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讀書筆記1000字3篇

來源:才華庫 1.58W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那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這本書的讀書筆記,歡迎大家閱讀!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1000字3篇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1000字(一)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赤子孤獨,意味著他內心寧靜,娟然如拭,褪去聒噪,獨佇一隅,竭心所務。這也是傅雷——-一位真君子所秉承的(對自己翻譯、寫作事業),並勸誡其子所秉承的。

傅雷可以說是一位極嚴苛又執著的父親。只要對孩子有所裨益之處,他總不遺餘力,亟待探求。他對於文學的理解是頗有意思的,他常常提到“浪漫底克”一詞,比如對於李杜二人寫意的探討,極為客觀地講:“寫實可學,浪漫底克不可學,像李白那樣的天縱之才不多,所謂曲高和寡,積雪的山峰也有高處不勝寒之感……”令人聽了耳目一新,其思想可見一斑了。更有對王國維《人間詞話》探討——從文學的墨採過渡到通透達觀的人性靈的思索。

其中論述的,不是傳統理論中庸之道的不偏不倚,而是求真務實,莊重嚴謹地發表個人言論。這是不大容易的,更是鮮有的!如同攬去翳朽,決疏土石,剝離雲漫,忽而開啟一個新世界。又有“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這樣的灑脫之感。然,精神的自由非身行的自由。身行若自由,其人格必舉力維艱,但精神自由則彌足珍貴地在崇朽的天涯裡灼燒悅氣,升騰為新徵程。究其根本,這甚而是自身嚴謹理智,追求真理的人格。

傅雷告訴傅聰:“我是你的一面忠實的鏡子。”這面鏡子用自己的一生履行責任,促成一位驚豔世界的祖國藝術家的誕生。做人,是一切無關乎性命的開始,集思想,理智,才智於一身。上升家國,不憚煩瑣,如此成仁。雲書寄,馥馥情。雲書中母親的語言細膩流露,更顯一份急不可待與熱烈。信中時時有感嘆號出現,語言短促有力,一氣呵成,無不透露這份愛更似絲細針線,縫隙繡得,淙淙流水。

傅雷說“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生活中友人繁多,自然,歡聚免不得如火如荼。老子也說“上善若水”。的確,水,泉眼清冽,翕忽澄澈,雲之浮,溪之流,瀯瀯之聲與耳謀,清冷冷狀與目謀。或在嶔然山下,或於偃沒石前,何之悠!何之迥!水利萬物,萬物融水,是何天籟!心靈也為之而觸震,是否昔日與友人過於近密,適得其反?定要改勉!做傅雷般真君子,若水般萬生。

親情如水,歲月如梭,既然我是你的舵工,自然要用力划槳,就算平靜得一泓湖水攪起萬丈波瀾也要憖憖渡濟。讓我做你的舟楫,通往河岸那邊的谷地。父母之愛子,則是何地何時均要為子而慮計。正因為父母的嚴苛職守,子女方可闖出天地,覓得歸處。思之愴然,更覺傅雷夫婦二人在文革中死之毅然,決絕!

總而言之,青山縈迴,讀《傅雷家書》,頓覺顥氣俱存,盈於天地之間。是何人的氣節?還是須做人的品性?抑或良知知識分子的中國味道,只得生生斟酌矣。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1000字(二)

有人說,親情是這世間最永恆的東西。親情之花是最美的四季常開的植物,親情之蝶是最燦爛的日日飛舞的動物

很小的時候,我搞不明白什麼是親情,於是抬頭,問母親。現在才知道,母親那眼睛裡閃著光的花蝶,就是親情。直至讀完《傅雷家書》,我才懂得親情無處不在,從眸子到紙間;親情幻化多變,從花蝶到筆尖。

《傅雷家書》主要記錄了傅雷父子一九五四至一九六六年的來往通訊。這十二年裡,傅聰在外國學習鋼琴,傅雷與兒子共通訊數百封之多。

從表面上看,很多信字裡行間透著一股專業術語的味道,有關於鋼琴老師的評價,關於藝術的言論……似乎極其難懂。但細讀一遍,又能感到信中洋溢著濃淡適宜、愛意真摯的情愫。這情愫就是父母早起為你做飯時的愛,是為你放棄休息的愛,是千里伴行與你同行的愛。這些言論對傅聰來說是寶貴的提醒。同樣,父母為我們做的點點滴滴,也是應該珍愛一生的東西。

通讀本書,我們還發現,平日裡很嚴厲的傅雷,於信中卻全是父愛。他在一九五四年十月十九日的一封信中寫道:“十七天不接來信,有點著急,不知身體怎麼樣?”這是極真實的,從古至今,再嚴厲的父母或再粗心的父母在十七天沒有孩子來信的情況下,定是如此焦慮的。但這句句子的情感編織得又無限細膩,將焦慮託付給了時間,就如每一個擔心孩子又不願孩子愧疚的父母般細心。因為這些家書不是為了發表而寫,這裡的每一個字都是最樸素最真摯的情感幻化出來的。所以,我們看到的是最鮮活的親情。

父親母親,亦友亦師。傅雷先生用事件去警示兒子,給他傳達家鄉的訊息,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愛。我相信,傅聰能感受到的,不只是嘮叨說教,還有放手選擇,這與他未來的成功息息相關。有人說,傅聰是天縱之才。但我認為,這與傅雷夫婦的教育關係匪淺。對他來說,父母一定不只是父母,還是師、是友。父親不隱瞞地表達感情,兒子不敷衍地接受感情,這應是世間最深的情感了吧?

第五季《爸爸去哪兒》,小小春對父親說的願望讓我一度淚目——我想跟你做好朋友。在孩子眼中,父母是一個親切又完美的人。且拋開是否存在劇本的可能,至少,我從小小春的眼睛裡看到了這一點。這種眼神是孩子專有的,是對著父母由心而發的。任何一個成人都不會輕易選擇與對方交心做知己,可孩子不一樣,因為他們心中,父母高於老師,親於朋友。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發現一些與父母溝通上的問題。有時甚至會煩躁,會哭鬧。其實與父母相處很簡單,把他們與自己的角色互換,想一想他們如何為我著想,換位思考就會順利很多。《傅雷家書》中,傅雷父子也有很多的煩惱,但通過思考都得以解決。

亦友亦師亦親,亦深情,父母是值得你一生深情的人。在《傅雷家書》的每一封信中,你都可以發現,每個字裡都有深情。因為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山盟海誓,所以更質樸,更深沉。書中的每句句子都隱藏了父母的希望與提示。因為沒有指手畫腳,規定東西,所以更深邃,更珍貴。父子之間,不論親情論友情,不論友情論恩情,不管論何情,都至深、至愛。

不是親人之情必言親情,兩者含義不同,情感也不同。親人情,亦友亦師亦親,亦深情。這不是一星單薄的苗,而是一簇溫暖的焰。

亦友亦師,亦深情。這是人世間最暖的情。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1000字(三)

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無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傅雷

“兩地書,父子情”,我再次感受到這六個字的.厚重。傅聰,隻身國外留學,在沒有方便通訊的年代裡,國內的父母堅持用書信的方式,和兒子保持聯絡。書中錄入了從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到一九六六年六月三日的一百多封信,每一封都是真情流露。

讀這本書,留下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傅雷先生給兒子聊到的關於藝術的話題了。其中,有很多話是讓我無比贊同,比如“適量的音樂會能刺激你的藝術,提高你的水平;過多的音樂會只能麻痺你的感覺,使你的表演缺少生氣與新鮮感,從而損害你的藝術”。

當然,聊藝術話題,也正是因為傅聰從事鋼琴演奏的事業,而傅雷先生在信中更多的是關於教導孩子的忠言:“沒有認清一個人的時候,切忌隨口吐露心腹。一則太不考慮和你說話的物件,二則太不考慮事情所牽扯的另外一個人”。

書中當然也少不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嘮叨,比如說提醒他要有計劃的花錢呀、要照顧好自己的妻子啊,還有教他如何提高自己,如何“回憶所學”……總而言之,信裡包含的是一個身為父親,對漂泊在外國,遠離故鄉的骨肉的殷切囑咐、關心以及不可能缺少的愛。

信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字眼——很久沒有看到你的信,今日收到,看了又高興又激動,又或是“五十多天沒給你寫信了,千言萬語,無從下筆;老不寫信又心神不安;真是矛盾百出”。父母渴望得到孩子的訊息,也渴望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生活,亦或是自己要帶給孩子的告誡。這些話語,就是愛的最好體現!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體會,就是兩個詞——傳承與堅持。

可以說,書中的每一個字,都包含著自己的責任與生活的經驗。作為一個父親,他必定會用某種方式,將這些全部傳達給孩子。時間、空間,成為了父子的阻隔,但一眼阻擋不住。更是以一封封信,上百上千的文字,向孩子證明,這些阻隔都不會成為父親對他傳達愛與責任的攔路虎。我相信,傅聰一定也會傳承下來,無論以哪種方式。

還有一種力量,貫穿著整本書,那就是堅持。無論事態如何,無論身體如何,都不是不寫信的理由。雖然有些時候,也會有所推遲。但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才是最打動人心的!

傅老先生用心詮釋什麼是父愛,用文字詮釋父愛,並不是每個父親都能如此表達父愛的,所以,真的有些羨慕傅聰。但是我想,傅雷先生說出了世上所有父親想說卻又埋藏在心裡的那份真愛——傳愛不言愛。

父愛就是一本書,值得你一輩子用心去讀。而人生就像是在書中尋路、探索,有這樣一位父親,指引、護航,該是莫大的幸運!再讀《傅雷家書》,收穫頗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