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託班教師讀書筆記

來源:才華庫 1.98W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託班教師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託班教師讀書筆記

幼兒園託班教師讀書筆記1

李躍兒老師所著的《誰拿走了孩子的快樂》讓我瞭解到了什麼是真正好處上的用心去愛孩子,用情去感染孩子。我被書中的思想教育著,我被書中那濃得不能化解的愛融化著。

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回味多時:“在現實當中,成人對於孩子,大都只注意他們的身體和學習,卻很少注意背後的那個心靈。他們這樣做就會像一個無情的割草人一樣把把完美的東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完美的品質給扼殺了。這樣下去,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心理問題就會越來越多,人格、品質也會出現問題。”沒錯,關注孩子們的心靈,應當是安全防範教育的一部分,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對於孩子的心靈關心卻是越來越少的,老師和家長所關心的大多是孩子的進步,孩子的退步等等。孩子真正要的是什麼,孩子的內心又是如何的,卻無人問津。

書中提到李躍兒老師在對5歲的楊一凡的教育過程中時時刻刻都關注著她。從孩子的各個方面著手,仔細觀察著孩子的每一個點滴,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真實想法。這讓我認識到在現代教育過程中,我們也要秉承著這樣的理念,從各個方面觀察孩子,觀察到孩子真正要的是什麼?從而進行適當的活動。很多孩子是內向的,他們的表達潛質常常會跟不上自身的需求,想要什麼?需要什麼?只是看著你。

我曾遇到過這樣一個孩子,他不會與人溝通,和教師、同伴之前完全沒有正常的交流,不管怎樣同他說,都無法改善這樣的狀況。這就是他,有著自我的世界,不理解別人,只有自我。這就是他,會用天真的眼神看著你,卻讓你無奈的只能發笑。應對這樣特殊的孩子,有改如何是好呢?

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老師仔細的觀察孩子,感受孩子的需要。於是我開始關注這個不講話的孩子。經過幾次的觀察,我發現,他其實很想玩遊戲,但是他根本就不會玩,完全沒有明白遊戲規則,這樣就使得他在遊戲中無法正常的介入。

於是再一次主角遊戲時我說:“這天,我和你一齊玩遊戲,我牽著你的手,這天我是你的母親,我帶你玩,你好好看看母親是怎樣玩的,今後你也那麼玩,好嗎?”他對母親這個詞似乎很敏感,也似乎正因這個詞,他願意和我接近。我帶著他一個一個的玩,他很高興,拉著我的手,跳啊、蹦啊。第一次用別的眼神看著我,這也讓我的心頭湧起陣陣的暖風。我們來到了水果店,“你想吃什麼水果啊?母親買給你好不好啊?”“是掛”也?什麼聲音?“是掛”再一次的聲音,讓我明白我並不是在做夢,他開口講話了。“什麼?剛剛母親沒有聽清楚,再說一遍好嗎?”“是掛”想了半天,沒有明白這“是掛”是什麼。“對不起,母親聽不太懂,你能指給我看嗎?”他小小的手往西瓜上方一指,原先是西瓜。“跟母親說:西瓜”於是我開始第一次正面的和他語言交流。

雖然只是短短的言語,但是他願意和你交談了,這是那麼久以來我和孩子的第一次對話,這讓我的心激動不已。孩子的成長要靠溫暖推起的,每一次我都只是和他說,只是說,他一點也感受不到什麼,似乎我只是簡單的在和他說而已。但是透過觀察我發現了問題,於是我用行動溫暖了他的心,同時的他也用他小小的舉動來回報了我,在我心中注入一股暖流。

簡單的幾次觀察、溫柔的一次交流,讓我和這個孩子慢慢的靠近。短短的幾個音節讓我明白,什麼是從真正好處上的愛孩子、教育孩子。更讓我明白教育需要我們能夠平等地寬容地走進每一個孩子的內心世界。

在《誰拿走了孩子的快樂》這本書中,作者並不簡單要我們一心一意去愛孩子就行了,而在愛的基礎上,要有智慧的愛,愛是有很高的文化的.。就如李躍兒老師所說:“作為老師,首先,要有看見一個孩子,就愛得眼睛都拔不出來的愛心。但是光有這一點是絕對不行的,光有這一點是不能做一個合格老師的。正因這樣,你會愛得不到位甚至錯位,愛出許許多多的不好的後果。”因此,我們要用心去感受、瞭解、熟悉孩子。

李躍兒老師是個有著一顆真愛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養生活、用愛去昇華生活的一個人。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我也要做到這一點,堅信這樣孩子們的明天會是一片燦爛的陽光。

幼兒園託班教師讀書筆記2

相信大家對《孩子是天我是雲————應彩雲幼兒教學案例隨筆選》這本書不陌生吧!今天我花了一點時間讀了書的序言、前言、小班這些篇章,書中的很多理念就像一頓豐盛的大餐讓我滿足的享用,深深冉起了敬佩之情。書中的好多觀點、方法將使我受用終生,為我今後在工作中的前進指明瞭航向。

應老師在孩子的天空裡,努力飛舞,努力讀懂孩子、理解孩子,去播撒愛的種子,並在孩子的成長中找到一位幼兒教師的價值。這也是我們每位幼兒教師畢生所追求的。記得觀摩應老師與孩子們的教學活動,氛圍輕鬆,配合默契,師生關係體現出強烈的互動主體性的教育理念,孩子們在一個活動中獲得了寬泛的知識,經驗的提升,並且是每一個孩子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了發展。教師的角色是多元化的:觀察者、參與者、引導者、合作者、環境創設者融於一體,體現《綱要》理念。教學策略和方法的隨機化,提問對話的開放和巧妙,迴應不同兒童的教育機智和智慧都為我所折服,所膜拜。細細品來,正是應老師以對孩子們的瞭解、觀察為基礎上所設計生成的。“小班”這一章節中所寫到的小班教學案例都與孩子們的生活經驗有關,與孩子們的生活經驗相吻合。應老師“以一顆敏感的心、聆聽、發現和追隨孩子的學習興趣,捕捉教育契機,促進孩子教育主題的產生。”教師應做孩子生活中的有心人。

小班的孩子年齡小,易受環境、情境等影響,教師應使自己的活動具有意義化,就像美國著名幼兒教育專家莉蓮。凱茨說:“真正有意義的活動,不僅要能吸引幼兒的興趣,還要能使幼兒持之以恆……”記得在新年快來到之際,我們小班組舉行的一個家園配合的“迎新年活動”,具體是由家長準備新年禮物,由教師扮演的新年老人送各班孩子禮物活動。在活動中,孩子們的情感、社會性得到了積極的滿足,我嘗試問我班的寶貝:“媛媛,你的圍巾是媽媽買的還是新年老人送的?”孩子用開心的口吻對我說:“不是媽媽買的,是昨天新年老人送的”。第二天,我園的褚老師所扮演的新年老人給孩子們送糖果來了,孩子們更是高興地歡呼起來,放學時,對接他回去的奶奶說:“奶奶,看,這是新年老人送給我們的,明天他還要來看我們了。”邊說邊把手中的糖果像鑽石一樣的向奶奶展示著,無比的自豪與激動。孩子們都相信因為自己的表現棒,所以新年老人會二次來看他們,也因此在各個活動中,他們都自覺的管好自己,努力地、自信地展示自己的新年表演。孩子們在遊戲中、情境中、在與環境的不斷互動中得以發展、提升,掌握寶貴知識的。因此告誡我們要將教育活動作為一種平實的、細水長流的工作,融於一日生活多種教育活動之中。

幼兒園託班教師讀書筆記3

童年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最完美的歲月,也許長大以後他不會記得童年發生的事情,哪怕僅僅只是其中的一件都可能不會記得,但是童年的生活、生長經歷都會影響他未來的認知、情感、思維方式。在現代一個高負荷的資訊時代,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是孩子們所渴望的,是家長、社會應當給與的,是一名合格的老師應當配合的。

讀了虞老師的《學前課程與幸福童年》,並結合工作這幾個月以來的實踐,主要有以下幾點想法:

一、關於幼兒園的表演區

一位學者說過,幼兒的童年是成人生活的演練。對於這句話我並不贊同,但是我認為幼兒需要透過表演來感受、認知、理解這個他尚且不太熟悉的社會以及其中的各種行為規範和準則。因此,幼兒園有為幼兒創設表演的機會和條件的必要性。我所在的幼兒園比較注重幼兒的表演,在此過程中,我思考了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將表演真正有效的融入到小班活動中?小班幼兒年齡尚小,語言、動作、表情等發展尚屬於初始階段,我認為該階段幼兒的表演更多的是情感的投入。其中,表演能夠分為兩大類:一是根據教師帶給的素材進行表演。教師能夠透過準備充分的表演材料以及好的劇本,讓幼兒去感受,從而將自我的真情實感融入其中。在這類表演中,主角的選取應當尊重幼兒的自主選取,並且隨著活動的程序能夠進行轉換、改變。一個劇本是否好,就應觀察幼兒的表現。如:我們班有一個劇本大約一個月沒有進行表演了,一個幼兒問我,“老師,我們怎樣不表演XXX啦?好久沒有表演了。”我問:“你還想表演那個嗎?”幼兒很用勁的點頭,說,“恩!”因此,我認為,一個經典的劇本就應讓大多的幼兒想要去表演。

二、關於課程設計

書中提到“在觀察和了解幼兒的基礎上,設計貼合班級和幼兒園實際的課程,就應是未來課程發展的基本方向。”因此,課程是“活”的,是因地制宜的。除此之外,我認為課程設計的關鍵是關注幼兒的反饋。一個好的課程設計的基本範疇就應是幼兒喜愛的、樂於參與的課程。然而,對於課程設計中,有效反饋和無效反饋是教師應當去思考的。作為一名新教師,在這個環節中仍有許多需要思考的地方。

三、關於幼兒教師知識

虞老師認為,幼兒園教師知識具有廣博性,但並不是淺顯的。幼兒園課程所涉及的領域很多,音樂、美術、體育、語言、數學、自然、科技、社會、健康等方面的資料都是幼兒老師的必備知識,但這並不意味著幼兒教師的知識就是淺顯的。對於幼兒園老師來說,務必對這些資料進行深究,才能夠將深奧的知識簡單化、複雜的語言明瞭化。我剛入園的時候,在與幼兒交流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卡殼”的現象,和幼兒說著說著就不明白該如何去表達,怎樣的表達方式才能夠讓幼兒明白我的想法。這些看似“淺顯”的語言其實是需要老師去思考、錘鍊的。

學前課程的主體是幼兒,關注幼兒才是學前課程的重中之重。學前課程應以遊戲化的方式融入幼兒的生活,讓幼兒在其中感受快樂。但並不是說就放任幼兒,任何的活動都就應有相應的常規需要幼兒去遵守,只有這樣幼兒才能夠更好的參與活動。並且,幼兒園的所有活動都需要家長、社會的支援和配合。只有三者相互配合、相互支援才能夠給幼兒一個幸福的童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