了寓褒於貶的手法。有意用“幾次三番,幾次三番”寫這位先生的囉嗦和固執;有意用“卻”“也只得”等詞語寫“我”的不理解和不情願。看起來是“貶”,實際上生動地表現了日本人民對中國留學生的關懷。

往下一看,果然出現了“可疑人物”:藤野先生。只見他黑瘦,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一將書放在講臺上,便用了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道:“我就是叫做藤野嚴九郎的……”後面有幾個人笑起來了。這語言的樸實,便表達了不同人的性格特點,看藤野先生吧,他是個比較幽默的人,用了緩慢而又頓挫的聲調來和學生們介紹自己。

直到“我”幫藤野先生抄講義時,我才發現了藤野先生毫無名族的偏見。當藤野先生把我的講義發回來時,“我”的吃了一驚是因為看到藤野先生盡然親自給自己這個外國的學生改講義;可是也會感到不安,因為講義中有那麼多的脫漏與錯誤讓先生費神了;最最重要的還是感激了,那是藤野先生對“我”的熱愛之情呀!雖然藤野先生對“我”如此之愛,但我也會有不滿的:翻開講義的血管圖,先生一絲不苟的為我講解,而“我”卻不服氣,只是口頭上不好拒絕,表示出尊師。

《藤野先生》的讀後感900字5

《藤野先生》一文講述了作者與日本醫學教師藤野先生學醫的一段往事,寫了藤野先生正直熱忱、治學嚴謹、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德,表達了作者對他真摯的懷念,並且反映出了那個時代的進步青年特有的憂患意識,以及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心。

我讀完後,倍受感動。為魯迅先生強烈的民族責任感,更為藤野先生真誠熱忱、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德。藤野先生是一位真正的醫者,一位真正的靈魂的領路者。

魯迅在仙台醫專學習了兩年,作者以敬佩之情從各個側面具體展示了藤野先生可貴的品質。

文中寫到藤野先生來上第課時“他將書放在講臺上,便用了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可見藤野先生樸實而又學識豐富的風度。為學生聽課設想,使學生既能有所思索,又能記下筆記。寫他外貌和首次講課的情況時說他“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能概括地將這些書的內容向學生講述,可見他的知識淵博;他“穿衣服太模糊,有時竟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寫出他因忙於教學而不修邊幅,具有樸素、平易可親的優良品格;藤野先生還十分認真地檢查作者的講義,囑咐“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而每一次都是認真批改,不但補上“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些都表現他誨人不倦和一絲不苟的教學態度。藤野先生從解剖學的角度瞭解女人纏足後足骨變化的情況,但他對中國這種野蠻的習俗絲毫沒有嘲弄的意思,而是“嘆息”地表示對中國婦女的同情。以上都說明他是一個真正的醫者。

同時藤野先生還是一個靈魂的引路人,他在講課時使用的參考書有“翻刻中國譯本的”,就特意指出:“他們的翻譯和研究新的醫學,並不比中國早。”這正是尊重事實,敢於拋棄民族偏見的見證。作者還說“有時我常常想:他對於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一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二是希望新的醫學為人類造福,希望魯迅把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對於一位善良正直的日本學者來說,能如此同情和尊重一個“弱國”學生的抱負,並且持著同情的態度,實在是非常可貴。

我想,藤野先生不僅是一名優秀的老師,更是一位民族靈魂的領路者。他博愛無私、無民族歧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藤野先生》的讀後感900字6

藤野先生,他是一位平凡的的老師,也因此成為了一位不平凡的人。八字鬍鬚,鼻樑上駕著一副眼鏡,深邃的眼睛中蘊藏著智慧與力量,一看就飽讀詩書,知書達理,博學多才。他是大文豪魯迅最敬佩的一位老師。他個子不高,可是他高尚的品質,使他的形象在我心目中顯得高大起來。

他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從魯迅記錄的一件小事中我們足以看出他的教學嚴謹。有一次魯迅把一條血管的位置稍稍畫偏了一點,這點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錯誤,也沒能逃出藤野先生的慧眼,他還特地叫來了魯迅,指出這個錯誤。如果我也能想藤野先生一樣的細心,做事謹慎,那麼粗心大意,丟三落四的毛病早就沒有了。

最讓我崇敬的是藤野先生的好脾氣,待人永遠溫和,從不歧視任何人,他沒有因為魯迅是中國人而有不公平的待遇,反而主動幫助魯迅學習,利用自己並不多的休息時間,耐心的幫他修改講義。與文中視中國是弱國,中國人都是低能兒的日本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個思想沒有影響到藤野先生。不管別人的目光是否異樣,猜疑,他一如既往堅守著自己的原則。依舊笑臉迎人,依舊用抑揚頓挫的耐心地講解題目。

當時正值年輕氣盛的魯迅,在日本一次看影片時,看到幾個中國人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觀看的一群中國人竟都鼓起掌來,高呼“萬歲!”這一幕深深觸動了魯迅的心,也是從這一刻起,他醒悟過來,明白過來,解救中國人混沌的靈魂比治療肉體上的創傷更加重要,更加迫切。那一刻他就決定毅然放棄學醫,回到祖國,用一杆鋼筆,來喚醒仍舊麻木不仁的國人。

在日本,魯迅唯一捨不得的就是他最敬重的老師——藤野先生。魯迅把他的照相掛在牆上。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藤野先生黑瘦的面貌,抑揚頓挫的教誨,種種在日本的事蹟,便都浮現在他的腦海中。給予魯迅寫下去的勇氣和決心。

在我們漫長的學習生涯中,有人會時刻在我們身邊,伴隨著我們成長,他們,就是最敬愛的老師。從國小,甚至從幼兒園開始,我們就已經接觸到一位又一位老師。是啊,老師們如那辛勤的園丁,用知識的清泉澆灌我們這些嫩芽,盡心呵護我們茁壯成長。就想著名政治家斯大林曾經說過:“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老師就像一盞高大的燈塔,在茫茫大海中,慢慢的人生路上為我們指引方向。

《藤野先生》的讀後感900字7

有這麼一個人,他在魯迅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他是最使魯迅感激,給魯迅鼓勵的一個老師,他就是魯迅的“男神”一一藤野先生。

在我看來,他內心有愛,溫柔以待這世界。

他有著對學生的關愛。他對魯迅的關愛體現在方方面面。為了魯迅的學業,他每週都會訂正魯迅抄的講義,從頭到尾,甚至連文法的錯誤也不放過,細緻到非常人所及。聽說中國人是很敬重鬼的,他就很擔心魯迅會不肯解剖屍體,直到魯迅實習了一週才算放心。然而在得知魯迅將棄醫並離開仙台時,競悽然悲哀得沒有說話,分別前還交給魯迅一張自己的照片,並囑咐魯迅他也寄一張自己的過來,時時通訊告訴自己此後的情況。在當時的留學生話中,少不了醜惡喪性的清國留學生,少不了虛妄失格的日本學生,對於魯迅而言,藤野先生無疑是流入冰冷,失真的心海的一股暖流,每回憶起,剎那間,春曖花開。

他有著對醫學的熱愛。他追求學術上的精湛。他聽說中國的女人是裹腳的,但具體不清楚,便不恥下問,向魯迅請教。這無不透露出他有著對知識無止境的渴望與追求自始至終都在不斷地改進,完善,豐富自己。事實上,又有幾人能真正做到這一點?我們大多數人不都是安於現狀,活在自己狹小灰暗的世界裡?而藤野先生對講義的訂正也無非體現他嚴謹細緻的做事風格,換星期六他都依然在研究室研究頭骨。若是現在,便稱之‘’工作狂”了罷。但與一些工作狂不同的是,他不為金錢而工作,不為生活而生活,而是為心之所愛而奮鬥。因為熱愛,所以堅持,熱愛,讓每一刻的脈博與呼吸都變得有意義。

他有著對社會的大愛。魯迅寫道“他的對於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的確如此。在我看來,更大而言之,是為社會。他對魯迅所做的種種,實際上就是對社會美好的祝願。他希望世上的每一個人都能衝破病魔的禁錮,每一個人都能健康快樂地度過一生,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遍佈晴天。這在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爾虞我詐的現實中是何等的珍貴!

他,藤野先生,教會魯迅什麼是關愛,讓魯迅在蜚短流長中倍感溫曖;教會魯迅什麼是熱愛,使得魯迅以筆為槍,打出的口號響徹神州;教會魯迅什麼是大愛,讓魯迅號召所有人用心去愛這個社會。

願你被這世界溫柔以待,願你有真心熱愛並願意為它付出一切的事業,願你發自內心地深愛我們所處的社會,願藤野嚴九郎這個名字被所有人知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