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錄》讀書筆記1500字

來源:才華庫 3.03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那要怎麼寫好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沉思錄》讀書筆記15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公元121年,那是離現在無比遙遠的一段歲月。那一年在西方古羅馬,一個卓越的羅馬帝王哲學家,來到了世上,他就是馬可?奧勒留?安東尼(121—180)。他的偉大也許不在於他的戰功,不在於他的勵精圖治,而在於他留給後人的一本書,一本他寫給自己的書,一本2000餘年後的今天讀來依然震撼人心的書:《沉思錄》。

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 人學會了思考,就不會使自己迷茫,沉淪,見識膚淺。

拜讀了《沉思錄》,我只能說是稍有意會,尚不能參透其精髓,可能是我閱歷淺,也可能是我思考不夠深刻,但我還是被這本書吸引,至少它讓我震撼同時讓我學會了思考。

“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作者好似一個人站在鏡子前面,告誡鏡子裡頭的自己,這不是簡單的內心獨白和情緒傾訴,這是本我與自我的交談,這是自我靈魂解剖,對自己進行告誡。孔子也說:“吾日三省吾身”, 人這一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能戰勝自己的人,便能戰勝一切,而這也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一點。“不要不情願地勞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適當的考慮,不要分心,不要虛有學問的外表而喪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們應該做的,是多將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為家人、為社會做些什麼。“當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利益的某個目標時,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費在思考別人上”,因為,注意別人的缺點和行為,將使我們忽略觀察我們自己的缺點和行為。

“雖然你打算活三千年,活數萬年,但還是要記住: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麼別的生活,而只是他現在所過的生活;任何人所過的也不是什麼別的生活,而只是他現在失去的生活。最長和最短的生命就如此成為同一。”

有些人活著喜歡緬懷過去,有些人活著喜歡幻想未來,這兩種人的共同特點就是揮霍現在,真正生活的智者是活在當下。

我們曾糾結於過去的種種傷疤,桎梏於歷史的層層包袱;我們亦曾迷茫於未來的種種未知,迷茫於將來的嫋嫋迷霧;我們鬱結,我們痛苦,我們煩躁,我們恨不能穿越時空。不是過去,不是將來。人們一生中將面臨無數個“現在”,我們所過的生活亦是由無數個“現在”所拼接而成,“現在”對於每個人來說,它是禮物,也是恩賜。我們唯一可控的只有“現在”,唯一能做的也只是不要在懊惱中放任可控的“現在”流轉成不可控的“過往”,在彷徨中措手不及地迎接“將來”化為“現在”。

“不要去注意別人心裡在想什麼,一個人就很少會被看成是不幸福的,而那些不注意他們自己內心的活動的人卻必然是不幸的。”不是讓你把自身隔絕於塵世之外,而是做最真實的自己,時刻看清自己的內心,不隨波逐流,不因他人的品評或妄言而隨意改變人生信條。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是應該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句話相信大家耳熟能詳,我覺得它與《沉思錄》有異曲同工之妙。人應該珍惜在塵世歷練的這次機遇,未必功成名就,並非一定名垂青史,不求聞達諸侯,高居廟堂,只要正確對待自己、他人,有一顆包容的心,正確對待人生,樂觀面對生死,活在當下才是最重要的。

過往的失意,無礙於今天我們以良好的心態等待旭日的升起,面對嶄新的一天,喜迎身邊的人與事。同樣,曾經的輝煌亦不是你今天可以長久炫耀的資本,因為它已經被定格在逝去的“現在”中,且不同時存在於你當下擁有的“現在”裡。

不要等!有愛,請現在說出;有夢,請現在追逐;有事,請現在去做...... “活在當下”——這就是生命最美好的禮物。

《沉思錄》是一本樸實無華又真誠無比的書,它就像青橄欖,第一口咬下去,有點澀口,細細品味,又甘之如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