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名著《悲慘世界》閱讀筆記

來源:才華庫 3.31W

法國名著《悲慘世界》閱讀筆記1

《悲慘世界》裡的主人公冉?阿讓從小失去父母,20歲的時候迫不得已到麵包店裡搶麵包吃,被抓進監獄,判了19年牢。他出獄之後,他又偷了教堂裡的銀器,被警察抓到教堂裡,教堂裡的主教大人卻說:”那兩隻銀器是我送給他的。“他對教主大人說:”我答應成為一名正直的人。“冉?阿讓從此為民服務,並履行了對芳汀的承諾,救出了戰火中的馬裡於斯,而且還挽救了警探沙威,他生活卑微、誠實、簡樸,直到去世。”他倒向後面,兩支蠟燭的燭光照著他,他那白色的臉望上天。他死了。“

法國名著《悲慘世界》閱讀筆記

這是對於《悲慘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讓去世的描寫

沉醉其間,好似成為了珂賽特,有淚滑過。好的作品,就是可以打動讀者的心扉,開啟心靈的大門,沉浸在作品裡隨著主人公哭哭笑笑。

《悲慘世界》是有著”法蘭西的莎士比亞“美譽的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於1862年所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它是十九世紀最著名的小說之一。小說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獲釋罪犯冉·阿讓試圖贖罪的歷程,融進了法國的歷史、建築、政治、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悲慘世界》因為內容豐富和內涵深刻,使讀者們都體會到作品有一種深遠的分量感,讓眾多讀者感動。

這,就是世界名著——《悲慘世界》。我讀完這本雨果的傳世之作,有兩方面的感受。

第一方面是大師的文采、筆法。雨果在敘述的時候,人物對白簡潔明瞭,每一句話都直達重點,深入核心。比如,”冉阿讓也感到舊時的歡樂又回到了心頭,他常望著珂賽特說:‘呵,多美好的創傷!呵,多美好的痛苦!’“這句話看似平常,但是實際上,這句話是寫出了冉阿讓心裡的快樂。這就是大師的方法。這裡的每一句話,都值得我們細細咀嚼品味。

還有對周圍環境的塑造,對方位的描寫。文章的開頭寫到冉阿讓四處流落,每到一個地方都被趕了出來,這裡的場景不停地在變換,但是他依然描寫到位。寥寥數句,勾勒出花園,平房,別墅等各種地方,令人不得不讚嘆。這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法國名著《悲慘世界》閱讀筆記2

天氣灰濛,涼風習習。抓緊大衣的衣釦,凝望天空,些許白髮在額間飛舞。老人寧靜的端坐在公園的長椅上,年輕時的大起大落讓他擁有的常人無法媲比的淡然心境。閉上雙眼,體會著空氣的餘溫,任時光從指間劃過,回味著和曾今和愛女柯賽特在一起的美好回憶。然而,當他離開柯賽特獨自住在空蕩的第三層小房間時,這位老人忍受著孤獨與寂寞,在長期的抑鬱中病重,在生命的彌留之際還不忘將當初的發家之技留下來。在最後柯賽特和馬呂斯幡然悔悟時,老人已病重多時,迴天無力,最後含笑而終。這位老人正是《悲慘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讓,這位命運坎坷的老人,在年少時因不公的審判在獄中多年。在出獄後所幸遇到了仁慈的米里埃主教,在心靈獲得救贖後就一直行善,將主教的仁慈之心融入世人心中。他一直踐行普愛行健精神。

合上這本名著,一股淡淡的憂傷透過書皮滲入肌膚,蔓延在血液裡,視線漸漸模糊。恍惚之間,我彷彿看見老人慈祥的笑容,龜裂的面板上流動著閃耀的聖芒。拭乾淚水,拖著腮,默默的嘆了口氣。人們總說,好人有好報,但冉阿讓的經歷著實令人痛心。隨著全文的終畢,老人形象在腦中漸行漸遠,伸出右手向前抓去,似要攥住老人離去的背影。然而這一切只是徒勞,手指沒有觸及除了空氣以外的實質物體,幻晃的光影腦海轉瞬即逝。

作者雨果借冉阿讓的經歷來警醒當時矇昧的法國人,將人性的真善美的演繹的淋漓盡致,同時也將於此對比的虛偽醜陋和人心黑暗的一面暴露無遺。他呼籲人們用和平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代替性格的偏激。雨果借米里埃主教之口說出的,正義呼喚的不僅僅是報復,而且還有適當情況的理解和寬容。同樣,要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所有人,要相信他人,這樣你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如果你心懷叵測,那你永遠都得不到別人的信任,只會受到猜疑、冷落。要勇於奉獻,要以幫助人為樂趣,要熱情待人,正因此冉阿讓才從一個底層市民作上了市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對芳町與珂賽特母女的關愛。為了實現芳町臨死前能見一面自己親生女兒的願望,他不惜再一次越獄。雖然最後芳町還是沒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就死去了,可他卻始終堅持不渝地完成他對芳町——一個毫不相干的死人的諾言……試問茫茫人海又有幾人能做到這一點。

而今,社會中種種慘絕人寰的暴力的事件,角落中充斥的各種不安的因素,人人自危。遇到惡行無人上前制止,老人摔倒無人敢扶,落水兒童無人施救。悲慘世界,真正悲慘的是人心。現在流行的嫁人就嫁“高帥富”之風,已形成了整個社會的主風向。人們忽視了人格的塑造,片面的追求金錢享受。

這個世界需要的不僅是科技飛躍,更重要的是人心光明的救贖。

法國名著《悲慘世界》閱讀筆記3

以前我曾無數次叩問自己,面對他人的過錯,我該寬恕還是該懲戒?讀了雨果的《悲慘世界》,我找到了答案。

《悲慘世界》是我至今讀過的最難忘的小說。難忘於它的恢巨集歷史、社會場景、人物百態,更難忘於主人公冉阿讓,他面對懲處和寬恕後的靈魂鉅變。捧著這部巨集篇鉅製,體會到了深遠的分量感和直抵靈魂深處的震顫。

雨果筆下的冉阿讓本是一個本性善良的勞動者,就因為偷了一塊麵包受到了社會的殘害、法律的懲罰、他人的唾棄。現實的冷酷使他自甘墮一落,他盲目報復社會。當他偷走主教家的一個銀器後,大主教以仁慈之心寬恕了他,臨別時還送了他一對銀燭臺,主教的寬恕讓他在悔恨中爆發出深刻的覺悟,成為精神轉化的起點,促使他的精神人格上升到了崇高的境界。“一塊麵包”,“一個燭臺”, 代表了人們對過錯的兩極態度,一個人的靈魂從人間到地獄,又從地獄到天堂就因無情的責懲和有情的寬恕!

讀完小說,我閉目沉思,良久良久。原來,“寬恕”能拯救人,不僅拯救他人,也在拯救自己。我能做到嗎?我能寬恕他嗎?一個聲音在心中拷問著我,撕扯著我。讓我又記起去年冬天那個寒冷的中午……

我至今不能忘懷那個中午,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因為一些瑣事鬧翻了,彼此扔下狠話——絕交!我倆的吼聲刺破了彼此的心,也刺破了冬日溫暖的陽光。多年的兄弟之情就這樣了結了,那麼輕易,那麼冷漠,那麼灼人心痛!從此,我和B形同陌路,遠遠見到就繞道躲開,見面也不再說話。大家表面都裝得若無其事,但心裡卻在暗自神傷,但誰都不願先跟對方和解,開啟僵局,這種令人窒息的狀況維持了近一年。今天看完《悲慘世界》我又想起了B,一次次自問:我該怎麼辦?

對,我們需要寬恕!就像大主教寬恕冉阿讓,冉阿讓寬恕德納第、沙威、馬呂斯和柯賽特一樣,在一次次捨己中完全了別人、也放鬆了自己。想想容易,但付之行動比登天還難!當我第二天在教室裡看到B時,咽喉就像被石頭堵住一樣,怎麼也開不了口,雖然心裡無數次在為自己鼓勁兒,但昨天的豪情壯志被壓抑了。“憑什麼要我先開口?多丟臉。”一種可惡的聲音又在耳畔響起。算了,維持原狀吧!我徑直走到自己的座位上,若無其事般。

放學回家,看到書桌上的《悲慘世界》,心裡又泛起了波瀾。冉阿讓的善良、寬容浮現在眼前,他把寬恕送至他人靈魂深處,有意無意間將人與人帶入一種生命的體恤中,他用寬恕翻鬆了人心的土壤,讓愛的種一子在彼此心中萌發、茁一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呢?老子不是說:“以德報怨”,“常於善人”嗎?我們每個人都不完美,都渴盼別人的寬容、饒恕啊!

“B,今天你好精神啊!”當我再一次遇到B時,臉上綻放著笑容跟他招招手,心裡積壓多日的石頭落地了,寬恕並不難,難就難在戰勝自己。“你也很酷啊!”他用同樣的笑容望著我。我倆擊掌和解,抱在了一起,我倆的笑容照亮了對方的心,也照亮了周圍的一切,世界突然在我眼前寥廓、長遠了……

原來,寧靜可以致遠,寬恕也可以致遠!這是冉阿讓告訴我的,是雨果告訴我的,也是《悲慘世界》告訴我的。

法國名著《悲慘世界》閱讀筆記4

我第一次看這本書是九歲的時候,那時候,我最喜歡看的是童話小說,接觸《悲慘世界》這樣的外國名著還是第一次,也僅是這一次接觸,讓我喜歡上了這本書。

《悲慘世界》講的是這麼一個故事:主人公冉阿讓因為偷一片面包而被判刑,加上越獄,共坐牢十九年。 出獄後他處處遭白眼,發誓報復社會,此時善良的米里哀主教感化了他。冉阿讓化名馬德拉,辦工廠,成為富翁,樂善好施,被選為市長。在這期間他認領了可憐的柯賽特為義女,併為救一個酷似他的無辜者承認自己的真實身份,落入正追捕他的警察沙威之手,但設法逃脫。多年後,他救了沙威,沙威被他的舉動感動,投河自盡。後來,他的“女兒”柯賽特嫁給馬呂斯,孤單的老人終於死在了柯賽特的懷中。

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是喜歡故事中的人物。主教是令我敬佩的人。當冉阿讓受到人們的白眼時,只有主教留他過夜。冉阿讓因為偷了主教的銀燭而被警察抓到了主教面前,主教非但沒有責罰他,反而對捕獲他的警官說:“他是不是對你們說過,是一個神父老頭把這些銀器送給他的,還留他在家過了一一夜?那個老頭就是我,這完全是場誤會。”主教的這句話,改變了冉阿讓的人生。這句話也讓我明白:只要你對人以誠相待,再怎麼無知的人,也會被你所感動。

我最喜歡的人物當然是冉阿讓了,自從他被主教感化以後,他便為人們做了許多好事:救濟窮人、救援割風老人......後來,他還救了是他為仇人的沙威。最後,他用自己的一生與血肉養育著芳汀的女兒——珂賽特。冉阿讓的精神讓我敬佩。

但是,我認為最偉大的人還是芳汀。因為她為女兒剪去了自己的長髮,賣出了自己潔白的牙齒,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是她為珂賽特飽嘗了人間的憂患與痛苦,換來了珂賽特的幸福。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書——《悲慘世界》,因為它的很多地方都值得讓我們喜愛!

法國名著《悲慘世界》閱讀筆記5

學習了維克多雨果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後,我感受到雨果正義的精神和他溫暖善良的心,今年暑假,我閱讀了他的一本著作《悲慘的世界》,讀完全書,我看到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更讓我感受到溫暖人性的偉大力量。

文章的主人公冉阿讓經歷了長期的牢獄之苦,終於獲得了自由。然而,由於冉阿讓犯有前科,無法被社會所接受,出獄後處處碰壁,就連他的好意有時也往往會被人們誤解……正當冷酷一點點吞噬這個孤獨的靈魂時,一道光亮照到了他的身上,主教慈愛的語言和“不可思議”的舉動驚醒了冉阿讓這個充滿惱恨的靈魂,從此在種種艱辛和逆境中,他不斷地完善自己,為貧窮和值得同情的人們獻出了自己的人生。

如果冉阿讓沒有遇到主教,如果主教沒有仁慈的對待他的偷竊行為,也許冉阿讓會一輩子仇視社會,一輩子孤獨冷漠,一輩子窮困潦倒,但是,冉阿讓是幸運的,人性之光照耀到他的心間,他感受到了人性的偉大與溫暖。那溫暖的人性,喚醒了主人公冷漠孤獨的內心,開啟了他新的人生旅程。

中國是個有著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我們一直推崇用仁愛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似乎漸漸丟掉了人性中最寶貴的東西,社會上也出現了很多“怪現象”。老人跌倒了沒人敢扶,醫生給病人做手術得先收“安全費”,教師伸手向學生要紅包,稍微的一個小摩擦可能就會引發一場“血案”......看到一個個這樣的新聞報道,我不禁問自己,社會怎麼了?我們怎麼了?

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質都是善良純真的,別人有困難時,我們應該伸出我們的援助之手,我想只要我們用溫暖與愛對待我們周圍的人,我們也會收穫溫暖。守住內心這顆溫暖的人性種子,讓它生根發芽開花,讓溫暖的人性常駐我們心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