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永久的悔》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

來源:才華庫 1.09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賦得永久的悔》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賦得永久的悔》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

《賦得永久的悔》讀後感1

“讀萬卷書且行萬里路”

“淳樸恬澹,本色天然”

“外表平易,秀色內涵”

這些詞句來概括季老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原本讀這本書,信手揀來,純屬偶然,但現在卻是欣然。原因自不必多說,盡(浸)在書中了。

季老的閱歷已不能用豐富二字形容,但他能持著謙虛待人的本性,在“大家”中委實不多。也許正是清楚了自己的優劣,所以有感而發的謙虛是真誠的,絕不是虛妄的。

一個六七歲的孩子離開母親,他心裡會是什麼滋味,非有親身經歷者,實難體會。季羨林正是經歷了這樣苦澀的童年。誠如季老所言,回憶起自己的童年來,眼前沒有紅,沒有綠,是一片灰黃。家境異常艱苦,一年吃白麵的次數有限,平常只能吃紅高粱麵餅子;沒有錢買鹽,把鹽鹼地上的土掃起來,在鍋裡煮水、醃鹹菜,什麼香油,根本見不到。此情此景,與我們相比,真不可同日而語……六歲那年,背井離鄉,成為季老一生中關鍵的一個轉折點。叔父對他望子成龍,教育十分嚴格。季老也正是從此刻起開啟了他漫長的求學生涯……

季老雖已耄耋之年,寫起文章來仍像孩子們般生動、活潑。比方,在夜課後,在黑暗中,走過一片種滿了芍藥花的花畦,紫色的芍藥花同綠色的葉子化成了一個顏色,清香似乎撲入鼻宮。季老戲稱,學習英文總同美麗的芍藥花聯在一起,留在腦海,成為美麗的回憶。

關於“拖屍”,季老也描寫得惟妙惟肖。據說,這是當時清華的一個特色。新生在報到前必須先到體育館,舊生好事者列隊對新生進行“拖屍”。幾個彪形大漢把新生的兩手、兩腳抓住,舉了起來,在空中搖晃幾次,然後拋到墊子上,這就算完成了手續,頗有點像《水滸傳》上提到的殺威棒。想想,我們報到是去的也是體育館,只是沒受到這樣的“禮遇”。其實,這只不過是舊生對新夥伴開一點玩笑,充滿了友情的。

季老就是如此賦有生活感,此外,他的處事原則、清醒自知、民族意識也毫不遜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季老躬行著。他心頭有拂拭不掉的科欽人民的一顰一笑,有火焰山的熱烈奇異,也絲毫不缺少哥廷根般的點點懷念、感激。體驗天雨曼陀羅,分享山中逸趣,來到虎門炮臺,一筆點出民族的脊樑: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

他不以瓦爾德施密特的評價而沮喪,也決不由於中村元教授的誇獎而發昏。他認識到翻譯工作的價值,也清醒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他甚至可以對垂垂老矣的瓦爾德施密特教授說出善意的謊言,真心卻又不虛偽。就是這樣,一個孩子般成熟,一個百變的季羨林。一個時代的驕子。

書名用“永久的悔”,那麼季老“永久的悔”又是什麼呢!季老說,這是最深切、最真實、最難忘的悔,這永久的悔片刻沒有離開過他的心,即:不該離開故鄉,不該離開母親。

是呀!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個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吃“紅的”……季老如是說。對他自己,也對我們。

《賦得永久的悔》讀後感2

今日拜讀了季老先生的作品《懷念母親》、《賦得永久的悔》,被文中的情節深深地打動了!我的情緒被感染了。

“我的願望沒能實現……抱終天之恨!”那份刻骨銘心的對母親的眷戀,那份濃濃的愛母情懷!誰能賜予贖過的機會來沖刷心底積攢多年來的深深的懺悔,給一個補過的機會,好讓他多陪陪母親!但是連這樣一個小小的.要求都成了一種奢望!“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這種感受誰能承受得了呢!

不由得想起了我。多年了,每次回家,媽媽對我們都像小孩子似的,忙前忙後,生怕每餐沒有合口的飯菜,噓寒問暖,千叮嚀萬囑咐。每次走時媽媽都會送我們坐上車目送好遠,那份不捨之情在那回首的一剎,在那轉身低頭的瞬間,我便將這一切默默化作眼底的淚,靜靜地流淌在心底,為心靈取暖,為旅途作伴。每次和媽媽通話,我這邊是甜甜的一聲“媽”,那頭則是媽媽“哎……”的一聲迴應,接下來是我們母女格格的一陣笑,那聲音好美,聽起來好舒服,好欣慰,好幸福!即使有了不快也會煙消雲散的。和媽媽,我們有永遠也說不完的話題。

母親的情是最重的啊1我告訴我的孩子們,將來不管何時何地,千萬別忘了我們的母親。不管我們將來會怎樣,發達了抑或清貧,都別忘記她!常回來看看,多盡點孝道!也許她有一天會變得蒼老難看,會牙齒脫落,會吁吁叨叨,會稀裡糊塗,但,我們,永遠也不要嫌棄!是她含辛茹苦生育養育了我們,冷了熱了,病了痛了,失意難過,最最關心的就是我們的母親!我們的一切就是她的全部!快樂著我們的快樂,悲傷著我們的悲傷!試問人世間還有誰會這樣理解我們,寬容我們,體諒我們?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把最美麗的祝願化作天邊的雲,託風兒捎給母親,讓雨兒滋潤,最深的祝福都成真!

《賦得永久的悔》讀後感3

昨日讀季羨林老先生《另一種回憶錄》裡面有一篇《賦得永久的悔》,感觸頗深。

那是一種疼痛,那是一種悲涼,那是一種子欲孝而親不在的折磨人的隱痛。

我多想,讓母親知道我過得還好,我多想讓她不再牽掛,我多想每天陪在她的身邊……

人大了,再也不能在母親身邊廝磨了;記得小時候,每當我抱著母親胳膊並肩而坐的時候,母親也是甩手走開說我磨人。母親就是這樣,她的成長經歷裡就沒有這樣的親密,寡居的姥姥從小教給她的就是勞作、勞作、養家、照顧弟妹。所以每次回家的時候,總是要她趴在床上,給她按摩,用我的雙手去傳承我們身體與心靈間的親密。

想母親了,今天出發去山東,回來以後就去看她。

我不能像老先生一樣有那樣永久的悔與痛。

《賦得永久的悔》讀後感4

見習期間,遇上這篇文章——《賦得永久的悔》。關於母親,關於那個年代。

一個母親,畢生沒有過過好日子。最好的食物,便是“紅色的”。那生硬的高粱,居然是母親一生的食物。在孩子小的時候,把“好的”都留給孩子。農村裡,生理需要都得不到滿足的地方,就別提其他的了。等到孩子長大了,卻再也難以見到兒子。

季羨林先生在母親身邊只待到6歲,之後便一直在外奮鬥、學習。風風雨雨中,他該是多麼想念故鄉的母親。但是,為了胸中的理想,他只能在心裡一遍又一遍地煎熬、想念。季羨林先生說,無論如何都回憶不起母親的笑容來。她好像一輩子都沒有笑過。家境貧寒、兒子遠離、她又受盡了苦難,笑容從何而來呢?在兒子離開的長年累月裡,她該是多麼思念自己的骨肉啊!

不知道有多少日夜,母親眺望著兒子離開的村口,一遍又一遍地想念,一次又一次地落淚,盼著兒子歸來。這豈是一個“心痛”可以概括的感情?但是,這個兒子始終沒有回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直到母親去世,季羨林先生回到家的時候,只看到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得不能再簡陋的屋子……看到這,我的眼淚再也忍不住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細算人的一生,能待在父母身邊的時間又剩多少呢?父母想要的不是珍貴的禮物,不是名譽地位,只要一個關切的電話,就夠了,僅此而已。

在心裡找個珍貴的地方,把他們放在那裡。好好為之奮鬥,記得電話聯絡,記得常回家看看,記得家永遠是最溫暖的港灣,記得父母常常在想念我們,記得有時候母親會因為想念而偷偷抹眼淚,記得母親也曾一次次朝我們離開的方向眺望,久久,久久地……

《賦得永久的悔》讀後感5

今天又讀了《中國最美的散文集》之《賦得永久的悔》這一篇文章。季羨林先是風趣的挑了一下這個聽起來有些八股味道的題目,然後大致的敘述了一下他一生的經歷(從出生到八十多歲的生平經歷過的地方。)原來季羨林老人家一生裡最最後悔的事情竟然是;他離開了了他的家鄉,離開了他的親生母親而去了遙遠的地方發揚光大了。

如今的我們大概是都覺得季羨林為國家,為人民服務了,文學水平提高了,當然也出名了,發財了。這樣有什麼不好的呢?!但是其實季羨林的內心也是極為痛苦地!喪母之痛!其實並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樣,季羨林老人家幼年的時候家裡是非常窮的!唯一闊的一陣還是在作者還未出生的時候,作者的九叔買了一張獎券竟然也幸運的中獎了!也理所應當的分給了自己的兄弟(季羨林的父親)一筆錢,可季羨林的父親卻沒有拿這筆錢用於>投資,卻歡歡喜喜的辦了一桌宴席!!錢便又揮霍完了,季羨林的家裡又是變得一貧如洗了。季羨林只在這篇文章裡只是寫到了關於吃的東西,例如:白的(麥子麵餅子)——當時最好的食品;黃的(小米麵或棒子麵餅);最差的是紅的(紅高粱麵餅子)。由於家庭條件,季羨林從小就只能吃又苦又澀的紅的。

兒時的季羨林只在他六歲的時候就被送出了家庭,所以所知道的兒時的記憶大多都是吃的東西,而對於只有六歲的他來講,對於母親的記憶是少之又少的!而在季羨林大學畢業以前可憐的他只回家了2回,只見到過母親一次面,且只有短短几天的時間又離開了。第二次便是回家給母親奔喪了。

所以季羨林是十分後悔當初離開家的,他自己寧願一輩子只吃紅的,也不願意離開自己親愛的母親啊!難以割捨的對母親的思念與追悼。所以離開母親,乃是季羨林老人家一生中最最後悔的事情了!

《賦得永久的悔》讀後感6

最近,讀了季羨林先生的《賦得永久的悔》一文,感受頗深。

這篇文章是季先生在他望九之年寫給母親的。季先生是一位過早地失去母親而終身懷有風木之悲的人,他6歲就離開了母親,不記得母親的笑容。文中回憶了他小時候生活的艱辛,食物匱乏,想方設法尋找吃的東西而母親則終日吃黃的食物的情節,令人心酸。全文滲透了母親對孩子的至親至愛,通篇情意刺骨,無限悽切。季先生把他對母親的深情和歉意寓於質樸的語言之中,自始至終傾注了一個情字,讀後讓人不能不為之動容。現節選文章的最後兩段與大家一起分享:

我在母親身邊只呆到6歲,以後兩次奔喪回家,呆的時間也很短。現在我回憶起來,連母親的面影都是迷離模糊的,沒有一個清晰的輪廓。特別有一點,讓我難解而又易解:我無論如何也回憶不起母親的笑容來,她好像是一輩子都沒有笑過,家境貧困,兒子遠離,她受盡了苦難,笑容從何日來呢?有一次我回家聽對面的寧大嬸告訴我說:你娘經常說,早知道送出去不回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簡單的一句話裡飽含著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然而這個兒子始終沒有歸去,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對於這個情況,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並不深刻。到了上高中的時候,自己大了幾歲,逐漸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籬下,經濟不能獨立,空有雄心壯志,怎奈無法實現,

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願: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了工作,立即迎養母親,然而沒有等到我大學畢業,母親就離開我走了,永遠永遠地走了。古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正應在我身上。我不忍想像母親臨終思念愛子的情況,一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了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

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賦得永久的悔》,如泣如訴。這是一份平平常常的人生選單,季先生到了耄耋之年感嘆自己的人生,這是季先生心靈的晾晒,值得我們深思。母親的偉大在於母愛,母愛的偉大在於無私。母親為了孩子可以捨得一切,忍受一切,充當一切。那麼,作為兒女應該怎樣回報母親呢?讀完這篇文章,我最深的感慨是,我們應該趁著自己的母親還健在,趕緊補上這一堂人生之課,不要因為自己的怠慢和疏忽釀成人間悲劇,時間不等人呀!

正象季老先生所講的,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比起偉大的母親又算得了什麼!是啊,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講,人生固然重要,但與偉大的母愛和母親的無私相比,又算得了什麼。季先生的感受刻骨銘心!永久的悔實則是無盡的愛。我們可能不曾有季先生那樣的悔,但願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要像季老先生那樣,縱使悔痛一生,也喚不回望眼欲穿的那位母親的生命。在母親過世後撫棺大哭時,恨不能隨母親而地下,然後再為永久的悔寫什麼賦。我希望我們大家都有顆清清明明的心,不要有這樣永久的悔。讓我們理解和關愛自己的母親吧!偉大的母愛是一盞不滅的燈。

《賦得永久的悔》讀後感7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給予你的並不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的大海,我們應該學會感恩。什麼是感恩?這個問題一直在我的腦海裡旋轉。

當我坐在教室裡讀著季羨林先生寫的。季羨林一位傑出的作家因為失去了母親的痛苦與悲傷是啊,失去母親的痛苦和悲傷誰能體會。一個失去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感恩就是痛苦與悲傷嗎?雨過天晴是彩虹,我走在鋪滿石子路的巷子裡我喜愛雨後清風的氣息,我喜愛雨拂過水麵的聲音,喜愛風中飄來楓葉的幽香,喜愛風經過草的的甜美味道。一個小孩和她的母親走在這充滿愛的石子路上他的母親對他說:“孩子彆著涼了。”當年我和媽媽也走在這條石子路上媽媽也常常對我說:“彆著涼了。感恩就是一句句甜美的語言嗎?

不,感恩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只要你懂得利用它,你將會駕駛著愛的航船。飄揚吧孩子,去報答母親對你的愛;飄揚吧孩子,去報答母親對你的關懷;飄揚吧孩子,去駕駛屬於你的航船!我加快腳步,回到家說一句“媽媽我愛你!”

我們能活在這美好、精彩的世界上,是因為父母用“愛”的陽光照耀著我們的心田,用“愛”的雨水滋潤著我們的心田,用“愛”的春風撫摸著我們的心田……經過父母精心地照料,我們才能茁壯成長。感恩是一種知足,一種回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