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鈍感力》讀後感(精選5篇)

來源:才華庫 8.52K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鈍感力》讀後感(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鈍感力》讀後感(精選5篇)

《鈍感力》讀後感1

鈍感力,這個詞來源於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同名書籍《鈍感力》,在這本書中,渡邊淳一提到:“當今社會是一個壓力社會,磕磕絆絆的愛情、如坐鍼氈的職場、暗流湧動的人際關係,種種壓力像有病毒的血液一樣逐漸侵蝕人的健康。”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這個世界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噪音,無法達到的目標,無法追趕上的異性,無法減下去的贅肉。敏感的人會放大生活中的艱辛,任何微小的磨難都會讓心靈顛簸很久。

鈍感力它可以直譯成“遲鈍的力量”,是與敏感相對的一種表現,這說的是不易受外界因素影響,外在打擊不容易阻礙面向目標的決心。強調的是對抗困難的一種耐力,是厚著臉皮對抗外界的能力。無論周圍環境有多糟糕,都可以從容應對。簡言之,就是忠於內心,這件事行不行我先試試,不在乎是否會成功,覺得失敗就失敗,也沒有什麼損失。

內心過於敏感的人,往往會因為朋友的一句風言風語而畏畏縮縮,旁人的一句的打壓讓自己思慮過重,時間都花費在這些憂慮重重中,情緒變得消極,執行力也消弭於無形。內心的想法:算了,這事兒我好像幹不成,我的能力承載不了。太在意別人的評價,太容易讓自己內心受到傷害,表面上什麼都不在意,其實內心非常脆弱,喜歡觀察別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但凡表現出一點跟自己的預期不符,就覺得天塌下來了,《鈍感力》這本書裡有一個例子:

O先生是一個作家,剛出道時,他一度被認為是最有才華的青年才俊。但是,最近兩年,因為約稿少又被拒稿,O先生則變得消極,漸漸喪失了創作新作品的慾望和鬥志。久而久之,編輯也不再約他,慢慢形成惡性迴圈,O先生失去發表作品的機會。鈍感力低的人,太容易因為負面反饋而消沉。

擁有了鈍感力,即便天賦平凡,此生沒有獲得什麼重大成就,也可以保持相對舒適和坦然的心態面對生活。因為終其一生,我們追求的也並非金錢和名利本身,而是金錢和名利帶來的內心滿足與千帆過盡的平和。心大了,事就小了;事小了,人生就順了。

《鈍感力》讀後感2

前段時間才看完渡邊淳一的《鈍感力》,鈍感力直譯為——遲鈍的力量。作者渡邊先生曾經是一名醫學博士從醫學的角度,他用醫學的角度來論述了在男女愛情、婚姻、事業、人生、家庭等諸多方面的表現和作用,更具合理性。渡邊先生的意思是我們應該表揚敏感,還是讚揚鈍感?作為我個人,我覺得選擇性的對某些事物敏感,對另一些事物鈍感,恐怕是他所欣賞的。

個人認為作者所講的“鈍感”其實是種大度,是種為人處世的哲學之道,當然鈍感就不屬於此類了。《鈍感力》提到的幾十年前,渡邊還在當醫生的時候,認識了那個“給人沒出息感覺”的醫生,無論上司如何的訓斥,他都不往心裡去,刀槍不入似的,簡直能跟防彈衣可比,可見適當的鈍感力確實他就是採取的一種積極的逃避和保護的手段,最終這位醫生,做到了院長級別,例項證明鈍感力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一種智慧和手段!相反的渡邊淳一曾目睹了不少身邊的精英,由於太過敏感,太脆弱、太強的自尊心而放棄了對理想的追求,甚至放棄了對生命的追求。這是一件十分令人惋惜的事,這既是個人的悲劇,也是社會的損失。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競技場,必須面對無數的內在和外在的挑戰,當一個人無法改變外部環境的時候,能改變的也就只有你自己了。沒有人不向往成功,但是成功從來都不會輕而易舉地可以獲得,都需要經歷無數的失敗,中國有句古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當中的含義大家都知道,關鍵是在失敗以後,能不能頑強地站起來吸取教訓,這就變成一種人生的智慧,鈍感的智慧。以愛情為例,文中“被女方拒絕一次就感到深受傷害”的那種人,以這種敏感、脆弱的精神狀態怎能追求到心愛而優秀的女人?在我生活周圍,也不乏這樣的例子:大多是某男追求某女遇挫後歷經幾年終於抱得美人歸,在這裡,鈍感作為一種獨特的人生智慧,對當代社會中的人們都有全新的啟示。

鈍感力是我們生存在這個時代所必備的才能,用敏銳的心態去感知這個世界,固然能更快的體會快樂、領會精彩。但如若能多些鈍感,也僅比別人遲一點,但並不影響快樂的體驗,甚至能讓我們在競爭激烈、節奏飛快、錯綜複雜的現代社會中敏感而脆弱的心靈避免受到傷害。

《鈍感力》讀後感3

渡邊淳一說,在人際關係方面,最為重要的就是鈍感力,當受到領導批評,或者朋友之間意見不和,還有戀人或夫妻之間產生矛盾時,不要因為一些瑣碎小事鬱鬱寡歡,而應該以積極開朗、從容淡定的態度對待生活。

其實,何止人際關係,生活也真的需要一種鈍感。

“鈍感”相對敏感而言,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人過於敏感往往就容易受到傷害,而鈍感雖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面印象,卻能讓人在任何時候都不會煩惱,不會氣餒,鈍感力恰似一種不讓自己受傷的力量。

於是我想,人除了對事物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對變化要有很強敏感性之外,有時需要一種能力,那就是不要為一些他人或外界環境給自己造成的傷害過於敏感,要做有意義的遲鈍,它也許真是自我保護的好方法。用這個概念衡量自己,我是缺乏這方面的能力的。自己恰恰總是為一些外在的、自己左右不了又無法更改的事情煩惱,有時感情脆弱到不想和人打交道,不想面對任何事,原因是怕受傷害。

書中提到一個故事,一位老太太總是穿著豔麗不合時宜。但是沒有人直接對她提出,總是微笑著說:您穿得真漂亮!這實際上是接近諷刺的讚美,而老太太卻不知曉。她所具有的就是對諷刺的鈍感力。堅持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按自己的信條生活,走自己的路,不理會別人的眼光,自信地生活在紛繁的世界中,享受鈍感帶來的快樂,享受鈍感帶來的堅強。這是一種大智慧,於是贏得美好的生活。

是的,就好比有時候我們也提倡阿Q的精神。擁有鈍感的人,有的就是也許就是這種類似於自我寬慰的心態。有些事情發生以後,會產生一些不愉快,或是一些隔閡。對此,我們不需要耿耿於懷,更不該心存芥蒂。我們需要的是反省,糾正,然後遺忘,然後在不知不覺中,改良自己的心態。這就需要一種鈍感,讓自己不疼痛的力量,告訴自己別再去想。多想無益,受傷的始終是自己。當一個人無法改變外部環境的時候,能改變的也就只有你自己了。

有首歌中這樣唱到,在乎的人始終不對。前些天,在QQ簽名上看到有個朋友的簽名,也證實了這樣一種意思,他說,愛情就象是兩個拉橡皮筋的人,受傷的總是不願放手的那個。是啊,不僅僅是愛情,任何情緒都是一樣的,當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情,何必要委屈自己,做一個受傷的`人呢。灑脫點,一笑而過。

一個人最容易也最難做到的是控制自己,僅僅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別人也不需要你來操心,甚至害怕你來干涉。每個人都需要一些自己的空間,在一定的時候。把能掌控的事情做好,無論發生什麼,不僅僅是樂觀,更多的,是自己尋找鈍感。鈍感不是麻木,麻木是無能的人慣用的伎倆,而鈍感,是想要好好生活的人應該有的心理,它讓人好過,讓人有希望,它是一種精神,給人美好。

成功的人往往是清醒的,成功的`人又往往是遲鈍的。這是一個度的問題了,任何的感覺都需要一個度。適當的鈍感力可以在一個人在還沒有被完全被擊垮的時候暫時麻痺一下自己,積蓄力量,整裝待發。“這個世界不過是一場生存遊戲,所以必須要有頑強的意志。而要保持甚或加強自己的生存能力,鈍感力又是必不可少的。與其有銳利的敏感度,不如對於大多數事物不要氣餒,這股遲鈍的頑強意志,就是得以生存在現代的力量,也是一種智慧。”

如此,大智若愚,說的也許就是這了。

讓鈍感力來遮蔽生活中所遇到的不順,讓自尋煩惱的年代宣告終結。

《鈍感力》讀後感4

今天讀了小說家渡邊淳一《鈍感力》這本書。書籍的內容非常簡單,通俗易懂,語言也直白,可以說是在閱讀的時候能夠一目十行的一本書。

“鈍感力”這個概念一方面指的是一種不過分敏感、相對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與處世方式,另一方面也是身體上對於外界環境變化的種種適應表現。

作者從身體,健康,愛情,家庭關係,婚姻,工作職場等各方面都論述了“鈍感力”的重要性。

在職場上,有些人會讓別人出現的問題影響了自己的正常工作,書中講到了一個工作人員不滿意女編輯的說話方式和小夥伴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可以很大,每個人可能都有一些他人無法容忍的地方。面對這些問題,有些人耿耿於懷甚至每天抱怨,有些人覺察到了但是不太在乎,有些人視若無睹甚至有可能根本沒有感覺到問題的存在。如果總是在心中計較這些問題,那就是在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比如說延華康、蔡晶晶、張白雪等人明明是自己心理不正常,還要去報復別人,讓人沒有辦法去同情或者是幫助他們。對他人的問題選擇性忽略,才能開朗、大度地生活下去。

在戀愛當中,因為雙方存在個體差異,情侶要學會在某些方面擁有原諒對方的胸懷。事實上,無論是戀情還是友情,假如對任何事情都錙銖必較,那麼任何很小的分歧,都有可能引起巨大的矛盾。雙方都會因此而窒息,彼此之間也走向分離。這其實也是一種文化當中求同存異的思想。

適當的灑脫與不在意,能夠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麻煩,給心靈減輕負擔。在競爭日益激烈、壓力巨大的現代環境中,也是合適的生活態度。但是不得不說,“鈍感力”這個概念也存在著明顯的缺陷,因為生而為人是要有道德是非觀念的,如果就放任這種所謂的“鈍感力”讓不敏感出現在道德領域上面,就是一個很麻煩的問題了。假如人們面對道德的約束與法律的懲戒都表示出一種滿不在乎遲鈍的態度,那麼這個社會就將出現許多的問題。

整體來看,這本書沒有提出多少新思想,但是用一個新概念起到了“新瓶裝舊酒”的效果,也集成了很多思想進行了一個歸納總結與再度的演繹。

《鈍感力》讀後感5

《鈍感力》是當代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的代表作之一。在日文中有“鈍感”一詞,卻無“鈍感力”。年過七旬仍筆耕不輟的渡邊淳一對人生有深刻感悟,別具一格提出“鈍感力”一詞。“鈍感力”即“遲鈍的力量”,作者認為:“鈍感雖然有時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面印象,但鈍感力卻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眾所周知,身心愉悅對我們的健康至關重要。對於生活中的流言蜚語,或者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如果能夠做到不思前想後,不放在心上,就不會為其所累、受其傷害。這種有益的鈍感,與精神上的安定和保持心情愉快密不可分。在人際關係方面,同事的相處、朋友的交往、家人的溝通等,心胸寬廣的鈍感力可以避免因瑣碎小事而使人際關係受損。在身體方面,如果感官過於敏感,反而會給身心造成不必要的負擔。對感冒、疼痛、食物不潔等保持一些遲鈍,就不會輕易被病魔降服。因此,鈍感的人和敏感的人相比,鈍感的人會生活的更加悠閒自在。

在戀愛方面,誠實加上鈍感力,可謂如虎添翼。當男人追求女人的時候,鈍感可以成為一種有力的武器。很多女性都曾說:“就算多少有些不中意,但是在對方不厭其煩的邀請和竭盡全力的追求下,還是逐漸地被對方打開了心扉,慢慢喜歡,最後步入婚姻殿堂。”可見,男人在追求的過程中,即使受挫,但能厚顏追求,保持“面子”的鈍感,就比其他人更有機會成功。戀愛階段,要想長期維持雙方的良好關係,不僅需要敏感,同時也更需要有益的、能夠容忍和原諒對方的鈍感。如果凡事都抱著眼裡容不得沙子的態度,錙銖必較,彼此之間的關係就很快會土崩瓦解。

人人都渴望家庭幸福、婚姻美滿,殊不知鈍感力正是美滿生活的守護神。作者認為,是否擁有鈍感力,將決定和伴侶的婚姻能否長久,決定未來的生活是一片光明還是常被烏雲籠罩。夫妻雙方無論是生長環境、興趣愛好,還是個人教養、價值觀等都有相異之處,因此夫妻之間出現琴瑟失和的情況並不意外。如果能對對方的各種令人不快的毛病忽略不計,保持恰到好處的鈍感,才可以更好地維繫婚姻生活。

鈍感力是生存在當今時代所必備的技能。我們所處的時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滄海桑田、日新月異。要想精神飽滿地生活下去,就要適應這新的潮流、新的時代。而這種適應能力的原點就是對新環境的鈍感力。這種鈍感力可以使我們更好地適應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人文環境的新情況新變化。

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才能。但能否成功,並不完全取決於才能。具備了恰如其分的鈍感力,敏銳和敏感才能成為真正的才能,從而在在人生的道路上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鈍感力,是一種能讓人們的才華開花結果、發揚光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鈍感力,助推我們營造更加美好的人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