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學習》讀書筆記

來源:才華庫 1.14W

《好好學習》讀書筆記1

整本書簡單易讀,很佩服作者把簡單的道理能寫一整本書,每一章節讀起來還都覺得“是啊,很有道理啊”,當下還備受啟發,想起來這就“道理我們都懂,可是就過不好這一生”,為什麼?因為經常忘,沒執行,所以當你再次看到他時覺得說得很有道理,且好像都是我知道的事。

《好好學習》讀書筆記

整本書在說什麼?在說“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在說“要從根本出發,從源頭思考問題“,在說“吾日三省吾身”,在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如何透過現象看本質,總結規律應用解決問題呢?

首先是心態上:需要接納新的觀點,將80%的時間花在20%的主要問題上,仔細的想,想通了才是讀懂了,對自己的行為和認知發生了變化,才是知識

其次,需要用更合理的假設代替不合理的假設,因為我們都是生活在自己的假設之中,只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實時,當用新的假設來面對時,興許會有不一樣的思路。

那麼如何獲得更合理的假設呢?—A面:覆盤。

每日日記,一開始,可以記錄下讓自己自己開心的事和沒處理好的事,多問一個為什麼?如果我沒這麼做會怎樣?有沒有更合適的方法?

這樣從小事做起,深入突破,把生活中的作為書本上的案例,自己是作者,看會有怎樣的分析呢?

進階一點,可以設定目標,每天對比這個目前自己做得怎麼樣,有哪些需要優化的?對著目標會不斷的有正反饋看到進步,也是自我催眠

那麼如何獲得更合理的假設呢?—B面:從感興趣的,可信度高的基本規律著手,訓練訓練。

獲得後如何應用呢?應該知曉運用的邊界,系統性的思考問題。

提到的理論(一句話總結):

複利效應:一開始差距不大,後續每一次增長都很驚人。

概率論:概率思想。

黃金思維圈:最核心的,原點出發。

進化論:與時俱進的思想,變化。

二八法則:20%主要需要花費80%的資源。

安全空間:99個成功可能毀於一個失敗,失敗備份,對立面需求轉機。

《好好學習》讀書筆記2

一、記錄

有句話叫做“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生動說明了記錄的重要性。但是這裡要澄清一個概念,我們現在說的記錄並不是簡單的將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而是要經過思考、整理,形成一個有組織的記錄。在你的記錄過程中,應該學會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比如,這件事發生的原因是什麼?我的目標是什麼?達到了沒有?為什麼?還可以怎樣改進?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這其實也是一個反思的過程哦~

二、定期回顧

這個技巧與前面提到的記錄是一脈相承的。當你的記錄積累越來越多,你就有了可供定期回顧的資源。回顧是一個連線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橋樑。回顧過去能夠讓你更好地認識自己,看到更多事件後面的本質。比如“吃虧是福”,當前看可能是不合算的,但是過一段時間,當你再回首,就會發現自己的'付出有了回報。

回顧可以分為幾個層次進行,比如每週回顧,每月回顧,每年回顧,多年回顧等等。短期回顧讓你看到微觀層面的問題,長期回顧則更能夠直達事情的本質和根源。

已經介紹了兩個技巧,這裡插入一個軟體推薦——印象筆記(為知筆記、有道雲筆記等工具均可)。這些APP可以幫助你實時記錄聲音、圖片、微信、文字等等,而且自帶各種記錄模板可供選擇。所有資料隨時隨地匯聚一處,這簡直是太棒了!

三、付費購買

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一點不缺少資訊,缺少的是高質量、有針對性的資訊。通常這樣的資訊都是需要付費的。可能大部分人習慣了免費的午餐,願意耗費大量時間去尋找免費資源,但是我們的時間也是有限的,寶貴的。要想在短時間內獲得自己想要的資源,不論是購買圖書、網路資源、線上課程,付費將是未來的趨勢。

總結一下

三個實用的技巧操作起來其實並不難,難就難在長期堅持。就我個人而言,雖然剛剛起步,但是正在從這三個技巧中逐漸獲益。相信我,一旦你形成了類似這樣的能力,它帶來的長期收益一定比“技巧”要更多!

《好好學習》讀書筆記3

說來慚愧,想寫這本書的讀書筆記已經很久了,一直拖到今天才開始動筆搞完。因為覺得需要好好用心梳理大寫特寫一番,潛意識裡當個浩大的工程去做了。

一開始看到成甲先生的大名是在李笑來老師在其app上的大力推廣,抱著好奇心看到成甲先生的個人簡單介紹和著作內容。看到書的介紹中寫的每個犀利的問題都擊中自己學習時的一些問題,意識到這本書應該非常有價值,於是果斷上網訂購此書回來學習。

結果書一到手就發現有“毒”啊,開啟後就根本停不下來。成甲先生對於學習的深入分析和思考,讓人驚為天人,果然不負江湖盛名:全國最會學習的人之一。他對於讀書方面的深入思考和知識管理的實踐運用,讓人感覺到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我十年書。故此,自己把此書認真看了三遍。不斷思考總結和玩味體會。

首先書中讓我覺得最打臉的內容是我以往讀書也有多次陷入其所謂的“低水平勤奮陷阱”。自己這幾年買書讀書不少,卻也遺忘不少。每天海量的資訊充斥自己的世界,讀過的書寫過的筆記也無暇去回顧總結和反思。導致很多好書讀完以後當時感覺是暢汗淋漓,卻時間一久,發現自己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還是會犯書中提及到的一些問題,沒有把理論有效轉化為自己的能力。本以為是因為時間長了容易遺忘,需要把讀書筆記多溫故幾遍,加強記憶。卻被成甲先生一針見血地指出,是因為那種閱讀+劃線/摘抄讀書方法是把一本書拆分成了一個個孤立的知識點。讀書就成了理解和記住這些孤立的知識點罷了。這不是我們大腦所擅長的行為,大腦的記憶,靠的是將資訊和舊經驗聯絡起來。

現在我明白了讀書不在於讀多少,而在於自己有沒有通過讀書重新認識這個世界,發現有效知識並把它運用到自己的生活當中。於是,我也開始讀書不再追求速度,而是刻意放慢速度,花時間去描述讀書後受啟發的內容,讓讀書的成效顯現一種產生複利的效應。

然後我對成甲先生提出提升學習能力的三個底層方法深以為然:反思、以教為學和刻意練習。反思這塊作者認為是提升學習認知能力方面最最重要和基礎的技能。成甲甚至每天進行1-4小時的晨修反思。這點很厲害,很多時候人與人的差異就是認知水準和思維深度上的差異,要知道巴菲特先生那麼大神級別的人物,也甚至每天花近一半的時間進行思考。讀書筆記.反思我自己以往也有反思書寫的習慣,但沒有重視到要及時把每天經歷的重要事情進行篩選總結,從中去收穫啟發有價值的東西。自己之前也會每次反思總結,也無形當中養成了成甲所說的按照不同的分類進行總結思考。以教為學這方面我記得以往看過一個科學理論,學生去聽老師講課,知識有效收穫的比例大概是40%,課堂記筆記課後回顧鞏固收穫比例大概是60%,而自己把學到的內容講給別人聽,卻有效收穫至90%以上。可見以教為學的作用是多麼強大。自己自打明白這個道理後,就著手一方面在公司裡給自己的團隊小夥伴們培訓或分享自己所學到的知識,一方面不斷寫文章,不斷將輸入進行輸出,這樣子有效地整合梳理和深化了我自己學到過的知識,很是受益。刻意練習方面作者提出了關鍵詞:心理表徵。這個概念有點抽象,類似於現在說的元認知:即對思考的思考。這點是我以往沒有意識到的。明白了這點以後,我也開始學著作者那樣多站在優秀人士角度去思考,對方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觀點和思考,對自己有哪些啟發。同時自己也開始在嘗試構建屬於自己的思考模型框架,不斷提升認知能力和深入思考能力。

成甲先生還創造性地借用物理學的臨界值概念創造臨界知識理念,臨界知識是指那些能夠廣泛、普遍地指導我們行動的重要而基本的規律知識,諸如:複利效應、概率論、系統思考和二八法則等。然後作者對於一些臨界知識進行了深入地分析、介紹和總結:複利效應、概率論、系統思考和二八法則等,並引導啟發讀者去構建屬於自己的臨界知識,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和自己擅長的有天分的地方入手。我目前受到的啟發有:要相信複利的效應,堅持寫作、健身和自我成長的投資;要經常反問自己,最重要的20%的事是什麼,該如何有效投入80%的精力和時間去收穫,要每日反思總結,站在系統格局角度、逆向思維角度以及分版塊各個層面顧及······

在此十分感謝感恩成甲先生,不吝分享其智慧和成長成果,自助助人,功德無量。

熱門標籤