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如何讀懂學生》有感

來源:才華庫 3.24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如何讀懂學生》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如何讀懂學生》有感

教學好比是圓規,讀懂學科與讀懂學生是圓規的雙足,如果教師不研究學生是如何學習的,那麼破足的圓規是無法畫出成功的“教學圓”的。基於這樣的想法,我閱讀了《如何讀懂學生》這本書,並有以下幾點感悟:

一、為什麼要研究學生,讀懂學生

從日常的數學教學來看,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這節課我上得累死了,孩子還是答非所問,不知他們在學些什麼?”這是我在學校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句話所包含的資訊。首先是老師“累死”,老師為什麼會“累死”呢?說明他教得很費力,而很費力的原因是學生“答非所問”,也就是說老師問的與學生想的有很大差距。我想“很大差距”形成的原因很大問題不是出在學生身上,而是教師本身。因為教師設計的問題遠離了學生的“思維起點”,從而不能碰撞出思想火花。從根本原因上講,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沒有去真正讀懂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沒有真正去研讀學生真實的“思維起點”,以致課堂教師是如此的“累死”,學生是如此的“答非所問”。再則,很可能教師對學生生成的“問題”在備課時沒有預設到,對節教學質量,除了讀通教材外,更為重要的一個前提是“讀懂學生”。

這是吳老師書中的一段話,吳老師還舉了很多生動的例子,都足以說明研究學生,讀懂學生的重要性。

二、讀懂學生比怎麼教更重要

從吳老師書中得出,一要讀懂學生的數學經驗。二要讀懂學生的學習差異。三要讀懂學生的.學習難點。四要讀懂學生的學習錯誤。五要讀懂學生的學習路徑。每位學生都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數學學習彼此之間往往會存在一定差異。讀懂學生的要點之一,就是讀懂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幫助學生尋找適合他自己的學習路徑和學習策略、方法。讀懂學生不僅需要洞察學生思考的結果,特別是符合教師預設的結果,而且更需要識別學生思考的誤區、學習錯誤和學生的“奇談怪論”。北京國小數學名師華應龍老師的“化錯”藝術就是讀懂學生的若干策略方法的藝術化處理。只有清楚了這些,才能遵循這些規律,幫助學生搭建學習“最近發展域”,實現每位學生在數學上的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

三、讀懂學生,怎麼去學

如何讀懂學生呢?首先教師要具有差異性的思維。一個教師要明白,學生具有差異性,不同的學生在學習的起點、經驗、路徑等方面都會表現出差異。其次,教師要善於觀察。教師是具有敏感心靈的人,學生的各種行為表現都可能是教育的主題,也可能是教育的資源。再次,教師要及時收集各種有價值的教育資料。教育資料包括調查問卷、學生作業、觀察記錄、診斷結果、實驗資料等等,教師要建立個性化的學生學習檔案,進行過程性的記錄。

從吳老師的書中,可以看到大量豐富的例項,能夠給我們帶來一定的反思和收穫。學科教學關注讀懂學生,不僅僅是教育活動關注點的轉移,更重要的是教師開始從學科人走向教育人,回到了教育活動的初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