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孔子拜師》有感 5篇

來源:才華庫 3.23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孔子拜師》有感 ,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孔子拜師》有感 5篇

讀《孔子拜師》有感 1

課文《孔子拜師》主要講述了孔子30多歲的時候,感覺自己的知識不夠淵博,離開家鄉曲阜,到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我看到了孔子謙虛好學,彬彬有禮,老子禮節高超,謙虛謹慎。

孔子已經是當時非常有名的學者和教育家,但是他並不滿足,還要學習更多的知識,並且不畏艱險、跋山涉水來到千里之外,向老子學習。我要向孔子學習,學習他謙虛好學、彬彬有禮的精神品質。我有時候考試成績比較好,就沾沾自喜、驕傲自滿。通過學習課文,我知道了學習是沒有止盡的,偉大的教育家孔子都能認真求學,更何況我們這些剛剛步入知識殿堂的國小生呢?在今後的學習中,

我一定要學習孔子的學習態度,認認真真學習、踏踏實實做人,長大後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主要寫了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可他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於是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幾個月後來到了洛陽,在城外,孔子看見一架馬車,車旁站著一位70多歲的老人,孔子想這位老人可能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於是上前行禮,問到:“老人家,您就是老蚺先生吧?”“你是——”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老師收下我這個學生吧?”老子說:“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

孔子說:“學無止境!”這充分說明了老子、孔子都很謙虛,禮貌待人,而且表明學習是沒有盡頭的,值得我們學習。我還認識到“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真正含義,這將激勵我努力學習。

讀《孔子拜師》有感 2

前幾天,我們剛學完《孔子拜師》這一課,我對這篇課文很有感觸。

當我讀第一段的時候,我感受到了孔子的謙虛好學,因為孔子三十歲時,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他還千里迢迢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當我讀第二段的時候,我感受到的是孔子的不辭辛苦和勤奮好學。因為孔子的家鄉曲阜和老子的家鄉洛陽相距上千裡,在以前交通不發達的時候,走那麼遠是很困難的。但孔子一路上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終於走到了洛陽。這種不怕吃苦的精神讓我敬佩不已。當孔子見到老子的時候,孔子上前向老子行禮,並自我介紹,讓我感受到孔子的謙卑有禮。當我讀第三段的時候,我感受到了老子的大方無私和孔子的勤學好問。當我讀最後一段,讓我更加佩服老子和孔子的學識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讀完這篇文章,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由於孔子的好學,老子毫無保留地把學問傳授給他。這讓我想起了我們的老師也像老子一樣把自己的學問無私大方地傳授給我們。所以我們也要像孔子一樣勤學好問,並感謝老師對我們的教育之恩。

讀《孔子拜師》有感 3

今天,我讀了《孔子拜師》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孔子為了提高自己的學問,不遠千里從山東曲阜來到洛陽,向老子拜師、學禮。

通過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決心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是學習孔子謙虛好學的精神。孔子本身學問就很淵博了,但是他知道學無止境,還要向比自己更有學問的老聃學習。以後,我上課要更加認真聽講,遇到不會做的題要虛心向老師、同學請教。我要始終保持一顆謙虛的心。

二是學習孔子吃苦耐勞、一心求學的堅定意志。孔子為了求學不遠千里、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到洛陽拜師。在今後的學習道路上,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吃多大的苦,我都要有恆心,相信“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克服一切困難,爭取最終的成功。

三是學習孔子勤學好問的精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除了勤學之外,我還要養成好問的習慣。學問學問,既學又問才是學問。我要不恥下問,不懂的問題一定要請教別人,即使是一字之師也要拜。這學期,我要把《十萬個為什麼》這本書看完,增長自己的'知識。

讀《孔子拜師》有感 4

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我讀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受到了很大的啟發。

孔子是一個很愛學習的人,他的知識已經很多了,已經是很有名的老師,還要不遠千里,風餐露宿,日夜兼程,來到洛陽,終於拜了老子為師。老子問孔子:“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孔子說:“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他。

在沒有學這篇課文之前,我就已經知道無論自己有多深的學問,都不要驕傲這個道理。學習《孔子拜師》一文後,我更感受到了孔子是一個謙虛好學的老師,非常佩服孔子的學問,同時也很敬重他的品行。我和孔子一樣有同感,學問就象大海一樣無邊無際沒有止境,只要我們虛心向別人學習,相信最終總會有收穫的。

今後,我要牢記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怕苦不怕累,虛心好學,長大要和孔子一樣做一個有學問的人。

讀《孔子拜師》有感 5

孔子已經是當時非常有名的學者和教育家,但是他並不滿足,還要學習更多的知識,並且不畏艱險、跋山涉水來到千里之外,向老子學習。我要向孔子學習,學習他謙虛好學、彬彬有禮的精神品質。我有時候考試成績比較好,就沾沾自喜、驕傲自滿。

主要寫了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可他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於是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幾個月後來到了洛陽,在城外,孔子看見一架馬車,車旁站著一位70多歲的老人,孔子想這位老人可能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於是上前行禮,問到:“老人家,您就是老蚺先生吧?”“你是——”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老師收下我這個學生吧?”老子說:“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孔子說:“學無止境!”這充分說明了老子、孔子都很謙虛,禮貌待人,而且表明學習是沒有盡頭的,值得我們學習。我還認識到“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真正含義,這將激勵我努力學習。

通過學習課文,我知道了學習是沒有止盡的,偉大的教育家孔子都能認真求學,更何況我們這些剛剛步入知識殿堂的國小生呢?在今後的學習中,我一定要學習孔子的學習態度,認認真真學習、踏踏實實做人,長大後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