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

來源:才華庫 1.59W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筆記吧。但是讀書筆記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1

白洋澱主要反映的是在白洋澱地區,冀中和晉察冀邊區廣大人名群眾的抗日鬥爭生活,其中有著不少百姓英雄的偉大故事

文章主要有很多個小故事構成的,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為代表的農村婦女的群像。這些婦女勤勞、樸實、善良,識大體、顧大局,是在特定的戰爭年代成長起來的一代新人。水生嫂是作者描寫中最多的婦女典型。她勤勞、能幹,編葦蓆,一會兒“就編成了一大片”;她賢慧、溫柔,敬重老人,疼愛孩子,體貼丈夫,在她身上有著我國勞動婦女的傳統美德。水生嫂雖然愛丈夫、愛家庭,眼光卻不狹隘,她能識大體、顧大局,懂得如何處理愛國與愛家的關係。當她知道丈夫報名參了軍,雖然也心疼丈夫,依戀不捨,但她還是很快欣然同意,併為丈夫準備好了行裝。

白洋澱的婦女不僅是勤勞、能幹、識大體的,也是多情的、樂觀的、堅強的。男人們參軍才走幾天,水生嫂和幾個婦女便找藉口去探望他們,她們對自己的丈夫有著深切的愛。她們又是樂觀的,在沒有見到自己的親人時,她們雖然最初“有點失望,也有些傷心”,但她們“永遠朝著愉快的事情想”,“不久,她們就又說笑起來了”。這些情感豐富,愛說愛笑的女人們在遇到敵船時,雖然也心跳,但卻不膽怯,不手軟,她們機智地將船往荷花澱裡搖,並下定決心,“假如敵人追上了”,決不投降,“就跳到水裡去死”,表現出了堅定沉著和視死如歸的精神。回村後,這些經受了戰爭洗禮的婦女們的精神被很好的磨練,她們很快也學會了射擊,拿起了槍組成了一支自己的隊伍,“冬天,打冰夾魚的時候,她們一個個登在流星一樣的冰船上,來回警戒。敵人圍剿那百頃大葦塘的時候,她們配合子弟兵作戰,出入在那蘆葦的海里”。

水生嫂等婦女們的經歷,表現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衛戰爭中的巨大變化。作者通過塑造以水生嫂為代表的婦女群像,歌頌了冀中地區抗日軍民在黨的領導下英勇抗戰的革命鬥志以及愛國主義精神。

讀完了這本書後,我體會到了過去民族抗日的艱辛和現在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們應當記住這種精神,將它轉化為現在學習的動力。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2

在之前,談起戰爭,我的眼前只會浮現殺敵的戰士,壯烈的犧牲和悽悽慘慘的哀鴻遍野。但此刻,我會聯想到潔白的蘆葦,堅韌的八路軍戰士和樂觀勤勞的人民。這,許就是《白洋演紀事》的魅力所在。

作者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塑造出一個個躍然紙上的人物:不居功自傲的、年少就扛搶上戰場的原生;認真負責、體貼人民的劉莊;自立自強、壯烈犧牲的吳召兒;好說好笑、鬥爭地主的雙眉;謹慎細心的新卯;熱愛勞動,謹記生產的小梅;英勇戰鬥的妹妹……這些生動鮮活的人物,皆從作者不談不重,行雲流水的文筆中緩緩綻放。

在《採蒲臺的葦》中,有一個句子,我一向印象深刻。“仇恨是一個,愛是一個,智慧是一個”。的確,人民的仇恨僅有一個,那就是對日本鬼子的刻骨的仇恨;愛也僅有一個,白洋澱老百姓對八路軍戰士深沉的愛;智慧同樣僅有一個,人們都想到了掩護八路軍戰士的好辦法。就是這樣一句看似一筆帶過的話,卻為抗日最終勝利的結局埋下了濃重的一筆。

《白洋澱紀事》中,無論是構思精巧的故事,還是令人著迷的文筆,都把這段慘痛的中國歷史擺在我們面前,值得我們永遠銘記,永無珍藏!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3

恍惚間,讀完了最後一章,才驚醒,這麼快就讀完了嗎?全書那麼多的故事,看似雜亂無章,實際上有連續性。從開始抗日,人民積極反抗,青壯年上戰場,老弱病殘幼在家拼盡全力保護戰士們,再到土改等等,人民開始識字,有了文化,精神層次也提高了。

那麼多故事,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小勝兒》。小金子是楊主任的警衛員,時年19歲。那次,他出發去打仗,走之前,面上帶笑,雄赳赳、氣昂昂的走在隊伍前面,渾身散發著青春活力。而幾天後,一切都變了。上戰場的同志們都死的死,傷的傷,連熱情的楊主任都戰死沙場!小金子負了傷,在家休養。多可憐的孩子啊,青春年少,本該是享樂,社交,與朋友一起浪,自由勇敢追夢的年紀,卻目睹了無情的戰爭。明明前幾天還一起騎著高頭大馬,明明前一刻還並肩作戰,“轟”的一聲,那麼鮮活的生命就消失了,只剩下破碎的血肉在空中飛射,漫天泥土飄下,被血染紅。

一個孩子,為什麼要面對這麼殘酷的事實?

這就是戰爭,無比殘酷,無比血腥,冷漠無情得令人膽寒。為了不讓更多年輕的生命遭受摧殘;不用為國負傷卻只能躺在暗無天日的泥洞裡;不必每晚擔驚受怕睡不著覺,被噩夢侵襲;英勇的戰士們拼命禦敵,倒下也咬掉敵人一塊肉,殺出一條血路,一條血腥卻拯救所有人的路。

年輕的孩子啊,振作起來,撐過這一次,你就是一個真正的戰士了。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4

記得國小時在語文書中讀過《採蒲臺的葦》,只覺得那個時代十分混亂。這個寒假,當我讀完整本《白洋澱紀事》,我對《採蒲臺的葦》有了不同的感受,對那個時代也有了更多的瞭解。

白洋澱的葦是最有名的,一眼望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但在採蒲臺的葦塘裡,葦不只是一種風景,它充滿火藥的氣息和無數英雄的記憶。八路和婦女,雖然素不相識,但憑藉著他們保衛祖國的決心,整個葦塘上回響著有力的“沒有!沒有!”,這聲音,是多麼擲地有聲、剛強不屈!敵人的炮火,曾經摧殘蘆葦,它們無數次被火燒光,可就是人民的鬥爭才保持了它們的生存,才有了白洋澱如畫一般的風景,才成就了今天繁榮富強的中國!

可能小時候因為不明白時代背景,只覺得場面有些暴力,八路軍十分勇敢,卻忽視了蘊藏在普通老百姓中的力量,他們雖不是馳騁沙場的戰士,但他們正是依靠自己的團結、頑強,幫助八路軍渡過難關,打敗日寇。

當時的婦女在家也就是織布、燒飯,男人們都外出打工或打仗,水生就是其中的一員,是遊擊組長,為了不讓敵人安上據點,他報名參加了地區隊,水生嫂知道,她勸不動水生,只能簡短叮囑幾句,但可以看出她的難過與不捨。過了幾天,幾個婦女聚在一起,嘴上說著不想去看他們,可還是準備了衣服。她們偷偷划著一艘小船到了馬莊,可並沒有找到他們,於是失望地回去了,其實,更多的是擔心,怕他們已經犧牲了。這時,她們看到了一艘大船,是日本人的。她們拼命向荷花澱裡搖,最後,努力地一搖,小船竄進了荷花澱。就在她們的耳邊響起一排炮。她們害怕進了敵人的.老巢,可再仔細一看,是她們的丈夫。等戰士們擊敗敵人後,去打撈著戰利品。

一開始的水生嫂是不願讓水生參加游擊隊的,可經歷了這次,她們幾個婦女好像不服氣似的,於是在那年冬天,她們配合子弟兵,出入在那蘆葦的海里。

孫犁從一開始描寫的農家婦女的形象,到後面婦女機智掩護,再到最後上戰場,所有細節處理到位。荷花澱美輪美奐的意境,既讓人見識到了當時婦女們的辛勤勞作,也凸顯了女性的純潔、寧靜、深沉、溫柔。

讀完《白洋澱紀事》,發現裡面完全沒有什麼英雄人物與事蹟,只有平凡的農民與村級幹部的互助互利,落後分子與積極分子的矛盾,以及游擊隊員對家鄉的思戀……即使在平靜的日子也掩蓋不住抗日戰爭時期人民生活的苦難與淒涼,當然還有解放後的奮鬥與歡樂。硝煙四起的時候,人人都拿起了武器,人人都成了戰士。而就是這些英勇抗戰的前輩,趕走了侵略者。如今,歲月流逝,但請記住他們平凡又偉大的事蹟!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5

《白洋澱紀事》是孫犁所寫,它主要分為兩篇,一篇是蘆花蕩,一篇是荷花澱,但我更喜歡的是荷花澱,或許是因為一聽到荷花兩字就感覺一股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吧,眼前彷彿溢位了一幅清新、淡雅的畫卷。

這本書的第三節寫到了主人公水生嫂編蘆葦蓆,“她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那裡用了兩個比喻,寫出了水生嫂的純樸、勤勞,也寫出了夜已十分深。作者寫景是隨著人的眼神而動的,“她有時望望澱裡,澱裡一片銀白的世界,水面隆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來,帶著一股荷花的清香。”那一層薄薄透明的霧,使畫面變得十分神祕,荷花的香氣更為這優美的景色添加了一抹亮色。然而,景色是這麼優美、平靜,但水生嫂的心境卻格外不平靜,夜已這麼黑,自我的丈夫還沒回家,她正著急的等著自我的丈夫回來呢!那裡水生嫂夫婦的恩感情狀,與後面他們的互相照應,都能看出水生嫂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可是日寇的侵略打破了這和平完美的生活,這或許就是水生嫂決定參加抗日鬥爭的根本原因吧!

書中,婦女和孩子都能夠為國家而付出,為自我的親人而付出,他們從來不是隻為自我的利益,而是為了更多人有和平完美的生活。這讓我不禁想起了國小學過的一片課文——《狼牙山五壯士》,五位英雄應對日本敵軍的追殺,選擇了犧牲自我,最終墜入懸崖,他們的壯烈犧牲,正是最偉大也最令人震撼的愛國行為!作為少年人,或許我們做不了太多,但至少,我們能夠培養好自我的品格,鍛鍊好自我的本事,將來把自我的肩膀化作國家的一處棟樑。今日的努力是為了以後國家的強大,因為少年強,則國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