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1.08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讀後感

剛拿到《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這本書時一直猜測著這本書到底寫的是什麼?講述的是什麼道理?大致翻了翻,發現裡面插了許多圖片。既然有這麼多圖片應該是挺卡通的吧?

靜靜地捧著它細細品味起來。讀著讀著我就暈了,似乎語句都挺深奧,不明白它什麼意思。更惱人的是每個章節都是一個小故事,根本不是承上啟下的。一個故事感覺還沒講完了另一個故事就開始了。所以我乾脆放棄讀它了。媽媽看出了我的難處,拿過書翻了翻,贊同了我的說法。所以之後是媽媽讀完這本書,用她的語言將每個故事講的什麼意思"翻譯"給我聽。

記得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個死神來到一個小姑娘面前,要帶走她。小姑娘說必須寫完當天的作業才能跟死神走。死神同意了,坐下來陪著小姑娘一起做作業。小姑娘碰到一道難題,死神也不會做。小姑娘向死神表示等第二天自己問清了老師,得到答案後死神再來。這樣死神既能獲得知識也能帶走她。死神同意了。結果第二天他們依然又碰到了一道難題,又得等待第二天得到答案……周而復始,死神一直沒帶走小姑娘。媽媽讀完這個故事後告訴我:小小的故事,似乎過於平淡,過於簡單,缺少動人的情節與複雜的邏輯關係,卻又似乎蘊含著無數哲理。一個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連死神都不得不讓步,是不是表明現實社會中學生的課業壓力太過繁重呢?死神的善良謙讓是否說明了壞人也有好的一面,需要人們用愛心和真心去理解他們,感化他們,而不是一味的'排斥。

“那時候生活就是這麼簡單,每樣東西只要去發掘什麼事最容易做就行了。對火來說容易的事,對木頭就未必;對魚來說容易的事,對鳥就未必;對樹根來說容易的事,對樹枝就未必。世界花了很多時間來安排這一切。之後,一切幾乎就自然而然地進行。雨只要從雲端落下,就會掉到地面;人只要張開眼睛,就可以看到一切有多美好;只要每樣東西都做它自己認為最容易的事,這世界就相當有秩序了。”這是舒比格的童話《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裡的一段文字,媽媽說這段很有深意:如果每個人都做自己最容易的事,這世界是不是也相當有秩序呢?這是一個樸素的真理,只是被我們忽略了。我們總是努力勉勵自己去克服萬重困難,去做自己其實並沒有天賦的十分痛苦的事,而往往不去想是否是從自己的實際出發。

"天降我才必有用"!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都有自己覺得容易的事而別人覺得困難的事,就像是舒比格說的——“對火來說容易的事,對木頭就未必。”我們為什麼不先想清楚這個問題呢?我們有時並不需要自己是全才,就像在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太陽學會了發光,學會了上山下山,但它還總想幹點別的,它就想唱歌,自然,它那不怎麼樣的嗓子嚇了世界一大跳。後來,當然就像現在這樣它不唱歌了,很好!

我們不是不應該努力,不是不應該去吃苦頭的,但是我們克服天大的困難就是去發現自己最容易做的事並去做,這是足夠了。這樣就不會給社會添亂了,這世界就相當有秩序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