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爸爸富爸爸優秀讀後感(精選7篇)

來源:才華庫 6.04K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窮爸爸富爸爸優秀讀後感(精選7篇),歡迎大家分享。

窮爸爸富爸爸優秀讀後感(精選7篇)

窮爸爸富爸爸優秀讀後感1

接觸到的第一本有關財商的書。本來想說來個長篇大論評論下這本書,居然發現不知道怎麼總結!有語又說不出的不痛快!每當看到其他人的書評長篇大論時,我就頭疼,佩服也感慨,像我就寫不出那麼長的書評。不過總歸怎麼說,遇到的第一本很感興趣而又受益的書是可遇不可求的,作為以後學習回顧,我還是想簡單總結下,畢竟,學著總結才能學會總結。從這本書裡,我學到重要的

第一點就是如何讓金錢為我工作。這就需要好好培養財商了。1、學習投資。投資,更多增加自己的資產,用投資產生的現金流去消費奢侈品,而不動用已有的儲蓄,從而減少甚至消除消費奢侈品所帶來的負債,不淪為金錢的奴隸。

第二點嘗試多種職業去學習。從每一個職業裡,要注意的是我能從這個職業裡學到什麼東西,而不是時刻關注薪水。以短期的目光來看,薪水重要,以長期的目光來看,用學到的東西去創造更多財富比此刻的薪水更重要。

更深體會到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巨大差別:窮人存錢,富人賺錢;窮人先支付別人,後支付自己,以便減少負債壓力從而享受舒適區帶來的安全感;富人先支付自己,增加自身資產,再支付別人,負債壓力增大,於是擁有更多動力逼迫自己去賺錢,從而用各種方式投資或做其他產生的現金流來償還債務。

最深刻記住的一點:房子是負債,而不是資產!

窮爸爸富爸爸優秀讀後感2

第一次理解財商這個詞,書中很多思想是自己生活環境中無法觸及到的,因此帶給了自己更多新鮮的血液,瞭解到了更多關於現金流,資產項和負債等相關的概念。

作為還未邁出大學校門的學生,想得到自己的經濟獨立著實很難,但也是一個深切的願望和目標,為自己的投資提供了很好的動力。但現實總是殘酷的,沒有工作,自己的現金流的收入,得自於父母和自己的一些兼職,在沒有過分支出的情況下,尚沒有很多留存。因此,現階段原始資本的積累,仍然需要減少自己不必要的支出和通過勞動的所得,但矛盾也隱藏在其中。

希望通過一些行動和學習提高自己的財商,以儘快的獲取一部分自己的經濟獨立。肯定需要原始資金的積累。但本就不多的資金,在面對學習生活的衝擊,本就搖搖欲墜。

而且,面對外面精彩的世界,自己也想趁著大好時光,多行幾步路,多讀幾本書,培養一些自己的愛好,增加多一點不一樣的人生體驗。旅行和讀書雖不是很燒錢的愛好,但仍是減少自己資金積累的一部分支出項。矛盾就在於,錯過了現在的時間,雖積累了資金,但也從此錯過了這時體驗人生的時間。滿足了自己的愛好,但資金積累便會更加緩慢,自己的願望也會更加遙遙無期。這裡的取捨,如何決斷?

當然,我明白金錢花掉,還能在賺回來,把錢牢牢的攥在手裡,便成了金錢的奴隸,落入了金錢的陷阱。而如今錯過的時間,卻是終究的'一去不復返。

窮爸爸富爸爸優秀讀後感3

《富爸爸,窮爸爸》是美籍日裔作家羅伯特·T·清崎的代表作。本書雖然是一本關於理財的書,但是其中的故事卻更令人難忘。

這本書說的是家境貧窮的羅伯特和邁克期望家中有錢而成為當時還沒富的富爸爸的學生,經過考驗(其中富爸爸富起來了),兩人均掌握了所有知識。富爸爸死後將自我的所有家產傳給了邁克,而羅伯特最終也成為了美國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富翁。

這本書的故事極有好處。當我看到羅伯特和邁克因貧窮而被人瞧不起時,我為他們感到難過;當他們被富爸爸“虐待”時,我十分憤怒;當富爸爸身體力行,未達成承諾而努力時,我十分地感動,當富爸爸為了讓羅伯特和邁克儘早學成而簡化了課程時,我更加感動了;而當他們最終最後“修成正果”時,我開心極了。

當我得知羅伯特有時用富爸爸的話來解釋對錢的概念時,我開始敬佩起了富爸爸;而當我得知羅伯特對窮人、中產階級、富人三個階級所繪的圖是富爸爸當年所教時,我對富爸爸更是敬仰。我覺得羅伯特的成功與主人公富爸爸密不可分。

《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雖然是一本關於發財致富的書,但是其中的一些做人道理卻不可忽視,我覺得這對我們的身心健康極有好處,而這本書中的理財知識和做人道理在不遠的將來將對我們不無裨益。

窮爸爸富爸爸優秀讀後感4

在一位朋友的力薦下嘗試著讀了這本書,瞭解到作者獨特高效的投資理念,即所謂財商,受益良多。

作為普通人來講,平常很少會接觸投資理財一類的知識,而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選擇,去學習關於金錢的執行規律以期實現個人的財務自由。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自己選擇怎樣的生活,這是由我們的思想決定的,我們可以像大多數人一樣,好好學習,考大學,找工作,然後在高房價下舉步維艱,也可以如作者一般,通過不斷學習財務知識,尋找投資機會,使我們擁有的資產升值來積累財富。

我們都夢想著發財致富,然而大多數人只是停留在計劃中而不付諸行動,正如馬雲先生所講,很多創業者的狀態是,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沒有付諸行動的計劃只是空想,對我們的現狀不會有任何改變,只有勇於實踐,才能有所收穫。

在投資活動中,我們會發現一些難得的機會,然而總是伴隨著風險,這種風險使我們顧忌太多,不能當機立斷。但是,風險是無處不在的,高收益伴隨著高風險,我們要學會的是駕馭風險,將可能造成的損失控制在可承受範圍內,而不是為了規避風險而放棄機會。當然我們可能會面對投資失利的情形,但如果從中能得到經驗,這一次的失敗對於下一次的投資是大有裨益的。

最後,分享作者的一句話,不光是對於投資,對於我們的人生也有教育意義。“輕鬆的道路往往會越走越艱難,而艱難的道路往往會越走越輕鬆。

窮爸爸富爸爸優秀讀後感5

《窮爸爸富爸爸》顛覆了我在理財方面的思維模式。窮人購入負債,富人購入資產項,用資產利得去購買房子和車子才能跳出“老鼠賽跑”式的惡性迴圈,真正實現財務自由,而不會終身都在為銀行打工,為別人的夢想打工。以前總是抱著近乎“視金錢為糞土”的心態,總認為資本運作的遊戲不值一提,只有用自己的勤勞和知識掙來錢才是真本事。但是,換個角度想,只有當自己實現了財務自由,不用為了掙錢餬口而拼命為別人工作時,才真正擁有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的權利,才能真正心無旁騖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而讀完本書,真正最大的驚喜在於書裡一句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的話:“付出金錢是那些非常富有的家庭保持富有的祕訣。”“如果我可以給你提供一種新思路,那一定是這個思路:當你感到手頭‘有點緊’或者想得到什麼時,首先要想到給予,只有先‘予’你才能在將來取得豐厚的回報,無論金錢、微笑、愛情還是友誼都是如此。”或許作者並不明白其中的緣由,但這一定是他多年人生經驗中最好的總結。當我讀完此句,腦海中立刻浮現出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並同時聯想到了佛教裡的因果論和佈施。我不禁激動萬分。或許是因為東方傳統哲學中這一形而上的大道得以在這樣一本西方的、教你如何致富的書中得到了印證和最質樸的闡發;或許是因為這一殊途同歸的巧合讓我再次確信這一大道真實不虛;或許是我真切體會到了比較閱讀的美妙之處。應該說三者皆有之。

窮爸爸富爸爸優秀讀後感6

終於把《窮爸爸,富爸爸》看完了,看到中途的時候感覺特別激動,內心有股衝破現實的力量蓄勢待發,看完更是有了非一般的感覺。

這本書本質表達了兩種不同的財富思想:一種是希望穩穩妥妥地掙錢,這樣才感到安全,希望有一份穩定的工資收入;一種認為穩定的工作就是比破產強一點,從而不斷地增加自己的資產,通過投資資產帶來的收入來支付支出,如果用現金流如果更直接的說,就是窮爸爸獲得負債,只不過他們以為那些負債就是資產,而富爸爸獲得資產。

問題來了,我們貸款買房,到底這個房子是負債還是資產?這本書給的答案是買房子只不過是為了取得抵押貸款以支付不斷攀升的開支而已,貸款買的房子只能算是負債,一旦貸款買房,我們要不斷工作,不斷給銀行還款、繳納各種和房子有關的費用及稅。也就是收入為僱主工作,支出為政府工作、負債為銀行工作,如果沒有了工作,你可能連生存都困難,而財富就是支撐一個人生存多長時間的能力。

其實現在,大家的理財觀念發生了改變,但基本都是做一些穩健收益小的投資,為什麼股票這麼火,因為股票可以投機啊,我們來看個現象:超市大減價的時候,消費者瘋狂進入,而股市下挫的時候,股民往往選擇從中逃出,各種割肉和拋售;而當超市漲價的時候,銷售者會選擇從其他商店買入,而當股市上漲時,股民往往大量買入股票,想想是不是這個情況?在現實中的一些情景往往在股市中就會發生本質的逆轉,為什麼?因為我們既貪婪又恐懼,貪婪讓我們中的某些人進入股市,看到漲會買入,但恐懼又讓我們在下降的時候瘋狂丟擲。包括現在的一些不太好的資金事件,其實這些出事的前提差不多是我們的貪婪,想成就貪婪卻又不想承擔風險,財富之路怎麼可能沒有失敗,綜管那些著名投資家哪一個沒有滑鐵盧,只不過是把風險分散了而已。所以,有所收穫必先付出。

感覺思路有點亂,最後說道一點,在今天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中,你學到的東西再多都不算多,因為當你學到時往往就已經過時了,問題在於你學得有多快,這種技能是無價之寶。你所擁有的唯一真正的資產就是你的頭腦。同時用消費的慾望來激發並利用個人的理財天賦去投資。

窮爸爸富爸爸優秀讀後感7

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早流行的時候我就不屑一看,因為我一直對大眾流行有牴觸的。就象家庭主婦雞皮老奶都在炒股的時候你就該清倉了。這條絕對是真理的。現在流行風過了,再加上有人推薦,我就有理由看了。嘿嘿,沒想到又應驗了老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啊。

比較認真的看了富人不為錢工作這一章節。標題讓我的腦子裡現出幾個大問號。在我的認知範圍內,富人都是為錢工作的。不過又仔細想想世界五百強們應該就不是為錢工作了吧,

恩,只能說我認識的富人還不能介定為真正意義上的富人了。一章讀完證明確實如此。原來認為的開著大公司開好車有好幾套房子的富人們,他們一樣因為恐懼和貪婪為錢而工作,身心都不能自由和快樂。因為可能他們不知道關於錢的知識;不知道什麼是資產和負債;(資產就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裡的東西,負債是把錢從你口袋裡取走的東西)而只是害怕沒有錢的生活,讓這種害怕的情緒控制了他們的思想和行為,象一頭驢一樣的周而復始的老鼠賽跑。而不是用腦子想一個能解決問題的長久之計——-學習財務知識,用錢來為自己工作。就是這樣,我覺得這本書的宗旨就是要告訴我們一個這樣的道理。聽起來很簡單。但反過來我們又是那麼愚蠢,因為98%的我們都是驢子。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讓自己不當驢子?

大多數人選擇對生活屈服,不承擔風險,過穩定的生活,社會和我們的父母都這樣教育我們。走出校園我選擇了挑戰,因為不安分的性格還有無知無畏。其實確切的說我沒當過幾天驢子,也沒有能找到用錢為自己工作的方法,因為根本不知道。按照書上的說法。錢為你工作的標誌是:不需我到場就可以正常運作的業務。我擁有它們,但由別人經營和管理。這種事情聽起來的確很棒。在我的理解一件事情少了你還能夠繼續運作就必須有一套系統讓它上軌道,這套系統就是核心的競爭力和完善的管理。我認識的我聽過的這樣的企業象昆明的城建股份,還有萬科地產都應該算吧。(不知道你的公司算不算,如果算的話我們的距離就不成問題了)除了這些,能不為錢工作的事情還需要資訊、創造別人忽略的機會來賺錢等等吧。總之,現在對我來說還是紙上談兵呢。只是你說要談談想法就只有這麼胡謅一篇了,望勿見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