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集》讀後感(精選3篇)

來源:才華庫 2.83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野火集》讀後感(精選3篇),歡迎大家分享。

《野火集》讀後感(精選3篇)

《野火集》讀後感1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湘潭路派出所 鞏梅

最近一段時間對龍應臺的文字感到著迷,讀她的作品總能拓寬思想的維度,得到醍醐灌頂般的啟發,野火集讀後感1500字。最初接觸龍應臺,是從她的親情三部曲開始的,讀每一本都有不同的感觸,而後欲罷不能,渴望拜讀她更多的作品。

直到這本《野火集》,讓我認識了一個完全不同的龍應臺。說得出"我被兒子修理得好慘"這般母愛真情流露的話語,寫得這般溫情悽美的句子,擁有如此柔軟核心的女人,可以怎樣的怒目金剛般抨擊社會百態,抗住年代的白色恐怖?這個學習英美文化的女性,在她深深熱愛的臺灣土地上,揮灑自己的筆墨,道出了多少人敢想不敢言的心聲。龍應臺所擁有的魄力和勇氣,是她震懾文壇的銳利武器;精闢獨到的言語,一針見血。

看到很多關於《野火集》的書評,都覺得龍應臺所寫臺灣的滿目瘡痍,問題都是出於當時的政府。但我認為這把火照亮的是當時臺灣人的人性之醜,八十年代的臺灣如此的不堪問題都是人的問題。"幾流的人民就有幾流的政府,幾流的社會,幾流的環境。"《以"沉默"為恥》中的這一句一針見血。所謂的政府、社會、環境正是由人所創造的。以怎麼樣的思想理念和行動去實踐,結果就打造出相應的政府、社會和環境。從《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開始,攤販佔據市民的樓院、河畔兩岸堆滿垃圾、計程車毫無規則穿來插去、化學物品的大肆濫用;到《美國不是我們的家》中警察局、衛生署、環保局對城市管理無動於衷、人們"以複雜悲觀自許,以深沉冷漠為傲"或有甚者一心逃離如此臺灣;再到《不要遮住我的陽光》裡眼之所及的標語之地、孔子銅像等等令人慨嘆,憤怒的情景背後,都是人為的結果。 如果開始有不滿的提出;開始有建設性意見的發表;開始有對政府部門人員的警醒;開始有對環境保護問題的反思……有人願意開始的這些,情況就必然有了轉機。且不說影響的速度和範圍,但這些人的思想、行動的轉變,我認為是唯一可以改善不滿並且治本的實際途徑。

八十年代臺灣的境況猶如當前的中國大陸,各種社會矛盾突出,政府國家的責任固然無法推卸,但人的思想的麻木與滯後才是最根本的問題。面對各種社會問題時,我們總是希望政府出臺更多的法律規條去保障自身的權益,限制意識不良的人的不當行為,以此便認為是解決問題的對策。但事實上如果人的思想沒有真正轉變,缺乏自覺性和判斷力,這不過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攙扶受傷老人卻屢被訛詐諸如此類的事件並不少見,因此有人建議設立保障好人好事的相關法律。這類的法律在歐美國家早已存在,我們即便效仿也無可厚非,但問題是這樣的法律法規只會更多的消磨好人做好事的赤子之心,增加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和冷漠。環境的惡化與經濟的發展成反比,這樣的情形在人類史上的工業革命中,現今的已開發國家也同樣經歷過痛苦的轉變。但從他們的經歷可見環境是會在經濟的轉變後會有所變化,但不同國家的人卻未必得到同樣的轉變,讀後感《野火集讀後感1500字》。

我們一同生長的這個地方叫中國。對於這個曾經擁有過無數璀璨歷史與文化光環,也遭受過無盡災難和傷痛,現在承載著十三億人的期盼和與之相對應的社會問題和矛盾的家,無論你喜歡或是討厭,留下或離開,用一句老話說來,身上同流中國人的血,這同樣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事實。我們可以選擇建立一個怎麼樣的家,怎麼樣去建立我們理想中的家。假設外國的一切都如此盡善盡美,那麼我認為我們首先思考的是與之相對比,我們還有什麼不足之處?那裡的人們為什麼能夠建立起一個如此出色的國度?有什麼值得我們從中借鑑或者學習等問題,而不是以"沉默是金"自居,或者一味羨慕吹捧別人而自慚形穢,甚至一走了之。但是終究"美國不是我們的`家".

我深信一切能夠給予人們幸福感的國度與其制度,都是依靠集聚當地社會每個個體的力量與智慧,在慢慢摸索的過程中,在時間的見證下,共同創造出來的偉大成果。

《野火集》讀後感2

2011年02月21日星期一19:32翻看龍應臺的《野火集》,有這樣一篇文章吸引了我,題目是《不會"鬧事"的一代--給大學生》。第一次閱讀龍應臺的文章,與女性的形象不同的是,文字有力地抨擊著一個又一個社會問題。

文章開篇引用了一個猶太人母親的故事,龍應臺向我們展示了故事的另一面--想要"鬧事",就先得關心這個世界。然而令人失望的是,當代的大學生中有很多人只埋頭於功課,活在校園的圍牆裡,不著眼於廣大的世界。作者還提到了一個女大學生被人問到社會問題時嬌滴滴地說"好可怕喲!"吐吐舌頭。我對於這個細節印象十分深刻,這樣的無知也能視為可愛?先不說這樣的大學生是否合格,倘若這種膚淺的審美在大學生中流行,就能使一大批人向所謂"可愛"的方向發展。這樣不會關心世界的一代絕不會"鬧事"。

現象的背後總有其本質,龍應臺對於這樣的現象也做出闡述。大學生們所處的環境不鼓勵甚至於試圖阻礙他們對書本以外的興趣,來自於父母的教導、書本的知識、社會的壓制,當代的大學生並不是從一開始就不關心世界,而是像作者說的"他發覺這個社會根本不希望他有道德勇氣或義感"。生活在這樣環境中的一代更不會"鬧事"。

讀完這篇文章,我也深有同感。作為一名高中生,我經常關注一些國際新聞和重大事件。但我身邊的人有很多對於世界極不關心的。一味炫富和追求所謂時尚的現象比比皆是,也許衣著時尚的人不會落伍,但是真正做到內涵豐富,關心世界,有道德有勇氣的人永遠都走在時尚的前沿,這樣的人才是最可愛的。我們現在的身份雖然是學生,完成學業是我們的頭等大事,但這並不妨礙我們著眼世界並吶喊出自己的聲音;書本上給出的答案也並不妨礙我們追尋證明答案的過程。

文中還列舉了大量的大事小事,可見作者本身對於世界的關注。龍應臺用犀利的文字講述了一個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用屬於自己的文風談論著自己的主張,以一個公民的角度審視著社會的方方面面。這樣的作家是可敬的,因為她的作品是社會的,是實際的,是真正貼近我們生活的,同時又讓我們有所反思。她以筆為劍,道出生活百態,揚起正義與道德。

《野火集》讀後感3

臺灣作家龍應臺的《野火集》是一部很好的作品。《野火集》於1985年出版上市,其中收錄了27篇龍應臺在84、85年釋出的短片文章及19篇同人的評論文章。文章主要內容是批評國民黨政府各種不足之處,及鼓勵同胞要爭取自己的民主、自由等權利。

《野火集》同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有許多相似之處。其出版年份相同,寫作目的相近,具體內容互有參照。總之兩本書雖都出版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但還都適合今天的中國讀者,特別是大陸讀者閱讀。

《野火集》總的基調是客觀冷靜的,敘述方法是說現象、究原因、提建議,沒有過多的吸引眼球但卻無濟於事的嘲諷與輕慢。可以讓人感覺到作者情真意切,是真的想為家鄉、為學生、為小民改善自然環境,提高生活水平,推進民主自由。

文章釋出已有將近30年了,30年前的臺灣與今日的大陸有許多驚人的相似。集權政治、道德淪喪、環境汙染、弄虛作假,等等。許多非常嚴重的問題在現在的臺灣已經有了較好的轉變,而在大陸卻依然嚴峻。這讓我感覺大陸與臺灣是不是有著30年的差距,或者說30年後,我們的各方面情況可以達到今天台灣的水準。

我爸媽去過臺灣,據他們說那裡真的是很好,秩序井然的街道,乾淨衛生的食品,優美的風景,較高素質的居民。細想起來,包含上述要素的城市在大陸恐怕真的沒有幾個。真的希望祖國大陸可以有臺灣那樣物質和精神文明。

最後說一下,龍應臺是一位女性。經常在暢銷書排行榜上看到她的暢銷書《目送》,一直以為這個名字的背後會是一位像朱自清、餘秋雨一樣的溫文爾雅的男性。然而事實卻正好相反,龍應臺不但是一位女性,而且是一位關心民主建設、百姓疾苦、民族未來的有思想、有抱負的女戰士。她的言論在當時的政治高壓下,是受到了許多保守人士的攻擊的。她也是頂住了政府的壓力,發表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進而點燃了臺灣自由民主的野火。一個弱女子,能有這樣的氣魄與情懷,真真讓人讚歎敬佩。

同時推薦兩本書:《醜陋的中國人》為認識中國人的必讀書籍。《野火集》是認識中國社會的首選科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