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斯洛普島優秀讀後感範文

來源:才華庫 8.6K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斯洛普島優秀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希斯洛普島優秀讀後感範文

希斯洛普島優秀讀後感1

時光荏苒,斗轉星移,曾幾何時,書已成了我心靈的聖殿、思想的驛站。在茫茫書海中,我發現了那個神祕的《島》。

這是正常人的地獄,也是嘛風病人的天堂。

它拆散了一個又一個家庭,使一對又一對的愛人陰陽兩隔。但在最悲涼的情節裡,也始終能看到希望。

《島》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家族的傳奇歷史,自從出生以來,阿麗克西斯發現母親總是刻意守護自己的過去,除了一張老舊的照片,幾乎沒有任何能顯示她的出生的痕跡。而照片上是一對老夫婦的身影……

好奇心帶著阿麗克西斯揭開母親塵封的過去,在那個令人談虎色變的地方——斯皮納龍格——整個歐洲的嘛風病聚集地、“不乾淨的人”必須被隔離的禁區、正常人心中埋葬所有夢想和希望的地獄。

而這個原本平凡的小家庭,卻和這個禁島扯上千絲萬縷的關係。

從可親的伊蓮妮老師被學生意外傳染上嘛風病到善良的瑪麗婭不得不在結婚前夕移居斯皮納龍格——這些不幸的人卻在這座孤島上頑強地證明了他們的力量。

這座被世人隔離、被所有人封閉在心底不願提起的小島,卻散發出了與眾不同的鳥語花香——即使被孤立、被遺忘甚至被埋葬都無法捆綁住的平安喜樂,在愛琴海的溫暖搖籃裡氤氳著一代一代的活力生機。

而對於我自己,讀完島這部小說看到了疾病中依然強大的愛,看到了生活的目的,我們並不只依賴什麼才能活著,我們也需要創造生活,創造自己的人生。生死不離的愛情與親情,對每個人都不是束縛,而是活著的.力量、動力。如果我們沒有了這些感情,那麼我們只是行屍走肉,只是孤獨的存在在這個世界上,而不是活著,有活力有希望有後盾的活著。而人生,也要做一棵有思想的蘆葦,只依賴於生活而不努力成長努力幸福,就不會收穫飽滿的果實。無論處在什麼環境中的我們都應該努力生活,努力成長,創造自己的人生,如果循著既定的軌跡不鹹不淡的生活下去,就很有可能失去自我失去生活的力量,失去對生活的觸覺、嗅覺、味覺……不能品嚐美食的人生是缺憾的,不能品味生活的認識則是失敗的。誰都不想活在一個失敗的人生,不想自己的生活中沒有味道,所以,我們要認真的對待生活、努力的探索人生,不斷的創造自我,為每一個不同的自己而感恩努力地生活。

如今也許早沒有這樣的島,然而每個人心中依舊有一座孤島——上面擺放著每個人難以回味的穢然記憶,但是也許多少年後再次品味,才能嗅到真正褪盡鉛華的芬芳——早在那些並不華麗的外表之下,深深掩埋。只有萬物之源的時間,能篩選出最美的剎那,在賞盡風景的蒼老眼球裡,展示它淡然卻永恆的美好。

“沒有嘛風病,只有愛。”

希斯洛普島優秀讀後感2

花了一週的時間讀了維多利亞希斯洛普的長篇小說《島》,為一個浮華年代的哀傷故事潸然淚下。

故事講述了多年來,阿麗克西斯發現母親總是過分守護自己的過去,不僅掩埋了自己的根,還把上面的土踩得嚴嚴實實。

阿麗克西斯決定開啟母親塵封的過去。

她來到愛琴海的布拉卡,登上一座叫斯皮納龍格的荒涼小島。這是一處禁地,一處布拉卡,愛琴海,甚至整個歐洲都談虎色變的禁地,更是母親的禁地。斯皮納龍格——嘛風病隔離區。

小說的主要人物是阿麗克西斯的祖輩,講述了家族的傳奇和愛情的糾葛,故事沉重而哀傷。重點描繪了人們對於嘛風病人的種種歧視以及嘛風病人們在斯皮納龍格島上重建希望,重建家園的故事。當島上的居民被治癒,即將離開小島的時候,他們又將面對社會的冷酷無情,誰還能接受他們?

同時,故事的另一條主線便是阿麗克西斯的祖輩伊蓮娜的家族故事,表現了世俗的惺惺作態和伊蓮娜得病後依舊牽掛兒女,努力在小島上開始新生活的故事。儘管伊蓮娜永遠的葬在了斯皮納龍格,沒能看到她的兩個女兒嫁入豪門,但悲劇並未結束。伊蓮娜的大女兒安娜是一個勢力,愛慕虛榮,毫無孝心的人,在她嫁入豪門之後便冷淡他的父親和妹妹,極力得討好豪門貴族。而安娜的妹妹瑪麗亞則是一心一意的料理家務,照顧父親,一個為斯皮納龍格運送貨物的老漁夫。一個偶然的機會,瑪麗亞認識了他姐夫的弟弟阿諾里,阿諾里對瑪麗亞一見傾心,瘋狂的追求她,而同時,又與安娜糾纏不清。就在阿諾里要迎娶瑪麗亞的時候,瑪麗亞被確診得了嘛風病,被無聲無息的送去了斯皮納龍格。於是人性便得以釋放,阿諾里故作悲傷,卻繼續與安娜糾纏不清。瑪麗亞在小島上開始了新的生活,並不是寫信給爸爸,鼓勵他。十年後,瑪麗亞痊癒,和島民回到了布拉卡,並和島上的醫生結了婚。安娜受邀來參加他們的婚禮,在大家歡心慶賀的時候,安娜的丈夫表明了一切。他知道他和安娜的兒子不是他的,而是阿諾里的。安娜瞬時奔潰,一聲槍響,安娜的丈夫殺妻的訊息傳遍了全村。

故事的`結局是瑪麗亞領養了安娜的女兒,取名索菲亞,索菲亞為了避免自己的親生母親放蕩不堪,自己的父親是殺人犯被外人得知,而逃避過去。阿麗克西斯便是她的女兒。

我想,這部哀婉的小說最大的魅力在於,在最悲涼的情節裡,也始終能看到希望。即使在那個“汙穢荒涼”的不祥之地,也總能尋找到燦爛的鮮花。

作者試圖從不可預測的衝突和屢屢打碎的片段中,從生活被毀又被重建,愛情被毀又重生希望的揪心糾葛中,讓人感受生命的悲傷……

希斯洛普島優秀讀後感3

讀了維多利亞·希斯洛普的一本書 —— 《島》,雖然意味平平,但是在這談虎色變的話題下,也能看到希望,在那個不祥之地,也能尋到燦爛的鮮花,作者從生活被毀又重建,愛情被毀又重生希望的揪心糾葛中,也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悲傷。

吉奧吉斯每次不顧大風大浪,去給嘛風病人送東西,而且總要見伊蓮娜一面,說明他工作十分盡職盡責,而且對自己的家人十分十分關心和想念,事後不在了, (誰不在了?) 他仍然堅持不懈的努力為他們運送貨物。“他用毯子將她裹住,讓她不受風吹,雖然她是一個嘛風病人,但他還是不怕被傳染,對他負責,照顧好她,不讓她受傷,為她付出了一切。

安娜是個貪圖虛榮,喜歡物件不專一的人,她嫁給安德烈斯只是為了他的錢,但心裡喜歡的人是馬諾里。

雖然馬麗婭只比安娜小一歲,但瑪麗婭心地善良,並且遵守自己的承諾,而且十分愛自己的爸爸,拿自己父親得利益放在第一位,什麼都會想父親。

瑪利亞和安娜雖然是親姐妹,但是卻有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品質,兩人都是漂亮美麗的姑娘,但一個樸素簡約,誠實善良。一個是貪圖富貴,愛慕虛榮。把他們兩個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瑪利亞的善良。

通過閱讀《島》的前一半,我懂得了我要有樂觀,堅強,快樂的品質。並且做事要踏實,一步步腳踏實地的完成。

希斯洛普島優秀讀後感4

你聽說過嘛風病嗎?恐怕不少人和我一樣的一知半解。對於我們來說,嘛風病更像一個十分久遠的傳說。在記憶的長廊中搜索對它的認識,是曾經在一本泛黃的民間故事書裡看到富家嘛風病女子誘騙窮苦男子成婚,因為當地有傳說婚後女子將嘛風病傳給男子即可痊癒,而男子則得病身亡。故事結局早已忘卻,然而當時故事的氛圍著實影響了我,時至今日還能回憶起一絲當時的恐懼。”百度“告訴我,嘛風病是世界上古老的三大傳染病之一,在現代高水平的醫療治療技術下,仍然肆虐著很多偏遠落後的地區,嘛風患者受著心理和身體上的雙重傷害的同時,也會受到外人不同的眼光,在百姓當中也因此有著聞麻色變的說法。

如果有一本以嘛風病為背景的小說書,你會願意看嗎?英國作家維多利亞·希斯洛普的長篇小說《島》,就是以此作為小說的背景。島,即斯皮納龍格島,1903年至1957年間是希臘主要的嘛風病隔離區。如果不是女兒推薦,如果還有其它的書可以選擇,我想這個國慶長假我也不會走進《島》的世界。

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故事雖然沉重而憂傷,然而小說的敘述基調卻是一種悄無聲息的溫情,正是這打動著我,讓我的閱讀體驗無比美好。6日那天早上吃早飯時,就迫不及待地翻開了書,然後幾乎就進入了一個渾然忘我的境界,直到女兒喊我倒杯茶,我才從書中走出來,才恍然發現衣服沒洗,床鋪沒整理,而此時,時針已指向了”10“。大概只有年輕時候閱讀言情小說才能達到如此忘我的境界吧。

女主人公瑪麗婭和她的母親相隔十四年,先後因嘛風病被送到了斯皮納龍格島。母親不幸病逝,而瑪麗婭卻因新藥試驗成功而獲救。僅管在閱讀之初,斯皮納龍格島在我的心裡建構起一個冰冷和恐怖的意象:五十年間只有上島的人,沒有離開的人,島上的人因病毀容、殘疾,最終淒涼、孤獨、絕望、痛苦地死去……那種畫面沉重得簡直讓人窒息。然而隨著敘述的展開和深入,尤其是看著一群雖然身患絕症,但卻不氣餒、不放棄,依然充滿對生活的熱愛,努力改變生存狀態的嘛風病人,那種冰冷恐怖的意象竟然一點點的消解融化了。有時候讀著讀著,我甚至會忘了這座島的使命,忘了它是一座永遠沒有返還之路的島,甚至會有種來到了世外桃源的感覺。我怕我的這種感覺缺乏同情心,閱讀的過程中,我不止一次提醒自己,瑪麗婭生活的布拉卡村與斯皮納龍格島僅一水之隔,一箭之地,甚至隔海相望可以看到那邊的人在忙些什麼,但卻永遠無緣再次踏上家鄉,她會有怎樣錐心的絕望與淒涼?可是憂傷中我還是看到了溫情,哀婉中依然讀到了希望。我想這就是這本小說的魅力所在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