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世界讀書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1.65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不抱怨世界讀書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不抱怨世界讀書讀後感

不抱怨世界讀書讀後感1

一本書,一種思想,一個行動,加入不抱怨的隊伍。改變愛抱怨的自己,成就不抱怨的世界。

開啟書的序幕,就象一股磁場把我吸引住,文中胡志強的太太在受盡千辛萬苦,不停地開刀與復健,飽受身體與精神雙重挑戰的一位女性,最有資格“抱怨”的人。可她卻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堅強地選擇“向前看”,誠如書中所說,“不抱怨的磁場,將引來更多平安喜事”,正因為她有了不抱怨的心態,讓她走到哪裡都有來自各方無限美好的祝福,也成就了她開朗豁達的性格和人生觀。從她的身上,見證了“不抱怨”的正面影響與神奇力量。

書看得越“深”,“不抱怨”的含義瞭解的更透徹。由此看來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可人為什麼會抱怨?怨天尤人是一種負面的思考與具殺傷力的表達方式?是人們只看到了生活中缺憾與不完美的一面,當現實與理想有差距時,當事情背離自己的價值觀時,抱怨便應運而生,這也是我們生活的常態,工作、家庭、學習、交通都是抱怨的物件,抱怨就象腳臭,它會傳染,而習慣抱怨的人,就是在向自己的鞋子裡倒水,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不抱怨的人,成為一個快樂的人,那就是凡事懂得知足、感恩、惜福。

“抱怨會讓我們陷入一種負面的生活、工作態度中,常常在他人身上找缺點,包括最親密的人。”的確如此,以前在平常工作中遇到挫折或遭受批評時首先躍入腦海的是由於別人的錯誤造成了今天的局面,而不是先從自身尋找根源。讀此書後讓人幡然醒悟的真言,為什麼有的人會不快樂,為什麼有的人會覺得其他人都對不住自己,這是因為,是在抱怨!是在把人生的不如意,小挫折,怪罪到別人的頭上,是在一相情願地認為並希望別人來為我的人生承擔責任!正如他們所講不快樂過一天,快樂也是過一天,何不快快樂樂的過一天呢?

心理學家說:“改變想法就是改變世界。”當你開始有意識地避免抱怨的時候,你會在突然之間,發現自己可以接受現實,並開始用一種積極的態度,感恩的心態,嘗試讓自己在這樣的環境中,思考如何繼續向著自己的目標奮進!“我們尋求的改變從來無需”外求“——它是發生於我們的內在。”

哲學家說過:“我們會成為自己想象、思考的東西。”而書中也寫道“我們的話表明我們的'想法,我們的想法又創造了我們的生活。每一刻,你都在用自己最關注的念頭創造人生。”所以說改變行為就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當我們醒悟並開始改變自己的時候,我們又驗證了“我們的行為的確會影響世界,因為它會影響我們周遭的人們,而且這種影響力會擴散開來。”“你的態度,也就是你記憶體思維的外在表現,決定了人們和你之間的關係。”因為,當你開始讓自己變得不抱怨,快樂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周圍的人也開始變得友好,你們之間重新開始建立信任!

書中講到一位先生為了自己即將過世的太太尋找快樂,在自家周圍樹了一塊“如果快樂你就按喇叭”的告示牌,每天幾百萬輛蘊含快樂的車輛從他家門口經過,這種快樂成了救治他太太的良藥,她躺在房裡,只要聽到喇叭聲,她就覺得很知足,知道自己不是孤單一人,她也享受著全世界的快樂。

生活給予我們挫折的同時,也賜予我們堅強,我們也就有了另一種閱歷,對於熱愛生活的人,看你有沒有一顆知足的心,酸甜苦辣不是生活的追求,但它一定是生活的全部,試著用一顆知足的心來體會,你會發現不一樣的人生,擁有一顆知足的心,就沒有了埋怨、嫉妒、憤憤不平。知足的人並非沒有慾望,只是他們善於剋制自己的慾望而已。

知足常樂做為一句俗語,耳熟能詳,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的,而快樂的根本便是惜福,珍惜擁有的一切,心裡手裡全是滿滿的,便騰不出手或心來攫取更奢侈的東西了,也就不會為得不到而抱怨。

書中寫道“你會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連以前覺得理所當然的事也不例外”“活出感恩的生命,而非抱怨的生命,就能發揮這種確保健康的力量”是的,對生活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的人,生命會時時得到滋潤,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能熬過去,喜歡抱怨的人,即使是福至將來也會變成禍。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活在感恩的世界裡: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為他助長了你的智慧;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你應該自立;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見識;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這是一種積極的心態,一種智慧的生活態度,人人都懷有一顆如此感恩的心,那麼人生一定會過得堅實而有信心!因為感恩,我們才擁有了一個多彩的社會。

“不抱怨”行動只是一把鑰匙而已,在我們忙碌的生活工作中,藉助這鑰匙,開啟我們對生活的不抱怨,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讓我們都擁有一個“純淨無暇”的世界——不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世界讀書讀後感2

抱怨在我們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種司空見慣的行為,通過認真閱讀威爾·鮑溫的這本不抱怨的世界,我感到受益匪淺,認識到“不抱怨”的內涵。書中鮑溫牧師說:“我們之所以會抱怨,我們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優秀的人都不抱怨。”

一篇篇的翻閱不抱怨的世界,這是一本很棒的心靈勵志書。看了這本書後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慢慢沉浸在書中世界時,才發現,它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裡面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只是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在鏡子裡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潔,我們的臉上是什麼表情,是憤怒還是喜悅……而這本書就是反照內心的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內心世界,是樂觀向上的,還是消極低沉的?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們沒有表露,但在言語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產生。當然,有人認為抱怨是一種宣洩,一種情緒的調節方式。沒有看這本書前我也是如此認為:我們把抱怨俗稱“發牢*”,認為偶爾發發牢*有助於自己內心平衡的調節,有助於擺脫心靈的陰影,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為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為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書中主人公的狗被車撞了後,就差點讓他自己成為了憤怒及抱怨的奴隸,是理智讓主人公在抱怨的行為中停了下來,沒有讓事情更糟糕,而理智就是內心世界對自己行為的理性剖析與理解,而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給予我們做到的。

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己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可是書中的一句話讓我頓然醒悟:“誠實面對情緒,安於自己的不安,對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該誠實勇敢的面對它;就應該去想辦法結束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己的不安”。書中就是要求我們勇於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己。由少說到學會沉默,再到安於不會沉默,再到安於不說的狀態,最後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理就只剩下快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

最後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它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世界讀書讀後感3

一口氣讀完不抱怨的世界,感悟頗深。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人在抱怨:工作忙了,消費水平漲了,家庭壓力大了,生活環境差了,或是感冒發燒頭疼了,都要抱怨一番,怨天怨地,怨社會不公,怨人心不古,怨金錢至上,怨命如紙薄……似乎藉此可以發洩自己的不滿,並獲得他人的同情。可是抱怨過後,一切照舊,問題該怎麼解決還得怎麼解決。

讀史可知,古代許多仁人志士受到諸多磨難甚至摧殘,仍矢志不逾,臥薪嚐膽,不抱怨,不放棄,直至達成自己的理想。“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左丘明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司馬遷受刑辱著史記”。對於物質富裕而精神貧瘠的現代人來說,他們是的榜樣。近代也不乏這樣的例子,如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和八年抗戰,多少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為爭取自由和解放,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在他們的生命歷程中,沒有抱怨,只有勝利的渴望。

我還想引用一個大家都熟悉的故事——“給加西亞的信”。羅文在只知道加西亞將軍的名字而沒有任何聯絡方式、沒有援軍也沒有同伴、也不知道如何尋找的情況下,歷經磨難穿越戰火紛飛危險重重的古巴叢林,最終成功地將信交到加西亞將軍手中。這是一件多麼令人驚訝的事!換作我們,肯定會發一通疑問或抱怨:“沒有電話和地址我怎麼找到加西亞將軍?”“漫無目的地穿越古巴叢林那是多麼愚蠢的事!”“我再也堅持不下去了!”……但羅文是一個偉大的信使(這正是他異於常人之處),他沒有任何抱怨,毅然決然地踏上征途、最終完成使命。

在工作中,我們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的難題和挑戰。在困難面前,我們發出抱怨和不滿的聲音能夠解決問題嗎?不能!那甚至會使問題越來越糟糕!互相抱怨會對身邊的人產生消極影響,形成惡性迴圈。試想,將抱怨的精力用來思考如何解決問題,不是更好嗎?

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一句歌詞來概括,“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人生旅途不可能一帆風順、四通八達,免不了磕磕絆絆。在危機和困難來臨時,我們應該端正態度,不抱怨,不放棄,勇敢接受挑戰。誠如不抱怨的世界書中所言,“凡是你所渴望的東西,你都有資格得到,快朝夢想前進吧。不要打壓自己、替自己找藉口,或是假借批評和抱怨,將注意力轉移。你應該要接受不安感來襲,同時在這樣的時刻支援自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